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目擊高中學生的觀后感
影片《全民目擊》采用多角度敘事結構,通過大眾群體、律師余男、檢察官郭富城、富豪孫紅雷的四個視角去講述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角度展現不同的細節與觀點,制造層層懸念,最終還原出事情的真相。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全民目擊高中學生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全民目擊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1)
《全民目擊》這部影片有兩個局:一個是影片中作為父親的林泰(孫紅雷飾)為了洗脫女兒殺人的罪行而精心設計的局;另一個是作為導演的非行為了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巧妙編排的局。但不管是哪種局,觀眾都會深深地陷入其中,無法自拔,體會到一種任人擺布的觀影快感。
從20__年的電影處女作《守望者:罪惡迷途》開始,觀眾便可以窺視導演非行在講述故事和懸疑氣氛營造上的掌控能力。而這部《全民目擊》的迷人之處,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導演通過對于故事情節的巧妙編排精心為觀眾布置了一個迷局。在這個迷局中,由于觀眾對未來事件發展走向的未知與好奇心的驅使,從而使得觀眾始終被劇情牢牢抓住,讓導演牽著鼻子走。
影片以一樁謀殺案開始,圍繞著“誰才是真正的兇手”這一疑團展開敘事。導演采用多重視角來講述故事,在旁觀者與當局者兩種身份之間自由轉換,將這一案件講述得險象環生,使得本來就曲折離奇的案件變得更加得撲朔迷離。在這部影片中,導演精心編織了一個盤錯交織的網,影片通過快速的閃回從不同人的視角來對這個網進行抽絲剝繭,一點一點的解開隱秘在這個迷霧中的真相,不到最后一刻絕不解開迷局。
在這個精心布置的局中,幾乎所有人都深深地陷入了迷霧之中,對于這起案件的真相搖擺不定。然而,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有一點是肯定的:這起案件肯定是一場關于金錢、權利與陰謀的游戲。因為,從一開始影片便代替觀眾對這起案件做出了道德判斷。作為身價過億的富豪林泰,一出場那盛氣凌人的氣勢,便使觀眾心中的道德天平發生了傾斜?,F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導致的觀眾仇富心理無疑使得觀眾在看待這起案件時帶上了有色眼鏡,摻雜了太多的情感色彩,無法抽離到事件之外做到客觀冷靜。
然而,導演在之前虛晃一槍過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又一步一步的顛覆著觀眾的慣性思維,將觀眾引入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之中。導演通過大量的法庭戲來扭轉劇情的走向,呈現法律、道德與情感之間的角力關系。被告律師周莉(余男飾)與公訴方檢察官童濤(郭富城飾)在法庭上唇槍舌劍、針鋒相對,兩人你來我往,產生了極強的戲劇效果。影片中童濤飾演的檢察官則是與觀眾站在同一視角的。他調查富豪林泰多年未果,將林泰始終作為犯罪對象看待,所以,當林泰被卷入這場謀殺案中時,林泰便自然的成為嫌疑人,情感因素在他調查這起案件中占據了主導力量。而余男飾演的律師周莉一開始只是把替林泰辯護作為自己的職業,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法律因素在其心理中占據主導。但是隨著真相的慢慢逼近,心中的砝碼逐漸偏向了道德與情感這一邊。
