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觀后感六百字
《山海情》里面的故事不是特別的離奇,它講述農村普通人的生活,它十分的真實,并且把很多細節都拍攝出來了,《山海情》是一部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好作品。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山海情觀后感六百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山海情觀后感六百字(精選篇1)
選調生萌新的基層“山海情”
近期電視劇《山海情》的開播,廣受好評,該劇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異地搬遷,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青春因奮斗而精彩,人生因磨礪而升華”,基層是關乎社會發展、民生福祉的“舞臺”,也是選調萌新一展身手,大有可為的“天地”。作為剛畢業到基層工作的選調“小萌新們”,肩負著新時代黨和國家建設重任,承擔著為民服務之責,要勇立潮頭、敢為人先,讓青春的“浪花”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奔涌向前。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選調生萌新當涵養“山”的樂觀,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形象地闡述了基層工作的復雜和艱巨。“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作為一名選調生,在工作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或高或低的“山”,從語言文化的障礙,到與人溝通的方式,再到工作方法的技巧,雖然我們資歷尚淺、閱歷不足,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涵養“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開辟天地、創造奇跡,滿懷直面困難的踏實篤定,擊退因畏葸不前、舉步維艱而滿懷沮喪、憂心忡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選調生萌新當涵養“海”的抱負,志存高遠、砥礪奮進。“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總書記這句話振奮人心,飽含深情,讓每一個年輕干部心潮起伏、熱淚盈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為中國這艘巨輪行穩致遠確定了新的航標和方向。“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選調萌新走上工作崗位,就要樹立遠大理想,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廣大黨員干部要立足本職崗位,學好知識、增強本領,在基層一線中切切實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在田間地頭里“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努力成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時代年輕干部。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選調生萌新當涵養“情”的初心,想民所想、樂民所樂。習近平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反復強調:實干方能興邦、實干方能強國、實干方能富民。我們在“繼續前進”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弘揚“趕考”精神,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做信念堅、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的好干部,做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的基層好干部。“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我們要拿出真情懷、真熱忱,把人民群眾的困難當作自己的痛楚,而不是把工作當成例行公事,我們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才能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只有做到全心全意愛民、貼心交心親民、誠心誠意為民、公平公正惠民,才能彰顯“無我”之大境界,成就“不負人民”之大作為。
山海情觀后感六百字(精選篇2)
超7萬人打出9.4分,好評率高達95,年底第一口碑好劇《山海情》迎來了大結局!
這樣分數,在國劇歷史上確實可以占得一個席位,而在近些年的國劇市場也是躋身最高位。
正午陽光,超豪華戲骨陣容,一個個響亮的招牌,不僅是該劇的亮點也是保證。
演技不用說,劇情更是精彩,方言成為特色,雖然在收尾幾集顯得有些倉促突兀,但是絲毫不影響該劇的整體質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這是收尾的一句話,印證著一代人兩地人的二十年奮斗征程。
昔日的干沙灘成為了今日的金沙灘,從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之夢成為現實。
歷經馬得福的一次次勸導,最終鄉親們終于開始告別涌泉村!
只聽見馬喊水最后一次喇叭喊話,一聲“再見”讓鄉親們忍不住落淚,喊水大叔也失聲痛哭。
鄉親們做著百家宴,馬喊水報著天氣預報,“明天是個晴天,出太陽,沒風雨,適宜遠行……”
“這是涌泉村最后一次開喇叭,下一次,就到閩寧鎮了,父老鄉親們,再見!”
窮家難舍,故土難離。
這一次的訣別就是永遠的告別,祖祖輩輩都生活的村落將不復存在了!
但是對于鄉親們來說,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后輩們開始新的扎根,開創新的生活!
涌泉村終于搬遷了,可是對于張樹成書記來說,再也看不見這盛況。
一心為公,一心為民!
從最開始苦口婆心地勸導,甚至大打出手,到如今的終于全體搬遷,吊莊一去不復返,而全新的閩寧鎮正在崛起。
但是鄭書記卻走了,不幸的離世,顯然讓鄉親們唏噓感嘆,又少了一個好書記。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馬得福看著張書記的黑白照內心是悲痛的,他是張書記一點點提拔上來的,但是最終沒有一起走到最后。
而馬得福被舉報的事情已經查清,組織還了他清白,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而一心掛念的三級揚水工程也竣工,水和希望正在浸潤著這片土地!
水花的丈夫永富裝了假肢終于站了起來;水旺和妻子的大藥房也終于開了起來;麥苗開啟了勞務公司,尕娃做起了物流公司。
美麗家園正在建設之中。
而在最后,來到了,新的一代正在成長,而得福們也早已為人父母,事業有成。
得福青俠、得寶麥苗、水旺、尕娃他們的孩子也開始了“逃家”。
在得花的帶領下,新時代的“逃家”正在上演,他們是想要逃離枯燥的都市生活,無趣的學習,去尋根,去放飛。
而得寶尕娃們也像他們的父輩曾經擔心自己“逃家”那樣擔憂起了孩子們!
