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園個人觀后感
烈士——一個讓人敬佩有振奮的詞語。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似乎已經遺忘了這個詞語。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讓我們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活力,但參觀烈士陵園,就能讓我們的血液又再次沸騰。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烈士陵園個人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烈士陵園個人觀后感(篇1)
以前從未游覽過烈士陵園,總覺得那只是一些為戰爭而犧牲的人的靈魂的寄存處,有什么好看,何須看?這次在洛陽烈士陵園的游覽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
踏進烈士陵園,一股浩然之氣便撲面襲來,古柏蒼松參天聳立、蔭天蔽日,使本來寒冷的空氣更添幾分寒意。可當我們瞻仰著烈士紀念碑的時候,當我們瀏覽著一行行先烈們的名字的時候,當我們觀看著先烈們奮勇抗戰的圖片和他們那些簡陋的遺物的時候,我們沒有感到絲毫的寒冷,相反,更多的則是內心的激動和靈魂的震撼。他們大都還很年輕,就這樣為了洛陽這座古城的解放而從容就義,他們的功績比他們的歲月還多。如果靈魂有大小,我想他們的靈魂必須是靈魂中的巨人。
人站在紀念碑前總會感到自我的渺小,不是因為紀念碑的高大,而是因為我們所應對的不僅僅是一塊紀念碑,并且是一個個巨大的靈魂。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他們是該不朽的,他們以自我的生命書寫了山河的壯麗,以自我的鮮血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或許他們當時無法選擇,也正是他們的無法選擇更說明了他們靈魂的高尚。“青春換的山河壯,碧血染將天地紅”,或許這便是他們真實的寫照吧!
在那里我們不敢大聲喧嘩,唯恐驚擾了先烈們被殘酷的戰爭早已折磨的疲憊不堪的靈魂。歷史上曾有無數的帝王先賢長眠于洛陽這座古城之下,他們的靈魂在洛陽的安息也算是他們的榮幸,洛陽的歷史也會所以更加熠熠生輝。當我們回去時再次來到紀念碑前,我不明白該以怎樣的方式和這些偉大的靈魂道別,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的說一聲:你們安息吧,你們以自我的生命換來了洛陽的自由,我們也必須會用我們的畢生將洛陽古城建設的更加完美。
烈士陵園個人觀后感(篇2)
今日,我懷著敬仰之情去參觀了烈士陵園。一路上,一排排樹木屹立在樹林中,一座座山峰映入我眼簾,更奇的是――我竟然看見了一面如平鏡似的湖。這經過的一條又一條路總是那么的寬敞,平坦。我深深地明白,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用自我寶貴的生命換來的。又走了一段山路,最之后到了神圣,莊嚴的烈士陵園。
進入園內,所有的同學都是神色端莊,那一張張白凈的臉龐飽含著對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首先我們參觀了烈士墓,每到一個墓碑前,每個同學都會自覺地彎下腰,深深地鞠上一躬。長眠在那里的先烈,為解放中國獻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他們為了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與敵人斗爭到底,可想而知,我們今日們所處的環境是何等的優越啊!
隨后,我們又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堂,我看到了許多先輩們那飽經風霜的臉。數一數,算一算,從古至今,多少志士仁人,英雄豪杰,為保家衛國,追求光明,前仆后繼,英勇奮斗!
同學們,今日我們胸前佩戴的紅領巾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我們應當珍惜胸前的紅領巾,珍惜今日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們應當自豪,自豪有這么英勇頑強的先輩;我們應當學習,學習先輩們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我們應當努力,努力學習,做國家的棟梁,繼承先輩們的事業!
烈士陵園個人觀后感(篇3)
7月17日下午2:30,我們“重溫紅色道路,探尋沂蒙精神”——單車行沂蒙服務團隊在臨沂廣播電臺主持人倪明輝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雄偉、壯觀、氣勢宏大的華東革命烈士陵園,通過參觀訪問,是我們對沂蒙老區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更透、更清晰的了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烈士為了祖國奮不顧身,英勇抗敵,視死如歸的精神和品質依然需要發揚光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抗日戰爭時期,臨沂是山東軍區指揮地,陳毅,粟裕將軍在此地指揮了一場有一場激烈的戰爭!可以說沂蒙山區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沂蒙山區的人民為新中國的成立也做出了重大的犧牲。在沂蒙山區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投身戰場,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為了紀念1925——1945年間犧牲的革命烈士們而建了此烈士陵園,并于1985年更名為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在抗日浮雕陳列室里,當我們看到那一幕幕雕刻在石碑上,栩栩如生的再現了當年戰士們保家衛國,浴血奮戰,奮不顧身的戰爭場面時,戰士們冒著敵人的船堅利炮,沖鋒陷陣與敵人拼斗,其中有幾個場面令我們萬分的震撼和憤慨。低熱將八名勇士綁在柱子上,施盡酷刑,并放出狼狗撕咬他們,八名勇士雖然皮開肉綻,鮮血迸流,但沒有一個人被嚇倒,各個大義凜然,大罵鬼子漢奸。這種精神現在人有幾人還有,難道不值得生活在安定年代的我們思考嗎?
