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中小學觀后感
恢弘的戰爭場景,成為了《珍珠港》最為奪目的所在,而于此中在戰爭面前,電影誠然有著尤為刻意的美式英雄主義,但用愛與友誼的羈絆所構筑的脈絡,卻使那放之任何電影都難去狗血的三角之戀,為人所見在戰爭面前命運的無奈,絲毫不覺有何般作態,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珍珠港中小學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珍珠港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1)
第一次看珍珠港,是10年前初中學校公演,全校在大操場看,只記得當時覺得女主角好美好美。
這兩年用網易云聽歌,收藏了一首純音樂,就是珍珠港的主題曲,有一種悲壯的力量。
昨天又翻看老電影,找出珍珠港,重新看有了很多不一樣的感受。
雷夫沒有那么完美,就像女主的說的,自大驕傲。女主漂亮勇敢堅強冷靜。丹尼單純善良。
雷夫一開始就帶著英雄的光芒,是最好的飛行員,有著英雄夢的他自愿去英國前線戰斗,結果飛機被擊落,人也杳無音信。心碎的伊芙琳慢慢接受丹尼,兩人在一起開始了新生活,結果雷夫重新歸來,三個人,兄弟,舊情人,新情人,關系一度尷尬,不過這是個正經戰爭片,兒女情長并不是全部戲碼。
電影是帶著浪漫主義色彩的戰爭片,還有點偶像劇情。比如一群青春靚麗女護士的設定,比較符合女性觀眾的口味。
但這終究是一場戰爭,戰爭就意味著流血犧牲和死亡。沒有人期待戰爭,戰爭只是滿足喪心病狂的政治家們欲望的工具。落后就要挨打。在這個全球化的國際舞臺,誰槍桿子硬,誰就是老大,祝祖國越來越強大。
珍珠港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2)
《珍珠港》絕對是邁克爾貝的野心之作,他大膽嘗試把愛情放入弘大的戰爭背景中,譜寫了一曲血水交融的戰爭史詩之作,這是邁克爾貝新世紀的大手筆,試圖把戰爭動作片引入一個新的歷史臺階。
不過《珍珠港》這部片子在影評家的眼里并不如后年上映的黑鷹墜落,許多人把他看成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愛情片,邁克爾貝這個向來之作爆破性大場面的動作片導演怎么會想到拍一部愛情片,在這充滿緊張氣氛的三個多小時里,邁克爾貝最令人期待的仍然是中間的半個小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橋段,真乃令人拍案叫絕,也就是邁克爾貝能拍出這樣的場面,也就是他才成為人們對這部影片的期待。
珍珠港作為美國人最為恥辱過去而載入史冊,連同21世紀的911事件深深觸動美國人的神經,這是美國歷史上最為痛心的兩次襲擊。影片選擇在20__年911事件后上映,確實有著非同尋凡的意義,讓人們銘記自己不幸的經歷,才能展望更好的未來。
影片《珍珠港》開頭伴隨著漢斯季默那震撼心靈的音樂,一抹夕陽下的黃昏景象,一架飛機在空中的一角飛翔,這個鏡頭已經把整部影片基調和元素站出來,戰爭、回憶。串聯成整部影片的兩部重要的線索。主人公雷夫和丹尼是死黨,從小憧憬能駕駛飛機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中飛翔,成為優秀的飛行員。隨后兩人在訓練中的優秀表現得到了上司的認定,這個時候雷夫邂逅了美麗的戰地護士伊芙琳,兩人迅速墜入了愛河。故事發展到這里也預示了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即將響徹整個珍珠港。雷夫丹尼和伊芙琳的愛恨交織也在這戰爭中慢慢體現人性的生死離別和命運的捉弄。
看完《珍珠港》這部電影,我并不為這兩男追一女的情節感到瞠目結舌,這樣的故事題材在世界電影都有身影,不必糾結,但是我會想,美國人對于愛情的奉獻和施舍如此的深明大義,不顧道德和心靈上的譴責。戰爭改變了人們的看法和認知,這不得不說明美國電影有著一個更高層次對人性背叛的思索。如果這樣的故事發生在我們周圍,該如何的坦然面對。在歐洲戰場死里逃生的雷夫從新回到伊芙琳的身邊,得知伊芙琳和丹尼的所作所為,他也會像所有人一樣憤慨,甚至無法相信,他從小的摯友和他的愛人居然雙雙背叛了他的人格,可是換一個角度而言,戰爭改變了人類的一切看法,畢竟活著的人還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不能永遠活在死人的憂傷的哀悼中,戰爭令兩人摒棄前嫌共同完成自己作為軍人的使命與責任感。
《珍珠港》影片的最后,雷夫和丹尼執行任務的團隊失敗,在最后危險的時刻,丹尼用生命完成了自己對朋友的諾言,悲痛的雷夫運送丹尼的遺體返回本土。雷夫和伊芙琳又重新生活在一起,共同撫養丹尼的兒子。背景和音樂再次響起,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個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落下了帷幕。
