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六姐妹觀后感作文
《沂蒙六姐妹》以唯美且極富藝術性和感染力的表現手法,完美詮釋了偉大的沂蒙精神,歌頌了為中國革命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沂蒙女性,集藝術的美感、曲折的故事于一體,情節動人、筆法細膩。《沂蒙六姐妹》以唯美且極富藝術性和感染力的表現手法,完美詮釋了偉大的沂蒙精神,歌頌了為中國革命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沂蒙女性,集藝術的美感、曲折的故事于一體,情節動人、筆法細膩。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沂蒙山六姐妹觀后感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
沂蒙山六姐妹觀后感作文(篇1)
影片的開頭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莊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
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里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糧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看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
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到這里為止我們就已經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們為支援前線戰爭力所能及的努力著,沂蒙山上的女人們將自己的兒子、丈夫、父親送上戰場,讓男人們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而她們也不甘于落后,通過為部隊提供糧食,草鞋來奉獻自己的力量。她們一方面強忍著對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寧可自己挨餓也要保證完成糧食指標。
部隊里的每一個戰士對她們而言都是自己的親人,都是自己要保護的對象。她們也有過猶豫,有過動搖,有過自私的時候,誰不希看自己的親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們明白沒有國哪來的家。這也正是她們的偉大之處。
影片繼續著它的講述,故事有徐徐地展開。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于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不得不承認當我看到月芬滿懷希望地推來房門卻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時,我也為之而落淚。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換來的卻只是一次插肩而過,從此以后就是天人永隔,窮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過自己丈夫的容貌。緊接著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
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戰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當沂蒙山六姐妹歡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時,迎接她們的卻是親人們犧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們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時達到了高潮,煙莊人們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國人們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卻先人的鮮血的我們而跪。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先人為祖國的穩定、繁榮昌盛所做的犧牲,所奉獻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在我們抱怨現在的不如意,在我們為游戲、電影而荒廢時光的時候,想想先人們所付出的努力、鮮血,想想沂蒙山的人們,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讓我們有所觸動,有所改變。
沂蒙山六姐妹觀后感作文(篇2)
我中心組織全體職工團體觀看了一部向建國__周年獻禮影片《沂蒙六姐妹》,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極大的震撼.我被戰爭年代沂蒙山區婦女的英雄事跡和光輝形象所感動.沂蒙六姐妹,平凡而偉大的女性,不凡而英雄的姐妹.
影片《沂蒙六姐妹》中所塑造的沂蒙六姐妹,已不單是指蒙陰煙莊的六姐妹.而是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山區涌現出來的千千萬萬個女英雄的事跡融入到影片中,真實再現了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愛黨愛國、無私奉獻的沂蒙紅嫂的光輝形象,一部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一段滿門忠烈的悲壯史詩,一部展現沂蒙精神的不朽畫卷,純樸、善良、勇敢的沂蒙女性用溫柔的身軀扛起了新中國的期望.影片《沂蒙六姐妹》,是一場愛國主義的盛宴,沂蒙六姐妹的英雄事跡,是沂蒙山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的一個縮影和寫照,她不僅僅是沂蒙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看完影片之后我對那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意識到沂蒙婦女的偉大.電影中的獻血,搭人橋和結尾處送葬的情節十分感人.這部影片讓我對戰爭,對沂蒙精神有了重新的認識《沂蒙六姐妹》不單純是六個人,而是所有的沂蒙兒女彰顯的偉大的“沂蒙精神”.以家為家,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這才是真正的大愛無邊.我今后會用“沂蒙精神”激勵自我,努力學習,不斷創新,爭做一個優秀的合格的文化體育人.
