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教但社會必考的3堂課 你家寶貝掌握了嗎
&bsp; 教育,大體可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它們三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可以單獨將其中一種劃分開來。但是,在我們的周圍,經常會有一部分家長將孩子送進學校之后就不管不顧,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責任,那么,大家可就大錯特錯了。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說道說道那些學校不教但是社會必考的三堂課,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1時間管
活著的每一天其實都在將我們引向死亡。今天,永遠是你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
我曾在朋友圈發過一張下班時在地鐵13號線拍的圖片:因為高峰期沒有座位,地鐵里2個女孩相對站著,其中一個用手機看電視劇,另一個在看書。照片中,我配上了這樣一句話:&ld;在地鐵里看書的人回家不一定看書,而在地鐵里看電視劇的人,到家后肯定也是看電視劇&rd;
這條狀態收到了很多好友留言,認同的人說,是啊,我一個月利用搭地鐵時間看了3本書。也有人不屑,說人生是用來享受的,何必如此苦逼?對于這類評論,我通常是不回復的。因為明知跟對方價值觀不同,還去爭論的話,這爭論本身就是在浪費時間。
人對待時間的態度,就是對待自己生命的態度。
小時候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尼古拉&iddt;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這段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ld;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rd;
這段話,讓我從小就知道:時間寶貴,應當珍惜。
沒有目標的人生才會覺得漫長,不懂時間管的人才會感到抓瞎。
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因為要上學,每日學習時間都相對固定,但即使是花費同樣的時間,不同孩子的學習效果依舊大相徑庭,學習效果的好壞與個人的時間管能力息息相關。比如,有的孩子懂得把精力用在刀刃上,他們會把主要時間用于突破自己的薄弱項和容易得分的科目,這樣做顯然要比那種平均用力的孩子高明得多。
當孩子進入到更高年級,進入大學,或者參加工作,隨著功課越來越繁重,需要處的事情越來越多,時間管能力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明顯。生活中,有些人似乎總是好運,他們工作優秀、家庭幸福、身體也很健康,讓你對未來深深地失去信心……其實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個人卓越的時間管能力。
時間管能力是成功的基本素養,應當從小開始培養。
2財能力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錢,財能力可以說是基本生存能力之一。然而,這么重要的事情,學校竟然從來不教。
曾經,南方某個城市嘗試在小學開設炒股課程,結果遭到網民的強烈反對。其實學校開設財課的初衷是好的,只是讓小學生去炒股的想法過于天真。但無論怎么樣,至少說明已經有學校意識到財教學的重要性了。
實際上,中國之所以貧富差距大,跟財教育缺失、財商意識沒有覺醒有很大關系。大家知道,以色列是個沙漠國家,但它卻通過&ld;科教興國&rd;,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以色列人非常重視孩子的財商培養,他們會給做家務的孩子支付報酬,鼓勵孩子自食其力。
對于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及早培養起孩子的財意識,讓孩子懂得開源節流,這樣將來孩子畢業后才不會成為&ld;啃老族&rd;。
當然,財教育的含義很廣。對孩子進行財教育,并不是說要讓孩子一下子就去學炒股、玩基金,這種財方式風險性和波動性太大,連成人都并非合適。但是,我們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應該讓孩子了解錢的本質、錢的作用,以及如何賺錢。
在這里,我向大家推薦一本舍費爾寫的書,叫《小狗錢錢》,一共上下2冊,只看第一冊就夠了。書的定位是兒童財讀物,作者把復雜的財富定義和學術論以非常簡單明了的方式講了出來,深入淺出,對孩子大有裨益。
3性教育
不得不說,這是中國教育的另一個重大缺失。
先說我們的父母開始說起。
&ld;我是從哪兒來的?&rd;很多人都問過父母這個問題,但是幾乎沒有父母能夠給出正面回答,我們收到的答案大多是&ld;撿來的&rd;,或者&ld;你親媽媽不要你了,所以把你送到我們家了&rd;。
這些回答都非常糟糕,特別是第二種‐‐&ld;親媽不要你了&rd;。對于這樣的回答,孩子若信以為真,很容易會產生自卑心。他們會從小就認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這種心極有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
2-10歲是孩子的心智啟蒙階段,他們對世界好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問父母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和問為什么天會打雷下雨是一樣的。倒是父母想得過于復雜,堵死了孩子第一次了解性的入口。
再說學校的教育。
學校確實有開設生課,但很多老師和學生并不能正視性教育,上課的時候,很多與性有關的內容都被簡單一筆帶過,大家還都很不好意思,認為這個事兒搞笑又害羞。
無法從老師、父母處獲得信息,很多孩子只能通過其他渠道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他們最后會通過什么方式尋找答案,這就是學校、家長很難控制的了。
現在有些學校會把陷入早戀的學生開除,然而對于學生早戀,學校難道一點責任都沒有嗎?學生在外面開房,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是同學、好友慫恿。而這兩個原因,本都是可以通過普及性教育來避免的。
性教育的本質是知識,既然是知識,就應該學習、解、觀摩。有些孩子長大后對性過于輕視,過于放縱,正是因為小時候缺乏正確的性教育。結果,他們的行為既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上面提到的三門課,學校從來不教,卻是每一個孩子人生的必答題。希望能引起老師、家長的足夠重視,幫助孩子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