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觀后感
“美麗心靈”多么完美的詞,什么樣的心靈才是美麗的,我想不一樣人有不一樣的答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對美麗心靈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麗心靈觀后感篇1
電影《美麗心靈》講的是:一個孤獨的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不善于交際,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尋找一個有真正創意的理論。他經常顯示他與眾不同的自信與自負,并撰寫出了關于博弈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從此他的生活發生了改變。但不幸的是,他得了精神分裂癥,讓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飽受思維與情緒錯亂的困擾。當他的妻子知道他得了精神分裂癥后,他的妻子沒有放棄他,而他亦沒有自暴自棄,堅強地與自己的心理疾病作斗爭。
剛看這部電影時,我開始想為什么這部電影的名字是“美麗心靈”而不是其他。看完這部電影后,“堅持”兩字浮現腦海,我才真正地明白它的含義。
“美麗心靈”美在納什對興趣的堅持。他一直堅信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他為此堅持不懈,終于把人們接受了150多年的理論推翻,并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當今時代,一部分人為了追求物質財富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些什么。我們應該要像納什一樣堅持自己喜歡的事物,并為此不懈地奮斗,這樣我的精神世界才不會空虛,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美麗心靈”美在納什對自己信念的堅持。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癥后,他沒有自暴自棄,勇敢地去面對。他為了他的家人以及他的興趣愛好,停止了吃藥。不管別人怎么看待他,他都堅強地活著并與自己的疾病作斗爭。這就是他對人生的信念。人的一生并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人生途中難免會有痛苦和不幸。不同的人信念不同,對待人生的態度也不同。在遭遇痛苦和不幸時,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卻選擇面對和奮斗。當我們選擇逃避時,我們就可能渾渾噩噩地度過我們的人生,這樣的人生便充滿黑暗;當我們選擇面對并堅持自己的信念時,我們便能度過這個黑暗的時期,最終便會迎來光明。
“美麗心靈”的美還表現在納什的妻子對他的堅持。她一直沒有放棄得了精神分裂癥的納什,一直在身邊鼓勵和支持他。她所表現出來的鋼鐵般的意志讓人佩服并且感動不已。她對納什的愛不禁讓人動容,如果沒有她的堅持,或許納什的人生會是另一種模樣。這種堅持,這種愛,無論是來自家人或是伴侶,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
堅持對于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自己不堅持,那也只能是一事無成。如果劉謙不堅持他的興趣和夢想,那么他不會成為如此著名的魔術師。我們應該有一顆“美麗心靈”,對自己認定的事堅持到底,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并努力奮斗,以堅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人生。
美麗心靈觀后感篇2
天才與精神疾病只一步之遙,有出色優勢時要防止負面問題的出現,不能戴有色眼睛看待生活中患有各類疾病個性是精神疾病的人們,要學會明白包容別人,要培養陽光思維。個性是從事心理咨詢的職業人員,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與職責心,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藏身。
這是我觀看完《美麗心靈》這部影片后首先想到的。
我認為這部電影之因此能夠成為經典的心理電影,并且獲得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配角,第59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8項大獎。其出彩之處能夠從兩個方面來簡要說。
首先是劇情方面。
《美麗心靈》是約翰-納什教授生平的傳記,或者說,一個真正的天才的故事。是的,約翰-納什正是一個100%的天才,27歲獲得博士學位,3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教授,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的平衡論(包括非合作博弈論)廣泛應用于經濟領域,開創了全球貿易的理論基礎,博弈論的基本原理還被應用于化學和生物學領域。不幸的是伴隨著他的成功,一種精神分-裂癥已經與它如影相隨,。他是一個事業的強者,卻是現實生活中的弱者,不善交際,談女朋友時往往出言不遜遭人侮辱與溪落。更嚴重的是思維和感覺出現障礙,身體有被植入異物感,在他的生活中出現了幻覺、幻聽與幻想。當最初看到這些劇情簡介時我沒有信心看下去了。這樣一個劇情固然感人或者煽情,但實話說有點點平淡無奇,類似的電影一抓一大把,比如《汪洋里的一條船》、《典子》,基本上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除了感動之外沒什么感覺。我所猜到的情節是這樣的:由于解密碼工作過于復雜,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癥,而妻子和朋友們對他不離不棄,幫忙他與疾病斗爭,最終病情好轉,在學校任教還獲了諾獎,大團圓結局。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納什或許是不幸的但是同時他也是幸運的!盡職盡責的醫生們沒有放下他,摯愛的妻子沒有放下他,大學里的教授和學生沒有放下他,整個社會沒有放下他!
