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的指責孩子會讓孩子不安全(2)
時間:
fby2
家庭教育
穎是一位16歲男孩的母親,以前經(jīng)常在家中與兒子發(fā)生爭執(zhí),自從她通過學習改變了與兒子的溝通方式后,她欣喜地發(fā)現(xiàn):兒子變了!
前幾天,兒子又在客廳里踢球。為這事,她多次與兒子發(fā)生過爭執(zhí),以后兒子還是我行我素。這天,她改變了溝通方式,對兒子說:
&ld;地板被弄臟了,我好難過。因為我過會兒又要辛辛苦苦拖地板了。&rd;
兒子聽了媽媽這番話的感受是:媽媽好辛苦,好可憐。我這樣做有點對不起媽媽。于是,他不好意思地收起了球,說:&ld;媽媽,對不起噢!&rd;同時,馬上幫忙去拿拖把,要幫媽媽一起拖地板。
媽媽高興地說:&ld;兒子長大了,真懂事,謝謝你幫助媽媽。&rd;
兒子得到了媽媽的表揚很開心,他感受到自己身上對家庭的責任。他說:&ld;媽媽,我以后再也不在客廳踢球啦!&rd;
從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孩子同樣的行為(在客廳踢球),于媽媽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溝通方式,產(chǎn)生了完全不同的溝通效果。批評、指責讓孩子感到受威脅,激發(fā)起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產(chǎn)生了反抗行為;而不指責孩子,僅表達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感受和關(guān)心,并且表達相信孩子會尊重解父母的感受;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從而激發(fā)起了內(nèi)心的責任意識,產(chǎn)生了主動承擔責任的行為。
聰明的父母,可以運用有效的溝通方式,來達到讓孩子主動改變不良行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