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賊觀后感
《天下無賊》是一部由馮小剛執導,劉德華 / 劉若英 / 王寶強主演的一部動作 / 犯罪 / 劇情類型的電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天下無賊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天下無賊觀后感精選篇1
今天是《天下無賊》在山西公映的第二天,趁著出去辦事的機會,下午買張票先睹為快了。影片與以往馮導的片子有些不一樣的東西,自己在這里暫且寫寫觀后感吧。影片給我的感覺首先還是情節好。主線是圍繞一個外地打工者的六萬元展開的,以劉德華和劉若英的情侶盜賊與葛優為首的盜賊集團的斗智、斗技的故事。影片揭示了不少盜賊手段,是主要看點之一!當然,其中不乏喜劇成分,但這個成分已經不是這個片子的主旨了。下面就稍微羅嗦地說一說。(由于有些角色名字沒有記牢,使用演員名字說明。)
一、盜賊手段讓你目不暇接整個影片的情節大部分都是盜賊們表現的,自然是盜賊的手段貫穿始終。開始時候,就上演了一出利用現在某些有錢就亂搞的人實施的敲詐。在寺廟,李冰冰扮演的女賊盜竊技術讓你感覺這盜竊的技術達到一定程度時候,也就象是一種表演藝術了。那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的手法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在火車上,盜賊交手時候美工刀和單刃剔須刀片的較量,更讓人覺得這不是盜賊在交手,而是武俠小說中的高手在過招。此外還有一些盜賊工具,實在是不可思議。那個特殊的打火機或者是香煙就實在是想不到,還有那個特殊的刀,一下就割破兩層毛衣,要知道這毛衣比其他面料的衣服都不容易用刀破壞啊!除了技術表演外,心理上的表達手法也很精彩。精彩片段一:劉德華假說劉若英身患不治之癥,騙取那個叫傻根的人的同情。說流淚就流淚,說怎么樣就怎么樣。當時我看這段時候都覺得確實如劉所說了(前面穿插了劉若英身體不適的若干鏡頭),幸好劉德華在那傻根不注意時候流露出另外的表情,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詐騙。精彩片段二:葛優放話要和劉德華一局定輸贏的對決中,葛優借助了注意力過度集中的心理以及注意力分散的心理贏得了這個比賽。當時由于前面跟劉德華交手的都是該團伙的主要成員,而且這次又是大頭領親自出馬,使得劉德華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們身上,忽略了“這個團伙原本是化裝成旅游團,而其他成員此時可能會出招”。正因為這樣的注意力集中,在劉走過葛之后,其他成員就上演了一個失手落杯砸小孩的吸引劉注意力的情節,這個時候正是所有的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松警惕的時候。也正是此時,劉輸掉了。此外,在火車頂的心理戰和技術戰的表演也很有看頭,不過相比上面兩個情節稍微遜色,就不多說了。附帶說:注意力過度集中的問題在其他報刊的文章上有過說明。就是那個關于5張牌的游戲,無論你選擇哪一張,下回出來的花色全部都變掉了,你選擇的花色就總是不會出現,還以為是這個游戲真有魔力。其實,只是一個騙局。這就是利用注意力過度集中設的圈套。
二、魔高還是道高?在兩撥賊交手的主線后面,是反扒高手的更高。這個更高的基礎大致有兩個:一、兩撥賊或是自認為水平很高,少有失手;或是由于注意力都在對方身上,忽略了便衣存在。二、可能是賊的行規限定,不允許他們更換掉錢。在他們的對抗中,高手神不知鬼不覺地將真錢換成了冥幣,是賊們都沒有想到的。由劉的口中,說出了這個為了冥幣的斗爭仿佛毫無意義。但在高手的口中,或者是我這個觀者的眼中,他們之間的爭斗已經不是為了錢,而是其他的東西。我覺得這是良心的爭斗,尤其是劉德華個人心理的沖突。而在接近片尾,葛再一次的逃跑又是說明了放松警惕的后果。