影片中的反轉敘事一次次的解開故事的“真相”,卻又一次次的將“真相”打碎,重新建立另一個所謂的“真相”,導演通過層層布局,設置懸念,再層層解局,揭開謎底的方式,一次次的顛覆著觀眾對于影片情節的判斷,也同樣顛覆著觀眾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其實,本片和之前楊采妮的處女作《圣誕玫瑰》有些相似,任何人都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主觀的對一個人的好壞作出道德判斷。有時候,你看到的并非真相。相信很多觀眾會和影片中郭富城飾演的童濤一樣,在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之后大吃一驚,為自己之前帶著有色眼鏡的主觀判斷后悔不已。
不可否認,這部影片在細節上也存在不少硬傷。影片開始時主要人物出場時候的定格鏡頭有拍電視劇時遺留下來的毛病;對于這起案件中的一些細節也存在邏輯上的漏洞。然而,整部影片的故事框架和結構算是相對完整,導演對于整個“局”的編排與講述能力掌控得很好,將一個陰暗的謀殺事件轉變為一個有關父愛救贖的動人故事,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影片最后關于“龍背墻”的傳說確實猛的一下擊中了我的要害。
全民目擊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2)
《全民目擊》是由非行編劇執導,孫紅雷、鄧家佳、郭富城、余男等人主演于上映的犯罪親情片。該影片講的是富商林泰(孫紅雷飾演)在女兒林萌萌(鄧家佳飾演)因有殺害即將成為自己的后媽楊丹的嫌疑被捕后,高薪聘請知名律師周莉(余男飾演)幫女兒辯護,并與因大學時的好哥們的父親被林泰詐騙破產以后一直想抓捕林泰的童檢察官(郭富城飾演)智斗的故事。11月18日,在倫敦舉行的第5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頒獎禮上,《全民目擊》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郭富城)、以及“最佳青年導演”等獎項。
我們一直說“父愛如山”,在這部影片里表現的淋漓盡致,林泰一直深愛著自己的女兒,他在影片中說:“人生在世有些東西比命重要。”他為了自己的女兒可以不要自己的名聲,可以付出自己的性命。在20__年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年紀還小,覺得看不懂,今天重溫才發現影片的精彩之處。整部電影的主場景就是法院,是圍繞在法院中的幾方對峙而展開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堆記者在法院門口報導富豪林泰之女林萌萌涉嫌殺害自己的后媽楊丹的場景,有一個小女孩跑過,手中的氣球飛上了天,這個場景在影片中出現了三次,分別是影片的開始、通過童檢察官的眼睛倒回到這個場景、通過周律師的眼睛倒回到這個場景,之后是隨著由陳思成扮演的導演指揮記者們不斷切入鏡頭而引出影片的主角。
而在林泰偽證替女兒林萌萌擔下殺人的案子之后,當法官問林泰問題時也有三個鏡頭是從林泰的眼睛倒回去的。影片邏輯很清晰,通過情感的干涉,將案件復雜化,使案件充滿了變數與不確定性,并不是回憶,而是以退為進,不到最后一刻不揭示事情的真相,可謂一部精彩的影片。
全民目擊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3)
假如用郭富城那句臺詞來評價《全民目擊》就是“一個綠帽子引發的血案”!本片試圖用《無間道》《寒戰》那種高超敘事手法來做法庭片,頻繁閃回與反轉都賊漂亮,不到最后一刻,絕沒揭曉答案,整體相比楊采妮《圣誕玫瑰》明顯成熟多了。而孫紅雷演繹“人生在世有些東西比命要重要”慈父陰謀論,為親情愿意欺騙法庭和世人,頗為發人深省。
富翁林泰的未婚妻被殺,女兒、司機、父親都曾目擊了罪案過程,但真相永遠隱遁在迷霧中。誰是殺害新娘楊丹的真兇呢?“富二代”女兒嫌疑犯林萌萌?但為何司機法庭翻案去頂罪?城府極深的“奸商”林泰?但幕后又似隱藏驚天秘密。一個偏執死追謎底的主控官童濤,一個咄咄逼人的金牌律師周莉,則成為這場案件的“目擊者”。相比前部作品《守望者:罪惡迷途》導演非行聲東擊西的技巧更為嫻熟,不斷拋出煙幕彈,《羅生門》式三段敘事,外加那個案中案,更能牽著觀眾鼻子走。畢竟誰都不希望像《圣誕玫瑰》,才看一半就知曉真兇。
