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觀后感500字左右
有人說,《覺醒年代》是中國影視近十年來的一部精品之作,這部片確實屬于不可多得的經典良心之作。那么你知道《覺醒年代》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覺醒年代觀后感500字左右,希望你喜歡。
覺醒年代觀后感500字左右【篇1】
激發“青年力量” 唱響“青春之歌”
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青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傳承青聯“愛國、團結、跟黨走”光榮傳統,勇于擔當、奮發有為,團結凝聚廣大青年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新時代賦予新的機遇與考驗,青年群體有要求索的新征程,有要完成的新使命,他們以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群像在時代的卷軸上留下濃墨重彩,也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留下奔騰不息的浪潮。今天,激越的時代鼓點令人感奮,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舒展于眼前,更壯闊恢弘的征程鋪展在腳下,全國青聯要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集聚精銳之力,團結帶領廣大青年接續奮斗于新征程、奮進于新時代,唱響“青春之歌”。
壯懷激越鑄利劍,以“偉大夢想”引領前行力量。全國青聯要引領廣大青年走在時代前列、爭當時代先鋒,讓青年人的能力本領成為祖國發展建設的堅挺支撐,引領廣大青年朝著偉大夢想的方向奮勇前行。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有朝氣有激情,敢嘗試敢創新,勇擔當勇作為,是奔涌的“后浪”。青聯要強化使命擔當,盡心竭力地服務于青年的成長,既要加強聯系也要建強組織,既要給予鼓勵也要適時鞭笞,最大限度地激發青年建功立業的開拓力量,集聚青年建設國家的智慧力量,引領廣大青年成長成才,服務于國計民生,在育人興才、國防保衛、工程建設、科技研發等各領域各行業勇扛責任、踐行使命,扎實地學習知識、鍛造本領,爭做偉大事業的“實干家”,爭當實現偉大夢想的“筑夢人”。
忠肝義膽作前鋒,以“愛國情懷”砥礪報國力量。青聯引領著廣大青年的思想與行動,要以愛國主義旗幟匯聚青年力量,帶領廣大青年熱愛祖國、忠于祖國、報效祖國。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戰場”上,青聯帶領廣大青年動身抗疫前線、下沉基層一線,投身報國事業。請戰書上的紅色手印、熱血兒女的錚錚誓言、基層社區的日夜堅守、口罩壓痕的堅毅面容令人動容,無不彰顯了青年一代矢志報國的堅定信念與堅強決心,無不展現了青年一代專業專注的職業素養與精神面貌,無不表達了報國以誠的拳拳之心與眷眷之情。青聯要強化職責使命,不斷強化廣大青年的思想認同感,銘記“國之大者”,讓青年心中的報國之志、愛國之情滲入骨髓、鑄入靈魂、融入血脈,讓愛國主義情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激發以身許國的一腔熱血、一股沖勁、一種韌性,擰成打不散、拆不開的“戰力繩”,拉起保家衛國的“防衛線”,建立廣泛的青年愛國統一戰線,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積極貢獻青春力量。
萬人操弓射一招,以“同舟共濟”凝聚硬核力量。正如李大釗所言,廣大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團結凝聚青年力量,帶領廣大青年敢于斗爭、勇于奮斗,擔負起時代責任,是新時代青聯必須牢牢把握的重要任務。當前,正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既有新挑戰,也有新機遇,既是大變革,也是大發展,值此新舊交織、局勢復雜、新機與危機并存的關鍵時期,全國青聯要凝聚起“90后”“00后”的新生力量,團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青年群體,聚合闖的干勁、拼的意志,在大戰大考中吹響攻堅克難的號角,以重錘敲響鑼,以鋼筋鐵骨鑄利劍,讓“我先上”聚合“一起上”的力量,讓奮斗之“我”召集奮斗之“我們”,將青年群體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一同戰疫、戰洪、戰貧,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越是艱險越向前”,齊心協力畫好“最大同心圓”,在勇克難關、勇斗激流中擦亮奮斗底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保駕護航。
風鵬正舉,青春飛揚。青聯要帶領廣大青年在旭日下茁壯成長,在風雨中鍛造筋骨,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凝聚起更磅礴的青春力量。讓青聯事業朝著煥發活力、向新發展的目標闊步前行,激發中華青年心中的力量、腳下的力量、逐夢的力量,向著海潮,激發氣勢磅礴的力量;向著朝陽,匯聚充滿溫度的力量;向著高峰,鍛造團結向上的力量。讓這種力量推動時代、引領未來,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讓“青春之歌”更加嘹亮,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
覺醒年代觀后感500字左右【篇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巨制《覺醒年代》,將于今晚(2月1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震撼播出。該劇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組織策劃創作,首次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云和歷史畫卷,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
全景還原建黨歷程 揭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通過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眾多歷史人物為中國尋找出路的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宏大背景、歷史卷軸。
上世紀初,辛亥革命失敗后,中國依然沒有能夠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地位,三座大山仍然壓在中國人民頭頂,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眾蒙昧、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將出路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為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一群有識之士開始奮起抗爭。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著手思想啟蒙,力求喚醒民眾救亡圖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們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共識。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啟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面貌為之一新。電視劇《覺醒年代》清晰展現了這一過程,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致敬建黨革命先驅 塑造刻畫生動鮮活人物群像
