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觀后感
學了《詹天佑》這一課,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敬佩之情。我暗暗對自己說:”我要學習詹天佑的可貴品質。“詹天佑這部作品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詹天佑觀后感【篇1】
星期天,我把作業寫完了,坐在沙發上閑著沒事干。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見是寫《詹天佑》的書,便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開頭第一段就寫出了詹天佑的兩個特點:杰出、愛國。
讀到“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這句話時,我想到那時的歷史背景,想到了那時中國的腐敗。于是我便繼續往下讀。
當我讀到“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如果他不愛國,他就不會晝夜不分的工作;如果他不愛國,他就不會請教當地的農民;如果他不愛國,他就不會維修這條鐵路抱那么大的決心。《詹天佑》這篇課文使我想起了我生活中一件件小事。
一天,我正在寫作業,碰到了一道奧數題,我冥思苦想,頭上都快憋出小犄角來了還沒有想出來。我便想起詹天佑這篇課文。”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道題做出來,我心里有一種抑制不住的快感,因為這是詹天佑一課給我的啟發。
我想: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學習詹天佑這種精神,做一個吃苦耐勞的好孩子。
詹天佑觀后感【篇2】
翻開語文書,一篇關于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由于交通的需要,我國要修一條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一些帝國主義者想要讓他們的工程師來修建這條鐵路,目的就是想進一步控制我國北部。要想讓我們國家自己的工程師來修建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火車經過的地區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外國的著名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中國能行嗎?1905年,我國正式任命詹天佑來完成這個“不可完成”的任務。然而詹天佑帶領的這支工程隊,提前2年就把這條鐵路全線竣工了,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那時的中國是個弱小的國家,沒有一條鐵路,更沒有多少修造鐵路的經驗,可以說修建一條普通的鐵路都有困難,更別說修造一條那么高難度的鐵路了呢!詹天佑以身作則,他和工人們一同攀山越嶺,一同勘測線路。憑著卓越的才干和高度的智慧,創造性的設計了一條“人”字形線路,解決了火車爬坡的重大難題。詹天佑懷著一顆為祖國爭光的堅強決心,修筑了一條完全由我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給祖國母親獻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讀完這篇課文后,我掩卷沉思。詹天佑為了國家的榮耀付出了全部心血,而我們還小,還不能為國家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只要我們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愛國之情。比如:愛護紅領巾、國旗,不要在紙幣上亂涂亂畫,升國旗時不要交頭接耳……一滴水可見太陽的光輝,一件事可體現一個人的精神,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鮮艷的五星紅旗永遠在我們心中飄揚!
詹天佑觀后感【篇3】
六年級上學期,我讀了《詹天佑》這篇課文。讀完以后,我的感受像打上烙印一樣非常深刻。這篇課文重點記敘詹天佑——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不畏帝國主義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我國著名“京張”鐵路的歷史。
我覺得詹天佑之所以能夠在不滿四年的時間內就成功修好鐵路,除了他有要為中華民族爭口氣的志氣之外,就是因為他還有一種寶貴的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他經常勉勵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要有一點馬虎。‘大慨’、‘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的這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不正是我平常所缺少的嗎?
