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孩子太多 容易適得其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都喜歡用極端的方法。其實,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對孩子管的太多也不好。管太多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感,得不到應該有的效果。從而適得其反。
昨日,顧先生帶著13歲的女兒來到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就教育問題求教專家,專家在了解情況后給了父親一個建議:他管孩子太多了,應該適度放手。據指導中心近期對二百多個樣本的統計顯示,相較于母親,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更容易走極端,有七成人不是放任自流很少過問就是事無巨細操心過多。
40歲的顧先生告訴記者,妻子常年在外,教育孩子的任務幾乎落在他一個人身上。最近兩周,孩子幾乎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讓他很苦惱。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專家顧問團成員、市社聯研究員張其博分別與父女二人進行了交談,找到了癥結所在:女兒想穿條短裙參加同學生日聚會,父親以&ld;年齡小、太暴露&rd;為堅決反對,二人僵持不下,結果孩子未能參加聚會,為此怪罪父親多日。
經過專家疏導后,顧先生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ld;都說父女感情好,我們爺倆卻不怎么和諧。她媽不在家,我老怕照顧不好她,怕她學壞,無論大小事都會干涉,每天還讓她匯報行蹤……看來孩子大了,該給孩子一些空間。&rd;
在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接觸過的出現問題的家庭中,這對父女的問題并非個案,與其癥結相同的還有一部分父親表現為&ld;很少過問&rd;的放任自流型,這兩種走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占到被調查對象的七成左右。
&ld;很多家庭的孩子并非缺少父教,但這種父教大多形式大于內容。有很多父親覺得教育孩子主要是媽媽的事,他們很少過問孩子教育。偶爾的參與,只是形式上的關心或鼓勵;或者一旦孩子有了問題,才會粗暴干涉,不講究方式方法,這樣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rd;張其博對記者說。
張其博介紹,父教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兩種走極端的教育方式都要不得。&ld;管家型&rd;的父親應該學會適度放手,在一些小事上不要過分干預孩子的生活,給孩子一些個人空間;而那些極少參與家庭教育的父親則應多帶著孩子游戲、旅游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