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鞋子的觀后感
奔跑的小鞋子最終是安靜的躺在地上,更破了,更臟了……那是幫主人贏得第一的小鞋子啊,本該被洗凈,被炫耀……可是,我想小鞋子必須也很自責,因為那顆童心在自責。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看小鞋子的心得,供大家參考。
看小鞋子的觀后感篇1
我今天觀看了一部伊朗電影《天堂的小孩》又名《小鞋子》,它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片(提名)的影片。我看后感動得熱淚盈眶。
《小鞋子》講述了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主要內容是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學后再換給他去上學。于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于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里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治病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后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苦苦哀求老師批準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后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后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后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并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而此時,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阿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散出一陣陣淡紅色,一群魚向他游來。
一個非常簡單、平凡的事情卻講述了一段令人心傷的故事。我從中感悟很多,知道了世界上還有許多貧困的孩子,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努力地學習和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勤儉節約,支援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也過上幸福、美滿和快樂的生活。
看小鞋子的觀后感篇2
這一部來自天堂的電影反應了天使般的小孩的情誼與他們經歷的事情。
影片講述的是在伊朗貧民的一家,母親生了難以治愈也沒有能力治愈的疾病,父親每天為家里的點點滴滴忙碌幸苦地工作,兩個孩子,哥哥和妹妹都上小學。但有一天,妹妹唯一的鞋子不見了,從此,哥哥和妹妹同穿一雙球鞋。每天哥哥等妹妹放學,趕緊換上鞋子飛奔向學校,隨著時間一點點推移,哥哥練就了跑步的特長,后為了贏得一雙新鞋而去參加了長跑大賽憑毅力得到了第一。
或許你丟了一雙鞋還會買另一雙鞋,再或許你根本就有很多雙鞋。現實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處境,卻沒有為我們設定一個生活態度,我們可以在充足的環境下悲傷,可以在貧乏的環境下快樂。一只小鞋子承載了太多的情感,也有太多的現實。天堂到底是一種環境還是一種態度呢,我認為在這部電影中應該是一種態度,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兄妹倆在學校認真學習,是一種天堂般的生活態度。
在電影中,兄妹倆找到了拿走她鞋子的人,卻意外得知她的父親是一位盲人,他們沉默地走開了。這一觸動人心的一個片段,生在貧窮的人卻還在憐惜別人,這到底是一件值得贊賞還是一個可悲的事情?值的人們思索。在哥哥比賽得到第一名后,他泣不成聲。
天堂的小孩不在乎名譽,而是在乎他想要達到的東西。
原來不是來自天堂的小孩,是活在天堂中的小孩。
看小鞋子的觀后感篇3
與《小鞋子》的姻緣,很早就有了。記不清是什么時候,看過一個宣傳片,雖只是幾個剪切的畫面,卻深刻在記憶里;一直惦記著。
新年的時候,亞亞要韓國教書了,年提及此事的時候還覺得遙遠,可新年一過就是行期,陪她匆忙地采買物什,吃的、穿的、用的,不一而足,雖是近在鄰邦,卻到底是陌生的國度,樣樣都想備齊,而于我類而言,書和碟子是少不了的。徑直南大門口的老店,一站就是半天,收入囊中的便有那張《小鞋子》。
沒有急急地看,想到已經擁有,便覺得十分滿足,這種幸福感需要慢點體會。一個有些微雨的周末,忽就想念起那些過目不忘的畫面。泡一杯咖啡,靜心期待與小鞋子的`相遇。
89分鐘的光影,樸素、簡單,甚至有些粗糙,但那有什么關系呢,我甚至愿意沉在其中,讓安心與溫暖持久一點,再持久一點。
小阿里買菜,順道為妹妹取回送修的小鞋子,卻在買馬鈴薯的時候,把小鞋子丟在了菜攤中,被收垃圾的人誤拿了,而那是妹妹唯一一雙鞋。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兩個人共穿一雙鞋上學。為此他們需要無盡的奔跑,在相約的地點迅速換鞋。奔跑,也依然會遲到、會被老師批評甚至差點被退學, 可是只有奔跑,才能解除眼下的困境。
找回丟失的鞋,或者擁有一雙新鞋,是兩個孩子心中每日的期待。在奔跑中,躲避父母可能加諸的責罰;在奔跑中,妹妹看著別人的小皮鞋,羨慕又無奈。
找尋舊鞋,卻發現穿著那雙小粉鞋的女孩家庭更加窮苦,他們躲在角落,看著小女孩拉著失明的爸爸,善良的目光里面寫滿了理解,即便那么珍惜,也依然放棄要回的念頭。
他們無比珍惜地清洗那雙共穿的球鞋,那么小心,輕輕地吹走鞋上潔白的泡沫,看著泡沫在陽光下變作彩色的肥皂泡,一如他們的童年,純凈而透明、飄忽又美麗。
阿里終于有機會為妹妹贏得一雙鞋,哀求老師批準他參加全市長跑比賽,因為季軍獎品是一雙鞋子。比賽要開始了,身著名牌運動服、合腳運動鞋的孩子們,各有各的目標,而阿里穿著老師發的運動服,踩著破爛的球鞋,只想贏得季軍。
比賽開始,阿里奮力奔跑,眼前晃動的是與妹妹奔跑著換鞋的匆忙腳步,他要取勝,要那雙鞋。在極度疲勞的奔跑中,阿里跌倒了,又爬起來,不顧一切地沖向終點,卻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當無數的閃光燈在眼前閃耀時,阿里的眼睛里卻充滿了自責的淚水!他要的不是冠軍,而是那雙鞋啊。瘦小而失望阿里,堅強又寬容的小男孩,他沒有說什么,靜默的眼神卻直看入你的心底。
片尾,阿里脫下已經徹底磨爛的球鞋,把滿是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片紅色的小金魚游到腳邊,輕輕地親著阿里的小腳,妹妹已失望的走開,阿里的眼神也許還是充滿歉意的。要怎么辦?
