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觀后感300字
《左耳》的書籍非常的火,這書被翻拍成電影還流行了一段時日。很多人都深深的迷上了這電影,大家都說演員的演技好,情節(jié)也很感人,那么你你知道《左耳》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guān)于左耳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左耳觀后感300字(篇1)
電影里面的女主人公李珥(陳都靈飾)保持住了一貫的清純,沒有變俗變世故;里面的男主人公張漾(歐豪飾)一開始讓人覺得叛逆兇狠,到后來才讓人逐漸明白他內(nèi)心的傷痛。其實電影前三分之一我都以為許弋(楊洋飾)是男一,張漾是男二。吧啦熱烈地愛著張漾,情愿為了張漾去招惹并傷害無辜的許弋;李珥明白自己的心上人是怎么被折騰之后理解了吧啦,卻不能理解張漾的心理。后來吧啦因張漾而痛苦且在雨中遭遇車禍死去;李珥在吧啦死后常常發(fā)短信質(zhì)問男主人公張漾,后來參加工作不久后理解到更多層面的東西,便也放下了這種質(zhì)問。
最后兩人在母校相遇,四目對視,有了學(xué)生時期不一樣的感覺。這之后分開,張漾又追到公交車上,坐到李珥旁邊,說還有一句話忘了說,然后便附在李珥聽不見的左耳邊說了一句話,李珥過后仍對著張漾綻開了聽懂了的笑容。我覺得,她即使聽不到,也應(yīng)該對張漾要說什么而心有靈犀。正如遇到車禍的吧啦(馬思純飾)臨死前對著李珥的左耳說了一句話,李珥沒有聽見吧啦說了什么;但后來她還是對張漾說了她自己希望聽到的話,因為她希望張漾放下過去的自己,不要再沉溺在自責(zé)之中。
學(xué)會放下,才能成長,才能擁抱身邊的人,才能迎接未來。據(jù)說這是蘇有朋對原著的結(jié)尾改變之后添加的.,他加入的正是這種讓主人公“放下過去”來迎接新生的精神。能給人希望總是好的,我們都需要正能量。說實話,小說《左耳》我沒讀過,所以看電影時沒有與書進行比較的那種挑剔心理,正因如此,我才如此喜愛這部電影,它拍得美而憂傷,結(jié)尾又讓人有種釋然感。
許弋這個角色讓我頗感意外。一開始出現(xiàn)的他是那么美好純真,后來卻被破壞得讓人心有不忍。難道真要像魯迅說的“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于是作者和導(dǎo)演便“把美好的形象打碎了給人看”?總之,電影前部分越是把許弋塑造得像不食人間煙火的王子般,后面他頹廢混賬的一面越是讓人痛心。
每個單純善良的女生背后都有一名默默愛護著她的男生,李珥眼睛一直盯著自己暗戀的許弋,背后是一直盯著她的普普通通貌不驚人的“表哥”尤他(胡夏飾)。或許,“尤他”這個名字諧音“由他”?這樣的默默暗戀者是被“且由他去”隨意對待的么?
相信很多看電影的男生女生都能從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很多過來人也能找到自己曾經(jīng)的存在。
電影在公交車上兩人并肩而坐相視而笑中結(jié)束,這讓我們觀眾會想象他們兩人在一起的結(jié)局。之前各有愛戀的兩個人,如今卻成了對的人。正如片尾響起的趙薇唱的主題曲那樣:“前任也曾是對的人,愛就帶傷狂奔。青春的旅途沒有紅燈,越走越快你也成了過來人。”
左耳觀后感300字(篇2)
最近,在城內(nèi)發(fā)現(xiàn)一家圖書館可以借書。便有了興致去瞧他一瞧,入門便看見一本名叫《左耳》的書籍,想來在我初中時,便對這本書有了幾分的喜歡。那時這書已被翻拍成電影還流行了一段時日呢!我也跟隨著大家的腳步,深深的`迷上了這電影。興許是演員的演技好,興許是情節(jié)都太過感人,不知怎的看了一遍又一遍,這便也就勾起了我借書的興趣來。
都說聽不清的言語甚誠懇,那女主天生也是可憐從小左耳就失聰,倘若你站在她左邊說話,對于她而言怕也是徒勞。在這女主的經(jīng)歷當中看到的變就是她敢愛敢恨的成長過程了吧,左耳靠近心臟,甜言蜜語要說給左耳聽。這大約也是女主收獲幸福喜悅之情了罷?