邁克爾貝的精明之處用在戰爭的場景彌補了整部電影關于愛情刻畫的缺陷,這三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并沒有給我無聊與狗血的感情戲,相反并沒有影響愛情對整個戰爭戲份的格格不入。大概西方國家這種價值觀和世界觀過于偉大,我還是有些不理解和不適應總之電影就是電影沒有必要去糾結和現實世紀有多少出路,只要能帶給我們感動就是最好。
珍珠港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3)
朋友推薦我看《珍珠港》,我當晚就看完了這部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然后百感交集。但是我看完電影的第一件事是去查了查史料,想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然后我通過百科了解到了差不多之后,看懂了我想看的,就突然生出感嘆,有對于二戰殘酷的重新認識,有對于軍事力量和戰略部署的驚嘆,有對于和平來之不易的珍視,但是關于電影本身,我也有了一些全新見解。
《珍珠港》是一部愛情片、戰爭片、劇情片,我們看到了三個人錯綜復雜的愛情,愛情是放在二戰的歷史背景中的,歷史是放在劇本之中的,所以對于普通觀眾來說,電影的好壞最根本的衡量標準就是劇本。
《珍珠港》這篇影片給我帶來,也就是普通人,首先是引起了我對背景的好奇,這樣的影片給我們展開了歷史的畫卷,特別當它是以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來,不僅僅是歷史的陳述,我們便會好奇是真是假,這樣的影片如《建國大業》《一九四二》這樣的片子會給觀眾很深的印象。其次,故事的戲劇性帶著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跌宕。最后,演員的演技讓我們不僅沉浸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而且我們被他們的個人魅力所折服。
《珍珠港》對于我來說是一部好片,但是沒有對《肖申克的救贖》那樣的喜愛。《珍珠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這個真的是難以理解,普通人能評出什么子丑寅卯,還不是一句好聽就完事,所以我們國產的電影很少能走到奧斯卡最后的舞臺,有導演的問題,有編劇的問題,必不可少的還有觀眾的問題,當然,我相信,歐美大眾的欣賞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好的影片在我看來是能夠笑中帶淚,引起共鳴。國產片讓我有這種感受的,我馬上就能想到的就是《驢得水》和《縫紉機樂隊》。但是韓國電影在這一方面特別突出,盡管不如好萊塢的電影吸引眼球,但是這樣的小成本電影卻很能抓住人心,比如《七號房的禮物》《開心家族》《奇怪的她》,當中國人將韓國的綜藝搬到中國來,又迅速的掀起了一波翻拍電影之風,《重返20歲》是《奇怪的她》的翻拍,《我是證人》翻拍了《盲癥》,導演演員都換了個遍,但是仍然受到歡迎,歸根結底還是劇本的問題。
中國喜劇電影近幾年有點飛起來,要說電影多多少少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中國實在是出不了好劇本,喜劇的梗只能在脫離現實的基礎上釋放。前幾年大火的《夏洛特煩惱》其中大部分的橋段是放在夢里進行的,《情圣》有一部分也是夢境,就在剛才我獲知《情圣》翻拍了一部美國電影《紅衣女郎》,再說《祖宗十八代》和《超時空同居》就屬于正了八經的穿越了,《十萬個冷笑話》和《萬萬沒想到》本身就是奇幻電影,這也是尋找喜劇電影的一種新的突破口,但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類似徐崢導演的《港囧》和《泰囧》以及大鵬的《縫紉機樂隊》就顯得特別突出。貼近生活,不光怪陸離,但又能發現生活中的苦樂瞬間,收獲生活的啟示,這樣的電影本身就比為了搞笑而搞笑的電影高出一個層次。
這半年沒怎么看外語片,《頭號玩家》和《復仇者聯盟3》火得一塌糊涂我也沒有特別大的興趣,今年迪士尼和皮克斯都沒有出動畫片,日韓沒有特別出彩的,倒是國產影片五花八門,可能以后對藝術性的影片漸漸沒有感觸。我瞬間就理解中國的電影市場了,花同樣的錢觀眾寧愿看一個覺得能看懂的片子,所以這樣的觀眾從一開始就只多不少。
在非專業的觀眾里,看到剪輯可能無感,看到光影構圖和色彩只會發出好看的贊美,而服裝道具布景的精美只得到一句非常用心,觀眾的判別就放在了對劇情的安排和演員的演技上,電影結束后,觀眾出來,一句“真好看”就是對于劇本的欣賞,承認這個故事講的很不錯,而一句“不好看”而多出現在故事本身就不怎樣,其他的任何一個電影要素都無法拯救這部爛片,連演員的演技在爛片中都顯得十分可笑。我一看到爛片就在想,為了這么一個電影,連自己的名聲都不要了,真的好嗎,但是我想明星拍了爛片,有名有錢又怎么了,我的世界觀其實也在電影的影響下慢慢的有了些許改變。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和美術音樂相比發展時間差之千里,但是我們如今再看早期的電影作品,仍是大浪淘沙的遺珠,千禧年時候拍的爛片及時時間這么近,我想也會逐漸銷聲匿跡,像《富春山居圖》和《小時代》這樣的片子最終也會淹沒,從上映算起,我覺得也就20年,就能永久淘汰一部影片,當然如果很出格的電影可能會被當成電影的反面教材向后人諄諄教導。