記的有一次家庭作業,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完成了一道我于我來說自認非常簡單不過的數學題。“百貨店賣出兩件商品,每件各得300元,其中一件賺了20%,另一件虧本20%,這個商店賣出這兩件商品是賺了還是賠了?”這肯定不賠不賺!我很自信將答案交給爸爸、媽媽過目檢查。他們相互看了一下,然后,笑著對我說:“你認為這道題解答對了嗎?”我脫口而出:“一件賺了20%,另一件虧本20%,兩下相抵,不就平了嗎?”爸爸馬上例出算式:賺錢的商品的成本價為:300÷(1+20%)=250元;虧本商品的成本價為:300÷(1——20%)=375元;所以總成本價為:375+250=625元>600元;啊!店家賠了。真出乎我的意料——簡單的數學題,我做錯了。
這與《詹天佑》相比,真是相差萬里。錯,不僅僅是一道數學題的解答,而是對學習馬馬虎虎的態度。我要下決心改正,向詹天佑學習,像他一樣愛國,像他一樣敢于創新,像他一樣一絲不茍,做一個詹天佑式的好少年。
詹天佑觀后感【篇4】
今天,我們學了篇課文叫《詹天佑》,內容是講清朝末年著名工程師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經過一番努力,成功修筑了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的故事,使我頗受感動。
讀了這篇課文,詹天佑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使我感動。當時塞外常黃沙滿天,狂風怒號,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可他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開鑿居庸關隧道時,隧道里滿是泥漿,沒有抽水機,他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當鐵路經青龍橋時,坡度大,火車上不去,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的思考,他設計了一種“人”型線路,讓列車上山容易多了。以上的每個例子,哪個不是體現了他不畏艱難的精神呢?京張鐵路比計劃提前兩年就竣工,給那些一直蔑視我們的帝國主義一個狠狠的回擊!為我們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中國最近發射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就是中國的科技人員在發達國家對中國的高科技技術封鎖的情況下,不怕困難,刻苦鉆研,自主研發的,無疑也像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那樣,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以前,我總是希望在人生旅途中,沒有坎坷,沒有挫折和困難,希望總是能夠一帆風順,現在在我才知道這種想法太幼稚了。有句歌詞寫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一些起起伏伏,遇到挫折的挑戰,你是選擇丟盔棄甲,還是像詹天佑那樣迎頭痛擊?選擇前者,你注定一敗涂地;選擇后者,你就在機會奮起直追。
我們要學習詹天佑及“天宮一號”的科學家們一樣,不畏艱難,努力學習!
詹天佑觀后感【篇5】
在火車開往八達嶺的途中,在高山深澗、懸崖峭壁旁,那兒有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那兒有我們中國人自己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那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設計的,他就是詹天佑。
那時的中國還是一個落后的國家,像一只木偶任人擺弄,外國人根本看不起我們。當清政府想要修筑第一條鐵路,而且是在山勢險峻的地方修建時,外國人更是嘲笑我們,他們只想進一步控制中國,但詹天佑依靠著愛國的心志和精密的技術,終于建成了中國第一條鐵路。
在施工過程中,詹天佑不知遇到了多少困難,但他自信、堅強,不怕困難,向困難發起挑戰。運用聰明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冒著生命危險定點測繪,不管天氣多么惡劣,他總是堅持工作,顧不得休息,白天黑夜地奮斗。詹天佑自力更生,總能想出辦法克服困難,對癥下藥,自然困難也就迎刃而解。
在那一個個用心血換來的數字背后,是詹天佑那顆鮮活的愛國心。外國人的嘲笑他深深記在心里,國恥永不能忘。外國人的嘲笑就像激將法,更是激活了詹天佑的愛國心。詹天佑冒生命危險去勘測,不顧生命安危,是為了什么?正是為了以報國恥!他是中國人,他讓中國人抬起了頭挺起了腰,他向世界證明,我們中國已有能力去完成這件事,外國人能做的,我們中國人可以做的更好!
一條鐵路,通了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一條鐵路,開通了中國的發展之路;一條鐵路,截斷了外國人對中國的控制;一條鐵路,粉碎了外國人對我們的嘲笑;一條鐵路,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從此,擁有了第一條鐵路的中國喚回了自己的尊嚴和驕傲。從此,我們中國自立了!
詹天佑觀后感【篇6】
今天,我讀了“詹天佑”一課,感受深刻。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清政府想要修一條鐵路,但帝國主義者都搶著爭這條鐵路的修筑權,可是請政府左右為難拿不定主意。于是清政府下定決心,用本國工程師。在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有一家外國報紙上說道:“能在南口以北修筑的鐵路工程師還沒出世呢!”說明請政府那時很弱小經常受其他國家的欺負,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詹天佑接到任務后,馬上開始勘測線路。他克服了所有困難,終于把這一條重要的鐵路修筑成功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詹天佑是一個有決心,有毅力的人,他面對外國人的輕視,中國的弱小這樣的社會環境,也能接受任務,可見他多么愛國呀!他面對高山深澗,懸崖峭壁這樣的自然環境卻沒有放棄,這證明他是一個有決心的人,我很佩服他。詹天佑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從他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一絲不茍,很嚴肅的人。“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可見詹天佑為了修好這條鐵路;為了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為了讓外國人不再輕視我們。他寧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把這條鐵路修好!“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的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可見詹天佑熱愛祖國,很想為祖國爭光,他為了修這條鐵路付出了多么大的決心!
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我將來一定要成為像詹天佑那樣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