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給孩子樹立威信
現代家庭中孩子的叛逆心比較強,他們都不愿意聽從父母的話,家長從小給孩子樹立威信是至關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給孩子樹立威信呢?下面就和小編一塊來探討一下吧。想要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相關的知識嗎?請看
根據調查,父母在孩子面前逐漸喪失威信的現象,在小學至初中這一階段較為常見,父母也往往在這個時候才想起要樹立威信,但實際上問題往往出在學齡前。科學研究顯示,孩子在3歲以后就有了自我的意識,開始懂得拒絕,因此如果這時你還是像以前那樣教育孩子,總是滿足孩子的要求,同時又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沒有樹立威信的意識,那么,日后想要再樹立威信就很困難的,那時你就無法拿捏該如何對待孩子。在孩子3歲以后怎么建立威信呢,看看下面這些父母的觀點。
我覺得父母的威信應該是建立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基礎上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總是不能改善孩子的行為,那么就談不上有什么威信。對我女兒,我用游戲方法來對待她,每次都奏效。當然對大一點的孩子不能用這樣的方法,但只要多了解孩子,抓住孩子的心進行教育,就能更多地獲得成功。
我平時對女兒管得很嚴,哪怕是一點兒小錯誤也不輕易放過,但每次做過批評之后,我都想辦法去安撫她,開導她,使她感受到父母是愛她的,而不會產生對父母的畏懼、抵抗心。我認為這種嚴與愛相結合的教育,最能建立真正的威信。
古話說:&l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rd;如果要讓父母對孩子產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比如,要糾正孩子亂扔垃圾的壞習慣,你光靠一遍遍地說還不行,還要做給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為自然會模仿,同時也就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想想,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會來聽你的?身教勝于言教,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父母必須以身作則,作出榜樣。
我覺得教育一致,統一要求也是建立威信的重要條件,不僅父母兩人之間的要求要盡可能統一,而且父母的前后教育都要一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一會兒高興起來隨便地逗笑孩子,一會兒心情不好又任意地打罵孩子。
父母常常只會強調&ls;威&rs;,而忽略了&ls;信用&rs;的重要性,以為哄哄小孩很正常,許多調查都顯示,很多父母之所以在孩子面前不太有威信,往往就是因為不守信用。威信就是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信任感,這不是靠說教或者是打罵的方式能建立的,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我兒子雖然只有3歲多,但我還是恪守&ld;言必信,行必果&rd;的原則。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說到做到的,從而能夠自覺地聽從父母的指令,接受對他的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首先要以身做則;答應孩子的事,一定不要落空。
說實話,在家里孩子是我管得多,但威信卻是他爸爸更高。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我管得太多,管得太瑣碎,事無巨細都免不了嘮叨幾句,這樣孩子容易產生厭煩心,反而不來聽你的。而他爸爸平時很少說他,但都抓住一些主要的東西一管到底,這樣反而更有效。看來要樹立威信,還要管得少而精。
我認為父母的威信并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孩子對父母的絕對服從,或是父母對孩子的支配地位,而是在平等交往的基礎上使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尊重信賴的感情,從而與父母建立一種積極配合的親密關系。要做到這點,首先就要解、信任孩子,盡可能地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和嘗試,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不能怕孩子犯錯誤而強制孩子按大人的意愿行事。另外,父母還不能太在乎自己的&ld;權威&rd;和&ld;面子&rd;。每個人都有可能做錯事,孩子不對時應該批評教育,自己做錯時也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這樣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反而會使孩子更加信任你,尊重你,更愿意與你交流溝通。我覺得這才是一種真正的威信,而孩子越大,越需要這一點。
因為孩子一直在學習,所以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但是難免也有我們大人不懂的事,這時,我會放下架子問:&ls;這是為什么?&rs;&ls;這是真的嗎?&rs;&ls;這個問題我不懂,你能告訴我嗎&rs;,這不但不會使我失去威信,反而會提高你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反之,不懂裝懂或逃避回答則會使你更被動。
我覺得,夫妻之間要互敬互愛,互諒互讓。當發生矛盾或摩擦時,夫妻雙方要心平氣和地講道,妥善處。切不可大吵大鬧,拳腳相向,用粗暴的方式解決矛盾,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里美好形象和樹立威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