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忠犬八公500字觀后感
忠犬八公這部電影為去我們詮釋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愛,令每個觀眾感動萬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忠犬八公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忠犬八公500字觀后感【篇1】
《忠犬八公的故事》講述了一位教授一天旅游回來時在車站發現了一只小秋田犬。這只秋田犬是從日本來的,教授帕克在車站那兒想讓工作人員先收養它,可是問了許多人都無法為它找到主人。
帕克只好先將這只秋田犬帶回了家。第二天,帕克的妻子打印出了幾張尋狗啟示,帕克就找了幾家商店、小攤貼出。但是,還未能幫它找到主人。帕克就只好將它收養了,并給它取名叫“小八”。
小八一直都和帕克一家生活在一起,每天陪帕克去上班,到了車站才自己回家,到了傍晚五點,就準時等在車站門口的花壇前。帕克讓小八撿球,但是小八并不會去撿。帕克的一位日本朋友告訴它說:“如果有一天它會讓你撿球了,那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
一天,帕克去上班,小八卻遲遲不肯走,似乎狗狗能預料到什么。等到帕克 到了車站門口,小八來了,可嘴里叼著球,并且帕克把球扔出,小八把球撿了回來,似乎帕克沒理解他朋友的話,還是高高興興的走進了車站。小八沒能挽留住帕克,到了傍晚,又等在了車站門口,可卻沒能等到帕克。帕克那天在大學演講時,心臟病突發去世了。在那以后,小八和他的女兒一起去住了。可它還是每天都一直等在車站門口,不回家。從白天到晚上,從春季到冬季,一年又一年,小八還是一直等著。小八不管風雪、天氣有多惡劣,就這樣,小八一直等了十年。直到它自己也衰老而死去。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為小八的忠誠而感動,我為教授和小八之間的深厚情誼而羨慕,人間處處有真愛,我們一定要愛惜身邊的每一條生命,關愛他們,讓動物成為我們親密友愛忠誠的伙伴。
六年級忠犬八公500字觀后感【篇2】
本周五下午,又到了我期待已久的電影課!下午第一節課一下課,我們班就沸騰起來了,等待著電影課的到來。這次觀看的電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
電影的大致內容是:小八是一只惹人喜愛的秋田狗,在一年深冬,被一位老教授帕克給領養了。開始,帕克的妻子并不同意養小八,不過漸漸的,她喜歡上了這只小狗。小八長成了一只健碩的大狗,開始日復一日的接送男主人上下班。可是有一天,帕克突然發生心臟病,再也沒從車站走出來了。不過,小八還是天天在車站門口等著,一等就等了九年,最后死在了車站門前的花壇邊。
看完這部影片,我覺得狗,真的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我覺得我有時比不上一只狗[lizhigushi.com]。狗狗無論主人是貧是富,它都不離不棄。有時候,我會在朋友背后說朋友壞話,有私心,在這點上我也是比不上狗的。
這部影片里,有兩個片段令我感動,第一個片段是小八已經在車站等了許多年,毛色已經暗淡了許多,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容光煥發了,而且,已經老得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可它還是依舊等著自己的主人,從沒放棄。這讓我知道,狗狗是一種很重情義的動物,這也給我這個動物熱愛者可總是保持著三分鐘熱度的人提了一個醒:養一個寵物是一份很重的責任,更是要對它好,不能隨意的丟棄。第二個片段是在小八快去世前,回想以前主人回來,自己撲上前去的片段,我說不出為什么,總之眼睛像水龍頭一般淚流不止。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我一定會推薦給我的親朋好友們。
六年級忠犬八公500字觀后感【篇3】
這是個充滿著無限等待的故事。這部電影充分表達了教授與狗的深厚情誼,總讓人感受到一種深入人心的純粹的愛。
電影中的小八是一只秋田犬,它也一點不像教授的寵物,更像是朋友,更像是親人。故事原形發生在日本,再加上一些催人淚下的情節,給人呈現出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美。
小八是在火車站被帕克教授發現的,因為一度沒人收養,且看在教授與小八的緣分,教授的夫人只好給允許教授與小八一起生活。因此小八與教授親切至極。幾乎是每天,早上小八送教授到火車站,下午在花壇上接教授回家,那么執著!那么親切!