感情上他是幸運的!在他已經患上精神病但不很嚴重時,美麗姑娘艾麗西婭出于美女愛英雄的情愫,接納并愛上了納什。在納什發病并威脅到她的生命安全時,她把孩子送回娘家,自己不棄不離,她明白丈夫不愿意去精神病醫院治療的擔心,把丈夫留在身邊,在住家休養中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料,并頂住巨大的精神壓力支撐著一個家庭走過憂患。這又是一曲感情挽救生命與拯救健康的頌歌,這是美麗心靈最生動的詮釋。為此,飾演妻子的女演員在該片獲得四項奧斯卡大獎中占有其一:最佳女配角獎。
當納什患病經常被幻覺引導,不自學地到自己所在學校普林斯頓大學講學時,大學同事們給予了一個精神病人相當的包容與明白,配合納什重新找回自我。影片后部,他的同行們在一個茶館紛紛把自己的派克鋼筆擺放在納什的桌前,這是對一個科學科學家最尊貴的敬意,是對一個精神病人最溫馨的撫慰,這也就應是美麗心靈的群芳譜吧。納什生活在一個充滿關愛與明白的家庭與大學校園里,這是精神病患者運用自己良好心理品質戰勝疾病的客觀條件。
納什患病后,除了產生幻覺讓他分不清生活中的真實與虛假外,慶幸他有必須自知力。在親人的關懷與醫院進行藥物治療、胰島素注射和電休克療法下,他自己始終有一個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戰勝心理或精神疾玻他沒有破罐破摔、自暴自棄,始終配合治療。直到老年,雖然這種分-裂癥沒有得到根治,但他仍然堅強地治療與生活,直到1994年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就應說,納什不管是事業上的成功,還是與病魔抗爭,最終主要靠他自己。來自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也許是編劇與導演給我們的深層啟示。
影片取名為《美麗心靈》真是恰到好處。納什有著一顆美麗的心靈,他為了承擔家庭的重擔,為了照顧兒子,為了滿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藥。并在別人的嘲笑與醫生的不贊同下,堅強地活著與心理疾病做斗爭。他的心是潔凈的,他的堅強意志使他的心靈得到美化。艾麗西婭是個美麗的天使,擁有著美麗的心靈,守護著她的愛人。應對得了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丈夫,面臨受傷的威脅,抱著剛出生的兒子,她絲毫沒有退縮,堅強地承擔起了這個在風雨中搖曳的家。納什的朋友阿芬問她:“你還撐得住嗎?”她說:“有的時候我恨納什,恨上帝。但每當看者納什并告訴自己他是我的白馬王子時,我便成了一個愛他的人,雖然這樣的時候不多,但卻足夠了。”多么偉大的女生,至少也該是個了不起的女生。她是美麗的,她神圣的愛使她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馬丁-漢森等給予納什幫忙和鼓勵及關懷的人都擁有一顆美麗心靈,他們用自己寬廣并溫暖的胸懷接納了一個有著心理疾病的人。納什、艾麗西婭、漢森等人都在用自己的愛架起了一座通往美麗心靈的橋梁。
其次從電影本身欣賞價值來看,《美麗心靈》無論是情節設計和拍攝手法都不落俗套,出乎觀影人的預想。
而羅素的精湛演技也將納什的內心世界演繹的極度逼真,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本片都能夠作為電影藝術的教學片。演繹精神病患者和酒鬼是有很大難度的,也是演技派演員的試金石。原因在于,精神病患者和酒鬼不是希特勒那樣的人人公認的混球加壞蛋,他們首先是或者說本質上是無法控制自己的病人,因此,極端地表現他們令人厭惡的表象是無法令人信服的;另一方面,他們的所作所為的確給人們,個性是親人和朋友帶來直接的傷害,因此,過多地以同情的心態表現他們也是不準確的。在這樣一個兩難困境中,《美麗心靈》采用了首先以主觀視角(即納什的幻想、幻聽等)進行描述,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納什幻想的世界,同時造成觀眾的錯覺,以為那就是真實的情景。然后又重回客觀視角(即納什所處的真實環境),使觀眾恍然大悟,而又深深地同情納什的遭遇。在這一過程中,羅素的領袖氣質和憂郁神情有力地推動了情節發展和人物塑造。