想來我與她也是同一階段的女孩,經(jīng)歷都大體相同不免有了些情愫來,若真與她經(jīng)歷一般,似也有些不同。巴拉為愛所付出的一切,對我來說是做不到的。雖結(jié)局不太盡人意,卻也算是有了個天堂的歸宿想來也不算太壞。若真是要個交代也算是死得其所。
有人退場那肯定有人出場,這不正是促就女主幸福的開始嗎?但若這般去算,似也有些不太妥當,明眼人見了也應(yīng)是對巴拉所犧牲的一切而感到惋惜,她也不是無人要,黑人的癡情也使我印象深刻,左右各切去一節(jié)小拇指,都說十指連心,割去時的心痛是什么也無法去償還的。
看完所有,印象中只留下巴拉爽快的回頭說道:“sweet talk is realy for the left ear”。
左耳觀后感300字(篇3)
左耳靠近心臟,甜言蜜語說給左耳聽! ——題記
高中的愛情無知,無悔。但結(jié)果卻是凄慘無比!《左耳》一本校園小說,最終拍成了電影,勾起了我對它的興趣。一星期后,我合上最后一頁,感到了現(xiàn)實,迷茫。高中是什么?讓我不斷暢想!
小耳朵(李珥),天生左耳失聰,但她樂觀的心態(tài)使朋友都對她充滿關(guān)懷和愛,尤其是他的表哥尤他。尤他深深的愛著表妹,可小耳朵,卻鐘情于一位科技宅男—— 許弋。暗戀是悄無聲息的痛苦。許弋因為家庭,使哥哥張漾對他充滿怨恨!一場籃球賽,決定了吧啦的一生,張漾利用吧啦對自己的愛,開始了對弟弟報復(fù)的第一步。為了許弋,小耳朵不得不認識混混吧啦,小耳朵知道吧啦與張漾的約定后,沒有支持也沒有反對。無意中,李珥跟蹤吧啦到一個小巷子里,看到了張漾狠狠地踢著吧啦的肚子,小耳朵阻止了這場惡劇。在送吧啦回家時,才知道吧啦懷孕了,張漾并且想把孩子打掉。在吧啦去醫(yī)院時,因為車禍,終結(jié)了一生。
生活經(jīng)不起推敲,感情經(jīng)受不住時間的考驗。青春就像黑夜的鉆石,一無是處。而到了白晝卻意外的閃亮!人生的苦難是自己走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能抱怨,不能放棄,應(yīng)把暗淡的人生活出色彩。
一切都會改變,只是自己有沒有面對,是否忍心接受而已。愛情也好,友情也罷,離開的人,終會離開,不必挽留,不愿離開的.好友,趕也趕不走,因此,我們應(yīng)用心相伴不離的好友。人生還需要我們吧空白的地方,涂抹一層絢麗的色彩。
夜光燈下,醉醺醺的他,心愛的女孩已走,他丟失了快樂的籌碼!
