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多種多樣 中國玩具市場概況如何
玩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孩子可以通過玩具鍛煉動手能力,并且還可以促進腦部發育。近些年,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玩具,那么什么樣的玩具才適合孩子玩呢?中國玩具的市場是怎么樣的呢?下面就5068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中國玩具市場的概況吧!
中國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及嬰幼兒人口接近3億多人,占全國人口的25%。業內人士普遍看好中國玩具市場,預測今后幾年中國玩具市場將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
兒童玩具已季節性轉向四季銷售,‐‐以往,父母只是在過年過節才購買玩具給孩子,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兒童玩具成為一年四季都受歡迎的商品。
據調查,兒童于處在人生的重要發展階段,各方面都還沒有完全成熟,對一切都感到新奇,因此兒童在購買商品時,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看見別人有新玩具,&ld;我也要&rd;新玩具,對于電視廣告中的玩具會更加注意。
近年父母已普遍認同玩具能啟發兒童智力的觀念,家長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極為重視,集知識趣味、動手動腦于一體的玩具迎合了城市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加上現代家庭絕大多數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均樂意花費在孩子身上
在0~3歲兒童玩具市場中有2/3是父母提出購買需求并進行指定品牌購買。在4~10歲兒童玩具市場中有大部分是孩子提出喜歡后與父母共同商量并決定購買。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對于玩具的需求與購買決策逐漸父母主導轉變為孩子自己主導。
就性別偏好來講差異非常明顯。七成多的女孩最喜歡毛絨玩具,而只有不到兩成的男孩子最喜歡毛絨玩具。而男孩則更偏愛電動遙控、變形玩具和模型類玩具,比例分別為五成多和兩個三成,相對應的女孩子最喜歡這幾種玩具的比例分別為:1/5,1/10和3%。除了最喜歡的玩具類型之外,關于最不喜歡的玩具類型為:有一半的男孩不喜歡毛絨玩具,而女孩的這一比率不到百分之六(也就是說94%的女孩子都會喜歡可愛的毛絨玩具。);同時,近一半的女孩不喜歡變形類玩具。
并且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兒童對于玩具各有偏好。
調查數據顯示,不同年齡段兒童對于各種類型玩具的喜好程度差別很大,總體來講兒童最喜歡的玩具依次為:毛絨玩具、遙控玩具、有聲玩具、積木玩具、模型類玩具等。
具體來講各年齡段兒童最喜歡的玩具類型為:
l3歲以下嬰幼兒近半最喜歡有聲玩具,四成最喜歡毛絨玩具;
各有接近半數的4~6歲兒童最喜歡毛絨和電動遙控玩具;
分別近四成的7~10歲最喜歡毛絨和模型類玩具;
11~13歲兒童喜歡毛絨和電動遙控玩具的比例都在50%左右遠高于其他類型玩具;
14~16歲的少年最喜歡的是毛絨玩具,這一比例高達七成。
隨著人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消費者對玩具的需求已開始從傳統的、中低檔次的電動型、拼裝型、裝飾型玩具轉向新穎的電子型、智慧型玩具及高檔的毛絨、布制類裝飾型玩具。城市消費者中34%消費者會選購電子型玩具,46%會選擇智慧型玩具,而20%則喜愛高檔的毛絨、布制裝飾類玩具。而農村消費者仍以傳統的玩具類型為主,48%的農村消費者愿意購買電動型玩具,28%愿意購買拼裝型玩具,24%愿意購買中、低檔次的毛絨、布制類玩具。
不同的消費者行為受各種各樣的心制約。比如,對兒童市場來說,玩是兒童的天性,他們需要購買玩具尋求心上的滿足,形成購買玩具的動機。兒童心中最為顯著的是好奇心。&ld;好奇是兒童的天性&rd;。于兒童對社會、人生的見識與閱歷非常有限,很多司空見慣的東西在他們眼中都是新鮮的。兒童生性活潑、幼稚純真,對奇特的、與眾不同的東西會產生強烈的&ld;試一下&rd;、&ld;玩一玩&rd;的心。
當消費者首次接觸此類型的產品時,很多人會愿意花費時間去了解此產品的相關信息,對于產品的性能,價格,優勢技術信息等等進行了解,在購買時,出于對價錢,性能等因素的考慮會慎重購買。參與程度較高。而且市場上同類產品種類繁多,世嘉,鋒源等都有生產此類產品間差異較大。
諸如此類兒童益智拼圖,價格區間相對集中,品牌間差異很小,當消費者購買此類產品時,通常不會花費大量時間,并且不會專注于單一品牌。
這兩款玩具的價位相當且均在350-400之間,當消費者購買此類玩具時,購買不頻繁,品牌差別不大。購買者主要關心的是價格合適與否或購買的便利程度。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玩耍是兒童的天性,兒童正是在玩耍過程中通過與物體或其他個體之間的交互活動而實現其身心發展的。對玩耍和游戲的身心發展價值的認識引起了人們對玩具本身的重視。玩具對兒童的身體運動、語言、認知、社會性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消費者產生了購買兒童玩具的需求。
當問及&ld;如何判斷一個玩具是否適合你的孩子&rd;時,家長的選擇顯得較為分散,說明在這個問題上多數家長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心評價準則。但也有將近40%的家長除了考慮到幼兒的喜好之外,還將玩具本身的屬性特別是功能屬性,也是就玩具本身是否多功能、是否益智等作為衡量玩具品質的重要指標。因此,消費者在購買玩具之前會通過各種渠道,如個人來源(家庭、朋友、鄰居、熟人),商業來源(廣告、推銷員、經銷商、包裝、展覽),公共來源(大眾媒體、消費者評級機構),經驗來源(產品的操作、檢查與使用)來了解相關信息。
玩具廣告對家長購買行為的推動作用有限,但差異較明顯。近70%的家長認為廣告沒有多少影響力,另外約30%的家長則比較關注相關的玩具廣告。部分家長既抱怨幼兒玩具廣告太少,使得購買選擇沒有依據,也抱怨幼兒玩具虛假宣傳和標稱功能不實誤導了廣大消費者。多數家長認為適當的關注廣告對減少玩具購買時的盲目性有一定幫助。
多數家長表現出了對玩具安全性的擔憂以及對耐用性差和價格過高的不滿。家長對待玩具價格的真實態度是:相對于現在多數玩具的低下質量水平,玩具的價格明顯虛高。所以,消費者通過對兒童玩具的安全性、耐用性、實用性、質量等因素來評價購買方案。如果供應商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耐用、質量上乘的兒童玩具,家長是可以接受相對較高售價的
多數家長經過搜索信息對玩具進行了評價與選擇后就會做出購買決定。當然也可能因為評價與選擇過程中的問題推遲或取消購買的決定,比如受他人的態度影響或是受到未預料的環境因素影響。
將玩具買回家以后,在最初使用過程中,消費者會以購前的期望為標準來檢查與衡量自己買回來的玩具,為的是看看有沒有什么問題或不滿意的地方。如果滿意就還會繼續該品牌的玩具。 如果不滿意就會和朋友親人說該玩具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