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還童中小學的觀后感
影片《返老還童》,中失去兒子的父親造出來的那架讓時光倒流的鐘表,只是人類一個美麗而又奇幻的愿望,在一秒又一秒的流逝中,有人出生、有人慶祝、有人相愛、有人心碎,有人死去,各自悲歡,各自孤獨。下面給大家分享的是返老還童中小學的觀后感5篇,歡迎大家參考。
返老還童中小學的觀后感(篇1)
我們常常會說,要保持年輕的心態,那么即使你年界八十,你依然會覺得自己是年輕的。我喜歡這部片子,不疾不緩的步調,風景畫般富有質感的畫面。長近三個小時的片子,一點也不會讓我覺得無聊。這部片子說了一個非常不一般的故事,豐富的情節足以讓我忽略布拉德皮特的帥氣和凱特布蘭切特的高貴優雅。
《返老還童》讓我想起了《大魚》,《阿甘正傳》,還有那部《海上鋼琴師》,他們的風格并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是講人的成長。都是很有故事的電影。對了還有一本《戀戀筆記本》他們都是用一本日記串起了整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本杰明是一個已于常人的孩子,他生下來的時候便是一個老人,別人是年紀越大,越老,他卻是越長越年輕。于是你會看見個蒼老的老人卻有著孩童的好奇心,一個年輕的男子,有著歷經滄桑的心。
這樣的人注定無法像常人一樣,他的人生如同是逆向行車。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對他而言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即使他有心也沒有辦法。
當他愛上黛西時,他是那么的年老體衰,當月夜下黛西在他面前優美的舞蹈著,他也沒有勇氣接受黛西的示愛,因為他是那么的老。當他越來越年輕,兩個人終于突破心理障礙走到一起的時候,問題又來了,黛西越來越老,他卻越來越年輕。
他慢慢“衰老”成為一個嬰兒。他不能讓自己愛的人,照顧一個大嬰兒,他無法讓自己的女兒擁有一個不正常的父親,于是他選擇離開,放手是為了讓自己愛的人可以幸福下去,也許很多人都無法做到,那種孤單,那種痛心。他是注定孤單一輩子的人,出生被遺棄,然后不得不放開自己的愛情,孤單終老。他必須放手,因為愛情有時候沒有那么堅強,就像是黛西多年后自己承認的那樣“我沒有那么堅強,我沒法撫養兩個大孩子。”放手有時候是為了留下最美的回憶,讓我們還可以時時回想。勉強在一起,也許會抹掉最珍貴的東西。
這一生,被愛過,愛過,經歷過,也是滿足了!
返老還童中小學的觀后感(篇2)
什么叫好片子?好片子應該是可以回味的。
很久沒有看電影了,昨天看了部美國電影《返老還童》,讓人有點思緒涌動。電影以一個小男孩的成長和出生時相反的進程進行,敘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一個嬰兒一生出來就有80多歲老人的面相,還患有多種老年疾病。
母親因難產而死,父親將這個面目蒼老的小孩丟棄在一家養老院的門口,一個黑人婦女收留了他。本杰明長到十多歲時還坐在輪椅里,依舊老態龍鐘,但奇跡在他身上慢慢發生——他在一點點返老還童,就像一座倒走的時鐘。小女孩黛西喜歡和這個“小老頭”一起玩,一種純真的愛在兩人之間流淌。許多年以后本杰明蛻變成了一個英俊的中年人,這是他和黛西命運相交的最好幾年時光,他們走到了一起,還有了可愛的女兒。
但幾年后本杰明還是痛苦地離開了心愛的人,因為他感到自己還在繼續年輕下去,他愛黛西,又怕她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多年以后,警察找到了黛西,說有一個十歲左右的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小男孩,他的日記上最多的是黛西的名字。黛西領他回家,最終本杰明蛻變為一個嬰兒,張望了黛西最后一眼,在老年黛西的懷中閉上了眼睛……
人人都想長生不老,能夠還老返童更是美事一樁,但真的讓你永生不死,你愿意嗎?看來不能夠和心愛的人同步返老還童,也不是一件美好的事。
美國人真會胡編亂造,把不可能發生的事推到我們眼前,還緊緊抓住我們的心。《返老還童》的電影有點荒誕,但全劇貫穿著許多感人的愛——父母之愛,養母之愛、朋友之愛,男女之愛。又賺去我一把眼淚水。愛,常常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誕生,又以不可理喻的方式結束,雖然許多愛不能天長地久,但可以在回憶中成為永恒。這部電影里有真實的人性存在,不能不說是一部杰出的、感人的電影。