沂蒙山六姐妹觀后感作文(篇3)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基層蓬勃開展之際,我有幸觀看了《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一片。之前,不管在電腦上、手機上還是電視上,我總是喜歡看一些有著強烈現代感的片子,哪些奪人眼球的俊男美女,嬉笑怒罵的對白、風格明快的表現手法漸漸成了工作之余,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可是,觀看了此片后,我深深明白,哪些確實只是調味品而已,它對充實我的血肉、強壯我的骨骼、壯大我的精神世界是沒有多大裨益的,而《沂蒙六姐妹》卻能。
影片起初看來有些荒唐怪誕的婚禮,但實際上充滿濃濃的沂蒙風俗味。伴著槍聲炮響,影片圍觀中展現著沂蒙老區淳樸的民風和秀美的風光。
劇情逐步推進,漸漸在前線沂蒙兒郎奮戰的英勇壯烈和后方老幼婦孺的忘我支前中進入高潮,隨著凄涼悲愴的沂蒙山小調響起,導演把引起強烈視覺震撼和心靈震顫的黑紗白帳、滿門忠烈的靈堂推到觀眾眼前,那一刻,聞者心驚,觀者落淚。
短短90分鐘,是震撼和感動的90分鐘,震撼和感動的不可是那未盡的姻緣,滿門忠烈,還有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在國難當頭時的不畏艱辛、艱苦奮斗的精神,更是爭先支前、舍小家顧大家、為黨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影片強烈震撼了我的心靈,感動得我淚流滿面,更增強了我對黨的事業的信仰,也給我這樣一個身在和諧社會的黨員帶來深深的思索:
一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薦觀看這部影片的目的意義是什么?
那就是經過影片告訴我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群眾始終是我們黨最強的的基石,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是我黨存在和發展的目標和歸宿。和平時期的黨員更要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要相信群眾,不要以為群眾什么都不懂,好忽悠,拍拍腦袋就決策;要依靠群眾,關系民生的大事小情要經過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辦順民心、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
二是作為一名黨員,今后要怎樣做?
一要加強修養,堅定信仰。影片中的六姐妹雖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群眾,都遭受到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但她們不怕犧牲寶貴的生命,以前赴后繼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這種堅定的革命信仰讓人十分感動。正如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講話中所指出的一樣,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共產黨員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二要愛崗敬業,拼搏奉獻。影片中沂蒙六姐妹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藥、送糧草、做軍鞋、護理病員,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有時三更半夜起床,有時一天步行幾十公里,甚至通宵達旦地工作,并且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這種拼命硬干的精神讓人敬佩。我應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今日的生活和工作,珍愛崗位,敬業樂業,以十二分的熱情拼搏奮斗,保質保量完成崗位職責和領導交給的任務。
總之,觀看《沂蒙六姐妹》給我許多感悟。今后,我將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把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到工作中,切實落實好《量化十條》關于教校聯系和師生談話的要求,把學生放在心上,傾聽家長意見和提議,盡力解決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立足崗位拼搏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贏得學生和家長的贊許。
沂蒙山六姐妹觀后感作文(篇4)
12月3日,單位組織工作人員團體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雖然以前也對沂蒙六姐妹的事跡有所耳聞,但還是對這種政治色彩濃重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片提不起什么興趣.可是影片開始以后,這種感覺卻被一種強烈的感動震撼著.
我為《沂蒙山六姐妹》這部影片而感動,而落淚!影片感人的場面很多很多,心靈受到深深的洗禮.其中有很多的片段,讓我們的眼眶開始濕潤!
鏡頭一: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橋下的女人都忍不住向戰士望去,那里面有她們的丈夫、兄弟等親人.這也許就是我們說的大愛吧!男人用把鮮血獻給祖國,女人在背后用脊梁撐住家庭的未來!
鏡頭二:春英,、月芬爭著要上前線當擔架隊.她們的婆婆說.你們都去,孩子我照顧!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在這個特殊的家庭里面.我們看見的就是孤兒寡母,可是我們還看見的確實一種偉大.也許就如同一首歌,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鏡頭三:沂蒙山的婦女在河邊洗戰士的衣服,一件件衣服暈染河水變的紅艷艷的.我最終再次明白幸福的含義!
鏡頭四:孟良崮戰役獲得全勝后,六姐妹回家.春英和月芬沒有看見自我的母親來迎接自我.回家看見的確是滿屋的白幡.一張大大的牌匾“滿門忠烈”記錄這個家的故事.也記錄了許多沂蒙山家庭的故事.是什么樣的熱血是什么樣的精神.我想僅有那刻有6萬個名字的烈士紀念園告訴我們,他們的故事!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從沂蒙六姐妹所講述的戰爭年代的故事里,我們體會到,沂蒙紅嫂這幾個字背后還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是其內蘊的涵義.而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并將沂蒙紅嫂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為我們這些成長于新時代的之后人義不容辭的職責.
