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教師》觀后感心得收獲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熱血教師》觀后感心得收獲,希望大家喜歡!
《熱血教師》觀后感心得收獲(篇1)
數算下來從小到大自己已經度過了十幾多年的學生生涯,作為一名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好像從來沒有思考過“差生”的問題,真正成為教師后開始以另外一種角度來重新審視學生這一詞,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長相不同,性格各異,其實世界上并沒有什么標準來衡量好孩子或壞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會發光的星星,有自己獨特的光芒。
影片的最開始是克拉克老師去學校面試時看見一位在學生站在垃圾桶里,問清事件的緣由后克拉克向他做了自我介紹,并稍后故意問男孩自己叫什么,這當然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男孩不費力氣就答出來了,克拉克老師表揚他說:“看,你并不是什么都學不會”,這個小細節讓我思考了很多,欣賞的力量要遠遠大于批評的力量,教師更應該做一個贊賞者。少兒時代是孩子三觀和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起著重要作用,摧毀一個孩子的自信心可能就是一秒鐘之間的事,但幫助一個孩子重建信心卻要難得多。故事中克拉克不僅是一個懂得贊美的教師還是一個遵守信用的老師,古人說“人無信而不立”,為了讓學生認真聽課他說課上可以每隔15秒鐘就喝一杯酸奶,聽起來這好像很不可思議,學什么們紛紛等著看他出丑,但克拉克做到了,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恒心和毅力,這樣的老師,想不叫人信服都難。
對一名教育者來說愛心與責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品質。春風化作雨,潤物細無聲。唯有愛是教育的真理,在愛心的驅使下才能產生責任心,單純的責任心可以讓一個教師做好本職工作,但決不能幫他成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熱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愛是水滴石穿,愛是細水長流。許多人在聽到克拉克要去那所黑人區的中學執教時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毫無疑問克拉克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他沒有退縮,他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在他的課上知識是靈動的,他甚至用說唱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們來記住美國總統的事件,他幽默風趣,他公平公正,可以說遇到這樣的老師并不容易,每位教師都需要向他學習,讓“克拉克先生”越變越多。
對照克拉克的事跡我發現自己的不足還有很多,教學的智慧與藝術是無窮無盡的,實際的教學當中每天都有新的現象發生,工作之余要多給自己“充充電”,把工作做細一些,把工作做實一些,當然,中美教育情況不同國情不同,影片中的一些方法借鑒過來也許并不適用,但克拉克先生對教育的執著與熱愛永遠感動著我,做一名教師容易,做一名好教師并不容易,教育不僅神圣,而且神奇,所謂“教書育人”,有時,育人比教書更重要。
《熱血教師》觀后感心得收獲(篇2)
一位美國年輕教師上班的第一天,認識了一個被其他老師認為學不會就該跟垃圾一起扔出去的小男孩,并把他從垃圾桶抱出來”, “每一年我都告訴我的學生們,去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東西,敢于做夢,勇于冒險”,這樣的開頭讓我有點震撼,也期待接下來劇情的發展。
《熱血教師》雖然很美國風,雖然國情學情不同,但是信仰教育的人,怎會不燃起身為教育者的自豪感?
Mr.Clark帶著他的信仰"BIG DREAM""TAKE RISKS"創造了神話,帶領不守規矩目無尊長的學生取得了全區最高分。雖然我們看到了Mr.Clark告訴學生要遵守他的rules,可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他對這群孩子的不拋棄不放棄,他用行動證明了他對心中夢想的追求。
Rules相當重要,雖然開始學生對其嗤之以鼻,但是必須灌輸,原則必須遵守,以團結意識使之成為整體,使班中任何人不逾矩,否則便會受到集體的責備,再以“利誘”鞏固。
或許平時我們在班級管理中也給學生定了很多的班規,但是我們的班規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是否尊重學生的發展和個性?這些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應該多加思考。
面對一個問題班,Mr.Clark春風化雨滋潤心田,雖然最初屢屢碰壁甚至甩門而出,但是其信仰和朋友的鼓勵使之繼續回到課堂,然后就改變了方式。為了讓學生耐心聽課,每安靜15秒就喝一杯巧克力,喝到反胃,這是自虐;參加別的老師都不屑的雙跳,與學生打成一片,雖然在學生面前摔得四仰八叉,但是很可愛。獎懲分明,及時表達,給予學生足夠的信心。
走進學生,我深有感觸。學生的情感是很豐富、細膩的,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也是愿意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至關重要。雖然我是一個嚴格的班主任,但是在平時,我還是傾向于與學生成為朋友,讓學生能在活動和交流中感受老師的用心,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這樣也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
在職中,我們也會碰到很多的問題學生,作為班主任,我們更應該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也許有時候會想著放棄,但是,想想心中的信仰,真正用心去愛學生,一定能收獲真情。
《熱血教師》觀后感心得收獲(篇3)
今天,我和參加幼兒教師置換培訓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推薦下,共同觀看了美國電影《熱血教師》。觀影過程中,同學們有笑有淚;觀影之后的討論,同學們都覺得有所收獲。我記得有本書書名叫做《細節決定成敗》,看完電影我想說這樣一句話:“對待問題的態度決定解決問題的效果。”