當大家都以為葛絕對不可能跑掉的時候,葛的外套扣子是一個萬能鑰匙,打開了手銬,并且將六萬元竊走。稍微的疏忽幾乎釀成后禍。要不是劉的舍生,不僅六萬元回不到傻根手里,連葛這個大盜賊也會跑掉。魔高還是道高?我實在不知道!反正成語里面兩邊都有高的時候,凡事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影片中的其他情節開篇時候,由付彪扮演的富商表現出的那種見色不要命,是當今社會一部分人的一個影子。象這樣的人受到了敲詐,在法律之外的百姓眼中,肯定是說他活該的!想想,倘若那不是賊,而是真的老師,豈不是就被無端侮辱了么?當二劉駕駛寶馬轎車駛進那個小區時候,劉德華對那個保安的訓斥,也是當今社會的一個寫照。駕駛豪華轎車的未必是好人,那種以表看人的保安確實是失職,連登記都不用,只會敬禮……唉,也難怪某些小區發生被盜竊的事情了。關于傻根的情節:他是一個很樸實、很天真的人。對其他人沒有戒心,在火車站大聲說自己帶了六萬元。
他的同鄉告戒他不能說時候,他的一句話比較值得深思——連狼都不咬我,難道人還會欺騙我么?原話記不大清楚了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這樣的批判很深啊!現代人真的連具有野性的、會吃人的狼都不如么?但愿不是如此。他由于小時侯生活的村子路不拾遺,就相信天下無賊,但現實并非如此。當二劉和警察幫助他實現這個信念時候,給我們留下的,還是那個——有些真相還是不能讓懷有希望的,而且不能承受這種真相的人所了解的。給人們留下希望,才有可能去改變這些丑惡。搶劫笑料的斷想:當盜賊的交手基本完畢,冒出來的搶劫確實有些笑料或者是電影在此時需要一個情節將盜賊抓捕的過度。范偉一如既往演了一個傻冒兒,被警賊一起耍。
在馮導的喜劇片中的套路在這里得到一個體現。這個情節中,劉德華耍笑范偉引得滿車廂人大笑,仿佛這已經不是搶劫,只是一場精彩的小品表演。而范偉的氣急敗壞和他的口吃,更是在緊張情節之后的一陣輕松。不足:有一點可能是我沒觀察清楚的緣故。當后來二劉逃跑時候,掀開列車頂,背后已經沒有空間了。但在最后表現劉德華和葛優的最終對決時候,劉的背后又有了很長的空間。實在是匪夷所思啊!還有就是照常規情況,火車進入隧道時候,車內的燈會亮起來。但在葛劉的一眼決勝負的情節里面,車進了隧道但燈沒有亮。這個有些想不通。也不知道原著小說就是這么寫的,還是電影為了營造氣氛而改的。不合情理啊!
天下無賊觀后感精選篇2
賊的故事也可以大行其道,《龍鳳斗》講述的就是一對雌雄大盜的愛情故事。極具香港商業文化的特點,不屑于說教,一派天真地搞笑,再加上必不可少的愛情信仰。故事情節險象環生,出人意料。劉德華和鄭秀文在劇中扮演一對離了婚的神偷夫婦。兩年后,鄭秀文為了一條珠寶項鏈打算嫁給一個猶太人——一個同樣是神偷富婆的兒子——富婆跟鄭秀文簽定協議,項鏈她只有使用權,如果她和她兒子的婚姻持續到60歲,這條項鏈才屬于她。鄭秀文答應下來。在富婆兒子拿項鏈去鑒定的路上,鄭秀文派人搶走項鏈,不料卻被劉德華搶先一步拿下項鏈。富婆報警,并要保險公司賠償損失。分別兩年的雌雄大盜再度重逢,鄭秀文不解的是劉德華為什么要和她離婚,劉德華也想證明在鄭秀文的眼里,他是否比珠寶更重要。
于是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喜劇性的劇情沖淡了男主角最后因絕癥而亡的悲劇結局。香港的電影永遠是要人享受現世的快樂,拒絕大悲劇的沉痛感。在那些由高檔產品,高消費下建構的愛情和生活,有著物質的實在感,可是在多大程度上屬于真正的平民?但無論如何,平民還是樂意接受的,有錢有趣有情有調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雖與己無關但也仍能在平庸的現實中制造傳奇,至于故事永遠不必推敲真偽,一笑而過便足矣。
