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泰坦尼克號觀后感400字
提起《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一想到的除了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感人至深的愛、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露絲的眼神,《泰坦尼克號》的主題,那就是一個人類共同追求的,又十分需要的東西,愛。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六年級泰坦尼克號觀后感4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六年級泰坦尼克號觀后感400字(精選篇1)
今天,我在pps影音中觀看了熱門電影————《泰坦尼克號》這部優秀的電影,講得非常感人,是慶祝泰坦尼克沉沒100周年才拍攝的,船上的一千五百人只有六人幸免生存了下來,其余的一千四百九十四人全部沉入了冰冷的海里,變成冰尸,多么驚人的數字呀!
里面的主人公是杰克.道森和羅斯,一男一女,一死一活,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是:他經過冰川地帶,不小心撞上了冰山,把船的一側給撞爛了,海水一擁而入,淹沒了船里的很多地方,因為是淹沒嚴重,本來淹沒四個倉能救免與難,可是它卻淹沒了五個倉,用抽水泵,也能持續幾分鐘,一小時左右,泰坦尼克號將被淹沒,杰克.道森和羅斯用聰明與才智,救活了自己,但是泰坦尼克號走到了冰川深處,那里零下幾十度,杰克.道森把羅斯放到了一個破爛的紅木門上,杰克.道森扶著那個門,最后,救生艙來了,羅斯的身體都快凍成冰人了,就在這時,救生艙找到了羅斯,可是他叫了叫杰克.道森時,發現他已經凍僵了,就在這時,羅斯的手一下子打滑,杰克.道森沉入了海底中,享年僅有二十多歲,杰克.道森臨死前說讓羅斯好好活著,最后,泰坦尼克號沉沒了,那一年就是民國元年: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具體時間是:1912年四月十五日凌晨兩點二十分。
至今,“泰坦尼克”這一座神秘的古船,上面有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沉入了海底中讓后世人去發現,至于杰克.道森嘛,他已經沉睡在了大海里,等待著光明和溫暖灑在他身上,那羅斯,已經活了一百多歲了,這全依賴杰克.道森說的:“你一定會脫險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著他們長大。你會安享晚年,安息在溫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這里,不是像這樣的死去?!苯芸?道森在羅斯心中——永垂不朽。
六年級泰坦尼克號觀后感400字(精選篇2)
在教師的推薦下,我看了一部令我深受感動的電影。它的名字叫《泰坦尼克號》。
1998年版《泰坦尼克號》由著名導演卡梅隆執導,多名國際著名明星聯手演繹。他們用他們的智慧與精湛的演技為我們譜寫了這樣一個凄美的感情故事:窮貴族出身的蘿絲偶然在泰坦尼克號上認識了窮小子杰克,而這一切都來自蘿絲因不堪母親逼迫與有錢人結婚而要自尋短見的一刻。杰克救下了她。之后,蘿絲愛上了杰克,但杰克卻不受母親與未婚夫的待見。在片末,泰坦尼克號沉入大西洋時,杰克將木板讓給了蘿絲,而自我卻凍死在了冰冷的大西洋海水之中。蘿絲到達紐約后,很快隱居了起來,并雪藏了這個秘密,直到人們發現并探索泰坦尼克號的那一天。
影片中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們的特點都在影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敢愛敢恨的杰克和蘿絲;唯利是圖的卡爾與蘿絲的母親;忠心耿耿卻冥頑不靈的老仆賴福特;體貼認真、負責的工程師安德魯;過分自信但可靠負責的老船長;剛正不阿、負責認真的督查以及體貼、諒解窮人的茉莉太太……每一個人物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而正是因為人物的生動形象,才使得這部電影中的故事那么真實感人。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們對待“上等人”和“下等人”的態度。一些富人對窮人十分體貼,比如安德魯與茉莉太太;有人自始至終視窮人為螻蟻,比如蘿絲的母親與卡爾。當然,也有人正負兩面俱全,對待富人畢恭畢敬,但對窮人卻翻臉不認人。餐廳的侍應生便是這樣的類型。這三種人的出現,正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一個社會中,僅有各個階層團結一致,攜手互助,這個社會才會發展與提高。
