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5全球圣誕市場中最受歡迎的玩具有哪些(2)
雖然德國面對難民問題,但該國的消費情緒大致上良好,主要于就業市場平穩,工資上升,通脹放緩,利率低企,估計假日零售額體較2014年增加約2%。產品方面,電子消費品最受歡迎,主要是平板電腦、智能電話及其他流動設備。此外,高檔的廚房電器亦需求殷切。
英國2015年圣誕銷情估計較上一年增長約2%,成為另一贏家。英國經濟持續復蘇,特別是就業穩定增長、工資上升和房地產市場穩健,對年終購物情緒有推動作用。與其他地方一樣,電子消費品的銷情突出,尤其是智能電話和其他流動設備。房地產市場活躍,進一步增強家用電器的需求。隨著消費者對價格較高的貨品再度感興趣,中價珠寶首飾及手表亦成為熱門貨品。玩具方面,表現雖較遜色,但并沒有落后太多,這主要與電子游戲、智能玩具以及「星戰」相關玩具深受歡迎有關。天氣和暖抑制了消費者對冬季衣物的需求,服裝零售銷路不振。
法國和意大利去年的圣誕銷情呈現跌勢,但今年情況轉好。于國內需求轉強,法國的年終銷售成績尚算不錯,而最近發生的恐襲事件對購物氣氛影響不大。至于意大利,雖然經濟景氣不如法國,但已走出衰退,對節日消費帶來刺激,銷路較2014年輕微增加。體消費信心依然疲弱,打折促銷仍屬必需。法國及意大利的消費者依然審慎,大多選購基本實用的圣誕禮品,但時尚產品特別是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仍然大受歡迎。家用電器同樣暢銷,
日本今年年終旺季的零售額估計增長5%以上,部分原因是中國游客蜂擁而至,搶購各種各樣的產品,平價消費品到奢侈品都是采購目標。除日用品連鎖店外,他們也光顧百貨公司及高檔商店。不過,日本經濟體上仍然低迷,當地消費者依然審慎,大多選購基本物品作為年終禮物。減價和促銷活動顯然仍是吸引顧客的良策,而折扣店和網上零售商繼續備受青睞。不過,總的來說,大部分產品的銷路都相當不錯。與美國和歐盟一樣,電子消費品成為搶手貨,尤以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和電視為然。其他熱門產品有醫療電子設備及電飯煲。
中國內地的零售氣氛好轉,顯示一系列鼓勵消費措施開始見效。零售額繼10月上升11%后,11月升幅增至112%,暫時是2015年增幅最大的月份,令首11個月體增幅達106%。除圣誕購物外,光棍節的興起也有助促銷,對年終消費數字貢獻良多。在密集的減價和促銷活動推動下,大部分產品的零售及網上銷售額不俗;以平板電腦和流動電話為主的電子消費品是熱賣類別之一。房地產市場觸底回升,促進家用電器的銷路;內地空氣污染問題嚴重,令空氣凈化器和加濕器的需求持續。
拉丁美洲方面,消費意欲仍受商品價格疲軟及外匯市場波動影響。于消費者在節日購物時態度謹慎,區內的圣誕銷情好壞參半,要靠大舉打折促銷才能招徠消費者。墨西哥的經濟跟隨美國起伏,2015年終銷情表現想。相反,智利的年終銷情低迷,原因是隨著該國經濟放緩,圣誕購物者消費意欲不高。巴西情況更差,經濟衰退令圣誕銷情下跌。產品方面,電子消費品和服裝在墨西哥和智利很受歡迎;家居用品則在巴西較暢銷。
歐洲新興市場方面,雖然俄羅斯經濟衰退,不過歐盟各國經濟復蘇,縱使步伐緩慢又參差不齊,卻已有助推動節日消費增長。匈牙利、波蘭和捷克的零售銷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與西歐一樣,這些國家的消費者對本身的購買力仍有顧慮,貨品價格劃算是吸引他們購買的先決條件,
很多香港主要出口市場,其年終銷情是來年零售市道的風向標;對這些市場的一些零售商來說,年終銷售額甚至占年業績30%或更多。即使是沒有圣誕節慶傳統的市場,包括中國內地在內,情況也是如此。2015年的圣誕銷情,不同國家出現頗大差異,特別是新興市場,這反映全球經濟復蘇仍然脆弱及參差不齊。其中中國、墨西哥、匈牙利、波蘭及捷克的表現不錯,智利則業績平平,而巴西及俄羅斯的成績令人失望。發達國家方面,大部分主要市場的銷售均錄得增長,不過日本的穩健增長是受惠于大量中國游客涌至,而法國和意大利增長并不明顯。
傳統市場有這樣的表現,對香港出口商肯定是好消息。港商應該加大銷售力度,把握2016年重現的商機。然而,他們也要注意,即使消費者漸漸愿意花錢,但態度仍然審慎。物有所值依然是大部分購物者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使用互聯網來搜尋產品資訊及比較價格的人數繼續急增。有鑒于此,大部分進口商和零售商將繼續態度保守,在訂貨量、交貨時間和定價方面仍以穩健為上;有很多會進一步拓展網上零售,以擴闊銷路,并且會把采購和生產活動中國內地分散至亞洲其他成本較低的生產基地。
傳統市場出現復蘇,對香港出口商來說十分重要。不過,港商也應在新興市場發掘新商機。雖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受到石油和商品價格疲弱拖累,不過,從節日銷情可見,很多之前未開發的地區存在著很多現成市場。此外,需要進口石油的新興經濟體將受惠于油價下跌。墨西哥的經濟將追隨美國復蘇,而巴西的2016夏季奧運會亦有助促進當地經濟。這兩項因素將為香港出口商帶來更多商機。更重要者,在中國內地,政府正致力令國家在2020年成為小康社會,同時鼓勵消費,以創造更平衡的經濟增長。對慣于從事海外市場出口業務的港商來說,這無疑是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