一次,小八遭到臭鼬攻擊,教授見小八沒去接他,便跑回家里和小八一起抵抗,加深了他們的情誼。
人與狗之間多么和諧!小八的視線黑白讓人感受到小八對教授的忠誠而單純。每天過路人都會向小八打招呼:“hachi!”,這又充分突出人其實對小狗是多么喜愛。
突然有一天,小八對教授狂吠,還第一次撿了球,仿佛證明了:像小八這樣的秋田犬只會在突發情況下撿球。可教授并不知道,這是他和小八最后一次見面……火車開了,教授永遠地離開了……
然而小八并不知道教授已因心臟病的突發而離去,還在火車站上的花壇等著,就像教授承諾過的一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花壇上的大樹由綠變黃,最終凋零的 重復,火車站火車鳴笛的重復,每天下班的重復……引出了多么深厚的情誼,更執著的,是等待,是承諾,是依戀……
這個故事很感人,讓人淚如雨下,看完之后我還在眼前浮現這畫面:小八依然是跑回車站,在花壇上等了九年。最后,他和教授一起,在天堂重逢,小八終于等到了這一天,這一切,都是忠誠,滿滿的等待,都是承諾,都是愛……
這個故事讓我感概萬千,讓我最終明白:忠誠就是不該忘記你所愛過的人。
六年級忠犬八公500字觀后感【篇4】
是命運的安排,讓“八公”和帕克教授在夜深的車站相識;是命運的捉弄,讓“八公”無助目送帕克教授在清晨的車站離去;是命運的恩賜,讓我們知曉了一個愛與等待、愛與忠誠的動人故事。
可是,我寧愿沒有這樣一個故事,寧愿沒有這樣一條名叫“八公”的小狗。因為,“八公”在寒風呼嘯、雪花紛飛的寒夜垂垂老矣、孤獨等待的身影太令人心酸了。大家也許不知道,十年,對于一只狗來講,幾乎就是一生的壽命。我堅信,“八公”是明明知道帕克教授再也不會從車站大門走出的,否則它也就不會在那天的清晨去做那從來不情愿的“叼球”游戲了。
明明知道無結果,為何還要用自己一生的代價,去堅守一個再也不可能的撫摸和擁抱?我想只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八公”把帕克教授當成了自己人生的全部。帕克教授去世后,等待就成了“八公”的人生意義,它要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帕克教授的愛,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教授的女兒和“八公”是有共鳴的,“八公”時時刻刻想念帕克教授,女兒又何嘗不是在日夜思念父親呢。愛有時意味著放手,她愛“八公”,她看懂了“八公”那望向遠方的眼神,所以她忍痛和“八公”說再見,放它回車站。是啊,惡劣的生存環境和一生的希望相比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十年歲月,教授夫人重回舊地,看到已經步履蹣跚的“八公”仍在孤獨等待的一幕時,她的心都要碎了。夫人擁抱老邁的“八公”,一如其年幼時一樣親切的稱它為“好孩子”。夫人哭泣著問“八公”,“你會病的,你還在等他嗎?”。此時此刻,所有觀眾的心也都要碎了,淚水模糊了每一個人的雙眼。
“八公”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它終于等到了離別十年之久的教授。雖然只是幻覺,但觀眾再次淚流滿面的同時,又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欣慰。期盼美好的事物終有一日會實現,這正是人性的光輝所在。
夜深了,流動的鋼琴音符、低沉悠揚的大提琴,聲聲沁入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起身望向窗外,城市的燈光黯淡,我依稀看見了“八公”那堅守等待的身影。
愛,是忠誠與等待!
