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對亞洲玩具沖壓不斷 借助手游欲求轉型(2)
上周四(9日)結束的香港玩具展中有份參展的森游有限公司展出的新產品&ld;兔兔&rd;,就集手機游戲、絨毛玩偶和觸控玩具于一身,讓玩家通過App飼養小白兔,啟發孩子好奇心與創造力。該產品獲評為今年香港玩具及嬰兒用品大獎的&ld;最佳電子及遙控玩具&rd;。從事塑膠玩具生產的鏗仕實業負責人黃先生表示,盡管電子游戲給小孩子多一個選擇,但傳統玩具不會被淘汰。&ld;玩具依賴造型、立體感強及能握在手中把玩。年幼兒童仍然要可觸摸,能聽到和看到的玩具,實物和在屏幕上看到的影像始終是兩回事。&rd;他說。據悉,該公司近年推出&ld;Trak Bard&rd;的新產品,在硬殼圖書內頁嵌上路軌,揭開圖書后將上了發條的玩具車放上路軌行走,就是一種集傳統和創新的產品。&ld;我們不想放棄原有的市場,所以通過開發新產品這來調高定價,令客戶覺得你情我愿。&rd;他稱。
香港玩具協會的湯誠正則指出,港商要代工轉至發展品牌中間有一段過程,包括投資及建立設計和市場推廣團隊,盡管困難但好處是肯定的。&ld;因為代工始終有一天會被(買家)壓價到很低,雖然內銷市場要通過不少(產品安全)測試,但香港玩具業有超過60年的制造經驗,對品牌和高質素管積累豐富經驗,最重要是踏出第一步。&rd;他說。楊子江則建議,港商可以通過授權將傳統玩具與動漫、卡通角色結合,&ld;借力打力&rd;。
中國是世界玩具生產大國,全球約3/4的玩具都在中國生產。但以玩具消費量而言,則仍在幼稚園階段。研究機構Eritr Iteratial預測,2012-16年全球嬰童玩具零售額年復合增長率為6%,于2016年零售額將達175億美元。目前歐盟是嬰童玩具最大的市場,占全球一半,而美國市場則占四分之一。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銷售額遠遠落后于美國和歐盟,只占世界總額的16%。
&ld;玩具很特殊,與各國文化生活息息相關,不能搬字過紙,好像芝麻街(Sesae Street)在美國十分流行,但在大陸市場多年來仍不成功,就是因為(兩者)文化格格不入。&rd;楊子江說,中國市場是個試驗場,玩具商仍在摸索階段,但這頗富挑戰性。
雨果網了解到:最近傳統游戲玩具再現活力,甚至有擊敗近年來流行兒童平板和高科技玩家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經濟衰退,出于節省開支的目的。其次,游戲類玩具產品始終保持著玩具的本質,以一種傳統的游戲形式存在著。關于傳統游戲玩具市場,業界人士認為前景還是樂觀的,盡管嚴峻,但只要多從孩童角度出發,繼續創新,結合當下科技形式,便會與時俱進,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