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屆中華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圓滿落幕(2)
有人質疑作秀也沒關系
京華時報:什么樣的契機,讓你參與公益?
辛柏青:特別簡單,首先我是一個父親,我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對家庭和孩子的安全,特別在乎,所以就特別關注孩子走失等問題,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能為孩子做點什么,正好兒慈會有&ld;回家的希望&rd;這個項目,我就參與到其中來,到幼兒園、學校做安全常識普及。
京華時報:都做過哪些公益活動?怎么參與?
辛柏青:前段時間剛去了北京的一個幼兒園,春節前預計要去貴州,也是留守兒童多的地方,做知識普及。在和兒慈會合作之前,我也關注隨手拍解救流浪兒童等活動。
作為演員,我覺得不一定非要到打拐第一線,我這樣一個臉熟的人,去一線也不合適,去校園參加活動,本身也是一種傳播,喜歡我的知道我的觀眾,就會知道我也在關注
這個事。
京華時報:有人說,嚴厲打擊買孩子的人,重刑處罰,能減少孩子被拐賣的可能,你怎么看?
辛柏青:我認為最根本的問題,還不是重刑立法,其實是個社會結構社會體制的調,要讓沒有孩子的人,可以通過收養孩子滿足養孩子的需求,要為他們提供收養孩子的渠道和信息。在一些閉塞的地區,有的人不知道還有更多渠道去幫助孤兒,于是就采取私下買賣的方式。如果信息普及了,人們知道哪些是合法的,既能滿足自己又能幫助到更多人,是最好的。當然,收養制度方面,也還有完善空間。
京華時報:作為演員,是否考慮過通過影片參與公益,關注兒童安全?
辛柏青: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希望能夠出演這樣的影片,影響更多人
關注和參與。公眾人物在公益事業中的作用,其實就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哪怕你只是參與到一些活動中,也會吸引到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這一項事業。
京華時報:作為演員,有人會認為做公益是作秀,你怎么看?
辛柏青:說作秀也沒有關系,首先只要出發點是好的,即使是作秀,但有影響力,推動更多人參與了,也沒有什么關系。
京華時報:你如何安排時間做公益活動?做公益之后,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嗎?
辛柏青:沒有塊的時間,不過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參加。做公益之后和之前沒有什么不同,當然,做了一些公益活動后,發到微博,都會收到很積極的支持,有的粉絲表示要一起參與,這也實現了我參與公益事業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