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六姐妹黨員觀后感
《沂蒙六姐妹》以唯美且極富藝術性和感染力的表現手法,完美詮釋了偉大的沂蒙精神,歌頌了為中國革命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沂蒙女性,集藝術的美感、曲折的故事于一體,情節動人、筆法細膩。下面給大家分享的是沂蒙六姐妹黨員觀后感5篇,歡迎大家參考。
沂蒙六姐妹黨員觀后感(篇1)
來到臨大之前就曾聽聞在臨沂北方坐落著沂蒙山,也了解到臨沂大學是一所有著77年校史的學校,而歷史文化學院則是歷史文化氣息最為濃重的學院,我也很榮幸成為學院一員。在這樣的氛圍下,觀看《沂蒙六姐妹》紅色電影仿佛與這座校園,這所學院相得益彰。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以及震撼后內心的思索。
沂蒙六姐妹自然拍攝于山東臨沂,第一幕鏡頭直接拉進鄉村,電影中存在一幕幕遺憾,也存在著一幕幕感動。新娘月芬和抱著公雞的大嫂拜了堂,一次次與自己的丈夫檫肩而過,童養媳黑燕為了借糧食給為了儲備軍糧而自己家彈盡糧絕的月芬,可以毅然燒掉一間倉庫,大嫂接到丈夫在前線犧牲的噩耗,怕婆婆擔心,怕自己的弟妹擔心同樣在戰場上的弟弟南成,而選擇默默隱忍,沒有人能了解到她的內心經歷了怎樣的痛苦與難過,蘭花永遠跑在最前線,只要部隊需要,他們可以在短短幾天內組織好鄉親們攤好幾千斤煎餅,做好幾百雙軍鞋。這樣的生產力更是離不開鄉親們對革命的正確的認識。在炮火連天的戰亂中,更多人想到的是這一句話“男人的戰場,女人的墳場。”而這部電影傳達到精神卻恰恰相反,沂蒙山區女性她們成了和共產黨最貼近的群體。
他們把自己對家庭的小愛化成對大家庭的大愛為抗日戰爭獻出了自己的力量。面對敵人的侵略,她們有的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有的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一片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沂蒙六姐妹不分晝夜的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納軍鞋、護理傷病員等,戰役期間,六姐妹和她們的鄉親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忙碌并且操勞著,每天來回20多里山路。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她們帶領全村為部隊納軍鞋500多雙,她們還經常在村子,前線搞宣傳,鼓舞士氣。沂蒙六姐妹是后勤工作的保障,正是因為她們不計較的付出因為她們身上獨有的女性魅力支撐著她們為抗日戰爭而努力而付出為抗日戰爭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歷史是昨天,但是今天的我們依然不能忘記沂蒙精神,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有銘記這群為了我們今天的生活而揮灑汗水血水的忠烈,不能忘記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為了我們的今天而做出的巨大犧牲。沂蒙精神永垂不朽,我們更應該把這種精神繼續傳承,也更應該明白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必須要懂得珍惜,充實的過好當下,不忘本的走向未來。
沂蒙六姐妹黨員觀后感(篇2)
“沂蒙六姐妹”是發生在革命老區臨沂的一個真實的故事: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孟良崮一舉殲滅了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及援軍一部,共3余人.影片《沂蒙六姐妹》就是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講述了波瀾壯闊的孟良崮戰役背后不足30公里的小山村煙莊,六個當時僅有十八_歲的年輕姑娘,在戰爭中主動挑起村里擁軍支前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藥、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等.戰役期間,炮聲隆隆,六姐妹和她們的鄉親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為支前忙碌.在半個月的時間里,她們起五更睡半夜,有時候通宵不休息,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把5000多斤糧食從野店運回村里加工成煎餅,又送回去.運子彈24箱,燒柴700多斤,往返都是20多里路,給部隊洗了800多身衣服,做了300多雙鞋……停下來還要為戰士唱歌,搞宣傳,鼓舞士氣.她們就是被陳毅將軍稱為支前模范的“沂蒙六姐妹”.
影片中沂蒙女性杰出代表“沂蒙六姐妹”帶領全村人民為支援革命前線而忘我拼搏的感人事跡,展現了革命戰爭年代以“六姐妹”為代表的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所做出的無私奉獻和巨大犧牲.她們雖然沒能在戰場上為國打拼,可是他們的后方支援同樣重要.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淳樸、善良、堅強的沂蒙女性踴躍支前、無私奉獻,才使前方戰士才有了必備的干糧和抗戰用品,才使我們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最終勝利,取得了中國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才有了我們今日的和平幸福生活.