影片中的船長說“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等到最后一刻到來的時候,你還得平靜地放手。”
上帝早已給每個人派發了生命的期限表,人的生命長度一般不會超過百歲。人一生下來,每天都在以倒計時的方式行走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雖然知道生命是有期限的,但少年時稀里糊涂,中年時忙忙碌碌,直到忙碌停頓下來,才有時間審視自己生命的歷程。前面許多虛度的年華中,憾事不少,不可重來,后面的路怎樣走才能少留遺憾?我們無需直奔終點而去,人生的終點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也無需考慮身后的事,因為身后的那些墓碑、傳記、豆腐飯等等,統統是與我們毫不相干的事。
人生旅途中的一站站風景,應該才是我們要專注的事,如何完善旅途中的過程,才是我們該去做的事。當然,再怎樣設計,生活也不會是全部完美的,大家都在痛并快樂地(或糊涂地)活著,但假如不重視旅途的過程,昏噩度日,上帝也許會提前收走發放給我們的生死牌。
有人說,人生是一杯茶,第一道甜,第二道苦,第三道是淡如微風。
甜也好,澀也罷,都是人生的滋味,到了淡如微風的歲月,那是生命的一種無奈。最終都得放手,看開了,能擁有住今天的我們,還有什么值得以命去博取呢?
返老還童中小學的觀后感(篇3)
常常感慨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該有多好!可以越活越年輕,很多事情有經驗了就不會犯那些無知的錯誤,可以重新和他相識,只是做個好朋友,也就不會為那些無足輕重的事情傷心難過或是亂發脾氣,那樣就可以無所顧慮地談天說地,談談對生活的看法,或一起玩海底世界和開心農場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人生會是什么樣子?影片《返老還童》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和常人不同,生下來就是一個小老頭,而且他越活越年輕,他長在福利院,只能和一些暮年的老人做朋友,隨著他的長大變年輕,他最愛的親人和最好的朋友都相繼離他而去。
在他不同尋常的人生歷程中他努力嘗試著各種不同的體驗,他深愛著一個女人,他們有了孩子,但由于這個無奈的的現實,使他們無法攜手人生之路,只有在兩人年邁的時候,她悉心照料著像孩子一樣的他,這也許就是愛情最深的含義吧。當他最終在愛人懷中離開人世的時候,他是個嬰兒,而她是個年邁的老人,一段溫馨而無奈的愛情返老還童觀后感四年級作文。
我們注定要失去我們所愛的人,否則怎么會知道他們有多重要。
人生無常,一切都是有時限的,所以要珍惜你的親人和朋友。
返老還童中小學的觀后感(篇4)
很久之前就聽說了《返老還童》這部電影,但是因為很多原因一直沒有機會去看。這幾天情緒特別糟糕,總是有股莫名其妙的郁悶在心中翻騰不已。可能是性格原 因,就算是心情在糟糕,也不會外見,看看電影、聽聽音樂、做做運動這些方式多少會平衡一下內心的波動。晚上懷著不平靜的心情看完了《返老還童》這部電影, 影片以一本日記內容為載體,將本杰明的不尋常的一生向我們娓娓道來。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一切平淡自然,給人帶來一種異常沉靜的感受。
其實未看之前認為情節屬于荒誕類型的,看完之后卻依然帶給人真切自然的感受。有時候一些與事實完全相反的事情帶給人的震撼和感動比正常的事情會多好幾倍。 年齡從小到大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軀體和面貌從老到年輕確實可能出現的,今天瀏覽新聞的時候就看到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花樣年紀的小伙子卻滿臉皺紋,外 形上看去像是耄耋老人。這些真實的新聞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影片中只不過是夸大化而已,看來說其荒誕有點不適合。