影片另一獨到之處在于,沒有采用慣常的超多渲染親人和朋友支持的表現手法,將重心放在羅素身上,借助羅素的個人魅力突出納什應對困境的超凡勇氣、超強意志力和超人智力。換句話說,本片完全能夠更名為《堅強心靈》或《超人之精神病患者版》,這時我們才能真正明白導演為啥選取羅素這樣一個硬漢來演繹經濟學家納什。當然這也導致影片的致命硬傷:完美的電影,虛幻的真實,也就是說,影片本身十分成功,但是與真實的納什相距甚遠,準確地說,影片所展現出來的納什是被人為拔高和神話了。
有位名人說,世界上最難戰勝的人是自己。我在無數次的親身體驗之后,不得不佩服這位哲人的先見之明是多么精準。人能夠超越一切,卻無法超越自己。但在看了《美麗心靈》之后,在體驗了約翰?納什博士痛苦而偉大的人生境遇之后,我不得不承認,人的精神和毅力是萬能的!“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這位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精神分-裂癥科學家便戰勝了自己,贏得了世上的最高勝利!他無比堅韌而美麗的心靈,為我們樹立了一座永不動搖的豐碑。
美麗心靈觀后感篇3
電影《美麗心靈》是一部關于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做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癥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于戰勝了這個不幸,并于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影片中納什大學時期在巨大的壓力下就出現了幻覺,在他虛構的世界中出現了他的室友查爾斯和查爾斯的侄女。在他進入惠勒實驗室之后他的虛擬世界又出現了一個神秘的長官威廉·帕徹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敵人的密碼。他出現這種精神癥狀其實就是因為他已經患了精神分裂癥。
起初納什身邊的人并沒有發現他的異常是因為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只是覺得他的性格孤僻行為有些怪異。但,隨著納什的行為越來越怪異,常常做出常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他身邊的人才逐漸意識到他已患有精神病。
約翰·納什無疑是一個天才,年紀輕輕就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十分不善于與人交往,對于成功的渴望也十分大,給他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且無法找人傾訴。久而久之,他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癥。
在影片中,最能觸動人心靈的無疑就是納什的妻子艾麗西亞對丈夫那種緊緊跟隨的愛情。盡管艾麗西亞在幫助納什治療的過程中,身體和心靈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她始終都選擇在他身邊支持他,幫助他。影片最后納什獲得諾貝爾獎在頒獎禮后為艾麗西亞披上披肩,兩人相互扶持著向前走,我想這也是對愛情最好的定義。
納什最后其實并沒有完全康復,他依然看得到查爾斯,小女孩,以及威廉·帕徹,但他已清楚他們都不是真實的,并能控制自己忽略他們。他能逐漸康復起來,艾麗西亞不離不棄的支持無疑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他自己戰勝疾病的決心和身邊那些朋友的幫助也是十分重要的。
影片中,納什的性格其實是很矛盾的,他是個勤奮且聰明的人,只是他身上傲氣很重且難以相處,這也是別人對他既欽佩又反感的原因。但當看到納什為精神病所纏身的時候,又不禁讓人感嘆可惜了這樣一個天才。
影片之所以叫“美麗心靈”,我想美麗的心靈所指的應該主要是指納什的妻子那種對丈夫不離不棄的那種心靈的美麗,另外,納什自己對抗病魔的決心和納什的朋友們對他的幫助又何嘗不是美麗的呢?
