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制度司法解釋有望在今年出臺(2)
據工商總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楊紅燦介紹,目前工商總局充分發揮基層消費維權網絡作用,積極促進消費糾紛和解。2014年,全國消費糾紛和解率達超過96%。
消費糾紛的和解,來自于兩種方式,一種是自行和解,另一種是在工商部門的調解下,也有調解成功的案例。當然,現實中調解起來,也確實存在難度。&ld;特別是知假買假者,經營者通常對此不買賬。&rd; 楊紅燦說。
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工商總局圍繞新消法實施的熱點難點問題,經調研后,于今年1月5日公布了《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并將于3月15日起實施。
楊紅燦表示,該處罰辦法細化了經營者義務,進一步明確了預付式消費、七日無退貨、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欺詐消費者行為以及經營者故意拖延或者無拒絕履行相關義務和相應的行政處罰,為進一步落實新消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據。
新消法同時還明確了&ld;提供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的經營者&rd;的責任,增設了經營者信息披露義務。
但據常宇介紹,在實踐中,于金融領域的高度專業化,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接受金融服務時在信息、專業知識等方面仍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
其中,主要的問題包括:知情權難保證、安全權令人憂、格式合同晦澀難懂、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收費不透明等。
為此,中消協曾于去年聯合部分省市,開展七大服務領域消費者評議活動,針對金融服務領域問題,集體約談15家重點銀行,促進企業自律。
約談效果如何?對此,常宇表示,雖然囿于消協組織無執法權,很難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從約談中卻找出了問題所在,即:毛病出在下邊,根子在上邊。
&ld;約談中,很多銀行業代表承認有不妥之處,但他們也沒辦法,因為規定是上級管部門制定的。所以,還是要從源頭上梳問題&rd;,常宇說。
此外,常宇還介紹了目前遠程購物經營者在落實&ld;七日無退貨&rd;有關規定上存在的三大問題。
一是對不適用&ld;無退貨&rd;的商品標注不明顯,購物過程中缺乏&ld;一對一&rd;的確認程序;二是退貨標準過于嚴苛,導致退換貨投訴增多;三是擅自擴大對&ld;七日無退貨&rd;的解釋,設置&ld;非質量問題不能退貨&rd;的條件,使得消費者享受&ld;七日無退貨&rd;的權益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