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公益園開展“公益伙伴日”活動
公益的方法很多,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公益。近日,在蘇州公益園內將開展&ld;公益伙伴日&rd;活動,此次活動主要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公益,匯聚起人們的愛心,讓社會更加的溫暖、美好。想要了解更多與公益相關的資訊嗎?請看
在蘇州公益園內,蘇州百老惠法律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近幾天格外忙碌,他們正在為&ld;幸福留言‐‐蘇州遺囑庫&rd;法律助老項目參加今天的&ld;公益伙伴日&rd;活動做最后的準備。負責人倪曉敏把項目書、視頻介紹等材料仔仔細細了一遍,希望在活動中找到合適的企業合作方。來自蘇州市公益園的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我市共有39個公益項目實現了與企業的對接,形成了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
為扶持社會組織發展,2011年底,我市在省內率先開展公益創投活動,公益組織自己設計項目計劃書,專業團隊負責組織實施和監測評估,中標項目可獲福彩公益金的支持。當年,全市共投入1835萬元,支持實施134個市本級創投和縣級市、區微創投公益項目。此后的幾年里,公益創投活動更加如火如荼,500多個公益項目得以實施。一份份凝聚著草根組織熱情的案例顯示了民間公益的力量,不僅專業性強,而且受益群體和覆蓋面也廣,失獨家庭、失智老人、心智障礙者、流動學前兒童等特殊對象得到關注。
華樂山水是公益創投中標社團之一,中標后,74名成員結對幫扶2到3名獨居、空巢老人,做到每月至少一次上門服務,每周至少和結對老人通一次電話。負責人石建華說,首屆公益創投活動中標后,他們第二年繼續申報,獲得了項目資金支持,&ld;有了穩定的資金支持,大家干活都很起勁,正策劃如何進一步擴大服務的范圍。&rd;石建華說。 此,公益創投在蘇州初綻生機。然而欣喜背后不難看到,在首屆公益創投活動中,社會公益組織申報項目的中標率僅為271%,中標社會組織平均每個得到約14萬元公益金支持,扣除專職人員工資、必須的活動經費,剩下的部分難以滿足項目的長期發展。&ld;能量驛站‐‐單親母親增能服務計劃&rd;是首屆公益創投&ld;十佳&rd;優秀項目之一,共有專業社工和志愿者34人。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陳紅霞是該項目的負責人,她說,他們最初獲得不到20萬元的公益創投資金支持,除去一些必要的開支和給志愿者的一點補貼,剩余經費甚至難以維持到項目結束。失獨老人幫扶計劃的工作人員也遇到了類似的困境,他們面對的人群比較特殊,在實施前期需要志愿者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接近、了解這些老人,與他們建立起友好的關系,到后期于資金、時間的限制,活動開展得不甚想,&ld;不少老人很舍不得我們,我們也很想繼續為他們服務,但實在沒有能力再繼續服務下去。&rd;項目負責人盧金梅說。
近年來,我市社會組織發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市有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6847家,備案的12431家,戶籍每萬人擁有104家。市委、市政府積極扶持社會組織,已投入資金超億元,建成社會公益組織孵化器50家。從2011年至今,我市累計安排福彩公益金達6000萬元,服務人群惠及60萬人次。
談及如何解決社會組織資金短缺問題,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處處長王林興說,我市除每年投入大量福彩公益金用于公益創投外,公益活動開始走向&ld;公益采購&rd;。&ld;公益創投活動目標最終還是指向&ls;公益采購&rs;,就是政府把部分公益服務職能&ls;外包&rs;給正規專業的社會公益組織,這樣既減輕了政府負擔,也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rd;他說,去年,市民政局使用財政性資金,依托政府采購平臺,從獲評首屆公益創投活動十佳項目中選擇5個優秀項目,通過政府招投標的形式,購買特定的公益服務。這5個項目分別是青少年正面成長服務、老年人健康自我管、金太陽計劃‐‐城市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義務教育、暖馨計劃‐‐單親家庭增能服務和空巢老人家庭安全檢修與安全教育項目。
&ld;金太陽計劃&rd;旨在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少年提供義教服務。負責人李韶敏說,原本參加公益創投時需要自己寫項目書、申請表,自己和同事都是一頭霧水,后來的公益采購政府明確規定了項目的具體名目,讓他們在做計劃時目標更清晰,對今后的活動也有指導意義,&ld;公益采購為我們帶來了更充足的資金,在這之前我們服務的對象非常零散,現在我們可以走進民辦子弟學校,以一班甚至年級為對象,還可以聯系社會上的英語教學機構進課堂輔導學生功課。&rd;李韶敏說。
據了解,這5個政府采購的公益項目都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政府的力量畢竟有限,5個項目之外還有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公益項目需要扶持。能不能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組織服務的購買?
去年底,我市決定開展&ld;首屆公益伙伴日&rd;大型公益主題活動,旨在通過這種公益慈善新模式,構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三方跨界合作的新機制,實現三方需求和資源的有效對接,進而形成合作伙伴關系。
所謂&ld;伙伴&rd;,即&ld;政府提供政策和市場,企業提供運作資金,社會組織提供人力和方案&rd;,一個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應運而生,因為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三方都有解決社會問題、開展慈善公益事業的需求及自身的資源、能力。&ld;公益伙伴日&rd;將通過集中展示一批公益項目,為有資金的企業提供參與慈善的動力、載體和渠道;同時也能為社會組織提供實施項目、提升能力所需的資源和支持,以實現企業和社會組織間的&ld;牽線搭橋&rd;。
今天,百家公益組織、百家企業、百名社會工作者、百個志愿團隊(者)將對接百項公益項目,并展示社會組織的慈善公益項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項目、政府機構支持的慈善公益項目以及跨界合作的案例,安排主題論壇和沙龍,搭建官商民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資源互通平臺。
&ld;之前,這種三方合作機制也零星出現過。&rd;據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陳劍平介紹,早在2012年,蘇州歡樂鼓青少年互助中心與來自芬蘭的國際友人艾哲羅發起歡樂鼓項目,志愿者們走進農民工子弟學校、
福利院及盲聾啞學校,每周開展手鼓學習活動,目前,歡樂鼓項目已經與多家企業簽訂協議。對于出資捐助的企業,鼓隊進行冠名,并制作冠名隊旗、橫幅;每年各手鼓隊參與年度集中匯報演出,向提供資助的愛心人士、企業匯報學習成果,讓大家在歡快的鼓點聲中獲得被認同感和價值感。企業出資后,還讓自己的員工學習手鼓,在業余時間充當志愿者,教孩子們打鼓。&ld;在首屆&ls;公益伙伴日&rs;活動中,這樣的星星之火定能燎原蘇城大地。&rd;陳劍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