比較而言,《天下無賊》則更貼近平民生活了。我們看到現實的另一面,是眾多電影表現的城市題材小資情調所忽略的底層人民——貧民的生活。馮小剛越來越傾向于在民間尋找理想,《手機》也是這樣,民間小調穿插在影片當中喚醒深藏在城市人內心淳樸的記憶。馮小剛對城市生活的失望情緒,從《大腕》就開始表現出來。這種城市批判意識滲透在影片中,不同于早先的《不見不散》等調侃味濃厚京味兒十足的都市愛情劇。有了批判意識,馮小剛開始變得有些深刻了,但他似乎很快意識到流于批判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建構理想。到了《手機》和《天下無賊》他一面繼續批判城市物質文明對于人心靈的伐害,一面又豎起民間的理想來拯救人心與道德的敗壞。但無疑馮小剛的民間是概念上的,也是多多少少美化了民間,所以無論是《手機》里那喚起人們質樸記憶的一聲聲遙遠、深沉、感傷的歌謠還是《天下無賊》里經過民謠改編的《知道不知道》,都能讓觀眾嗅見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令人追懷卻又撲朔迷離。
《手機》的赤裸裸的寫實風格遭到了攻擊,理想的陷落很難滿足觀眾的心理,它打破了某種平衡。所以在《天下無賊》中馮小剛加重了理想化的筆墨,設置了一個未被城市物質文明污染的打工仔的形象,形成了城市與鄉村文明的二元對立的模式,最后鄉村占了上風,理想取勝。作為成功的商業片《天下無賊》在取悅觀眾心理上真是樣樣俱全,邪惡和正義的二元對立向來是最能調動觀眾胃口的,無傷大雅的調侃和搞笑情節,甜蜜又傷感的愛情故事雖然令人悵惋但亦能起到蕩氣回腸的效果,回味起來就更香更濃,再說華仔飾演的角色算是個民間英雄了,把他寫死既可成全凄美的愛情又合道德的懲戒法則,是兩全其美的選擇,既如此他就必死無疑了。
《龍鳳斗》與《天下無賊》都是關于賊的故事,都是華仔的演繹,雖然華仔是一樣的深情,但還是風馬牛不相及,賊的故事也是多姿多彩的啊。
天下無賊觀后感精選篇3
周日的下午,吃過晚飯,隨手打開pad上的電影,本想看部外國片,但看到了《天下無賊》,還想重溫一遍,也許是喜歡劉若英的緣故吧。另一方面是因為上次看后已經沒有印象,只記得王寶強因這部片子出名。
電影好的地方在于西藏和喇嘛這些宏闊的意象物,比較莊嚴,嚴肅,為后面的故事打下伏筆。
喜歡劉若英的著裝,紅毛衣黑外套顯得大氣,喜歡她把頭發盤起來的樣子,喜歡她最后吃烤鴨的妝扮,喜歡她脖子里戴的項鏈很漂亮。無論她怎么打扮,都是可愛溫婉的。
劉德華演的王薄,是死在了媳婦的手上,本來兩次可以離開,卻沒有離開。
第一次是下了火車,王薄的話很對,要讓傻根知道這個世界的險惡,知道真相才對,不然是對他的欺騙。但王麗硬是不讓,要讓他留住對世界的美好印象,醒來不對這個世界失望。其實也是對自己肚子里孩子的一種期望,希望孩子一出世和傻根一樣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另一方面,希望給自己沖洗冤孽,為孩子積德。
王薄本不該死的,就是被媳婦弄死的。他倆愛得深沉,共患難,同生死,經歷風雨。但王麗自從知道懷上孩子,就堅決不想繼續干賊道這行,而且各種想辦法洗凈罪孽。但擋了別人的道,肯定是不會好過的。
王麗實在太一根筋。要孩子要丈夫就應該知道適可而止,在第二次逃離火車時看到傻根的錢包被偷就應該罷手。
這世界的一切都有命數,宇宙之大,人之渺小。做人該盡的責任盡到就好,不要貪戀,不要執念,這才是智慧人生。傻根6萬元的代價就是一條人命。
人生來本是善良的,不會騙人,不會說謊,但被生活一次次抽了耳光之后,就會學著變聰明。
傻根下一步該怎么走。是否有王薄這樣的人護著不一定,是否還會遇到那群老實憨厚的民工也未必。要想無事,除非他回到那原始的生存環境。
傻根啊傻根,實在太過單純。趕快接受社會的鍛煉吧。越早走進社會這個大課堂越好。
女人,男人,保持理智吧。女人沒有男人理智,容易一根筋,容易死磕。男人們,不要拿愛當理由,理智點,當斷則斷,否則聽女人的話容易葬送自己。女人容易矯情,其實,你的矯情是禍不是福。
天下無賊觀后感精選篇4
當理想照進現實
天下無賊這個詞本身就是一種人間至善的最高理想,當理想照進現實,天下無賊似乎已不再遙不可及。
馮小剛借《天下無賊》抒發一個理想主義夢想,兩個賊失去了理想家園,但在一列火車上借著“傻根”又找到了自己的本性,傻根這個人物由王寶強來演是極為合適,他身上那種質樸,單純的“傻”勁是別的明星所演不出來的,而馮小剛也為傻根這個角色做了很多前期鋪墊,無害的狼群,“天下滿賊”的同鄉,使傻根這個人物充滿了個人氣質,現在想來王寶強的走紅也不是無來由的。