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年輕其實是悲哀的,因為你必須得承受所愛的人慢慢變老,甚至是死亡。人的生命從年輕到衰老是自然規律,誰一旦違背了就會承受后果。雖然違 背自然規律可能是上帝的惡意,但是必須需要生命個體去承受。本杰明的出生導致母親的死亡,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帶來了親人的悲痛和拋棄。奇異的生命現象在慈善 機構中得到了接受,那里有各種各樣奇異的人,但是每一個個體都是上帝賜予的一段生命,盡管上帝在賜予生命的時候有所疏忽,但是還是應該受到珍惜和關愛。在 那樣的一個大環境里,和諧和關愛充溢了整個空間,本杰明很自然的像正常的小孩子一樣慢慢長大。
這樣的一個逆生命,同大眾所擁有的生命歷程其實一樣,擁有年輕時候的那段美好歲月,不同的只是外形與年齡相反而已。其實現代人似乎都有類似這種生命歷程的 趨勢,只不過沒有如此夸張罷了。如今,紛繁的社會充斥著各種文化,信息的飛速傳播,無疑在加快人們成長的速度。現代人成長的速度比正常速度會快上一倍甚至 是兩倍。小孩子的臉上布滿的憂傷,讓人感覺他們似乎經受太多歲月的磨難,老年人追逐年輕的心態,讓人看到生命的活力。小孩過早成熟,青年人未老先衰,老年 人返老還童,呈現的不就是一種逆轉的生命現象嗎?
耐心的看完歷時兩個小時的影片,躁動的心情也平復了。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濃縮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間,期間包括生命中存在的親情、愛情、友情。影片的漫長卻反 襯出生命的短暫,人的一生就是短短的幾十年,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會有預期安排好的事情等著我們做。駐足回首過往,所以的一切似乎都是一種安排和巧合。有言 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的安排。可是事情就是會在我們努力想要去改變的時候如期發生了。雖然我們可以很欣慰的認為自己已經努力 了,自己已經改變了,但是在上帝看來我們是可愛的。
人活著,毫無掙扎的去服從命運的安排其實會很幸福的,因為上帝是仁慈的。但是人們總是想拼命的推翻上帝為我們安排的一切,試圖單憑個人努力去實現心中的想 法。其間的辛酸和苦楚,收獲和喜悅貫穿了生命的過程,待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無怨無悔,也不枉來人世走一遭,這或許就是人生吧。
返老還童中小學的觀后感(篇5)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本杰明的成長與大部分普通人似乎是千差萬別。從一個八十多歲的老翁變成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這是他奇異的人生旅途,而正是因為這樣的逆生長,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母親因為誕下一個八十歲的"男嬰"難產而死,父親因為恐懼將自己拋棄在養老院,這是本杰明人生的開始。之后的一段時間里,他蜷縮在輪椅上,過著一個"新生兒"不該有的老年生活,身體的衰老使他無法行走,直到他遇見了一個神父。
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上帝真的聽見了信徒呼喊"哈利路亞"時的篤信與真誠,總之,神父用他自己的方式,讓本杰明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跌了人生的第一跤,又第一次一個人爬起。就在本杰明站起后,神父卻倒下了,生死不知,但我能夠肯定的是,本杰明之后的路上,再也沒有遇過這個讓他邁出第一步的神父。
第一次帶本杰明走出那個滿是肥皂味的養老院的人,是一個勇敢的黑人,在本杰明的眼里,他有著講不完的冒險故事,和一個身材高大的女朋友。他讓本杰明第一次知道世界的奇妙,但他最終又踏上了冒險的道路,與本杰明草草作別,再也沒有出現。
本杰明還遇見了一個憶不起名字的老奶奶,他在日記中寫到:"有時候我們最不記得的人,我們對他的印象最深。"——而這個老奶奶,教會了本杰明彈琴。