敵人還將躲在山頂避難得馮老先生一家老小,全部從山崖上扔下。這一筆筆凄慘悲涼的血債,我們不應該要求賠償嗎?
錚錚鐵骨的英雄趙傳的事跡,我們看了以后,無法遏止的流出了淚水,是感激、欽佩更多的是激憤!
趙傳身帶秘密文件,藏于村莊,正要突圍,一群鬼子已經沖上來了,在這千鈞一發時刻,他毫不猶豫的將文件塞進了嘴里,敵人用刺刀撬他的嘴,牙齒被撬掉了,罪被撕破了,但他還是奮力掙扎將大部分文件“藏”進了肚子里,少部分帶血的紙吐在敵人的身上,此行此舉是何等的英勇,何其偉大!
看了這些場面,我有一種沖動:兇狠殘暴的日寇敵軍對烈士們如此毒刑,簡直慘無人道,滅絕人寰,只覺的心中熱血在沸騰,壓抑在內心的仇恨和憤慨,熾燃著我的每一滴血,似那開閘的江水噴薄而發欲從毛孔射出,我會永遠記住這筆血海深仇,國恥家恨,努力學習。樹立報效祖國,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一點力量,為人民的幸福安定貢獻一點力量。
烈士陵園個人觀后感(篇4)
4月1日下午,我們7年級全體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齊去鄭州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一路上,同學們表情肅穆,沒有人說笑——在這場合,誰會笑呢?因為我們要去給烈士掃墓,不是去春游。
走了一個小時,最之后到了烈士陵園。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醒目的石碑和石碑上周總理剛勁有力的題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看到這幾個大字,我想,革命烈士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卻永存在我們心中!
我們懷著崇敬的情緒,進行了一系列的儀式:獻花藍、同學代表講話、老師講話、宣誓、默哀……這使我想起了我們平常在學校的升旗儀式程序,除了獻花藍和默哀,其它環節都差不多。一開始,我想不清楚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但當我想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才明白:那鮮艷的五星紅旗正是千千萬萬的烈士用鮮血染紅的呀!
之后,我們來到了烈士的墓地。在最前排,我看到了吉鴻昌烈士的墓。墓碑后有吉鴻昌烈士的生平簡介。原先吉鴻昌烈士是我們河南人啊!他堅持抗日,于一九三四年被日寇在東北殺害。吉鴻昌烈士在犧牲時絲毫未動搖抗日的決心,英勇就義。
我們又瞻仰了焦裕祿烈士的墓、王遠芬烈士的墓、賈心齋烈士的墓……還有許多無名烈士的墓,我們每到一個烈士墓前,都要敬隊禮和鞠躬,表達我們對烈士們的懷念和崇高的敬意。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無名烈士,真的是他們沒有名字嗎?不,他們以前有過名字,他們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自我寶貴的生命,只是因為各種原因,他們的姓名無法為人得知。但是,“烈士”就是他們的名字,我們會永遠記住的!
回到學校的路上,我又想起了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沒有他們,哪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是啊,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一切,我們就應繼承先烈的遺志,使中國更加強盛。這是我們最就應做的,也是回報先烈的最好的方法!
“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爭做四有新人,誓成國家棟梁!”我們在烈士陵前的誓詞,久久回蕩在我的心中!
烈士陵園個人觀后感(篇5)
今日,學校組織我們四年級去烈士陵園掃墓。
八點我們上了大巴,同學們在大巴上說說笑笑,不一會就到了。
早上,空氣格外清新,太陽格外燦爛,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每個人手里都拿著自我親手做的小白花。
我們先來到了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下,宣誓
之后又去了展覽館,在展覽館前面有四座雕像,其中有一個是我印象最深刻,他就是“黃驊”聽說黃驊市就是以“黃驊烈士”取的名。
在展覽館里我明白了很多知識:“滄州解放日是1947年6月15日,1986年李國英,王家慶等人建立了烈士陵園。在戰爭中劉政營長,頭部負重傷,仍在通信員的挽扶下指揮戰斗”。
在大廳中央有一段毛澤東爺爺的話;“成千成萬的烈士們為了人們的利益,在我們前面英勇的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巾,他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最終我們又去了墓地,那里看著很恐怖,但進去后不掉淚都難,他們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應用的犧牲了。我們懷著感激之情,給每一位烈士鞠躬,并把小白花送給他們。期望他們能夠給我們帶來好運,從烈士出來后我的眼里含著淚水,親愛的烈士們多謝你們,我不會讓你們白白犧牲的,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國家做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