《全民目擊》相比同類內地法庭電影,在敘事技巧上有全新突破。首先,開頭利用航拍鏡頭,還有郭富城、孫紅雷等大腕下車特寫鏡頭,便營造出壓迫感的緊張基調,而那個漂浮的紅氣球則充滿了無常宿命。其次,兩次翻供的法庭證人,三次大的閃斷倒敘,雖然反轉有刻意和重復,卻讓作品不落俗套,難猜想故事走向。本以為利欲熏心的金牌律師,其實善良最愛追查人性與真相,那個商海沉浮老練毒辣的奸商,卻為親友愿赴湯蹈火,犧牲自己。反到是死追到底的律師童濤,由于自己偏執,險些釀成冤獄。
孫紅雷無疑是《目擊》最大亮點,他看似城府冷酷、勢利奸猾,實則宅心仁厚、重情重義,相比去年《邊境風云》更有人性魅力。余男則冷辣爽氣,前面法庭斬釘截鐵的爭辯,后面則有點陰郁失落感。但她既死查偵破,又混淆案情,人物有點模棱兩可。郭富城還是《圣誕玫瑰》那樣偏執和皺眉,輕車熟路,卻難突破。鄧家佳無辜痛苦的眼神,還有揮臂在雨中的救贖鏡頭,讓人印象深刻。倪虹潔的風騷妖嬈女,趙立新忠誠司機,佟麗婭與陳思成客串,干脆讓《全民目擊》群星云集,相對搶眼。
本片有幾句精妙臺詞,例如孫紅雷口中“我早知道那么麻煩就刻上社會主義好”“美貌就是用來消費的”,頗有黑色幽默味道,還有那句“人生在世有些東西比命要重要”核心金句,同樣發人深思,順理成章進行煽情。由于郭美美炫富、李天一案件的誕生,讓《全民目擊》搶得話題性。林泰與李雙江,都為兒女犯罪開脫,但前者顯然更博得同情。當然,林泰周密布局,三次顛覆性反轉,都不經推敲,細想有BUG,注定難媲美《法內情》《義海雄風》《無罪的證人》等經典杰作。但《全民目擊》在訴說“龍背墻”傳說時,你會發現撲朔迷離的真相背后,暗藏著一個父愛的催淚救贖。對內地導演來說,能將法庭懸疑片拍成這樣,已算精致,難能可貴!
全民目擊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4)
拋開影片那些復雜的邏輯套路和多次閃回的敘事手法,《全民目擊》情節非常的簡單,就是一個父親護犢情深,想盡千方百計讓殺人的女兒獲得自由。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如何左右律師和檢察官的思路,如此另類的救女行動,堪為奇葩。
庭審的故事最近的《圣誕玫瑰》和《全民目擊》有一定的相似度,前者也是庭審過程中情節逆轉,而《全民目擊》似乎更為技高一籌,節奏不拖泥帶水,而案例設置可信,盡管有些bug細節,但都無法阻止其作為類型片的昭著表現。
在故事的情節上二者也是格外的糾結于法理和情感上的復雜,《圣誕玫瑰》原告杜撰了一個性侵案件,目的其實僅僅是為了得不到愛進行盲目的報復,而《全民目擊》更是一個富豪愛女心切,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為愛女贖回自由。不是簡單的刑事案件,共同點都是考驗愛情親情,通過情感的干涉將案件給予復雜化,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
影片其實有著很強烈的現實感,但影片也進行人性的自我探討和救贖,關于親情和父愛,林泰盲目的愛女才惹出如此精彩戲段,不惜以身作則上演帽子戲法,這樣的現實例子很多,但沒有給更多的父親留有余地,有些事情可以替代,但有些事情根本就沒得替。比如李某某的輪奸案,比如依然在伏法的李剛案件,這些都在說明情感與理智不可混淆,理不清的是情感,理得清的永遠是理智。
其實影片留有很深的思考意義,在真相面前,一個女兒犯罪的父親該怎么去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愛包容一切,還是教育天下為所欲為的背景子女?一個殺人的女兒是要為自己的魯莽行為承擔法律責任,還是指望自己的有錢父親無條件拯救自己?一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律師,在真相面前繼續裝聾作啞還是勇敢的去澄清事實的真相?一個檢察官是被他人左右視線,還是錙銖必究讓犯罪伏法?影片通過貌似很簡單的刑事案件讓牽涉其中的人都紛紛的進行反思和自我救贖,在真相面前,人的理性該何去何從?