令我最感動的,也是令父親最感動的一段,便是那幾位與船同沉的勇士決定留下來的那一幕。他們在別人驚慌的時候沉著冷靜的留了下來。他們把生的期望留給別人,將死的痛苦留給自我。船長、安德魯對自我的失誤感到愧疚,他們出于神圣的職責感而與船同沉;勇敢的老紳士身著盛裝,喝著白蘭地,坐在椅子上堅毅地看著水位一點點升高;恩愛的老爵士夫婦手拉手躺在床上,任憑床下水流翻滾……其中,最令我們感動的,就是那四名音樂家。他們本能夠乘船逃生,可是對音樂的熱愛與執著的信念使他們留了下來。奏出了一首首美妙的樂曲,直到海水淹沒他們的頭頂……
與之相對的,還有幾個人的行為令人發指:卡爾東拐西騙,上了救生艇;賴福特在船沉時將杰克鎖在屋中;蘿絲的母親因為害怕被人拖下水而不肯回頭去救落水的人……最終,20多條小艇僅有一條調頭,1500多名落水者中僅有6個人活著回去……而這個時候,杰克將生的期望留給了蘿絲,海中的人互相鼓勵。最終,海中的人在北大西洋中被活活凍死,而艇中的人卻還在討論要不要救人。自私自利的人無法取得未來,而懂得關心別人的人,不僅僅自我受益,還會為世界而銘記。卡爾與杰克便是最好的比較。
在這次的事件中,人們的本性顯露無遺。有人驚慌失措,想盡一切辦法想要逃命,有人泰然自若,勇敢地應對死亡。其實,逃與不逃都無可厚非。求生是人類的本能欲望,是與生俱來的;而部畏懼死亡則是人類所能到達的最高境界。所以,應對死亡,無論選擇生,還是應對死,其實都是正確的。
這部電影,使我和父親十分感動。在這部電影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平常無法體會到的生死豪情,令人慨嘆不已
六年級泰坦尼克號觀后感400字(精選篇3)
經典的影片就像陳年老酒,隨著歲月的流逝,越發醇香,使人流連忘返,沉醉不已。又一次如愿以償地看了一場特別效果的《泰坦尼克號》,雖然在此之前已經反反復復看了不下八遍,這次仍然非同凡響,震撼不已。如果這一次的回看,只是懷舊的話,我的內心不會充滿如此多的震撼和復雜的情緒。
它是一部什么樣的電影?災難?愛情?劇情?我無法將它簡單地歸到哪一個類型上去,因為在我看來,影片本身就是一部相當有水準的電影作品,各種組成要素共同塑造了影片的成功。它不僅給觀眾講述了一個好故事,更重要的是傳達了一個關于生命與愛情的永恒主題。這可以從影片的壯觀場面和兩位主人公的情感發展可以看出。
Jack是一個坦誠直率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來自底層的那種卑微、自憐、懦弱,他充分地享受生活給予的一切,關注內心的真實感受,不逃避現實,也不輕易放棄。這種坦誠、樂觀的生活態度使他的人格顯得高貴無比,同時也感染了Rose,成就了他們的愛情。而Rose則是一位非常讓我賞識的聰慧、前衛、有思想的女子,雖然身份將她束縛得緊緊的,但她沒有輕易放棄過追求自由,遇到Jack,則給了她更大的勇氣和信心。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輪船沉沒之際,人們立馬采取行動有效控制住形勢,如果人們能夠井然有序、相互體諒、同心協力地展開救援自救工作,如果船上人員保持足夠的警覺,如果船沒有開得那么快……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天災,往往來自人禍。
最后,我想說,《泰坦尼克號》3D版電影如此受追捧,并不僅僅因為經典懷舊,而在于其深刻的內涵,就像一本耐讀的經典著作,給人一種啟示,引發人們的思考,對于生命,對于人性,對于真愛。所以,我們不僅在聽故事,更是從故事中反思自己。
六年級泰坦尼克號觀后感400字(精選篇4)
當我看見逸夫樓的公告板上寫著下午放映《泰坦尼克號》時,抑制不住內心的沖動再次坐到了放映廳里——這是我第三次觀看此片,也是第一次和這么多人一起看電影。好友知道我正在看《泰坦尼克號》時,發短信說:“千萬不要哭哦?!蔽一貜驼f不會啦,看這部片子的層次已經不是哭了,哪個鏡頭不熟悉啊??墒?,影片開始沒十幾分鐘,輝煌的音樂響起,華麗的泰坦尼克號第一次出場時,我的眼睛就不由自主的暖暖一片。