六年級忠犬八公500字觀后感【篇5】
習慣也好,堅守也好,感情也好,這些詞匯對人類有太多太多的意義。我相信有這樣的故事會發生在動物身上,知道人們常常在動物身上寄托一些道德理念,也非常理解用 “舔犢之情”、“鴻儔鶴侶”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人類。但是《忠犬八公》不是個用動物為主角的大型寓言故事,更像是家庭片,或者小八的傳記片,片中帕克與小八的感情也更接近于親情,而不是帶有隸屬關系的“忠誠”。
片中有大量小八的主觀視點鏡頭,并且主要出現在小八和人們建立關系、關系改變的時刻,可以說小八是被導演賦予了一定的人的情感。同時,本片是把小八的故事當做一個感人的、正向的事情去描述的,尤其是當小八被媒體曝光時,和它拍照、照顧它似乎都成了一種榮譽。
可如果是《阿甘正傳》中智商略有缺陷的阿甘,執著地做類似的堅守,也許還會令人感動和震撼,但我想大多數人不會認同這種“忠誠”和“愛”,因為大家知道阿甘只是不能理解親人的死亡。小八也只是不能理解,因此它才會選擇等待。
而如果是本片中任何一個正常人陪著小八等候,我想也只能體現出這個人走不出或者不準備走出那段死亡,就像《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男主主動選擇不掙脫悲傷。小八依舊選擇守候本沒有對錯,甚至能夠令人感同身受,但把小八當做一個可以理解人類的生物去看待,又實在是個太過哀傷的故事,跟“忠誠”無甚瓜葛。
因此從理性上講,《忠犬八公》是一個讓人很難過的故事,如果可以選擇,我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故事發生。
但同時,我非常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歡并且認同這部片子,因為感性是不需要用理性解釋的。跟動物對視的時候,這些感性,乃至神秘而不可知的“心靈相通”一定真實存在。
六年級忠犬八公500字觀后感【篇6】
相信絕大部分人看過此片都會做同樣一件事:留下眼淚。
故事情節很簡單,簡單的能讓在看到一半的時候就能猜到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秋田犬小八在運輸途中丟失,被教授帕克帶回家收養,在此期間人和狗建立起了親密的情誼。在小八長大后,它每天都會定時送帕克到小鎮上的車站并且在帕克返回之前在車站門前守候。當帕克去世后,小八卻依然堅守,默默等待著主人帕克,而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我想一條狗的壽命估計也就差不多這么長時間吧,它幾乎把一生都“浪費”在了等待上,這等待在正常人看來幾乎是腦殘式的。沒有人能把它帶走,無論是女主人公還是帕克的女兒,小八就認定了帕克這個主人,真的好像命中注定一樣。試想,如果小八沒有在運輸途中丟失,它是否能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人與狗的情誼?
之前很好奇為什么都沒有人阻止小八的舉動,甚至連教授的女兒都主動把小八放走,我想在這一點上他們體現了對小八的尊重,也許更多的是對小八對主人的那種忠的尊重,這種忠實在太讓人震撼,也正是這種忠讓小八堅持了十年,無論刮風下雨。也許用信念一詞放在這里更好,對主人會回來的信念,最終在小八臨死之前,它感受到了有主人相伴的那種快樂,在快樂中老去。
除了故事情節外,電影的表現手法也烘托出了感人的氣氛,氣候的變化,背景音樂以及各種各樣的細節描寫都更好地表現了主題。影片前半部分感受到的是人與狗的濃濃真情,很輕松,很美好也很溫馨,在帕克死后基調改變,傷感,失落,悲涼。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能把這種如此大的變化表現的淋漓盡致,不得不說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當然,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如果以后有幸去日本,可以去下東京的澀谷車站看看,那里豎立著一只狗,長年等候著主人的歸來,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