2017孝心少年楊博文事跡材料:我是媽媽的朗讀者
今天我們要講的小小孝心少年就是11歲的楊博文,這個來自四川德陽的孩子,是媽媽的朗讀者,這件事他已經做了三年了,楊博文的媽媽從14年檢查出了疾病,心情很差,一度想要輕生,為了讓媽媽開心起來,小小的楊博文每天給媽媽讀書,讓我們勇敢面對困難。
家住四川德陽的11歲男孩兒楊博文最愛看央視《朗讀者》這個節目,因為這個小小男子漢一直在做媽媽的“朗讀者”。
從八歲開始,楊博文每天都要為生病的媽媽朗讀,他堅信,媽媽一定能夠從美妙的文字中,重拾自信和勇氣。
雖然已經放暑假了,但楊博文的作息時間仍然按上學時那樣,六點四十起床,洗漱后為媽媽朗讀半小時的文章。
楊博文。 本文圖片均來自央視網
楊博文:放下心里的包袱,我們要想擁有好心情,就得從原有的壞心情中解脫出來,從煩惱的死胡同中走出來,當你放下心里的包袱時,就能活得輕松愉快了,媽媽,你要這樣子放下心里的包袱好不好?
為媽媽朗讀是從三年前開始的,2014年初,楊博文的媽媽被查出急性腎功能不全,控制不好,就會轉成尿毒癥。
楊博文媽媽
楊博文媽媽:如果真的是我到了尿毒癥那一步的話,我真的不想連累他們,我就想自己去找個地方了斷生命。
為了給媽媽治病,常年上夜班的爸爸也開始頻繁加班,希望多掙點錢,爺爺奶奶歲數大了,又體弱多病,照顧媽媽的任務,便落在了楊博文的肩上。
一家三口舊照
而讓媽媽振作起來成了楊博文最大的心愿。媽媽生病前,一直喜歡讀書,受媽媽的影響,小博文也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看著媽媽情緒低落,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時,八歲的小博文想到了給媽媽朗讀,他拿出自己的壓歲錢,在家附近的圖書館辦了一張借讀卡,為媽媽借閱喜歡的書。
楊博文媽媽:我比較喜歡看比如說關于歷史的,還有古典名著,名人故事這一類型的書,像一般晚上睡前閱讀的時候,我兒子他就會根據這一方面的書來選擇給我閱讀。
每天上學前和晚飯后,楊博文都要坐在這張小板凳上給媽媽朗讀。早上給媽媽讀振作精神的文章;晚上讀媽媽喜歡的歷史書籍或者名人故事。這一讀就是三年,從沒有間斷過。
楊博文:媽媽自從生病以后,心情就比較差,我就想給媽媽讀一些勵志的故事,讓她堅強面對生活。
媽媽生病后,身體十分虛弱,楊博文就向醫生請教,嚴格按照大夫的囑咐來照顧媽媽,媽媽不能吃太咸和辛辣的食物,楊博文每天就和媽媽吃清水煮菜。急性腎功能不全經常會導致腳腫,頭暈,四肢無力,楊博文就天天晚上幫媽媽燙腳,來緩解病情,一雙小手經常被燙得通紅。
楊博文媽媽:有時候那個手燙得通紅,看著都心疼,他才十一歲,本來不應該承受這么重的擔子。
于媽媽的病情需要常年吃藥控制,一盒藥就需要三百多元,每月買藥的花銷就很大。媽媽曾經有過放棄治療的想法,楊博文就安慰媽媽,并征得她的同意,利用晚上的時間,在家附近的夜市上賣玩具。一個玩具最多能賺5元錢,只要天不下雨,他每天晚上都會出來擺攤。
玩具店老板唐甜:這個小朋友他經常到我們這里買玩具,每次買得都很多,我問他買來干什么,他說買來擺地攤,給她媽媽買藥,所以當時我就被感動了。
在楊博文的鼓勵下,媽媽的病情有所穩定,開始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楊博文媽媽:如果我放棄了,怎么對得起他,我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一定要好起來,看著兒子長大成人那一天。
楊博文:我是一個男子漢,我要充當起這個男子漢的角色,我要盡我最大的努力保護媽媽,與媽媽一起戰勝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