看完《美麗心靈》之后,既感動于影片中的每個動人畫面,又感受到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我們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既要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又要及時排解自己的壓力,更要與周圍的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這樣才能使自己健康地生活下去。
美麗心靈觀后感篇4
如何在現實與幻想中生存?這是我在看完電影《美麗心靈》后在心中留下的一個疑問。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見證了約翰·納什那令人嘆服的破譯密碼能力,一心想著我們的男主人公會如何出色地完成這機密任務。誰知畫面一轉,劇情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原來一切只是他的幻想,他的浪子室友查爾斯、可愛的小女孩、還有那神秘冷峻的特工,全是虛幻之物,約翰·納什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癥。
不得不說,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精神疾病。患者會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自己的幻想,并且毫無察覺,這也是許多與這疾病有關的電影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正如影片中的羅森醫生所說:“真正痛苦的,不是親愛的人離開或死去,而是根本就不存在。”我想這不僅僅對主人公,對我們觀眾也是一種巨大的沖擊。我腦海中油然而生一念頭,假如我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我會怎樣?
若我被突然告知,我的好友、兄弟其實是自己幻想出來的,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自己其實是一位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接受治療,我想我的精神很有可能會崩潰。其實不難理解,當下的我們,所接觸的、所感受的,抑或正在交談的對象,我們都會毫無疑問地將其視作真實,這也是人類感受自己是“活著的”的重要憑證,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信念。正如我現在正在敲打著鍵盤,在寫著這篇觀后感,如果你告訴我其實不存在什么觀后感,甚至根本沒有這臺電腦,我只是對著空桌子在亂動手指,我是不會相信的。因為在我看來,我感受著這臺電腦的溫度,鍵盤的反彈通過我的手指傳達給了大腦,讓我知道我正在敲鍵盤,而你卻跟我說這不存在,你的話毫無疑問是對我的固有信念的一種顛覆,不僅是我,一般人也是不會去相信的。
但可憐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他們看來,他們不相信的其實是真實的,一直相信的卻是虛幻的。更可悲的是,他們的幻想并沒有隨著他們意識到自己患病而消失,而是一直圍繞在他們身邊,困擾著他們的生活。幸運的可能一段時間后就會消失,不幸的如約翰·納什則與幻覺并行了數十年,從青年走到了老年。影片并非完全虛構,而是一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想,現實中的約翰·納什之所以能與自己的內心抗爭這么多年,并且還獲得諾貝爾獎,一定是因為他具有很堅定的生的信念。
是的,在現實與幻想交錯混淆的世界中,備受幻覺困擾,害怕傷害任何人,每天心神疲憊不堪,能在這夢魘般的生活中生存下來的,是強人,而仍能在此基礎上致力于自己的工作,造福世界的人,是當之無愧的巨人!約翰·納什,他是不幸的人,也是幸運的人。不幸于身患頑疾,幸于在困難時刻有愛妻對他的不離不棄。是妻子對他的那份愛,讓他堅信即使世上的一切都只是幻覺,至少妻子的愛是最真實最溫馨的,無法證明,也無需證明。而面對那無法擺脫的幻覺,他選擇的是坦然接受,而不是一味回避。
約翰·納什的行為也給了我很大啟發,生活中誰沒有過失意絕望甚至想輕生?而親人的鼓舞與安慰能夠給予我們無窮的動力,讓我們產生強大的信念——活下去。對于生活中的不快,很多人都告訴自己或他人要去忘記。其實忘記只是逃避的代名詞,人類的特性之一就是太容易記住傷痛,并且難以揮去。既然揮之不去,那何必苦苦掙扎去強迫自己忘記?我們需要的不是忘記,而是淡化。坦然接受過去發生的種種不快,告訴自己這些已經過去,無謂再讓它們折磨自己,即使日后會想起,也能一笑而過。
