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明天》觀后感及感悟
守護明天你看了嗎?我們未成年人在社會中屬于弱勢群體,無論是站在道德的角度還是法律的角度,都不應該以任何理由去傷害他們,《守護明天》觀后感及感悟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守護明天》觀后感及感悟,歡迎查閱!
《守護明天》觀后感及感悟篇1
最近,我向同學借了幾本鄭淵潔的《皮皮魯總動員》,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皮皮魯遙控老師之犬人》。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喬智立,是一個中學生。剛一上中學,就被他的同學欺負,趙長亮他們占著有《未成年保護法》的保護,向他要錢,侮辱他。,但是他很怕爸爸媽媽向學校告狀,從不敢把這事告訴他們,所以每次回家必須收拾好破爛的心情。就這樣,他一直痛苦的煎熬著……
讀了這個故事,我憤怒極了。而在這個社會上有許許多多像趙長亮、白磊、冉玉良這樣的不良少年,占著自己未滿十八歲去做逼迫同學、侮辱同學、占勢欺人等事情啊!然而,也有一些家長與老師,觸犯了《未成年保護法》。
有一位數學老師是一個“不定時炸彈”,只要同學一做錯了事或沒做好某件事的話,她就會“轟”的一聲爆發。要么在全班同學面前挖苦那一位做錯事的同學,要么就體罰那位同學。
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數學作業沒有帶,數學老師向他要,他膽怯地說:“老……老師,我忘記帶了。”數學老師怒氣沖沖地說:“從小就會騙人,以后怎么做人?啊?!”那位同學哭喪著臉說:“我……我真忘帶了呀!”數學老師又挖苦他說:“呦,這么小就健忘啦?沒救了你!”……挖苦完了之后,還不忘吼一聲:“下課后給我來辦公室!”
到了現在,我終于知道了那位數學老師的那些挖苦學生、體罰同學和傷害學生們自尊心種種事例都是觸犯《未成年保護法》的。
不僅一些老師,還有許多學生的家長也有不足之處。
手機的短信等;還有些家長,總是讓孩子做一些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如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做各種考卷習題等。這些不但侵犯了孩子的個人隱私,而且對孩子的未來有所影響。
《未成年保護法》它不僅僅是一個法律,更是祖國對我們的關心與期望,我們只有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我們偉大的祖國!
《守護明天》觀后感及感悟篇2
今天在上課的時候觀看了《守護明天》第四集買手機少女掉陷阱,視頻中主要講述了因為一部手機而發生的慘案,視頻中的13歲初中生環環因為渴望擁有一部手機從舍友小眉那認識了余力,向他借錢,從而一步步陷入騙局,被余力照裸照,被迫發生性關系,環環還被余力逼迫拖自己最好的朋友李言下水,使李言也沒能跳出余力的魔抓,視頻中的案例,體現了當今社會,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夠,一共有三個方面,對性的問題,朋友的問題以及教育的問題。
視頻中還會因為還不起貸款而被要求拍裸照和被迫發生性關系,發生之后并沒有告訴父母,這是關于一個女孩的自尊自重和自愛的問題,想起前幾天蘇姐在上課時講到性的問題,是人生選擇道路的重大問題。選擇不好后果是嚴重的,孩子要正確對待這個問題,這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個人的自我形象,我的成長速度,名譽、終身伴侶、未來子女,等等,性的問題,如果不重視,還可能感染艾滋病或性病,或者懷孕,而且還要面對由此產生的一切問題。
在視頻中李言應該不會輕信朋友而導致失身,這讓我不禁打了一個冷戰,我發現的人都是自私的,為了自己就可以不顧他人,甚至去故意陷害自己的朋友,在上課時我們也學到,選擇朋友的時候一定要聰明些,因為你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以及對于不明來歷的人,要與自己做朋友要警惕,要小心披著羊皮的狼。
在教育方面,視頻中,李言的班主任在發現了李言沒有上課后急忙打電話給了他的爸爸,十分負責,李言的爸爸知道后趕回家,十分惱怒,看到自己的女兒后,沒有立刻發火,打罵,而且安慰她,等他冷靜后,聽了前因后果再處理,這說明,李言的父親,十分有原則,而且十分尊重自己的女兒,但因為把女兒當作溫室的花朵一樣照顧以至他對朋友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安全知識缺乏,導致最終的結果。
事情雖然水落石出,但三個受害者的心靈受到巨大的打擊,笑容已經不在他們臉上出現,變得沉默寡言的他們,將何時才能走出陰影?這個視頻使我感觸很多,十分同情這三個孩子,如果父母更加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是不是這場悲劇將不會發生呢!