影片三大主角的表現都令人很贊,幾乎都是帝后級別的飆演技,孫紅雷這個角色其實一直都在演戲,讓一個囂張跋扈的富豪形象呼之欲出,而最后的真相被識破,其失望而又憂慮的情緒被多面呈現,至于余男和郭富城角色的塑造似乎都遜色于林泰這個角色的復雜性。但余男的冷靜沉著和郭富城的咄咄逼人都留給人深刻的印象。
非行作為新晉導演,首先成功的是他奉獻了一個好劇本,其次才是個好導演,其表現讓人非常的驚艷。盡管其不斷閃回的手法有些許重復的啰嗦,但非行還是盡量避開這些重復,讓整個故事看起來并不繁復,而是邏輯性較強,層次分明,讓人精神難得的集中在這一百多分鐘。當然通過對不同庭審結果的回放和重新梳理,影片并沒有在回憶,而是在以退為進,每一次都呈現不同的新意和結果。這樣的表現手法讓觀眾在觀影的過程并不感覺到枯燥乏味,而是讓人有強烈的帶入感,共同對案子的逆轉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全民目擊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5)
一、林萌萌的性格設定。
林萌萌在她的老師、同學,以及其他所有認識她的人看來——都是善良的,他們堅信林萌萌不會是殺人兇手,他們在孫偉串供后打出“真兇落網,萌萌無罪”的條幅,便足以表明群眾的判斷——萌萌是不會殺人的。以林萌萌的性格,她再怎么淘氣、任性,都是不會做出殺人的舉動的,因為她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父親——林泰,而且她的母親是六年前去世,這表明事實上在她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不特別缺乏愛的,另外,孫偉和蘇虹夫婦待她“如親生女兒”,還有童濤夫婦對她的照顧,都可以佐證這一點——林萌萌不會殺人,因為她內心有愛的種子,外在有愛的表達,而殺人的舉動是內心的恨被壓抑到極點后尋求釋放而不能才會做出來的——因為,一個人在殺人之前,首先要殺死自己,林萌萌肯定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法庭上,林泰承認是自己殺死楊丹時,林萌萌嘴里說的是“不是這樣的”,這句臺詞是有問題的,林萌萌在面臨選擇犧牲父親還是犧牲自己時,她的內心是極度沖突的,強烈的羞愧、自責、良心的不安,更大可能上會讓她說出這樣的話來——“人是我殺的!”如果真是她殺的話。
電影中林萌萌就是沒有承認,那么林萌萌的性格中應該還有“不敢承擔責任”這一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在殺人事件之前,應該有過類似李某某開車違章、打架斗毆、輪流發生性關系等各種犯了事由林泰擺平的事件發生。但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話,影片所要表達的林泰對女兒的愛,又會大打折扣,因為這種愛實在是溺愛,社會價值上不可取,影片的沖擊力就會削弱很多。
然而電影情節設定的基礎就是:林萌萌是殺人兇手。不然林泰表達父愛的方式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是電影擰巴的地方。同時林泰的性格設定也有問題。
二、林泰的性格設定。
林泰在童濤眼中,老奸巨滑、深謀遠慮、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概因童濤大學同學的父親因被林泰詐騙而自殺。如果林泰真如童濤所見,那么林泰絕對不可能像現在那樣成功,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幫助他,因為詐騙什么的,是不會長久和做大的,早就各種官司纏身、壞名聲在外、不被人所信任了。在林泰身上,一定有一些吸引人的品質或者像王林大師那樣身邊有一大群貪官污吏貪生怕死求福求安。如果是正面的品質,那么這些正面的品質,才是林泰成功的關鍵,這些正面的品質中重要的一點很有可能是“承擔自己的責任”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言傳身教什么的會體現在林萌萌身上。不然,何以解釋孫偉夫婦寧愿犧牲自己的名聲、生命、尊嚴等等替其女兒頂罪?何以解釋林泰的助手甘愿幫他重建停車場的場景、找演員、且最后選擇違背林泰的意愿留下停車場并期待童濤能找到?
所以,林泰的性格最終被設定為壞到極點優到極點同時好壞兩點都直接被忽略,影片只簡簡單單地選取和表達了父愛這一項,而且是以一種極其極端的犧牲自己的方式,未免顯得有點單薄。這就像周星馳所有影片中共同的一點——用最極致的方式,以證明愛的存在。而這樣的方式,好像存在于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中,我們都不愿意相信自己會被人愛,除非你證明,用極端的方式證明。我想被這部片子所感動的人,大體都有這樣一種不會有人來愛我的潛意識。
三、周莉的性格設定。
她是一位大牌律師,對律師來說,事實或真相是最重要的,是基礎,無論是控方還是辯方,都力圖將事實和真相弄清楚,然后再對造成事實或真相的人的行為及其背后的動機進行客觀而公正的分析,區分主觀故意還是客觀無意,最后再繩之以法,如此才算是公正公平,維護世界和平。周莉在林泰的辦公室,死守20__年底線,想必是知道一些內幕或真相的,而這個真相最可能就是——楊丹確實是林萌萌殺的,林泰是知道的,并且告之了周莉。但是庭審時,周莉卻接了招、演了戲,指證出孫偉是兇手,完全看不出她的立場,正應了陳思成那句臺詞“水貨”;但是,她又全盤否定了自己的行為,挖出了孫偉并非兇手的事實。那么,真正的兇手到底是誰?這個問題應該是她最為關心的,因為孫偉并非兇手,對于林萌萌能否洗清殺人嫌疑是沒有幫助的。難道周大律師與她的當事人林萌萌,沒有過直接溝通?另外,誰是真正的兇手,似乎更應該是公安和警察的責任。周大律師你到底想干嘛?
