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注意的兩大誤區
所謂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對孩子進行的教育,但是父母不可以盲目的教育孩子,作為家長,我們需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的兩大誤區,相信許多家長朋友還不太了解,下面就5068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情況吧。 我國的家庭教育目前存在兩大誤區:一是教孩子學&ld;乖&rd;,將&ld;乖&rd;當成了教育標桿;二是家庭教育圍著學校轉。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孩子學習,家庭成為學校教育的延續。專家認為&ld;不聽話&rd;并非絕對壞事,而除了學校,父母更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更多的社會角色。
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教孩子學乖。評價孩子時,動不動就說&ld;你真乖&rd;或者&ld;你不乖&rd;,將&ld;乖&rd;當成了教育標桿。具體就是聽話,按老師和家長要求做事。殊不知,在塑造這樣一批批&ld;好孩子&rd;的過程中,往往也剝奪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獨立空間,甚至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這是一種片面強調孩子社會性的教育念。
著名的德國心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2至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作出決定的能力。而后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這一研究說明,反抗行為強的孩子,長大易有堅強的獨立意志,而這一點正是21世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中國的大部分父母言談間都把&ld;兒童&rd;的概念縮小為&ld;學生&rd;。孩子的生命就這樣被壓縮到一個方面,以此來換取成功,代價未免太大。其實,&ld;兒童&rd;的內涵遠大于&ld;學生&rd;。兒童除了在學校要當好一個學生,在家里、在社會中還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ld;扮演&rd;。
因此,家庭不只是給孩子創設的&ld;學習家園&rd;,還應該是他們的&ld;精神家園&rd;。為什么現在那么多大學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為在他們眼里,家里是一所&ld;文明監獄&rd;,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們學習。
孩子要適合家庭教育,也要讓家庭教育適合孩子,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可當前大多數家長使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關系變為單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圍著學校轉,結果卻犧牲了很多培養孩子品質的機會。其實學校也可以協助家庭教育。優秀的家長應該把握隨機的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