電影《美麗心靈》在當年榮獲8項奧斯卡提名,并最終奪得4項奧斯卡大獎,可見該片的影響力非比尋常。我想,該片之所以成功,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奉行了電影的宗旨,即反映生活,啟示生活。它向人們講述了在痛苦與絕望中的生存之道。
美麗心靈觀后感篇5
在電影《美麗心靈》中,我們能夠看到純潔堅貞的感情和友情,這感情能夠穿越時刻的羈絆,不會消失,反而在困境中更加綿長。當納什沉浸在幻覺中已經分不清現實,分不清真假,被幻覺牢牢控制時,納什一向擁有妻子艾麗莎的愛。當他在真與假中迷惘的時候,至少他知道艾麗莎的愛是真實的。正是這一點真實的情感讓理智重新進入納什的意識,他卻被所謂的精神病所折磨,所困擾,而且毫無自信。不被承認,甚至被人們所逃避。妻子在這個時候就會變得個性的重要,他需要的始終是溫暖和支持,更重要的,信任。當他妻子Alicia詢問他跟誰說話并且不堅信他是跟收垃圾的人說話的時候,我堅信他也是無奈和煩躁的,可我卻相當明白Alicia的感受,她只是擔心他的病,只是期望能更好。對于一個女生,她需要的并不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一個篤定的諾貝爾獲得者,她更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明白她,能夠與她一齊生活的人。但明知道自己的期望已經不可能成為現實時,Alicia依然義無反顧的付出,承受的身邊這個男生帶來的痛苦。艾麗莎的愛在納什的無意識與意識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并最終成為了納什康復的契機。正如在獲得諾貝爾獎時的獲獎感言中納什的話:愛是一種特殊的感覺,是沒法用正常的邏輯去推斷的。馬丁漢森的友情也幫忙約翰
擺脫了神經病的糾纏。在電影中,他們以前是競爭的對手,在約翰納什發表博弈論之后,馬丁表現出了一個男生的大度。在對手的成功面前,他送去了祝賀。當馬丁成功住進海林吉辦公室后,應對神經病沒有痊愈的約翰納什,他答應讓他留在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雖然納什最后也還是沒有完全康復,但是他幫忙納什爭取到為學校上課的機會。馬丁的真誠和豁達是納什振作的推動劑。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彼此相交的人,彼此要好的人。但“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在交友方面,古人講究莫逆于心,遂相與友。魯訊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名聲、榮譽、快樂、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們都是塵土。”達爾文這樣說。我們要學會珍惜身邊陪伴我們的人,遭遇挫折時,他們能給你走下去的勇氣,在你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們會伸出雙手。
電影對神經病的刻畫也很逼真現實。總是把精神疾病逼到角落里去。把它表現得古怪、感人、可愛、滑稽、任性、悲慘或是不正當。在那里它就只是一種疾病,幾乎要把生命耗盡。在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悲哀的約翰納什,他的青春活力被精神病耗盡,他的創造力,他的想象力被用來浪費在想象中的事業中。在社會上,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不幸患上了精神病,他們的生活因此而徹底改變。他們不僅僅要應對病患的痛苦,還要應對家人甚至整個社會對自己態度的變化。納什是幸運的,他有愛他并對他不離不棄的妻子,他有理解他的同事,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其他很多正常人對他的歧視。在普林斯頓大學里,縱使學生的素質很高,還是有很多人嘲笑著納什,有些人模仿他個性的走路姿勢,有些人在他背后竊竊私語,這些很不尊重人的行為發生在一群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生身上也就應給我們社會敲響警鐘。大學生尚且如此,其他人更不用說了。精神病人也有自己的自尊,我們不能正因他們的病而歧視他們。每個人都有在社會存在的好處,不管怎樣,人務必相互尊重。歧視神經病患者,為他們的康復設置了障礙,使他們失去了戰勝病患的信心,這不是一個博愛的和諧的社會就應存在的現象。
一部電影,能夠涵蓋人心中最柔軟的話題,也許就是美麗的心靈能得到小金人的原因。但愿這電影也能帶給我們美麗的心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