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信最常見的原因是什么
對于父母離異的家庭而言,孩子無疑成了受傷害最大的人,很多時候,孩子往往缺乏自信,還會產生自卑心理,這些都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缺乏自信最常見的原因
外表不好看
孩子到了3歲后,開始對自我和環境有審美要求。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就在這方面有了敏感性。絕大多數的女孩對于自己的外表都不滿意,總覺得自己的外表有缺陷,常常會說:“我太胖了”、“我的鼻子太大了”、“我的皮膚太黑了”。愛美是小女孩的天性,但太過于關注自己的外表又會給這些小女孩帶來麻煩,心靈也常常處于極度自卑之中,大大減弱了自己的自信心,甚至連自己都開始不喜歡自己。
學習成績不好
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高手,有成績第一的孩子,也必然會有產生最后一名的孩子。面對學習不好的孩子,家長通常采用數落、表揚別人家孩子、甚至責罵棍棒的方法。孩子長期聽家長表揚班上學習第一的孩子,時間久了自卑心理逐漸形成,開始自己放棄、否定自己,覺得自己就是不如別人,就是很笨,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自信心飽受打擊,早已消失。
經濟條件成長環境
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所不同,經濟基礎較好的家庭在給孩子挑選用品時檔次、價位也可能相對較高;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則會量力而行。而小孩子間多少都是會有攀比的心態的,長期看著別人家孩子吃的、用的、穿的都比自己的好時,就會對自己產生自卑,覺得自己的拿不出手。作為家長,應該從小灌輸正確的思想,讓孩子學會滿足,經濟條件的好是遠遠沒有上限的。攀比思想使不得。
孩子內向怎么教育
1、要發現孩子的優點
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常在集體面前表揚他,幫助他建立自信心;其次,在生活中要給他更多的關愛和照顧,讓他感到集體的溫暖,喜歡這個集體。
2、讓孩子自由玩耍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整潔、衛生、安全等顧慮較多,因而總是限制孩子不準這樣,不準那樣,這樣會束縛孩子的個性發展。應鼓勵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積水,爬石子堆、黃沙堆等,其實只需穿上合適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讓他盡情地玩。
3、耐心對待孩子
不要對他提出過高的要求。對于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不敢大聲說話等,家長也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作出太強烈的反應。
4、營造和睦的氛圍
家長們要為內向的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感覺到被愛、被尊重,在這樣的環境中才會心情輕松愉快,言語無拘無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樂于同爸媽交流,也就容易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5、保護孩子自尊心
爸爸媽媽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關心他們的行為,鼓勵孩子多點發言,切勿采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剝奪孩子發言的權利。父母還要有意地培養孩子應對困境的能力,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把一時的沮喪丟在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