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的使命》中小學觀后感
影片《一條狗的使命》并沒有過于煽情的情節,反而注重溫情的打造。雖然幾只狗狗“老去”的畫面依然讓人感動落淚,但是下一次“轉世”的到來則立刻打破了這點傷感,氣氛轉為歡快。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一條狗的使命》中小學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一條狗的使命》中小學觀后感【篇1】
前日看了個電影《一條狗的使命》,講的是擁有一個靈魂的狗狗分別轉運到了四個不同的人家或者環境中,最后又回到了第一位主人那里,竟然還彼此認了出來,就像回到了幾十年前,那時男主也就十歲,狗狗也就一歲。
狗的使命不就是看家護院和人玩耍,這是從人的使命想的吧,電影從狗狗作為第一視角來演繹了四段不同的“狗生”,有被人擁護熱愛,有作為警犬英勇犧牲,有作為兒童的玩伴,又有神奇的回轉,最后講到了珍惜眼前。狗狗作為第一視角,帶來了可能作為狗類在這人類秩序的社會中,或許會被溺愛,或許會被利用,也許你會擁有永遠的美好,這些跟你的命運,跟你的時機又何嘗沒有聯系,哪種環境都要學會去思考和珍惜,那豈不是樂趣就多了起來,也就是你們說的有趣的靈魂。(珍惜你的狗狗吧)
狗狗是這樣想的,人呢?有的人會想,有的人會假想,有些人不甘平凡,有的人小富即安,都有著自己的軌跡,只是偏離是否,有交際的軌道了那就是朋友,沒有交際即然就是路人,父母也就是就是前面帶路的人。熟知高曉松也是在《曉說》后,今日看到關于他的微博,肅然起敬,都知道此人學車五斗,殊不知他的諸位長輩都是國內近現代知名的人物,父母一心想讓高成才,做到某個領域的專家,但是高曉松卻走了藝術之路,自己做樂隊南下去廈大,在那里做了屬于那個搖滾年代該做的事,做過流浪歌手,一天也就夠一包煙錢,和老狼的那個闖蕩期,期間的難忘,也見證彼此的友誼,才會有在《歌手》里會燙發給老狼捧場。
跟老狼之間也有過隔閡,因為當初做音樂的思路有了沖突,他就離開了國內,游歷了30多個國家,沒錢了就做酒吧駐唱,買個車逛個地,逛完再賣了,游歷是擴展自己我圈子的行為,自己的圈也只有夠大,容的東西也就夠多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一直以為是高指導自己說的,其實是其母親打小老教育其的言語,這樣的格局觀也許就成就了如今的高指導,他也曾說坐那半年牢是最快樂的時光,那里沒有社交,沒有網絡,只有24小時的燈和看到倆饃一雞蛋就會幸福的地方,在那里學會了歸零。這樣來說,現在多少人過著“假牢”的生活,多少被動性的東西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許要學會放空,學會簡思,也許能做回狗狗那樣回到最喜歡的那位主人的狀態。從高指導的人生來看,何不是有著自己的使命,多少人也還不及他的使命,走好自己的軌跡,沒事去看看窗外也就足夠了,活在彼此的當下,把最好的留給最需要的,不虛此行。
《一條狗的使命》中小學觀后感【篇2】
生命的意義何在,存在有什么理由?這樣有什么意義可言嗎?作為一只狗,可選擇的生活方式會有什么呢?我們還是從故事的開頭說起吧。
貝利的第一世過得很幸福,有主人的陪伴和呵護,所以它很依賴它,但是,隨著主人的離開,貝利就開始孤獨起來了,它無時無刻都在思念著自己的主人,以至于到最后它都沒搞明白,為什么人類那么復雜,為什么總是做狗不明白的事,例如:離開。其實,這也真實的演繹了人類的孤獨生活,為什么會分離和孤獨呢?
貝利經歷了四生四世,最另我敬佩的是做警犬那一世,雖然鏡頭不多,但是感動到落淚。貝利這次變成了警犬,貝利很聰明,干過不少好事,在辦一起綁架事件時,被綁架的女孩不小心掉河里了,貝利也跳下去救人,將人送上岸后,再上去幫警官,但在警官沒注意時,歹徒想從后邊射死警官,就在這時貝利將他推到,可惜歹徒射死了貝利。這一世可以說是它光榮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最后貝利獲幸,又看到了第一世的主人,但主人卻不認識它了,貝利用它的接飛盤絕活讓主人認出了這是小時候的貝利,最后他們還是永遠的在一起。
影片看似在說狗生,其實倒不如說是講人生。孤獨始終是常態,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使命,不管生活如何,我們要活在當下。
世界那么大,很慶幸遇到你,若我能將幸福帶給你,我將完成了我的使命!