《熱血教師》講述的是一位叫做克拉克的青年男教師離開家鄉到紐約哈林區小學任教的故事。他任課的班級,是一個紀律和考試成績全校最差的班級,一個在他任教前一個月里,一連氣走五位任課教師的班級。
影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編,原型是美國教師羅恩·克拉克老師,羅恩·克拉克23歲開始在家鄉的一所鄉村學校任教,5年后來到紐約市哈萊姆區,年僅28歲時就榮獲“全美最佳教師獎”,是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三次的小學教師。在《熱血教師》的影片最后,克拉克老師如同現實中的羅恩·克拉克一樣,帶領著這群曾經的問題學生,在小學畢業州統考中,獲得了班級成績全區第一的殊榮。
結局,很美好。但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看完整部電影,對于我自己而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覺得最值得我們教師借鑒、學習和反思的是——克拉克老師在出現問題時對待問題的態度。
片中的克拉克老師在教學中遇到了無數的問題:任教前對學生的家訪,家長不配合,學生不歡迎;任教后定制的班規,學生不但不遵守而且故意違反;精心布置的教室被學生惡意破壞;家訪幫助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卻引來家長反感,并投訴到校長室;校長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質疑自己的教學方式……同為教師,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是我們自己在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學生,這些問題,我們會是什么態度?我們首先會想到些什么?反正我覺得自己很慚愧,因為我自己誠實地講,我首先會想到的是:為什么這么倒霉!碰到了這樣的問題班級?遇到了這么棘手的問題?當然,想過之后我也會去想辦法去把問題解決掉。但是,在這樣消極的心態影響下,解決方法難免簡單粗暴,看問題容易片面,最終可能解決掉的只是表面問題,冰山一角,發生問題的根源還是不清楚更不用說消除掉。如果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同樣的問題還會以不同的方式再次出現。
我們反觀影片中的克拉克老師,首先,他是主動接受了這個所謂問題班級的任教工作,態度積極主動;其次,開始任教后,問題接踵而來,他并沒有報怨,也沒有退縮,而是充滿熱情地去解決并努力去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當一種方式宣告失敗的時候,他馬上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與失敗之后,他最終找到了正確的方式方法解決了問題,帶領著他的學生們一同取得了各自領域的成功。而且在影片里克拉克老師任教的后期,他不僅僅安于出現問題才去解決,而變成主動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甚至可以在問題出現之前就把它解決了。這是對出現問題才去解決的態度的又一次改進。
影片中克拉克老師很多的教學方法都很新穎獨特,我們都可以通過影片觀摩到。為什么我覺得他對待問題的態度這一點才是我們最值得借鑒、學習和反思的呢?因為我覺得,我們每一位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一切理論、教學方法和經驗都只能做為我們教學活動的參考,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每一位學生都是個性的、變化的、獨一無二的,相應的教學方法也是隨機而靈活多變。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唯一不變的是,時刻保持自己對于教學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關愛之心,學習影片中的克拉克老師,像他一樣充滿愛心、激情與熱血地投入教育事業,及時用心發現、分析問題,態度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并努力尋找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才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用心,用愛,用我們學到的教育理論與技能,教導每一名學生。
在教學中,對待問題的態度決定解決問題的效果。要像克拉克老師一樣,時刻保持一份對教育工作的熱忱。這就是我的一點看法,也用于自省。
《熱血教師》觀后感心得收獲(篇4)
《熱血教師》這部電影很有啟發意義,也很有指導意義。
當特納校長交給克拉克老師這樣一個由一群頑皮搗蛋,公然和老師唱反調的學生組成的班級時,克拉克老師是信心滿滿的,一定能將這群孩子教好。我想,任何一個老師接這樣一個班時,即使這個班的情況再怎么不樂觀,老師都應該要充滿信心,絕對不能沮喪,相信自己的學生。
當克拉克老師開始接觸這些孩子的家庭時,有的孩子父母離異,有的孩子的父親虐待自己的兒子,還有的孩子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照顧自己的弟妹等等。我認為,一個孩子的家庭會對孩子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我們以后作為老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方方面面,關心、愛護學生,給予學生很多的愛。我們已經沒有能力改變學生的過去,但是我們可以去改變他們的現在甚至是未來。同時,我覺得,以后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為我們的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里,這樣孩子才能健康發展,天天向上。
當克拉克老師制定班規失敗,裝飾好的教室被搞得一塌糊涂時,克拉克老師感到很無助,經好朋友的一番啟發,克拉克老師還是堅持了下來。我想說,我們永遠都不要放棄最初的信仰,既然選擇了這個班,那么只顧風雨兼程。當我們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自己當初的夢想,想想自己為何又堅持到了現在。克拉克老師正是想到了自己最初的信仰、抱負———教好這個班級,才有了堅持下來的動力。