音符的世界是最神奇的,鋼琴就像是魔術師的匣子,每按下一個琴鍵,就會有一個聲音從匣子里溜出來,雖然曲會終人會散,但就像老奶奶所說,"我們注定要失去我們愛的人,否則怎么知道他們對我們有多重要呢?".終于,在一個午后,老奶奶安詳的去世了,什么也沒有留下,只有溫煦的陽光照在身體上僅存的余溫,以及墻邊的那臺鋼琴……
有一天,本杰明拄著拐棍一搖一晃的出門時,結識了一個叫黛西的小女孩,黛西有著漂亮的眼睛。她用她藍色的眼眸,洞穿了本杰明與外表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她發現本杰明與她之前遇到的任何人都不一樣,所以她愿意觸碰他布滿皺褶的臉,愿意與他靠在一起聽袋鼠的故事,直到他們分開。
后來,本杰明漸漸健壯起來,離開了養老院,上了一條名為切爾西號的拖船,認識了一個叫邁克的酒鬼、船長、懶蟲兼藝術家。邁克是一個痞子,也是一個瘋子,他帶著本杰明去妓院逍遙,讓本杰明第一次體驗了特殊服務;他在身上紋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美其名曰藝術;他習慣喝的爛醉如泥,然后在周末的時候睡一上午;在遭遇敵軍的時候,他在駕駛室里憤怒的吼叫,嫻熟的操控著切爾西號。
他所做這一切,只是將對生活的無奈發泄出來罷了,只是將對無法完成藝術家這個理想的不滿發泄出來罷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在邁克被機槍打的肚破腸流,癱倒在陪伴他一生的切爾西號的駕駛艙之際,他對自己的一生做了一個總結:"不順的時候,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一切憤憤不平,你也可以詛咒命運,但到頭來,你還是得放手。".邁克,就是這樣一條"瘋狗",最終,他平靜的放手了。
離開切爾西號,本杰明又結識了一個名為伊麗莎白的女人,兩人發生了婚外情,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美妙的夜晚,她也是第一個讓本杰明全心全意愛上的女人。但伊麗莎白選擇了離開,悄無聲息地結束這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只留下了一張字條:"Nice to meet you.".
本以為兩人的故事到此結束,可是造化弄人,多年以后,當本杰明在電視上再一次看見伊麗莎白時,她已經成為第一個成功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女性,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伊麗莎白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沒有什么不可能".那一刻我愣住了,就像影片中的本杰明一樣。即使已經分開多年,當年的感情依舊互相影響著,雖然僅有屈指可數的幾個日夜。伊麗莎白選擇了離開,但她還是盡力留下了對本杰明的一切感情。
在影片的最后,颶風襲擊了美國本土,大雨所積成的洪水涌進了各個角落,淹沒了屋里的那口巨大的鐘,黛西也在同時悄然離世。
其實不論你是冒險家、藝術家、舞蹈家、神職人員、鋼琴家、船長、游泳者、紐扣生產者、甚至被雷電劈了七次……時間就像流水一樣,會將一切都帶走,將你推向死亡,你明白,卻阻止不了,所以你恐慌,害怕淹死在這時間長河中。
但仔細想想,一個人的人生沉沒是必然的,但是一個人的人生沉默則是可悲的。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就好像本杰明的那個比喻——蜂鳥。
蜂鳥這種嬌小的鳥兒為了能讓自己飛起來,每一秒都要將翅膀扇動八十余次。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生活這片了無邊際的天空之下,每個人都如同蜂鳥一般奮力揮動翅膀,盡力向著最高點飛去,去享受最新鮮的空氣、最遼闊的視野。在你飛行的時候,你會發現與你同行的鳥兒要么脫力而死,要么放棄了努力,去習慣下層污濁的空氣。當你鼓起勇氣,孤獨的飛到最高點時,你會發現你已經活出了最精彩的自己。
本杰明·巴頓,這個男人的一生,稱得上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