《守護明天》觀后感及感悟篇3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能力、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民群眾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對付犯罪未成年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和控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加社會責任感。
保護未成年,應當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原則,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的原則,適應未成年身心發展的特點的原則。堅持教育保護相結合的原則。保護未成年人的方式主要有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四種。
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或者對其他未成年人和其他未成年實施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其父母或者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訴機關報告。未成年人要自覺守法。依法維己。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積極去做,法律不允許做的事情堅決不做。要增自我防范,自覺抵制社會不良影響,杜絕不良行為、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
對未成年人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是未成年人懂得違法和犯罪行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懂得違法和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樹立危機守法和防止違法犯罪的意識。
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的法律意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和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未成年人犯罪自我防范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除了受家庭、學校、社會等主觀原因來說。主要是青少年法律意識單薄,子宮里查,認知能力、價值觀念扭曲。缺乏正確交友觀等。所以未成年人自覺預防犯罪主要做到: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樹立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充分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守護明天》觀后感及感悟篇4
今天是星期一,上午初級班在一起看了一部很有意義的視頻,他是社會與法欄目播出的節目《守護明天》,它是一檔專門針對18歲未成年人的節目,里面所發生的真實故事,讓人們看的歷歷在目,刻苦銘心,今天看的主題故事名為,“買手機少女掉陷阱”,講述了一位13歲少女環環和一位成年男人余力的事情,途中還牽扯無辜少女李言,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開學季,13歲的少女環環踏進了新又陌生的環境,來到新的宿舍環環發現每個同學都人手一部手機,應他又是羨慕又是嫉妒,心里很想擁有一部屬于自己的手機,但是因為父母擔心手機會對他成績有所影響,所以多次拒絕他的要求,這就成了他每天的煩惱,舍友小眉發現了環環的心思,于是就給他介紹了一位名叫余力的男人,說余老板出手大方,人也很好說不定這次就能借到錢買到手機,小眉引誘環環與余力聊天,沒出20分鐘,環環順理成章地借出了1400元,他興奮不已,答應余力三個月內還清1400元,拿到錢的他未曾想過這1400元背后有何陷阱,所謂出手大方的余力,真的是個好人嗎?可想而知,隨著還款日期漸漸來臨,整日與手機形影不離的環環,壓根把這筆巨額拋在了腦后。三個月期限已到,余力伸手向環環要錢,環環卻說自己沒錢,與余力約了環環在自己的工廠見面,從此她就掉進了陷阱,余力強迫讓環環拍下全身裸照,被迫得環環寧可不告訴父母,為了手機,他上了二樓拍下了自己的裸照,余力并強迫與未滿18歲的女孩子發生了性關系后,余力拿著裸照威脅環環,不讓她告訴任何人,還讓他介紹自己的其他女孩子,是要那種父母常年不在家的,必須在偏僻地方見面,很快,他并將自己的好朋友李言介紹給了他,李言跟環環進了工廠后,并與李言發生了關系,還好李言父親得知并且報了警,余力終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個人感覺,那些表面溫柔大方體貼的人,不能輕信,選擇朋友的時候一定要聰明,因為你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交友須謹慎,性的問題,是人生選擇道路上重大問題,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告訴父母,他們會理智的幫你解決問題,盡量不要一個人承擔。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守護明天》觀后感及感悟篇5
近幾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大力宣傳社會保護未成年人。但是,有些家長法律意識淡薄,一聽到“保護”兩個字,便理解為只要讓孩子不受到傷害,讓孩子過得舒適,事事順著孩子就行了。這樣一來保護反而成了溺愛。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保護未成年人呢?
首先,就是家長們要充分理解“保護”二字的含義,要知道保護并不等于溺愛。有些家長憑著自家經濟條件優裕,便每天給孩子一些零花錢,任由孩子自己去花。在這一點上,家長是沒有錯,可是每次給得過多就不行了。據我們班一位同學親口說,她父母每天給她100元零花錢。要知道,每天100元,可就是一個月3000元左右。這可是比一些普通人家的一些父母一個月的工資還高呀!況且她是每天的錢都花得差不多了。如果長期這樣下去,當她有了工作時,才偶然發現自己的.錢不夠用了,跟以前一點都不一樣時,那種心情是絕對不好受的。因為我們一點都不難以想象,那種從小揮金如土的人,以后會找到什么高工資的工作。這樣的話,還算是保護嗎?
再者,家長可能從來就不怎么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一些臟話、不良習慣習慣從小就深深地扎在了孩子那純真的心靈中。他們天真地以為父母一切都是對的,便開始模仿自己的父母,臟話也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我們不難看到一些學生在小學時就已是臟話連篇,不良行為比比皆是。當父母發現并想糾正時以為時過晚
當然,作為青少年,我們也應該遵紀守法,不能仗著自己是青少年,一旦犯了錯,還好意思說:“我是青少年,國家說得要保護我們,你能把我怎樣!”現在好多初中的校霸等,就是這樣。因為初中又屬于義務教育,學校沒權開除學生或強行要求學生轉學,所以只能對那些學生進行一次又一次無奈的教育。可真有點“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了。
所以,要保護未成年人,不但要家長們的努力,我們也要知錯能改,遵紀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