當克拉克老師制定班規———排隊去吃午飯、相互尊重等;克拉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跳雙繩;為同學們將歷史編入歌謠時,那些頑皮搗蛋的孩子們不是沒有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他們其實已經開始接受老師并開始喜歡他了,只是嘴上還不承認罷了。這里,克拉克老師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奉獻,對孩子們的愛以及耐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老師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寬容,將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多給予點愛。當學生們說自己不能、不行時,克拉克老師鼓勵他們,發現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取長補短。
克拉克老師的教學手段也是非常豐富。比如他和學生做交易,如果學生認真聽課15秒,他就喝一瓶巧克力奶;他可以和學生打撲克時出數學題目給學生,“36的平方根是多少”;他還可以將歷史知識編入歌曲中,朗朗上口等等。課外,他和學生一起跳雙繩,給學生舉辦年終頒獎典禮,發放影券等等。克拉克老師真正做到了: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學生的朋友。可謂良師益友。
令人感動的是,克拉克老師患了肺炎,還堅持帶病上課,直到暈倒在課堂。醫生讓他在家休息,他便在家錄制錄像,堅持給同學們上課,還能預見學生的不良行為如背朝老師,上課嚼口香糖,不得不佩服克拉克老師。當一名老師,就要有一顆為教育事業奉獻畢生精力的心,盡職盡責,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
《熱血教師》觀后感心得收獲(篇5)
看到《熱血教師》結尾的場景:“孩子們擁抱著老師歡呼,家長們贊許的掌聲,老師激動的微笑......”我真的希望我也能成為克拉克這樣的教師:憑著自己的熱血、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自己的平等熱愛每位孩子的心,贏得了所有人的肯定。然而實際上我與克拉克老師相去甚遠,雖然我也有著熱愛學生的心,一腔的熱血,也有不懈的努力,那么我差在哪里了呢?看完電影我反復的思考著,也有了些答案。
一、規則的制定、執行與遵守
作為教師我也總會制定各種各樣的規則,要對學生的日常學習、課堂規范等等都提出相應的要求,例如每天課后要回家去讀讀所學英語等等。然而我也知道每個班有很多孩子都沒有遵守,面對這樣的問題,我總會自我解脫地說“他們的語文數學作業都不做,可況是讀英語這樣非書面的、無法查證的作業呢?”然而克拉克老師的做法呢?他非常認真、嚴格地去執行,絕不遷就,面對莎美卡的插隊仍然豪不妥協放松,最為難得的是克拉克老師既不拍桌子也不吹胡子瞪眼睛,而是非常溫和但又態度堅決。克拉克老師要求孩子們每次跟他說話或是回答問題都要加上“先生”,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養成文明的言語行為習慣,習慣的養成更是要抓落實。對于這個規則的執行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個孩子玩擦邊球問克拉克老師他的話對不對,而克拉克老師則非常聰明的避而不談,并指出他的不對的地方時沒有說“先生”。既非常機智地化解了尷尬,又再次地強化了自己的“規則”,真的是一箭雙雕。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原型是美國的度優秀教師獲得者“羅恩·克拉克”。他最有名的著作《55條基本班規》是最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對于我們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當然我覺得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來執行。其中克拉克教師也身體力行地、以身作則地在遵守他應該做的一些規則,例如:“如果你們能安靜聽課15秒,我就喝一盒巧克力奶”這樣的約定,以至于把自己喝吐。
二、課堂的靈活、有趣與創造性
一直以來我都深知自己的課堂缺少靈活性,更缺少創造性。克拉克老師就用自己的行動為我上了非常棒的一課又一課。首先,為了讓孩子把美國歷屆的總統以及其著名的事件都記住,他獨出心裁地把相關的知識點用美國人非常喜歡又擅長的說唱的形式在課堂上呈現出來。這其實跟我們現在倡導的跨學科教學,學科間的整合是非常契合的。與我而言簡直“難于上青天”。此外,我深深折服于克拉克老師的全才,他不但擔任班主任,還擔任數學、語文、歷史、物理等等諸多學科。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其次,在克拉克老師“肺炎”在家休養期間,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州考,而特意想處了用錄像授課的方式,他在講重力時竟然不惜弄臟自己的地面而借助了一個雞蛋來生動的進行講解。更難得的是他對自己的孩子了解到都可以預測到某一個環節某幾個孩子會出現的狀況,即使是錄像課都處處透著幽默與趣味,這樣的課有幾個孩子能不喜歡呢?
三、孩子的尊重、熱愛與善于發現
克拉克老師在面對那么“嘲弄、挑釁、鄙視......”著自己的那么一群孩子卻依然表現出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相信每個孩子其實都是好的,都可以做得比自己要求的更好。他與孩子們一起跳繩,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來將自己融入到孩子其中,表達著自己與他們的平等和熱愛。克拉克老師還非常善于發現,面對別人眼中的“差生”他卻能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克拉克老師“投其所好”,利用胡里奧擅長的玩撲克牌和算籌碼的方法來進行數學的學習。而我們普通老師在發現孩子玩撲克牌、籌碼早就會全盤否定,抹殺了孩子的那份天賦。他還發現了泰肖恩的“藝術天賦”,莎美卡的英語天分等等。
知不足而后能進也。在總結了克拉克老師的種種優點時,自己也更多的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的去改去嘗試相信自己定能有所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