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心得體會
天宮課堂上,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大家期待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心得體會8篇,以供大家參考!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1)
“太空授課”開辟了科技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的新方式,這是一次嶄新的教育改革,這個改革必然激發出更多社會領域與學生面對的授課方式。比如文學家與學生面對授課,比如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等等。做好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所有領域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們都懂,但是都做的遠遠不夠,今天,太空授課邁出了偉大的一步,我堅信,這偉大的一步,必然引領處更多領域的社會授課之步,必然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嶄新內容,社會教育的神圣職責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實、
“太空授課”以一人主講兩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圓滿的教學。這是一個創舉,這是對課堂一人授課傳統的打破,筆者認為,這樣的講課方式應該在地面試驗推廣,一方面,我們的班級人數很多,一人授課,老師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講課,更加生動,立體,多元,必然給學生打造一個更加充實的學習氛圍。這是教育改革的一個創舉。
“太空授課”以身臨其境的感悟教學別具一格,教師與知識融為一體,與環境融為一體,教師身臨其境的教,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真正創造了教師,課堂,知識的形象合成的。作為地面授課的課堂,我們應該好好借鑒,要根據現場的環境,現在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個性融為一體,創造的課堂。只有的課堂才是最美的課堂。
“太空授課”是高科技的結晶,是教育現代化的碩果,必然對我們教育中國夢有無數的啟迪,必然引領教育中國夢更加精彩紛呈。
我期盼我們的教育中國夢里有更多這樣的太空授課,有種類豐富的工廠授課,商場授課,軍艦授課,飛機授課,等等,教育的中國夢,是教育的立體化,社會化,現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網絡化的具體落實之夢。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2)
“神箭”在弦,再度問天。自古以來,人類就向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夸父逐日……遠古的傳說,是中華兒女樸實的向往,卻印證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聯想與智慧?;厥孜覈d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我國航天人胸懷航天報國之志,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取得了載人天地往返、航天員空間出艙和空間交會對接等一系列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這“飛天一躍”,將不斷指引我們去“擊破萬里蒼穹、目標星辰大?!?,彰顯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后的進取精神,凝集著中華兒女的殷切期望,凝結著航天工作者夜以繼日、刻苦攻關的辛勤汗水,凝聚著國家和民族追求科技進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堅克難。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對于加強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升國際地位、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奮斗歷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歷程,“中國創造”突破了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巨大跨越,成為中國科技創新日益深化的生動縮影。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這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接續奮斗。
自強不息、勇攀高峰。放眼當今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一。載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戰性的領域之一,它的覆蓋面廣、影響力深,豐富的應用場景已超乎人們的想象,中華兒女以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一定能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我國航天事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于獨特的制度優勢,無數航天人前赴后繼、自強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創新、追求卓越??茖W技術的發展進步離不開自主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自主創新”見證了幾十年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術主動權,助力我國躋身于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當前,國內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無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術的助力,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才能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我們才能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天河漫漫,縱使太空遙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遠是地球無可取代的鄰居,探索永無止境。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員攜帶14億中國人的赤誠和勇敢,追問星河、直飛云霄、不負期待,這意味世界航天事業發展又有了新的里程碑,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3)
我喜歡掛在“天宮”空間站的美麗奪目的中國結,它正對著鮮艷的五星紅旗。這樣的空間站是太空中最靚麗的風景線,也使我們倍感親切。
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以適應失重感,像一條魚兒一樣四處游走。吃的飯菜原來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飛行任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雖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沖熱水澡,但是洗臉洗頭發都沒有問題??蒲腥藛T專門研制了分解洗發液——不僅可以把頭發洗得很干凈,還十分節約水??臻g站的水非常寶貴,所以要盡可能地節約用水。
在空間站睡覺就更有趣了。只要一個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間站也有許多休閑活動,可以和家人打視頻電話,可以從舷窗邊欣賞日落時美麗的地球,還可以進行晨練,晨練項目是中國傳統健身項目——太極拳。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就是出艙活動了。穿好“飛天”服,通過氣閘艙來到艙外,通過地面調度人員和艙內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艙外完成相關任務。
在太空也有許多喜事:種植的水稻抽穗了,迎來了太空快遞員,也迎來了新伙伴來進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駐留了三個月,很快就要告別“天宮”空間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見到地球上的親人,非常激動。
太空本身已經非常迷人,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現帶有五星紅旗的一切,都愈發使每一位中華兒女倍感親切與自豪!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4)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后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通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眾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F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復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秘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5)
我們致敬夢想。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跨越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世界各國中第五個獨立研制和發射衛星、第三個把人類帶往太空,先后把12名航天員17人次送入太空,成功率100%,如今更是邁向了“空間站時代”。偉大事業始于夢想,是夢想照亮前進的方向。
我們更是在致敬青春。神舟系列一次次關鍵技術的突破,讓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萬戶飛天不再只是傳說。三位今天出征的航天員中,兩位60后,一位70后。而在地面,我國載人航天器研制設計工作的主力軍神舟團隊平均年齡僅33歲。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是曾經年輕和正值韶華的他們共同托起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