電視劇《覺醒年代》聚焦建黨風云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貢獻,客觀全面、鮮明生動地塑造刻畫了一幅立體而豐富的人物群像圖。
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們的革命品格與斗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播了愛國愛黨、艱苦奮斗的正能量。此外,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觀點也在《覺醒年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群像。
一流團隊精心打造 電影質感再現建黨偉業
該劇題材重大,北京市委宣傳部、安徽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和安徽省廣播電視局提前數年組織策劃精心打造,集結了一流主創團隊?!叭珖娨暿阎破恕眲A擔任總制片人,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秘書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編劇龍平平操刀劇本,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馬向陽下鄉記》《安居》導演張永新執導。張桐、于和偉、侯京健、馬少驊、劉琳、朱賀日堯、張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實力演員的加盟,讓《覺醒年代》看點十足。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核心事件,勾勒大時代,傳承大文化,抒寫大情懷,揭示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的主題,藝術再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夢想,傳遞出極富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情懷。
該劇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安徽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安徽省廣播電視局聯合攝制,中央電視臺、北京歌華傳媒集團、安徽廣播電視臺、北京北廣傳媒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星傳媒投資有限公司、阿里文化娛樂集團優酷劇集中心、上海克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五星東方影視投資有限公司、海寧新永勝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覺醒年代觀后感500字左右【篇3】
李大釗同志的“初心明燈”照耀民族前進之路
百年前,有句吶喊響徹天地,喚醒了沉睡的中國,“青年要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發出吶喊的人就是中共黨員李大釗同志。
青年是黨的活力源泉、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要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涵養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懷,繼承革命先烈的斗爭意志。青年黨員要像李大釗同志一樣,做一名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理論的信仰者、踐行者。
李大釗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堅信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李大釗同志積極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中華民族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走馬克思主義道路,李大釗同志一生追隨馬克思主義思想,用生命踐行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F在,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為榜樣,積極做一名合格的馬克思主義者。
強烈的民族情懷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看到祖國正處于山河破碎、生靈涂炭、內憂外患。他說:“感于國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民族憂患令他徹夜難眠,積貧積弱的中國出路在哪里,民族的未來在哪里,他無數次扣心自問。他苦苦尋找如何拯救病態的民族,真理之光何時才能照耀中華民族的未來。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他看到了希望,這不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嗎,他在黨旗下宣誓,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永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學習態度。他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員,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學深悟透馬克思主義科學內涵、時代價值,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多篇文章,堅定的政治立場,深厚的革命情懷,強烈的斗爭精神,李大釗同志始終懷著執著的理想信念,為黨的革命事業殫精竭慮。李大釗同志是我們黨的精神豐碑,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為標桿,認真學習黨的思想理論,積極做偉大思想理論傳播者。
永恒的奮斗精神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為黨的革命事業,奮斗了終生。作為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復雜的困難面前從沒有退縮過,在艱苦的斗爭中從沒有放棄過,在嚴酷的刑具面前從沒有畏懼過。奮斗是最亮麗的民族情懷,更是最洪亮的革命吶喊,他永葆一顆奮斗的心,為了民族的未來,為了下代人的幸福,他有著“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奮斗激情,信仰在他心中是永不熄滅的燈。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為榜樣,永葆奮斗精神,為了偉大的民族復興,積極做偉大事業的踐行者。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李大釗是我們廣大青年黨員的精神豐碑,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他用信仰的光芒,一直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新時代的我們要努力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責任感,做到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
