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愛玩的玩具有哪些
還記得小時后的自己玩過那些玩具嗎?現代玩具產業的飛速發展,以前的玩具已經逐漸看不到身影了,很多都被人們所遺忘了,下面小拜年就來給大家介紹幾種以前常玩的幾種玩具吧,一起來找一找童年的回憶。更多兒童玩具資訊內容介紹給大家,請看塑料玩具成為新興玩具生產商主流產品。
七巧板
小時候家里的七巧板大都是爸爸幫著做的,一塊廢舊的纖維板,先在上面畫好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菱形、平行四邊形等七個形狀各異的幾何圖案,然后按圖一塊塊鋸下。孩子們就用這七塊不同形狀的小木板,憑自己非凡的想象與巧手隨意拼出很多不同的圖案,如鳥兒,房屋,橋等。
毽子
做毽子的材料有很多,所以毽子的品種也有很多。最簡單的是舊衣服拆下的幾粒鈕扣,用長線并起來串在一起,然后就可以拉著線踢著玩。最經典最豪華的毽子,是把一枚銅錢用布縫起來,再將一根鵝毛管半截劈成三叉狀,半截保持管狀,然后用針線將三叉部份通過包了布的銅錢圓心固定縫好,最后再插上三根大公雞尾巴的漂亮羽毛。踢毽子的花樣非常繁多,但都需要眼睛和身體都異常靈活,才能踢得又漂亮又不會落地。
萬花筒
小時候有萬花筒玩的孩子是很令人羨慕的,因為做萬花筒的材料是要花錢買的。三塊長方形的綠玻璃,兩塊圓形玻璃,一個圓柱形的硬紙筒,再加一堆花花綠綠的碎紙屑。透過頂端的圓玻璃看到里面色彩斑斕、千變萬化的神秘圖案時,一定會令每個不知其中奧妙的孩子羨慕得直流口水。那時候,如果你手里有一個萬花筒,你身邊一定會快速聚攏一堆爭先恐后向你獻殷勤套近乎的孩子。
風箏
小時候,想放風箏都得自己動手。用小刀削好三根長短不一、粗細均勻的細竹篾,用細線扎成“士”字形的骨架,然后按骨架形狀糊上一層廢報紙,骨架各端點和正中心都系上細線,再合起來連接在一塊繞了很長線的線板上,最后在風箏尖頂部位粘上兩條飄帶似的長紙條用以平衡。當然這樣的風箏做出來一般比較粗糙,未必都能放得上天,但孩子們卻很樂意花上好幾天功夫做這樣一個風箏。
打寶
用一張紙,通常是舊書、舊本子或者是煙盒封面,折成“寶”,四個角通常被稱為“四寶”,如果“寶”很大,則稱這個“寶”為“大寶”,往往是關鍵時候才用來克敵致勝的。玩游戲時,一人先將“寶”放在地上,另一人拿自己的“寶”用力拍,誰把對方的“寶”拍得翻了個兒,就算贏。這個游戲也有技巧,力氣越大效果并不一定越明顯,方向、角度、力度和風向都要講究。
變形金剛
這絕對是最經典的玩具之一,當時變形金剛的動畫片讓多少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為之瘋狂。可能很多人都以為,變形金剛是先有了動畫片后有了玩具,其實恰恰相反,變形金剛的玩具是美國孩之寶公司為了宣傳自己的玩具而制作的大型動畫“廣告”。此外,它的創始國也不是美國而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