一次首尾呼應的“逃家”,一次令人感動的尋根之旅。
苦瘠甲天下窮山溝變成了綠水青山的塞上江南。
《山海情》好哭又好笑,壯闊又波瀾。
不管是得福得寶一代的拼搏奮斗,還是喊水大有一輩的堅守,每一代人都有著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
水花、白老師一次次感動我們,馬得福、陳金山一次次逗樂我們,得寶麥苗的愛情令我們動容,得福得寶的兄弟情令我們敬佩。
《山海情》已經大結局了,可是閩寧人前進的步伐永不停息,每一個人為生活打拼的人永不止步!
山海情觀后感六百字(精選篇3)
我家鄉的新變化
我的家鄉在漳州,是閩南的一座小城市。在我的記憶當中,這座城市適合散步,不宜駕車。這座城市的面積不大,人口規模中等,經濟發展水平一般,街道上到處是賣豆花粉絲、小餛飩的推車,迎面便是蔥花、花生醬和熱豬油攪拌出的濃烈香氣,挑逗味蕾和嗅覺神經,但城市的小街也因此充斥著一股連雨水都無法沖刷干凈的油膩氣息。
說到漳州,不能不提到它的飲食文化。在漳州,鹵面搭配五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不但是街頭小吃,也是婚宴席上的“常客”。不過出于自身肥胖的原因,我并不是很經常吃,但鹵面那勁道爽滑的味道和五香酥香誘人的氣味,并不因此減少。之所以叫鹵面,除了打鹵工藝外,鹵面盛起后還可以加上自己喜歡吃的鹵料,鹵料的纖維韌性極好,口感相當筋道。不過當時,與這人間美味不應景的是,這些小吃露天擺放在街道兩側,攤位和攤位之間幾乎沒有空隙,過道逼仄難行,過往車輛總會帶起一地灰塵,衛生環境很是不好。無論是商販烹煮煎炸還是食客大快朵頤后,產生的油漬和垃圾不是隨意丟棄在地上,就是流到九龍江里,污染極其嚴重,江面上常漂浮晃蕩著各色塑料袋和瓶瓶罐罐。
現在的漳州與過往迥然不同。如今的它是一座高雅精致又慵懶愜意的宜居小城,許多人起初只是到這里來旅游,但最后總會被它“宜居”的特質所吸引,繼而選擇留在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所謂“宜居”,不是指文藝青年憂郁裝腔的焦點,也并非指小資白領們暢享午后的悠然時光,并非僅僅指物質和技術條件夠豐富、夠先進,也不僅僅是指精神文化活動的遍地開花,而是指這個城市的發展節奏與居民的期愿合拍,它具有溫和與緊湊達到平衡狀態的最佳彈性,它能帶來最踏實的生活安全感。這座城市散發出了有別于過往的氣質,卻又留存著歷史文化的氣息,讓我覺得它既熟悉又陌生。坐著黃包車,閑逛這座小城,會發現,消失了的,是污染嚴重、惡臭撲鼻的內河;消失了的,是過道逼仄、斑駁滄桑的老房群;消失了的,是在街頭雜亂無序的攤子和熙熙攘攘叫賣的商販。
如今在漳州,你看到的是磅礴而又細膩的文化形態,漳州小城以脫胎換骨和日新月異的變化展現著自己的精氣神,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筑在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但卻依然保留著屬于漳州歷史文化的“原汁”。我雖然不甚懂得這座城市內涵深蘊的民俗文化,我道不出它有多少家百年老字號,我也不懂得脫胎漆器和油紙傘工藝,更不懂得聞名遐邇的漳州鹵面究竟要經過多少工序才能做成,但只要你行走在古色古香的漳州老街,你就能感受到留在墻垣、留在檐角、留在弄堂里的顆粒感,嘗到這座城市干凈整潔的味道。陽光在青石板上灑上一層薄薄的金沙,苔蘚青綠、平靜安寧,在老巷舊屋的墻角一隅,生命的綠意點亮萌發出幾簇清新,有種微弱的力量讓新世界生長,只要你舉起相機,你就能夠感受到攝像機里充滿了神秘與滄桑質感的噪點。
漳州的街道既新潮又古樸,你很難想象,這兩種看似彼此沖突的特性能夠在這座城市如此完美融合,在干凈整潔的街道上漫步著,總能體味一番悠然閑適的味道。在漳州小城蔚藍的蒼穹下,允許每一個行者做場白日夢,繼續心靈的放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