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音樂是否真的有用呢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準父母們從懷孕開始就十分注意對胎兒的教育。孕媽媽在家欣賞音樂,胎兒真的可以聽得到嗎?有用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胎教音樂的好處
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音樂的開端:音樂能力的起源與開發》對相關的最新研究結果進行了介紹,書中寫道:盡管懷孕28周以后胎兒的耳朵才具備完整的外觀,但從第三個月開始就可能聽到聲音。我過醫學上也經過大量的實驗證明,懷孕第20-24周胎兒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發達的聽覺能力,在聽見外部傳來的聲音時,其心臟跳動會做出變快或者變慢的反映。
對于胎兒的大腦來說,最好的精神食糧當屬音樂了。音樂胎教是除胎談以外被孕媽媽排在第二位的胎教方法。播放孕媽媽喜愛的音樂時,不僅會使孕媽媽心情愉悅,胎兒也會津津有味的欣賞,心情也會變得愉快起來,有時候比話語更能直接地觸及人的心靈并起到安撫的效果。
懷孕5個月以后胎兒的腦部就已經相當發達,腦細胞數量接近成人的140億,這時候給予其一定刺激就可以促使鏈接細胞的線路增多,從而對腦部發育產生明顯的作用。 在幫助胎兒腦部發育這一方面,聽覺足足起到90%以上的作用,這恰恰也是一個可以證明音樂胎教重要性的理由。音樂可以刺激主管各種感覺的右腦半球,只要持續傾聽音樂,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會有所上升。
孕婦懷孕5個多月之后可以用聲波來刺激胎兒的聽覺器官,這就是所謂的音樂胎教。不過切忌把收音機直接放到孕婦腹壁上給胎兒聽,因為胎兒的聽覺神經還比較脆弱,如果音樂聲太大或者距離太近,就有可能傷害到胎兒的聽覺。因此,孕婦在進行音樂胎教的時候最好選擇一些節奏平和、流暢舒緩的旋律,聲音強度以500~1500赫茲適宜,比如一些鋼琴曲、古代名曲、大自然的聲音等,最好選用經過醫學界優生學會審定的胎教音樂,不宜用迪斯科、搖滾樂等太過刺激亢奮的音樂。而且要距離音箱大概2米左右,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鐘,可以選擇在胎動時進行,一般在晚上臨睡前比較合適。
好的胎教音樂
優秀中久樂曲推薦
高雅的中國古典音樂 《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旋律優美流暢,形式典雅獨特;《高山流水》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陽春白雪》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松明快。中國十大古典樂曲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這些曲子的音樂結構集中、嚴謹、富有層次,音樂形象也非常鮮明,除了給人一些音樂基本素養上的提高,更為主要的是那種很深的藝術感染力能夠陶冶人的身心,把這樣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對寶寶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優美的輕音樂 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的小夜曲,非常適合寶寶聆聽。這些曲子甜蜜的旋律彌漫在輕柔的氣氛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暖暖的不可言喻的情緒。輕松的音樂內容,飄溢著藝術的芳香,聆聽時會感到恬適愉快,心曠神怡。 舒曼的鋼琴曲《夢幻曲》能夠把寶寶帶到一個謐靜甜美的夢幻世界。
中外著名音樂作品或其中的片段
如巴赫的鋼琴曲以及小提琴協奏曲。有人說巴赫的音樂中蘊涵著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東西,就像媽媽的手,能夠撫平心里的躁動,他的音樂能夠讓寶寶平靜。
海頓的交響曲。正在哭泣的嬰兒聽到這樣的音樂會停止哭泣,慢慢平靜下來,這經過了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的驗證。
還有《牧童短笛》(賀綠汀曲);《瑤族舞曲》;《土耳其進行曲》(貝多芬曲)等。
著名的音樂作品是最廣泛流傳的,其生命力是人們賦予的,它們更以獨特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給寶寶也是給人們帶來鑒賞力的作品,對我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容忽視。
專門為兒童創作的簡單器樂曲
如《小鳥》(羅忠熔曲);《撲蝴蝶》(丁善德曲);《青蛙合唱》(湯普森曲);《雪花飛舞》(德彪西曲);《小士兵進行曲》(舒曼曲);《動物狂歡節組曲》(圣桑曲)等。
由于這些都是專門為兒童創作的簡單的器樂曲,所以更加有利于激發寶寶的興趣,而且還能夠用動作表現出來。
歌曲改編的器樂曲
如《小白船》(根據朝鮮族童謠改編);《茉莉花》(根據江蘇民歌改編);《海濱之歌》(根據日本民歌改編);《森吉德瑪》(賀綠汀根據蒙古民歌改編)等。
這些比較優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改編作品,有利于寶寶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
音樂胎教最佳時間
1、孕婦從孕26周開始讓胎兒聽胎教音樂,每次不超過20分鐘,每天1~2次。用錄音機放音,孕婦距音箱1.5~2米,音箱的音強在65~70分貝。
2、如果用耳機在孕婦腹壁放音,則耳機處為60分貝即可。孕8個月后反復播送一首固定的樂曲,可為出生后的孩子培養音樂愛好,并為開發孩子的想象力打下基礎。
3、作為胎教音樂,要求在頻率、節奏、力度和頻響范圍等方面,應盡可能與宮內胎音合拍。劉澤倫指出,若頻率過高會損害胎兒內耳螺旋器基底膜,使其出生后聽不到高頻聲音;節奏過強、力度過大的音樂,會導致聽力下降。
4、播放音樂時不要使用普通傳聲器,并盡量地降低噪音。胎教還需與嬰兒教育相連接。正如專家強調的那樣:“始自胎兒的胎教并不能以分娩而結束,還必須與嬰兒的早期教育相連貫,這樣才不會使胎教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