覺醒年代觀后感500字左右【篇4】
基層“后浪”宣言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比ツ?,一段名為《后浪》的視頻演講刷爆各大媒體網站。視頻中展現的是對青年一代的肯定,更是對“后浪”們的期待。
風起潮涌,自當揚帆遠航;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青年黨員干部作為黨員中的佼佼者,作為新時代的一股“后浪”,作為國家發展前行的不竭動力,當立下“青云志”、涵養“硬功夫”、練就“寬肩膀”、勇挑“千斤擔”,惟有如此,方能勇立潮頭、建功立業。
守初心、強信念,立下“青云志”。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陳獨秀36歲創辦新青年,他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李大釗27歲撰寫《青春》,他說“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毛澤東27歲主編《湘江評論》,他說“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回首過去,無數仁人志士用成功經歷啟示著我們,只有在青年時期樹起遠大理想、立下青云之志,才能于時代浪潮里實現個人價值、改變祖國命運。如今,青年基層干部作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應始終堅守為國為民的初心,要立大志、做大事,成為新時代有志向的追夢人。
善學習、鉆業務,涵養“硬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鶎庸ぷ鞣爆崗碗s、牽涉面廣,考驗的是基層干部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從干部直播出鏡帶貨到防控疫情復工復產,從基層網格化管理到扶貧到戶政策落實,從做好群眾工作到深入走訪調研……每一項基層工作的“小細節”都蘊含著“大智慧”,需要青年干部不斷去學習、去鉆研、去提升。因此,青年干部作為基層“后浪”,在面對面對新挑戰、新困難、新業務時,必須要上好“基礎課”,工作中多向同事、領導悉心請教;要練好“基本功”,在問題中善于自我總結,不斷進步;打好“持久戰”,在繁瑣中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要切實將精神落到實處、想法落到高處、工作落到細處,從而確保中央各項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站排頭、敢作為,勇挑“千斤擔”。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擔當作為是青年干部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倘若遇到困難就要退縮、碰到挫折就想放棄,那么就注定要被這個偉大時代淘汰。要知道一個人的成長無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在大事、難事中歷經磨練,才能長才干、壯筋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懈怠者干不成宏圖偉業。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偉大事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青年黨員干部基層工作經歷淺、閱歷少,因此更要以足夠的勇氣、堅定的決心去面對層出不窮的復雜問題和環境,真正做到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
辦實事、惠民生,練就“寬肩膀”。枝葉總關情,點滴見初心。在基層的廣闊舞臺上,干部干事創業的根本立足點就是為百姓解難題、辦實事。基層黨員干部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把為民解憂的使命扛在肩上,在一件件實事中練就能為民所依、為民所靠的“寬肩膀”。如關注百姓民生,了解莊稼長勢、生活必需品價格等;做好精準扶貧,抓好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等政策落實;謀劃產業發展,以當地特色帶動經濟發展。從民生“小事”出發,做好為民服務“大事”,從而不負時代重托,勇做奔涌的基層“后浪”。
覺醒年代觀后感500字左右【篇5】
@青年干部 以青春之我 創青春中國
最新一期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央視Boys”再次合體,通過獻唱一首《青春》來致敬李大釗、致敬青春。“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是27歲的李大釗為再造青春之中華而發出的殷切吶喊。百年之后,廣大有志青年仍在不懈奮進、孜孜以求,不斷堅定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志向與信心。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拼搏奮進,砥礪前行。李大釗曾說:“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碑敗?5后”女醫生甘如意不分晝夜、風雨兼程騎行300多公里支援武漢前線,當24歲的“大姐”周承鈺因肯吃苦、業務精成為文昌發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員,當抗洪一線負傷的年輕戰士冒小馳于病床之上仍堅持著“下一次,我還會沖在第一個”……他們用樂觀、自信、拼搏告訴我們:奮斗,永遠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罢魍韭?,惟有奮斗”,新時代青年干部當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攻堅克難,奮進拼搏,用勤勞和汗水創造屬于自己的無悔青春。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1927年,38歲的李大釗被捕入獄,面對殺害,他第一個走上刑場,堅毅從容,意氣軒昂。和平年代,廣大青年滿懷赤子之心,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之中有用雙手、雙眼換取戰友安然無恙的掃雷英雄杜富國,有將最美芳華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黃文秀,有用年輕的生命守護著國與家的援鄂護士張靜靜……“愿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是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錚錚誓言。廣大青年干部當以青春之我、奉獻之我,勇于擔當、勤于作為,用青春的力量去踐行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揚鞭躍馬無止境,歷盡千帆仍少年”——老驥伏櫪,壯心不泯。李大釗用一句“吾愿吾親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告訴每一個人,青春不只是年華,更是一種狀態。青春是鐘南山面對疫情時“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里來”的擲地有聲,是屠呦呦對中醫藥“何樂而不為”的矢志不渝,是袁隆平梳耙耬犁追求“禾下乘涼夢”的持之以恒……每一個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都閃爍著青春的光芒。青年干部們當以青春之我、實干之我,錨定目標,篤行致遠,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譜寫永恒的青春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