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為全世界生產圣誕飾品,圣誕老人玩具廠調查
圣誕節快到了,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會發現有很多圣誕元素的東西,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濃濃的圣誕氛圍。義烏&ld;圣誕村&rd;既沒有嵦嵦白雪,也沒有小矮人。這里的六百家工廠制造出全世界六成的圣誕裝飾品。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天花板是紅色,地板也是紅色,窗臺淌著紅汁,四面墻壁也都灑滿紅色顏料。這里看起來就像印度藝術家安尼許&iddt;卡普爾(Aish Kapr)的最新作品。事實上,它是圣誕節的制造場;真正的圣誕老人玩具工廠就在這里──不是千里外的北極,而是中國小城義烏。
根據我們想像中的圣誕神話,圣誕氣氛是一群兩頰紅潤的小矮人,在白雪覆蓋的北極小木屋里打造出來的。但你在家中四處擺設的那些吊飾、彩帶和LED圣誕燈,更可能來自上海以南300公里的義烏市──你在那里看不到一顆(活生生的)松樹或一丁點(自然的)雪花。
義烏俗稱&ld;中國圣誕村&rd;,當地六百家工廠制造出全世界六成以上的圣誕飾品和配件,從各種顏色的化學纖維圣誕樹到無織布做成的圣誕老人尖角帽。工廠里的&ld;小矮人&rd;大多是來自外地的農民工,每天工作12小時,月薪最多兩、三百英磅(人民幣兩、三千元)──他們其實并不清楚圣誕節的意義。
&ld;大概就像外國人過新年〔春節〕吧,&rd;19歲的小魏說。他今年剛從貴州跑到義烏來打工,在接受新浪網訪問時這么回答。他們父子每天在這間紅通通的廠房里長時間工作,取出人造雪花,浸泡膠水,然后送進噴粉機把它們染成紅色──每天來回五千趟。
在制造過程中,父子倆從頭到腳沾滿腥紅粉末。小魏的父親頭戴圣誕老人帽(不是為了節慶氣氛,而是怕頭發染紅),兩人每天至少用掉十只口罩以免吸入粉塵。這份工作太辛苦,他們明年恐怕不會再做:只要能賺到小魏的結婚費用,他們就要打道回府,不想再看到任何一桶紅色粉末。
裝進塑料袋以后,他們做出的這些紅光閃閃的雪花飾物將加入滿坑滿谷的節日用品,掛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待價而沽。這座商場又名中國小商品城,占地4百多萬平方米,有如一座充滿塑料制品的奇幻王國。它是廉價商店的天堂,無奇不有的商展,陳列著世界上一切你根本不需要、但每到某些不性時刻就不得不購買的東西。在恍若迷宮的廣大園區中,你可以找到條街道專賣人造花和充氣玩具,下一條街賣的則是雨傘和防風夾克,或者塑料桶和鬧鐘。它就像一座繁忙、層疊的全球消費紀念館,好像把世界各地的垃圾山都挖開來,把里面的東西修好,再分門別類放進62,000個店鋪的商品型錄出售。
這座被聯合國譽為&ld;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rd;的商城,其營運規模大到必須進行城市規劃,以便按不同的節慶商品劃分為五個區塊。其中第二區就是圣誕專區。
在第二區,有專門販售閃亮絲帶的走廊,有條閃爍著爭奇斗艷LED燈的街道,有一排青色、黃色、螢光色等各種尺寸的塑料圣誕樹,還有金色和銀色的松果。有些看來偏離主題:圣誕老人帽子上綴著棉羊,馴鹿身上披著蘇格蘭格子呢,當然也少不了那種莫名其妙的中式設計,吹薩克斯管的圣誕老爹。
乍看之下琳瑯滿目,但這座商城的黃金歲月似乎已在流失:它的優勢正被阿里巴巴、中國制造等大型網絡商店追上。只要連上阿里巴巴,你可以輕松選購140萬種不同的圣誕飾品,按下鍵盤就送上家門。相對地,義烏商場只有40萬種品項。
瞄準低端市場的義烏,曾在經濟不景氣年代靠著折價的節慶用品大獲成功,但今年的國際銷量出現下滑。但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協會副會長蔡勤良認為,隨著這個一年一度的消費節慶日益受到中國人歡迎,內需市場正在成長。《經濟學人》說,大多數中國人熟悉圣誕老人超過耶穌。
義烏商城里笑臉迎人的業務代表們非常樂意一年到頭過不完的圣誕節。攤位裝飾成小小冰雪仙境的柏洋工藝品廠共同創辦人程亞平(音)說:&ld;每天坐在這兒,看著這些美麗的裝飾品,真讓人心情舒暢。&rd;
生產線另一端,在紅色作坊里撈取雪花好讓我們用99分錢買回家的工人們,恐怕不會作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