《一條狗的使命》中小學觀后感【篇3】
狗狗的一生很短暫,一生最多可能只有十幾年。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只狗,歷經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輪回中尋找不同的使命,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邊。雖然有關于狗狗的電影有很多,但這部電影用同一條狗的四次生命輪回,從狗的角度看狗的百味狗生。雖然不知道狗狗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次生命的輪回,但我相信有。
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然而它們的世界就只有我們了。影片中的狗狗,有著前世的記憶,他總是在思考活著的意義是什么,狗的使命是什么。當他看到伊森不開心時,使命是逗他開心;當它成為警犬時,使命是抓壞人、救人;當他看到主人孤獨時,使命就是陪著他。這只狗用它的幾次輪回告訴我們,其實只要開心,活在當下就好了。珍惜每一天,珍惜遇到的每一個人。但影片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了,狗狗的世界一直圍繞著主人,心情隨著主人的喜怒哀樂變化著。
看過電影后,我對我家的狗狗有了重新的認識。電影沒有夸張,那就是狗狗平時的生活,吃飯、打滾、咬東西、跑來跑去,每天都是期盼著主人的歸來,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關于狗狗的動畫片《愛寵大機密》,主人每天上班走后,狗狗在家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等主人回來,主人一回來就撲上去,陪主人玩耍。
有時候,主人不在家,家里的狗狗還呼朋喚友,開派對,當然,動畫片比較夸張,雖然不知道我不在家的時候我家狗狗在干什么,但我家的狗也是如此,每周回家,總要圍著我又蹦又跳,真是發揮它鹿犬的特長。每次犯了錯,我一說它,就好像能聽懂似的,躲在我媽腳后面,真像一個孩子。其實我也沒把它當作一只狗,因為有時候我感覺它什么都懂,看過電影后,我想,說不定我家豆丁也是經過幾次輪回,說不定是我之前養過的樂樂、歡歡或者是嬌嬌,看著它的眼睛,我覺得我說的一切它都懂,它的世界和眼里只有我。
其實,像一只狗狗一樣活著也挺好,不用想那么多,它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它的主人。我們也可以像狗狗一樣活著,盡可能的幫助別人,愛別人,并且讓人感受到愛,讓過去過去,不畏懼將來,活在當下,開心就好。
《一條狗的使命》中小學觀后感【篇4】
狗,對科學家來說,只是一個普通極了的物種。
狗,對警察來說,是并肩作戰,同生共死的戰友。狗,對孩子來說,是互相逗弄的好伙伴……人類,對狗來說,卻是永遠的主人、訓導員、朋友……
一條普通的小狗,經歷了五種不同的坎坷生涯,有五種不同的姓名,但對這個依舊留存前世記憶的小狗來說,它無法忘記那個名叫伊森的男孩,以及“狗老大”的稱呼。伊森五歲時,“狗老大”來到了那棟漂亮的小房子,開始了它那不平凡的生活。
在伊森沒去上學時,他日日和狗老大“貝利”玩那個扁了的橄欖球,隨著那個橄欖球的一次次飛出,貝利也在不停地長大,它漸漸能夠體會人的感情。伊森長大了,他卻在一次的同學聚會上惹惱了一個男孩,他在伊森家門前縱火,盡管貝利的嗅覺足夠靈敏,很快就發現了火勢的蔓延,但是伊森卻在逃脫時雙腿骨折,要靠雙拐走路。伊森的人生遭到了巨大挫折,可是貝利始終在伊森身邊,不離不棄,直到伊森去上農業大學,貝利病逝。
貝利所經歷的五生五世,它體會了人間的甜美,飽嘗了世間的酸苦。但它依舊無法忘記那個陪伴它的男孩,為他圓了心中一直的愿望。
狗,不愧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作為貝利,無論伊森幸福與否,能夠一直在他身邊守護;作為警犬,能夠忠于職守,英勇獻身……尤其是貝利對伊森的感情是刻骨銘心的,經歷幾世后,依然記得,重新回到伊森身邊,幫他找回幸福。
人們總覺得自己要優于另外族群,就排斥著以其他族群為友。實則不然,一只小狗投胎轉世五次還記得當初的情誼,人為什么做不到呢?
《一條狗的使命》中小學觀后感【篇5】
最近我看了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名叫《一條狗的使命》。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條狗的靈魂做了四輩子的狗。第一輩子講了一個叫伊森的男孩和媽媽在逛街時撿到了一條奄奄一息的狗,把它帶了回家幷給它取名叫貝利。伊森和貝利十分要好。伊森長大后,在一次偶然中被別人燒掉了房子,失去了女友,而伊森也離開它去做生意了,貝利十分孤單,過了第一輩子。,第二輩子,貝利做了一條警犬,在一次行動中犧牲。第三輩子,貝利在偶然的機會中,促成了一次結合。第四輩子,貝利回到伊森的世界,促成了伊森和前女友的重新生活。
在這部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貝利的第二輩子。它撲倒了想殺害他主人的槍手,而自己卻犧牲的場面。那時,搶手悄悄摸到了警察背后,正在瞄準。而準備槍響的那一刻,貝利就如離弦的箭從旁邊竄出,撲倒了搶手,而自己英勇犧牲。貝利在撲之前會想自己會犧牲嗎?一定沒有。他一定在不假思索地想:我的主人就要犧牲了,我必須得救他!是多么堅定!
這部電影在片尾說:活在當下,給予別人快樂,是狗的使命。為別人服務,助人為樂,以別人為核心,這是多么高尚的品德啊!就像北宋初年的政治家范仲淹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還記得最近新聞聯播上說的嗎?某地又有一人不慎落入水中,附近一位會水的小伙子,想也不想就跳入了水中,知道吧落水者就起來為止。然后,他為了逃避別人的贊賞離開了此地。這些可愛的人,正像蠟燭一樣,照亮了別人,卻燃燒了自己。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才能讓這個世界溫暖、幸福。
活在當下,給予別人快樂,是狗的使命;但我覺得,這同時也是人類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