但是有一個值得欣慰的事情是,電影這樣的大投資,因為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更多人參與進來,眾籌電影剛剛開始發展,但是普通人寫的網絡小說,能夠走向銀屏,為大眾提供了更多了選擇,中國的劇本將會越來越多,電影的質量便會水漲船高。
希望中國電影有朝一日能走到每個人的心里去。
珍珠港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4)
偷襲珍珠港的歷史事件在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本書后有了深入了解,而看了電影《珍珠港》后更直觀的感受了事件的全過程。對于很少看戰爭片的我,很投入的看完了這部片子。
一連看了好幾部二戰的影片,像《辛德勒的名單》《英國病人》《美麗人生》這些片沒有太多的戰爭場面,這部《珍珠港》一直想看,但又怕戰爭太血腥看不下去,在網上先搜到了主題音樂感覺很耳熟,很好聽
所以很費勁的找到了下載地址,在貫穿著悠揚的主題音樂中看完了這部片子,感觸很多,卻又不知怎么寫。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學到很多,但一時又說不出學到了什么。這部片子看后主題曲一直在耳邊回蕩。和《泰坦尼克號》一樣這部影片場面氣勢恢宏,畫面唯美細致,愛情浪漫凄美。
還是先說這主題音樂吧,影片的開始,落日的余暉映照大地,一架紅色的雙翼單引擎的飛機飛入我們的視野,此時耳朵上出現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旋律,這首配樂的名字是Tennessee(田納西州)很柔和的音樂配合著唯美的畫面,一下就被帶入和被感染了,這段配樂第二次完整的出現是在丹尼駕著飛機和伊芙琳在空中看珍珠港落日的鏡頭中,兩個相愛的戀人享受這樣一個溫暖的午后,此時的音樂和畫面讓我們感動,在看過影片后這首音樂仿佛還在耳邊想起。電影《珍珠港》中的每一首樂曲都是無與倫比的,精致至極《There you"ll be》有你相隨,也很經典,非常好聽。這部影片的音樂制作,是除霍納之外的又一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航空母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
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爆發。
對于歐洲而言,二戰的起點在德國的閃擊波蘭,對蘇聯而言,起點在巴巴羅薩計劃,對中國而言,起點在盧溝橋事變,而對于美國,正真把“中立”的遮布去掉,是在珍珠港。
歷史背景: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擴張,引起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滿,為了給日本一點警戒,美國凍結了對日貿易,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沒有石油,日軍的戰斗裝備無法行駛,艦艇拋錨,等于無法繼續侵略,為了確保侵略,掠奪石油,日軍決定冒險一擲襲擊珍珠港,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主力。珍珠港事件,成為了二戰最關鍵的轉折點。
這部影片確實很震撼,最喜歡背景主題曲,大氣悠揚經典!
珍珠港中小學觀后感(精選篇5)
從雷夫、丹尼和伊夫琳三個人物的迭宕的愛情故事里,使我深深體會到了真正的人情,真正的人性,體會到了真愛的可貴。包括那個黑人廚師的塑造,從船上的拳擊到從沒有開過槍的他用機槍打下日寇飛機,無不自然流暢的表演使我們看到,不管在失敗的痛苦、平和枯燥的生活和勝利的輝煌中,人情無處不在,愛情與人同行。那種真情打動著人們,喚醒著人們,讓我們珍視每天發生在周圍的點點滴滴。
影片中有兩個鏡頭將會長久地銘記我心,日本空襲已經結束,消息傳來,華盛頓立即召開會議,在會議中,作為總統的羅斯福為了反駁一名高級軍官“空襲東京 是不可能”的消極論調,使出渾身力氣走下輪椅直立身體,看著他扭曲漲紅的臉,我一時間就熱血沸騰了起來。同樣令我震撼的鏡頭是在準備空襲東京 前,軍官給飛行員作最后一次動員,意志不堅定的可以退出這場行動,在他一句“不怕死的向前一步”之后,我們看到的鏡頭上是一群英姿勃勃的美國飛行員邁著雄健的步伐向我們起來,這樣的鏡頭我好像是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可是,我卻忍不住為此而感動!
《珍珠港》從小人物的人性情感出發來看待這場戰爭.比較能讓普通觀眾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