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脆弱的孩子變得堅強起來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但是孩子的培養需要父母悉心的照顧和教育,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讓脆弱的孩子變得堅強起來呢?想要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相關的知識內容嗎?請看
交往能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交際能力能夠讓孩子對周圍世界產生信任感,同時在他人面前流露出自信心。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接觸同伴的機會少,到了上幼兒園時才突然進入到一個大集體中,當與同伴發生矛盾糾紛的時候,不善交往的孩子就容易失去同伴的喜愛和信任,從而變得憤怒、無可奈何,產生消極脆弱的情緒。父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拓展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對自己更有信心。
體育活動是一種人與人直接正面接觸和競爭的群體活動,參與者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更重要的是需要勇氣和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而這些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要素。鼓勵孩子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又有利于培養其興趣愛好和交際能力。
讓孩子到小朋友或鄰居家去串門,到親戚朋友家去做客,成人可以讓孩子和客人寒暄問候。如果孩子會簡單禮儀,就讓他自己動手招待客人。通過這樣的社交演練,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會待人接物。當孩子的這些禮貌周到的待客禮儀受到他人贊賞時,孩子也能初步體會到作為一個社交小&ld;達人&rd;的喜悅。
口語是社會生活的入場券,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因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最直接方式是&ld;說&rd;,不會說,或者說不好,怎么與人交往?會說,說得巧,答得妙,與人交往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因此平時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簡單的交際用語,比如,&ld;叔叔辛苦了&rd;&ld;我們一起玩這些玩具好嗎&rd;&ld;祝爺爺身體健康&rd;&ld;奶奶坐下休息休息吧&rd;&ld;老師早上好&rd;等。告訴孩子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說&ld;謝謝&rd;,向別人提出請求時說&ld;請&rd;等。
從小懂得與人禮貌交往的方法,孩子在集體中就能夠結識更多的朋友,遇到困難時,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商量解決,應對壓力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孩子能否在生活中感到快樂,感到對自己有信心,最重要的還在于孩子能否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當孩子對自己能做出正面評價,能夠接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時,那么他就不會日自怨自艾,并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加拿大一項最新的調查研究表明:要讓孩子更加高興,成人需要鼓勵其發展個人價值感。調查發現,那些有精神追求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快樂,那些體驗到個人價值感以及與他人人際關系融洽的孩子幸福感最強。快樂的孩子往往更擅長與人交往,較少靦腆。因此父母應重視增加孩子的個人價值感體驗,多鼓勵孩子向周圍人表達善意,多讓他做一些助人為樂的事情,例如可從事一些義務勞動等。這些活動都有助于增加孩子的個人價值感,讓其更加快樂,更能勇敢坦然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順境與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