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文字d中小學觀后感
與原著漫畫相比,有幾場氛圍出眾的比賽在電影中沒有出現,缺少了這些風格各異的比賽場面,令電影顯得單調重復,缺乏張力與說服力。在對“頭文字D”的理解上,電影也失之表象。我們看到了大段有關飄移的畫面,但重復性極高,欠缺意境,流于表象。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頭文字d中小學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頭文字d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1
周杰倫首部主演的電影,日本經典漫畫改編,當初上映時噱頭一定很大,但是我是奔著冠希去的哈哈。
開頭有點拖沓,并不能引人入勝,再說音樂,嘻哈風,或者說是杰倫風,真的讓人聽得發麻,一開始差點因為嘿嘿哈哈棄劇,但是后面的取景就補一點回來吧。
周杰倫開車是很酷,但是沒有賽車手的感覺不知道為什么,還經常出戲。然后女主(鈴木杏),難怪那么多人迷日本妹子,但是我真的受不了嗲嗲的配音,咦~~~~
一眾配角都是老戲骨,是一大看點,最喜歡陳冠希拽拽的樣子。雖然沒看過漫畫,但是總覺得這部電影漫迷應該是失望的吧,只注重畫面,并沒有把精髓體現出來,秋名山的重頭戲并沒有很多賽車場景和氣勢。秋名山何德何能,讓那么多人上哈哈哈 有機會去看一看漫畫。
頭文字d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2
聽說一部電影叫做《頭文字D》,它是由周杰倫、陳冠希、余文樂等眾多明星出演的一部電影,我當然要去觀看一下了。終于放暑假了,學校給每一位同學都發了電影卡。過了幾天,我滿懷欣喜地來到了川沙影劇院,想看一部電影,正好那天放《頭文字D》,我馬上跑了進去觀看。想看的電影終于被我看到了,我心里十分激動
從電影中我才明白,原來這部影片名稱的含義是飄移第一。《頭文字D》給我的直覺是:這部賽車題材的電影一定要在一個很大的電影院看很大的銀幕才過癮,隨之的是影院里如臨現場般的音效。
我媽媽說由周杰倫、陳冠希、余文樂等眾多巨星領銜的陣容是此片最大的賣點。
在媽媽看來,《頭文字D》是一部典型的商業電影,里面的角色無一例外地在用不同的個性作秀,秀給適齡的年輕人看。如果你是個賽車迷或《頭文字D》(漫畫)迷,那就一定要看這部電影;如果你喜歡周杰倫,那也要看這部電影;如果你是個緊隨潮流脈動的人,那就更加要看這部電影了。這部電影如果能讓你在看到偶像的表演時感到開心、刺激的話,這部電影的娛樂功能就達到了,僅此而已。
可是我卻不是很贊同我媽媽的看法,因為覺得我好像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了一些什么、學到了一些什么。那就是周杰倫所演的角色藤原拓海的那種不怕失敗的精神。他在影片當中,盡管知道自己的車子耐力是比不過專業車手的車子,但他還是不怕失敗地和人家比賽,結果自己車子的'發動機壞了。可是他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樣:開始我覺得他應該不會再與這些專業車手比賽了,但是實際上他是回去把車子修好,把里面的零件更新,過一段時間再和人家比賽。
我從這部電影中,學到了一個人只要不怕失敗,就能夠成功這個道理。我覺得這也應了一句話“失敗乃成功之母”。
頭文字d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3
《頭文字D》,又是一個關于速度的故事。
“D”是Drift的簡寫,就是車迷們平時說的“甩尾”(汽車用語。指車疾速行駛時疾速拐彎,車輪橫向滑動的狀態),全部的意思就是“甩尾”第一。
這部電影放棄了花哨的特技,大力發掘視聽元素,引擎、制動等音效做得十分精致,加上廣角取景,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作為一部商業片,《頭文字D》無疑是很成功地滿足了觀眾的視聽要求。
一直覺得周杰倫演電影是一記險著,聲音的面紗一旦揭開,我們看到的又是怎樣的一個周杰倫呢?好在周杰倫選擇了《頭文字D》,選擇了用本色演出來完成自己的第一次。在所擅長的音樂之外,他又一次成功了。
我沒有看過動漫的《頭文字D》,不知道原著里的拓海是個什么樣子的人物,但是,我很是認可電影里周杰倫扮演的拓海——沉默可愛而又低調的男孩,懂得忍耐,對于心愛的女孩,表面上淡然處之,內心卻熱情洋溢。我覺得周杰倫的感情戲演得非常本色,把一個男孩初戀時的憧憬青澀表達得恰到好處。很喜歡拓海飆車時的眼神,什么都無所謂的樣子,卻又異常犀利。欣賞這樣的自信。當然,最打動我的還是JAY的眼淚。當他意外撞見女友和一個男人在進行性交易時,驕傲的拓海選擇了離開——離開的那么堅定,那么斷然。但在開車回家的路上,他哭了,委屈,傷感,卻又義無返顧。我想,一個男孩總要在一次挫折后成長。