左耳觀后感300字(篇4)
《左耳》改編自青春文學(xué)作家饒雪漫的同名小說,整部影片營造出一種青春校園的痛苦與歡樂交織的氣氛,并帶著一股古希臘悲劇的莊嚴感與形式感。如果說,《我就是我》中歐豪的本色出演是自我的演繹,那么《左耳》中張漾的詮釋,則是對青春校園小生之憂、之帥的經(jīng)典銀幕形象塑造。當然,歐豪在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在還達不到超高水準,比如《畢業(yè)生》中達斯丁·霍夫曼、《死亡詩社》中的伊桑·霍克。但,歐豪在《左耳》中,出神入化、形象生動地扮演了一個由壞到好轉(zhuǎn)變的角色,成功地賦予了該角色既憂傷、霸氣,有純真、可愛的形象。
“角色真實性,就是角色——這一藝術(shù)作品所具有的一種藝術(shù)屬性”。演員應(yīng)該從真實出發(fā),利用角色的身份特性創(chuàng)造出“合二為一”的人物形象。《左耳》中,歐豪扮演的有點溫柔、有點憂傷、有點孤冷的天一中學(xué)史上最帥的男生張漾。歐豪在塑造張漾這一角色時,本身的氣質(zhì)就與之相符,這樣就會得到觀眾的認可與信任,并產(chǎn)生情感投射。身穿短校服的張漾,不管是雙手靠走廊時的憂郁眼神,還是面對面與心愛的女神一起露出的羞澀,都沒有顯露出蹩腳的虛假,而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真實現(xiàn)實校園生活中的張漾之氣質(zhì)。正如導(dǎo)演蘇有朋所言:“他(歐豪)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他做到了,他站在攝影棚里面,完全就是張漾。”
電影表演是一門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藝術(shù)。歐豪在表演上的藝術(shù)追求,雖然盡可能地在尋求改變,尋求突破,甚至有時候觀難以丟掉偶像的包袱,但他出演的每一部作品,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在變化。歐豪在《臨時同居》中叛逆不羈富帥二代Very,就把土豪“玩物不喪志”的搞怪嘴臉演繹得恰到好處。而此次電影《左耳》中的演繹,則退去了富二代的紈绔形象,以學(xué)生的青澀模樣呈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歐豪所飾演的幾個角色之間仍有一些相似之處,不過,他都想方設(shè)法、竭盡全力地擺脫以往所塑造的形象,以求演技上的突破。影片中,無論是面對女神,與情敵打架的場景,還是與哥們坐在一起談?wù)摪衫?馬思純飾)的事情,以及面對吧啦死后的憂郁與覺醒,歐豪都表現(xiàn)出了一個青春時學(xué)生的懵懂特質(zhì)。
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曾說過:“欣賞一部影片,如果沒有一種叫做電影美感的東西,那是不會感動人的,這種美感只有電影才能把它表現(xiàn)出來,而且能夠表現(xiàn)的很完善,使人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激動的心情,觀眾正是被這種東西所吸引才去看電影,而拍電影的人也正是為了這點才拍電影。”歐豪在青春電影《左耳》中塑造的張漾,體現(xiàn)了學(xué)校文化中不同的精神內(nèi)涵,并成為青春審美的代名詞。可以說,歐豪的演繹,構(gòu)成了張漾的個性之美。
左耳觀后感300字(篇5)
讀《左耳》是因pals介紹。我不得不佩服僥雪漫活躍的思維。她用尖銳的筆法傾寫出城市中我們的無奈與彷徨。
許戈的愛與張漾的恨交織——吧啦負擔著,只因張漾的承諾,她不桀、堅強的外表下藏著孤寂而又脆弱的心。她太需要溫暖和幸福,雖然她是如此的冷艷,但這一切的驕傲與自尊都是枉然,她不奢求什么,只求曾愛過,付出過,就這一點幸福的感覺,可她卻帶著這一絲的憧憬與朦朧隨著尖銳的剎車聲離開了大家。
李珥的愛與許戈的恨交織——李珥付出過,只因?qū)υS戈那份朦朧的愛慕。許戈無法接受吧啦欺騙他的感情,他恨張漾,他恨李珥,他也恨吧啦,卻同時愛著吧啦,他在愛恨中開始墮落,母親的去世,父親的入獄讓他的心更加麻木。為了金錢,他虛假的接受李珥,并一次又一次的欺騙她,李珥純潔的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消逝。
李珥雖受過傷,但她卻是最幸運的,她有美滿的家庭,有尤他和張漾的愛呵護,她的心沒有過恨意。
一個發(fā)生在城市角落的故事,似乎沒有結(jié)局,卻又處處暗示著結(jié)局,是宿命嗎?我疑惑……
城市的孩子在愛與恨的邊沿掙扎,是什么在引導(dǎo)他們,亦或這是人類文明的自然規(guī)律?
