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教育公平的措施 讓教育公平的陽光灑向孩子
我們知道于地區的差異,很多學生享受到的教育資源也是不一樣的,那么怎樣才能夠讓孩子得到比較公平的教育資源,同時也讓一些落后地區的老師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劉祥一談起&ld;教育公平&rd;話題,多位代表、委員都有話要說。
全國人大代表劉祥直言,&ld;教師和醫生一樣,專業性很強,從業者素質要求很高。我國現有教師隊伍參差不齊,而且補充很難,特別是經濟落后地區和偏遠地區。&rd;
劉祥說,目前湖北實行的資教政策,省財政出資,招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可以解決緊迫問題,但農村更期盼長效機制。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差異,先進與落后地區的教育經費差別很大,落后地區很難吸引和穩定優秀師資,更不用提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
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建立長效的教師培訓機制,特別是定點培訓貧困地區教師。二是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特別是到相對偏遠的地方,從根本上改善師資結構;三是設立農村偏遠地區教師特殊崗位津貼,合配置教育資源,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認為,教育均衡發展勢在必行。比如取消向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學校過多傾斜的政策或經費,加大對一些薄弱學校的扶持,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使學校都能有機會憑借教育念和方法競爭;同時,實施教師流動制度,對流動的優秀教師在收入、考核等方面有一定政策傾斜等,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逐漸彌補城鄉鴻溝。
注意到當前的互聯網交互平臺等新技術,周洪宇建議,加快落實教育信息化,真正提高數字教育資源對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支持能力和水平,支持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薄弱學校享用優質的教育資源服務。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種云平臺、云計算等現代網絡技術,全力推動&ld;寬帶網絡校校通&rd;、&ld;優質資源班班通&rd;等建設,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縮小學校之間的教學資源差距。
&ld;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rd;全國人大代表、教育部黨組成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顧海良說,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為國家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ld;這里說的教育公平,并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越來越有傾向性。&rd;
顧海良認為,所謂教育公平,不是按人頭,給你100元,也給他100元,而是有傾向性的。&ld;要知道,100元對于發達地區孩子的意義,跟100元對于山區貧困孩子的意義,是有天壤之別的。對于貧困、落后、邊遠地區,師資力量、教育設施、政策扶持等配置,都應該是格外傾斜的。&rd;
&ld;近10年,農村小學減少了不少。&rd;全國政協委員、湖北資深會計師石文先在提案呼吁,重視城鄉教育平衡。
石文先調研發現,于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以及農村適齡兒童的大量減少,農村中小學生數量逐年下降,帶來大規模的&ld;撤點并校&rd;行動。一般鄉鎮大多只保留了一所鄉鎮小學,于上學路途遙遠,不少家庭都派出專人到學區附近陪讀,客觀增加了農民負擔。
他建議,建立多層次教學點,加強對現有師資力量的統一調配。抓住城鎮化建設契機,對長期工作在農村教育一線的教師給予較高回報,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