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展會”的開展有助力中國草根公益發展
朋友們,你們身邊有沒有總是在幫助其他人的好人呢,這些人平時都是和我們一樣,不過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總會第一個出現在需要的人面前,中國如果多一些這樣的人,那么我們國家將會變的多好啊。
一位80多歲的中國老農民清晨早早起床,換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一件上世紀70年代中國流行的藍色咔嘰布干部服,從一個同年代的手提包中拿出一張亡妻的畫像捧在胸前說:&ld;老伴兒,北京娃來給我們照相了……&rd;
這是一部名為《我們在一起》微電影中的鏡頭。這部電影源于北京女孩焦東子在兩年前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簡稱&ld;慈展會&rd;)上提出的公益項目:為生活在邊遠貧困地區、從來沒有照過相的普通家庭拍攝照片。她用慈展會資助的10萬元人民幣,為14個省的3000多個家庭拍攝了照片,后以此為背景拍攝出微電影。
第三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于19日至21日在深圳舉辦。深圳市民政局局長、第三屆中國慈展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杜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慈展會的最大成就就是促進了傳統公益念的轉變,&ld;人人公益,人人慈善&rd;成為共識,即使你沒錢,也一樣可以完成公益慈善的夢想。在上屆慈展會對接的1708億元公益慈善項目中,最多的是5萬元、10萬元的小項目,而這些小項目的發起者有的只有三五人。這說明公益慈善已經不再是大集團、大企業的專屬,更多的草根人群、小的社團組織成為公益慈善的主力。比如,深圳自閉癥研究會就是5個自閉癥孩子的媽媽發起成立的,后得到深圳市民政局和壹基金的幫助,迅速成長為全國知名的公益團體。
首屆慈展會舉辦后的兩年多時間內,深圳登記的慈善基金會從第一屆慈善會時19家發展到現在的145家,兩年多時間內增長了77倍;公益組織從三四百家發展到1700多家,增長了4倍。目前深圳公益慈善專職從業人員也發展到約3萬人。
杜鵬表示,普通民眾、草根階層的參與,是公益慈善的新動向。通過慈展會這一平臺,讓有資金沒有項目資源的取得項目資源,讓有愛心的組織取得資金支持,讓需要幫助的欣然接受幫助。基金會可以提供資助,而具體工作則草根組織的年輕人去實現。
據他介紹,第三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最終確定896個參展項目和機構,其中草根公益慈善組織和項目720個。
杜鵬認為,社會辦公益慈善是發展方向,政府部門在其中要扮演的角色是政策支持、念的倡導和項目的監督協調。慈展會為公益慈善項目和愛心資源的&ld;做媒&rd; 功效顯著,去年促成的對接金額達1708億元人民幣,資金到位率100%。截至今年8月31日,這些金額已有15億元被公益慈善項目&ld;消化&rd;,用到了需要幫助的人群身上,還有2億余元在賬上正按照計劃逐一&ld;消化&rd;。
杜鵬說:&ld;如果每個人都能為公益慈善做些細微的事情,則積小成大、積沙成塔,社會和諧的大廈就構建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