說小耳朵是另一個吧啦活在這個世上。我想在作者的筆下,應(yīng)該不會是這種想法吧。我就覺得不是這樣子的。吧啦就是吧啦,小耳朵就是小耳朵,誰也不可能取代誰,誰也不可能被誰取代。張漾愛上小耳朵并非他把她當作吧啦,而是愛上了小耳朵。許弋愛上小耳朵也是一樣的,愛的是的的確確的有著她自己本質(zhì)的小耳朵!
我看了《左耳》的一部分之后,我在心中想的一個結(jié)局是:
小耳朵和許弋肯定會開出美麗的花來,幸福的結(jié)局。而張漾是個壞蛋,他最后要得到應(yīng)有的報應(yīng),或者他變好,另外和一個后來遇到的很愛他的女生一起了。而吧啦徹底的覺得愛情真不是什么東西,她不再一味的不顧一切的去愛了,她累了,真的累了,和母親去了國外,過著另一種新的生活。
那時我很恨張漾,恨著他那種權(quán)錢、勢力和對許弋的卑鄙手段。
我覺得吧啦和小耳朵在書中,是沒有主次之分的兩個同等的主角存在于書中。至少我是沒想過吧啦死去的。但她終究還是去了另一個世界里。
或者說她起了個引導(dǎo)者,沒有她,就不會發(fā)生后面精彩的傷感的事件。
后面,吧啦死去了,去了異界。我也很傷感了,因為親愛的吧啦、年輕的吧啦就這樣不存在了,好空洞呢!~
吧啦和小耳朵一樣,在我心中是同等地位,沒有差異的那種。
其實后面吧啦也并沒被別人所遺忘了,都在心中記住了她——美麗的吧啦!~
我覺得他們并沒什么遺憾的了,即使是痛都是幸福著的。
吧啦有了自己 的孩子,和孩子一同去了另一個國界,她有著自己愛的結(jié)晶陪伴著自己,那她是不會孤單的了。
她也曾說過,張漾是火,那她便是那飛蛾,一切是她自愿的,她的愛,她并不會后悔的,她是那么的勇往直前的勇敢。
他不會帶著遺憾的,她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不是嗎?或許她自己并未意識到吧!~~~
但她最后一句話是什么呢?終究還是沒人會得知,是一個扣人心玄的永久之迷。我猜想過,但又覺得不正確。“小耳朵,我對我的愛情并不后悔。”這表現(xiàn)她對愛的忠貞、執(zhí)迷與瘋狂。但不會是這句的。“小耳朵,你一定要幸福啊。”這是她對她最愛的小耳朵的祝福。
后來小耳朵不是也愛上了張漾嗎?這是她從來沒想過的吧!
因為她以前是那樣執(zhí)著、默默的愛著許弋呢!
可是她又何時把愛轉(zhuǎn)移在了張漾身上呢?這個連她自己也不清楚吧!或許,愛就是這樣,讓人覺得好奇妙!
小耳朵考的是和許弋同一所大學(xué)。在這個學(xué)校他們開始交往了。在交往中,小耳朵或許就發(fā)現(xiàn)自己現(xiàn)在并不是對他有從前那種感覺了;而許弋卻因為交往慢慢的就愛上了這個讓人總猜不透的女孩。
第一部的最后里,張漾對著小耳朵的左耳說:“我愛你。”而小耳朵的左耳卻聽到了。
這讓人又有一種生于其中的樂感吧!證實了:“甜言蜜語說給左耳聽!”換句話說“左耳是用來聽甜言蜜語的!”
第二部又出現(xiàn)了夏米米,她應(yīng)該是許弋第三個愛上的女孩子吧!這個女孩或許有幾許像小耳朵的地方。
但不幸的是,她卻死于車禍中,一個像足了蔣皎制造的車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