天堂的孩子,阿里和妹妹,純凈的笑容,自然的面對。導演馬基德·馬基迪 Majid Majidi以其最自然的捕捉,抓住了最溫情的關懷。觸碰的是,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曾經丟失的夢想,或者為夢想應該有的堅持。
看小鞋子的觀后感篇4
剛剛看完《小鞋子》,趁熱打鐵寫一篇觀后感。
看過的人都清楚劇情,這里不再贅述。
我覺得這部電影能讓很多人感動的原因是,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求而不得,努力而沒有結果的經歷,沒什么比這還令人沮喪的事情了。
電影里哥哥妹妹,因為一雙破破爛爛的小鞋子而遭遇到了很多說不出的尷尬,現實中的我們,也因為得不到和別人一樣的東西而感到傷心難過。共鳴就這樣產生了。
這部電影就像一面鏡子,讓人看到了自己某一時刻無所適從只能將就的尷尬。
童年是特別的,在我們心里,或許有種潛意識,孩子應該受到好好的照顧,最好的東西都要給他,但是有多少人是在父母粗糙的關照下長大的。(當然,這里不是攻擊埋怨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還是無微不至的愛護著我們,只是生活里的事情太多,物質條件又有所束縛,很難有人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們心里的一角,希望自己童年時能夠獲得公主或者王子那樣的待遇,或者再低一點兒,我們想要一個幸福美滿的中產階級家庭。但是現實是我們往往求而不得。
我說他是一面鏡子,是因為我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有一段時間,我的學校在離家很遠的另一個地方,有好幾公里的距離。每個星期放兩天假,我開心又難過,因為我得步行回家,還得路過一個非常陡的高坡。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很羨慕有車接送的小伙伴,哪怕有輛自行車都是好的。但這也是可以忍受的,因為有同學和我一起步行回家。只有幾次是沒有人和我同行,我一個人走在漫長的幾十里的山路上,感覺周圍沒有一點聲音,大路上只有炙熱的陽光和飛揚的塵土。我一步步走,直到看到離我家越來越近的那棵樹才感到安心。我尷尬我難過,但是卻沒有辦法,我們家沒有車。但是我很慶幸這段日子終于過去了。
世上的煩心事大多可能都和錢有關,但我相信,哪怕是物質條件再豐足的人,也會有求而不得的時候。那時候人會抓肝撓心,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擺脫困境。
關鍵在于有時候我們的努力可能沒有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無奈,可以失望,但是不能放棄再一次的努力,或者樂觀。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演講,說人最應該擁有的品質是樂觀。我覺得有時候這種努力可能是飛蛾撲火,看起來非常傻,但是,從慰藉心靈的角度看是必要的,就像馬云說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當然不能光有夢想,還要奮斗)。
看小鞋子的觀后感篇5
現在的社會,科技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要買什么就買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不用愁吃愁穿。當然,什么事都有兩面性,當人們太富裕時,小孩會變得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樣,人們之間友誼慢慢淡化。電影《小鞋子》里的兒子是個窮孩子,卻令人感動。
故事主人公是兩個孩子,一個叫阿里,還有一個是阿里妹妹叫莎拉,他們都是品學兼優、懂事、乖巧的好孩子。他們從小家里很貧窮,而他們整個家庭是團結友愛,雖然在物質上并不富裕,可是在精神上卻是“億萬富翁”。故事中,阿里不小心弄丟了莎拉的鞋,他們協議輪流穿阿里的球鞋去上學。阿里為了讓莎拉可以穿到新鞋,在馬拉松比賽時,阿里想得季軍拿獎品球鞋送給莎拉,可最后得了冠軍,這讓阿里傷心透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為阿里感到難過,因為阿里遲到,以及后面的馬拉松后的那場景等,阿里好像都是被“冤枉”的。令我感觸很深的還有阿里一家,因為他們一家團結友愛,父母之間,孩子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都非常關愛。想想我們現在,有些人為了利益而和朋友不和,父母之間離婚的數不勝數,父子之間有代溝……這就是貧窮與富裕的區別。再想想阿里拼盡全力要為妹妹掙一雙球鞋,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我們現在,有些人能樂于助人,但大部分的人只是嘴上說說,暗底下互說誰誰誰的壞話,可謂是表里不一。
往往在物質上富裕的人在精神上貧窮;往往在物質上貧窮的人在精神上很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