而后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周莉將200萬買來的停車場視頻免費發送給童濤,但是又刪除掉,似乎僅僅就是為了讓童濤看一看“事實”,而非一定要將事實澄清,但是又封存留有視頻原件的電腦,以佐證自己確實作偽證的罪行。真是凌亂啊!不管如何凌亂,周莉的行為,似乎是在給童濤搭臺子,讓其演那出“驕傲使人跌倒”的戲,好將故事推向高潮——龍背墻的出現,若真如此,便只是導演或編劇的臆想了,為了表達所謂的主題,為了強拉一個高潮出來,不顧人性的規律——這也是中國影視之所以很少出9分以上片子的原因,對人性了解得太想當然,隨便武斷臆造,脫離現實,藝術加工也粗制濫造。不看國產片,哥是有理由的。
四、童濤的性格設定。
看起來,童濤是一位異常剛烈的人民檢察官,嫉惡如仇,思維清晰,邏輯強大,情感鮮明。他在得知林萌萌是林泰女兒時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對林泰是有非常深的成見的;同時,從他觀察林泰的眼神中的東西絲毫不差來看,他對林泰又似乎是有非常深的了解的。既然是非常深的了解,想必也包括林泰性格中非陰暗的一面。罪歸罪,亦不能否定他所做的善行吧,檢察官看人或許也該兩面都看到吧。如此推論下去,童濤的性格是相當偏執的,他一定會將林泰打倒在地、繩之以法、除之而后快,在發現龍背墻的秘密后,考慮是否要重審,就是一個相當難以做出決定的問題了,至少童濤會糾結一陣子。然而,影片的情節是,童濤在看到假停車場后立刻就打了重審電話,實在是對已經樹立的童濤性格的一種削弱和不承認。這也是國產影片的軟肋,妄圖樹立一種性格上十分完美的人的形象,高大全、光正偉。這實在是對真實行的人的一種褻瀆。
五、龍背墻的故事。
童濤在宿縣的小飯館聽當地人講龍背墻的故事時,我終于忍不住笑了,影片前面的所有精彩、起伏、跌宕,在這一刻化為烏有,噢,mygod,原來這是一個成人童話,有關父愛的成人童話故事。所謂“律政殼,親情核”,一語中的,定性了影片的不倫不類不專業。另外,究竟林萌萌做了什么,需要改過自新?僅僅是因為揚言要殺人和還沒有被認定的殺人真相嗎?在這里,我看到長輩老者們對晚輩年輕人在意識形態上的一種擠壓和掠奪,以及人性上做自己方面的限制。龍背墻本身只是一個傳說,而且這種傳說,其本身所宣揚的父親為了保護兒子犧牲自己的觀點,就是值得商榷的,這不是一種真正的愛的表達,因為這其中參雜有眼淚、心酸、痛苦、羞愧、無奈、自我否定和并不單純的期望,不是真正的純粹而簡單的愛。老龍王以犧牲自己的方式,永遠地粘附在了小龍王的身上,老龍王的意志永遠地占據了小龍王意志的一角,小龍王永遠失去了做自己的權利、自由和能力,他所有的行動都會受到老龍王的影響……
這種強加,似乎是中國的父母最樂意做的事情。中國的父母,似乎從來就不能讓孩子們做完整的自己,也從不讓他們自己去承擔相應的責任,于是“成年的小孩子”就這么一批批一波波被造出來了,加劇著社會的矛盾和沖突;中國的父母,因為自己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所以寄希望于子女,從此子女也落入到了這種循環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