沂蒙山六姐妹觀后感作文(篇5)
電影感人至深,讓我對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月芬與公雞拜堂成親、春英的滿懷期待換來的只是丈夫的骨灰、黑燕為“偷糧”燒草棚、蘭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門板搭成人橋······這一幕幕的場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每一個細節和故事都激蕩起我內心深處的感動和震撼,感動和震憾的不單是那未盡的姻緣、滿門忠烈,還有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在國難當頭時的不畏艱辛、艱苦奮斗的精神,更是戰爭將臨時爭相支前、舍小家顧大家、為黨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沂蒙人民用自己寬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擔起了革命。
雖然沒有一身戎裝,但卻用柔弱的身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了一座火線橋,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當鏡頭出現戰爭勝利后一門三烈士的靈堂、滿門忠烈的匾牌與齊刷刷跪倒哭泣的父老鄉親時,那滲透在沂蒙人血液中的精神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沖擊和洗禮。陳毅元帥深情的說:“我就是躺到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這是對他們無私奉獻最高的褒獎,不忘記沂蒙六姐妹,不忘記沂蒙精神。
沂蒙人民詮釋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所在,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不一樣的美麗人生。沂蒙精神的力量,歸根結底是信念的力量。堅定的信念是團結人民共同奮斗的精神紐帶。這種信念是引領人民前進的火炬,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深知只有共產黨才真正為人民謀利益,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翻身得解放,這樣的信念引領著沂蒙人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形成了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
什么樣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我堅定的認為:只有樹立像沂蒙人民一樣的崇高信念,擁有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的大愛和追求,這樣才會讓你的心靈更加充實,讓你的人生更加美麗。和平年代的我們已經遠離了硝煙戰場,生活在她們為之犧牲的新中國的和煦陽光下,在緬懷她們的同時,我們也要審視一下自己,作為擔當重任的我們,做得怎么樣?在我們的黨員干部隊伍中,時常有玩忽職守、貪污腐化、欺上瞞下的害群之馬,他們一味地追逐個人利益,對理想和信念持藐視和不相信的態度,背離了群眾路線,損害了群眾的根本利益。對比沂蒙六姐妹,他們應該感到羞愧。信念的缺失已經摧毀了他們美麗人生的構建。
如何才能擁有美麗人生?在以往的工作中,面對一些矛盾和困難時,我們曾經有過畏難和憂慮。通過學習培訓和對沂蒙精神的理解,我體會到只有無私才無懼。心中過分計較,患得患失中沒有快樂。秉承信念,心懷大愛,追逐夢想,這才是美麗人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要盡自己所能,懷揣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信念,扎實做好每一項工作,認真面對和攻克工作中的難點,實實在在為身邊的老百姓做事,就無所謂困難和煩惱,美麗的人生也就在一點一滴中孕育而生。
沂蒙精神對于我的現實意義極其寶貴,不僅僅在于艱苦創業、不畏艱難的意義精神,更在密切聯系群眾、走群眾路線的工作宗旨和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__大確定的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作為基層領導者,樹立堅定信念,鑄就美麗人生,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安于清苦和寂寞,服務好廣大農民群眾。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經常會接待一些群眾的來訪,有的群眾情緒非常激動,甚至很憤怒,但我深知他們反映的問題,也許我們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在他們看來卻比天還重要。盡管他們說的不一定合情合理合法,甚至有時候是抱怨,但一定要聽下去,傾聽是做群眾工作的敲門磚,因為那是對群眾的信任,也是去了解和幫助他們的主要渠道。每次我的一個笑臉、一句問候、一杯熱茶都能很快穩定他們的情緒,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倍感親切。
基層是連接中央與地方的橋梁,溝通黨與人民的紐帶。基層工作“興”, 人民則 “擁”;基層工作“衰”,人民則“反”。中央與地方、黨與人民,魚水之道、舟水之理。把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把基層工作作為施展才華的舞臺,把無私關懷和真誠幫助帶到需要我們的群眾當中去,讓農家小院能夠聽到我們的歡聲笑語,讓田間地頭多一張曬的黝黑的臉龐。
大到修橋鋪路、經濟發展,小到走村入戶、與群眾話家常,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每一片熱土上,滿懷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堅定的工作信念。美麗人生也就在群眾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中慢慢實現。工作因信念而閃光,人生因奉獻而美麗,這就是沂蒙精神對我的感召,也是我肩上光榮的使命。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萬個沂蒙人民的縮影,只是偉大沂蒙精神的部分。我深深體會到,沂蒙精神這幾個字背后那沉甸甸的分量——忠誠、信念、博愛、自強、奉獻,是其內蘊的涵義。時刻銘記先輩們的奮斗歷程,并將沂蒙精神繼承、發揚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愿做“魚水之道”的承接者,更愿做“舟水之理”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