姑且稱呼王薄與王麗是一對鴛鴦飛賊,說飛賊不為過,矯健的身手,仿佛能上天入地的本事,讓人覺得做了賊真真是可惜了,他們的名字也讓我覺得別有一番深意,男人涼薄,女人美麗,故事最后的最后,男人不再涼薄,而女人也不僅僅只有美麗。
兩人的感情沖突貫穿影片的前半部分,王薄喜歡快意恩仇的刺激生活,王麗卻厭煩了東奔西跑,朝不保夕的生活,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為了他們的孩子,而為了他們共同的孩子,他們最終放下了兩人的矛盾,齊心對外。但就論情節而言,賊婆王麗人物轉換的過快,有些違背人物的身份和邏輯,而劉德華飾演的賊公符合一個賊的思想路線,無論他做多少件好事,終究更改不了賊的身份。
影片的動作戲很多,用慢鏡頭配著唯美的音樂拍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動作過于凌亂,讓人眼花繚亂。
在趙本夫的原作里,“賊頭”王薄和王麗一路保護傻根平安到家后就不了了之,并沒有交待結局,電影則對劇情作了豐富和發展。馮小剛賦予了電影更加深刻的內涵和要義,但結尾的神來一筆有些突兀,為了圓傻根的天下無賊的夢,王薄死了,王麗孤身帶著孩子,結局太過悲情,仿佛是為了悲情而悲情。傻根或許安全的回到了家,那以后呢,以后還會不會有一個向王麗這樣的傻賊來保護他,而王薄也算是間接因他而死,王麗還能否沒有任何想法的面對他,人總不可能一直單純下去,他已經不是孩子了。
《天下無賊》是馮小剛寫給成人的童話,而成人的童話有時往往很殘酷,我們總該學著長大了。
天下無賊觀后感精選篇5
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馮小剛在推出賀歲力作——《天下無賊》。為了兼顧港臺市場,打破馮氏影片“北方熱,南方冷”的桎梏,馮小剛還特意邀請了劉德華和劉若英扮演男女主角,而影片當時創紀錄的400多個拷貝的投放量及過億的票房,也算沒枉了馮導對賀歲電影的一片赤誠。
影片根據趙本夫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并于12月公映,但小說其實早在五年前就轉到了馮小剛手中,當時馮小剛就被小說的這種悖反創作吸引,但幾經改稿,都達不到預期,劇本也一直被擱置,后來在電影《手機》的首映式,馮小剛再次聚首二稿編劇王剛,兩人達成共識,決定將劇本繼續創作下去。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劇本斬獲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天下無賊”是個美好的愿望,我們不會去計較這種理想狀態是否存在,真正讓我們關心的是,這個“烏托邦”故事是否能說的圓滿。鴛鴦大盜王薄、王麗為了幫一個叫傻根的人圓一個“天下無賊”的夢,與另一扒竊團伙展開一系列明爭暗斗,在與對方頭目黎叔的較量中,王薄以生命為代價迫使黎叔縮了手,最終成全了傻根純真。讓兩個賊肩負維護“天下無賊”的脆弱謊言,這種出人意料的設定勢必要找一個合情合理的緣由。
片中劉若英飾演的王麗在得知自己懷孕后便萌生“金盆洗手”的念頭,火車上遇上不諳世事、純樸善良的傻根,骨子里的母性被激發。面對警察的盤問,那句“我懷孕了,怕遭報應,想做善事積點德,就是這么簡單”是王麗對自己、對愛人王薄,更是對腹中嬰兒的救贖;除此之外,宗教的感化也是影片設置的一大前提。
所謂的夢想照進現實,“傻根”王寶強大概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戲中那個堅信“天下無賊”理想的“缺心眼兒”傻根,戲外憑借“傻根”一角,迅速躥紅,簽約馮小剛工作室,不久更是憑借一部《士兵突擊》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電視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