“青春酷盡,飆出夢想”是影片的宣傳語,看到這句話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想,我們的青春該怎樣地“酷盡”。對于拓海來說,美好的青春隨著那個初戀之吻烙上心底,然后又將隨著他看到的那個突如其來的“真相”而永遠地隱隱作痛。在這里,“酷盡”的“酷”字還帶著一絲殘酷的意味。也許,這不是我們理想中想要的青春,但確實是我們真真切切經歷的生活。
喜歡內斂的拓海。喜歡JAY詮釋的拓海——我想象中的周杰倫就該是這個樣子的啊。
頭文字d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4
“嗚、嗚、嗚”隨著汽車的引擎聲,電影開始了,滕原拓海在一個油站做閑職,他做得非常辛苦一個月才十萬多日元,可他非常喜歡開車所以他爸爸要他每天凌晨四點就上山送豆腐,而且車上還放著一杯水,如果一滴水出來的話就晚上不能回來。
有一天凌晨,一輛GTR在秋名山上飚車,他看見反光鏡里出現了一輛豐田AE86速度非常快,GTR加大馬力可86卻咬著不放,就在過彎的時候86加大馬力沖到GTR的前面然后的S形彎道86用連貫的漂移把車飄了過去,讓GTR的車主中里毅看得目瞪口呆,這時我也看得非常入迷。
第二天,中里毅來到了油站說:“我昨晚看見了一輛AE86,門上還寫了一個豆腐店的招牌,要他星期天晚上10點和我比賽。”星期天晚上,拓海如約的開著86來到了秋名山根中里毅比賽,最后因GTR的車頭太重在五連發夾彎敗給了AE86,此時看電影的人都狂歡起來,小學三年級作文《觀《頭文字D》有感作文》。
又在一天晚上,拓海像往常一樣去送豆腐,這時,一輛黑色的EVO 3迎面沖了過來,但是拓海也沒大注意,可突然,它在86后面來了一個360度轉彎,追在了拓海的后面,拓海覺得不妙,他馬上加大馬力向前沖,可是有著強勁馬力的EVO 3從86的側面超了過去,拓海不服氣把油門踩到了底,可還是追不上EVO 3,與此同時86的引擎也被燒壞了。后來拓海的爸爸又給86換上了一臺高扭力引擎,拓海開上改裝后的86順暢極了。看完電影后,我覺得拓海實在是太厲害了,我真想有他那么高的車技,我也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他練車都這么這么的刻苦,何況是我們的學習呢?
頭文字d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5
來說說電影《頭文字D》,里幾個關于車的細節,可能不研究車的人不太明白
首先,關于電影里的車
1、中里毅的日產GTR,綽號“戰神”,做為日產旗下的頂級跑車,幾十年來,無論是在專業賽道還是在民間,GTR都有著非常好的口碑,動力、操控...各方面都非常出色,因此阿木才會在第一次看到中里毅的GTR時發出驚呼,然后吵著要買GTR,對了,蘭博基尼LP640也曾是它的手下敗將。
2、藤原拓海的豐田AE86,現款已更名為豐田86,日本家喻戶曉的平民級跑車,排量不大,配置不高,但操控一流,且構造相對動輒一百多萬幾百萬的跑車來說比較簡單,便于改裝,可靠耐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曾是各種小型賽事和民間賽事的常客。
3、須藤京一的三菱LancerEvo,或許是因為日本山路眾多而高速公路較少,日系品牌有很多排量不大、價格親民但操控一流的運動轎車,LancerEvo也是其中之一,但比起豐田AE86來說,發動機更先進,動力更強,不過車身較重,片中京一是職業車手,他的Evo顯然是改裝過的,動力和操控應該比原廠的更出色。
4、高橋涼介的馬自達Savanna RX-7 ( FC-3S ),漫畫和電影里都叫FC,但其官方型號叫RX-7,也是馬自達早些年的主力運動轎車,各方面表現均十分出色,改裝過后和三菱LancerEvo一較高下完全沒問題。
電影里一些鏡頭解讀
1、可以看到不管是誰,加速的時候都要降檔,包括進彎道前的加速(從電影里看幾乎都是向后拉,應該是從4檔降到3檔),出彎道后猛踩一腳油門又升到4檔,導演估計是想給那些升檔超車的朋友普及一下常識。
2、日本的車是靠右行駛的,所以駕駛位在右邊。
3、一般用來比賽的車輪胎都很寬很大,輪胎的扁平比也很小,但AE86的輪胎卻很普通(至少看起來是這樣),看起來好像真的只是一輛家用車,這是為了突出它其貌不揚但實力超群的特點,漫畫里有很好的描述。
4、片中拓海在秋名山遭遇京一的時候為什么會爆缸?因為手動擋的車是需要手動換擋的,不換擋一直踩油門發動機轉速一直在紅線區(高負荷)區,就會爆缸,引擎報廢,但檔位越低,高轉速扭矩越大,片中拓海一直想超車,但超車又只能在3、4擋猛踩油門,發動機轉速一直再在紅線區,所以爆缸了,這就是車的性能極限給拓海造成的困擾。
5、文太裝到AE86的賽車引擎,紅線區轉速貌似在一萬三千轉,一般家用車的發動機紅線轉速基本在六七千轉,所以那臺發動機在當時應該是專業賽車用的發動機。
6、影片后半段,最后一場比賽的末尾,可以看到涼介過彎輪胎特寫鏡頭時輪胎里面發紅光,那是剎車卡鉗在劇烈駕駛的時候升溫發出的光,說白了就是被摩擦燒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