片中有很多情節讓我感動,感覺自我也回到了那個戰火硝煙的時代:看著新媳婦一家老小沒日沒夜的為解放軍做干糧卻顧不上休息一下,不僅僅把自家的米貢獻了,之后還到處去借糧食,就是為了我們解放軍能吃飽點,自我的家人卻舍不得吃一口;新媳婦的丈夫為了抗戰,為了解放,連結婚都沒有回家,結婚當日只能由他大嫂抱只公雞進行行禮.抗戰走過家門,回家一趟,結果新媳婦又回娘家為部隊借糧食而錯過見面.得知丈夫回來后,新媳婦為了見丈夫一眼瘋狂跑回家,可是丈夫卻因為要急著回部隊抗戰而沒能見面,
沒想到等戰爭結束后見到的是丈夫的靈牌;新媳婦的大嫂為了不讓婆婆擔心,自已悄悄隱藏了丈夫犧牲的噩耗,承擔著喪夫之痛,支援前線,搶救傷員.還有一個情節,因為橋壞了,孟良崮的婦女老小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自我的身體扛著木頭板,整個身子全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為的就是能給解放軍戰士搭上一個臨時的過橋,讓戰士們能夠順利的經過.她們用自我獨特的方式為抗戰做著貢獻,用堅強譜寫了“滿門忠烈”的悲壯史詩.
影片資料感人,畫面清新,人物刻畫的細膩,集中反映了沂蒙女性的純樸、無私,至純至潔至真的大愛,催人淚下,我多次被感動得流淚,我為沂蒙人感動,我為沂蒙人而驕傲.沂蒙精神感動天地,應當好好的發揚光大.陳毅將軍以往說過“我就是躺進棺材了也忘不了沂蒙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輕人,我們應當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繼續發揚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作風,學習沂蒙六姐妹們為了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我們應結合自身工作,勤奮學習,刻苦鍛煉,進取進取,勇于開拓,為祖國的建代化建設盡自已最大的努力!
沂蒙六姐妹黨員觀后感(篇3)
12月3日,單位組織工作人員團體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雖然以前也對沂蒙六姐妹的事跡有所耳聞,但還是對這種政治色彩濃重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片提不起什么興趣.可是影片開始以后,這種感覺卻被一種強烈的感動震撼著.
我為《沂蒙山六姐妹》這部影片而感動,而落淚!影片感人的場面很多很多,心靈受到深深的洗禮.其中有很多的片段,讓我們的眼眶開始濕潤!
鏡頭一: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橋下的女人都忍不住向戰士望去,那里面有她們的丈夫、兄弟等親人.這也許就是我們說的大愛吧!男人用把鮮血獻給祖國,女人在背后用脊梁撐住家庭的未來!
鏡頭二:春英,、月芬爭著要上前線當擔架隊.她們的婆婆說.你們都去,孩子我照顧!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在這個特殊的家庭里面.我們看見的就是孤兒寡母,可是我們還看見的確實一種偉大.也許就如同一首歌,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鏡頭三:沂蒙山的婦女在河邊洗戰士的衣服,一件件衣服暈染河水變的紅艷艷的.我最終再次明白幸福的含義!
鏡頭四:孟良崮戰役獲得全勝后,六姐妹回家.春英和月芬沒有看見自我的母親來迎接自我.回家看見的確是滿屋的白幡.一張大大的牌匾“滿門忠烈”記錄這個家的故事.也記錄了許多沂蒙山家庭的故事.是什么樣的熱血是什么樣的精神.我想僅有那刻有6萬個名字的烈士紀念園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從沂蒙六姐妹所講述的戰爭年代的故事里,我們體會到,沂蒙紅嫂這幾個字背后還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是其內蘊的涵義.而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并將沂蒙紅嫂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為我們這些成長于新時代的之后人義不容辭的職責.
沂蒙六姐妹黨員觀后感(篇4)
我中心組織全體職工團體觀看了一部向建國60周年獻禮影片《沂蒙六姐妹》,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極大的震撼.我被戰爭年代沂蒙山區婦女的英雄事跡和光輝形象所感動.沂蒙六姐妹,平凡而偉大的女性,不凡而英雄的姐妹.