有關于泰坦尼克號的記憶是如此的富有戲劇性,似乎就像是被上帝安排的命運一般。然而在塵埃落定時候,誰都看得見,這命運有著怎樣的起承轉合。上帝從來沒有安排,安排好這一切的,是人類。
泰坦尼克號故事所負載的這一層對于人類盲目自信的批判在電影中有所提及,雖然不是敘事的重點,卻也在伊斯姆先生和史密斯船長的對話中、有關救生艇數量和容量的對話中等情節中含蓄的給出了電影本身的觀點——釀成最終悲劇的,并非全是天災,而是人類的挑戰一切的狂熱——無力負擔全責的史密斯船長選擇了放棄生命,無力控制局勢的麥道船長選擇了飲彈自盡,無力創造神話的安德魯先生選擇了與自己畢生的最大杰作一起毀滅——這不是一個人的死亡,不是一艘郵輪的毀滅,而是積聚了一個時代人類欲望的幻夢的崩裂,這崩裂令任何個體都無從承受,惟有一死,方可解脫。
局限于時長等因素,電影在情節上和畫面上對于這一層的表達如果可以說是點到為止,那么來自于詹姆斯霍納的電影配樂,則在這一道路上達到了超越電影故事和畫面的境界。尤其是電影配樂中的尾聲《大海的詠嘆》,以全篇音樂都未曾有過的沉重和憂傷將這個主題講述到了音樂可以達到的極致——不再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不再有悲劇升華的光輝,有的只是對于這樣一個已經深眠于大海,終將有一天深眠于人類歷史的故事的反思與追憶,最后逐漸遠去的音效,就是在訴說著這命運的啟示。
六年級泰坦尼克號觀后感400字(精選篇5)
《泰坦尼克號》講述了一搜撞上冰山而沉沒的豪華巨輪的故事。1985年"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在北大西洋兩英里的海底被發現。美國探險家親自潛入海底,尋找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在船艙的柜子里翻出了一幅畫,這個新聞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婦人的注意。已經是101歲高齡的露絲,聽到關于這幅畫的描述,便聞之來到了這艘探險船上,稱她就是畫中的少女。在船上,露絲開始講述當年沉船的記憶。
年輕的貴族少女露絲與窮畫家杰克因為一次偶然的相遇而產生愛情,他們不顧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但是露絲和杰克剛萌芽的愛情也將經歷生死的考驗。因為,泰坦尼克號在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也將面臨沉船的命運。露絲和杰克最終不得不永世相隔。
老態龍鐘的露絲講完這段哀慟天地的愛情之后,走向船頭,把那串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沉入海底,讓它陪著杰克和這段熱烈凄慘的愛情故事長眠海底。
這部影片中除了那驚心動魄的沉船事件,感人至深的愛,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露絲的眼神-------在生死邊緣上卻毫不絕望的眼神。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極度的恐慌而產生的丑惡行為便展現的一覽無遺。但是,還有許多令人感動的細節:三等艙中的中年母親,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得如同幻影,便講著美麗的故事哄孩子安然入睡;年老的夫婦流著淚輕輕相擁,安詳的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臨;船上的演奏者們拉著一曲曲哀傷的音樂,在生命的尾聲,最后一次合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的心卻在一起。露絲不愿與杰克分離,在救生船往下放的時候,她選擇了勇敢的跳上泰坦尼克號的窗口,帶著堅強的眼神,向船艙跑去。此時此刻,對她來說,生命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對生命的留戀。
絢麗的信號彈在漆黑的夜空中升起,落到無垠的海面上,也是生命在輝煌的時刻突然墜落。而船上的小女孩因看到了美麗的煙火而高興地笑了,想起來,仍會覺得心痛。
泰坦尼克號,把我深深地感動。在驚心動魄的沉船事件中,親情、友情、愛情,都像煙火一樣,在空中綻放最美麗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