影片《沂蒙六姐妹》中所塑造的沂蒙六姐妹,已不單是指蒙陰煙莊的六姐妹.而是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山區涌現出來的千千萬萬個女英雄的事跡融入到影片中,真實再現了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愛黨愛國、無私奉獻的沂蒙紅嫂的光輝形象,一部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一段滿門忠烈的悲壯史詩,一部展現沂蒙精神的不朽畫卷,純樸、善良、勇敢的沂蒙女性用溫柔的身軀扛起了新中國的期望.影片《沂蒙六姐妹》,是一場愛國主義的盛宴,沂蒙六姐妹的英雄事跡,是沂蒙山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的一個縮影和寫照,她不僅僅是沂蒙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看完影片之后我對那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意識到沂蒙婦女的偉大.電影中的獻血,搭人橋和結尾處送葬的情節十分感人.這部影片讓我對戰爭,對沂蒙精神有了重新的認識《沂蒙六姐妹》不單純是六個人,而是所有的沂蒙兒女彰顯的偉大的“沂蒙精神”.以家為家,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這才是真正的大愛無邊.我今后會用“沂蒙精神”激勵自我,努力學習,不斷創新,爭做一個優秀的合格的文化體育人.
沂蒙六姐妹黨員觀后感(篇5)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基層蓬勃開展之際,我有幸觀看了《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一片。之前,不管在電腦上、手機上還是電視上,我總是喜歡看一些有著強烈現代感的片子,哪些奪人眼球的俊男美女,嬉笑怒罵的對白、風格明快的表現手法漸漸成了工作之余,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可是,觀看了此片后,我深深明白,哪些確實只是調味品而已,它對充實我的血肉、強壯我的骨骼、壯大我的精神世界是沒有多大裨益的,而《沂蒙六姐妹》卻能。
影片起初看來有些荒唐怪誕的婚禮,但實際上充滿濃濃的沂蒙風俗味。伴著槍聲炮響,影片圍觀中展現著沂蒙老區淳樸的民風和秀美的風光。劇情逐步推進,漸漸在前線沂蒙兒郎奮戰的英勇壯烈和后方老幼婦孺的忘我支前中進入高潮,隨著凄涼悲愴的沂蒙山小調響起,導演把引起強烈視覺震撼和心靈震顫的黑紗白帳、滿門忠烈的靈堂推到觀眾眼前,那一刻,聞者心驚,觀者落淚。短短90分鐘,是震撼和感動的90分鐘,震撼和感動的不可是那未盡的姻緣,滿門忠烈,還有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在國難當頭時的不畏艱辛、艱苦奮斗的精神,更是爭先支前、舍小家顧大家、為黨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影片強烈震撼了我的心靈,感動得我淚流滿面,更增強了我對黨的事業的信仰,也給我這樣一個身在和諧社會的黨員帶來深深的思索:
一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薦觀看這部影片的目的意義是什么?
那就是經過影片告訴我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群眾始終是我們黨最強的的基石,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是我黨存在和發展的目標和歸宿。和平時期的黨員更要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要相信群眾,不要以為群眾什么都不懂,好忽悠,拍拍腦袋就決策;要依靠群眾,關系民生的大事小情要經過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辦順民心、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
二是作為一名黨員,今后要怎樣做?
一要加強修養,堅定信仰。影片中的六姐妹雖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群眾,都遭受到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但她們不怕犧牲寶貴的生命,以前赴后繼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這種堅定的革命信仰讓人十分感動。正如胡錦濤同志在建黨__周年講話中所指出的一樣,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共產黨員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二要愛崗敬業,拼搏奉獻。影片中沂蒙六姐妹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藥、送糧草、做軍鞋、護理病員,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有時三更半夜起床,有時一天步行幾十公里,甚至通宵達旦地工作,并且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這種拼命硬干的精神讓人敬佩。我應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今日的生活和工作,珍愛崗位,敬業樂業,以十二分的熱情拼搏奮斗,保質保量完成崗位職責和領導交給的任務。
總之,觀看《沂蒙六姐妹》給我許多感悟。今后,我將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把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到工作中,切實落實好《量化十條》關于教校聯系和師生談話的要求,把學生放在心上,傾聽家長意見和提議,盡力解決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立足崗位拼搏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贏得學生和家長的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