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小學的觀后感
我們青少年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最美孝心少年小學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最美孝心少年小學的觀后感篇1
今日,我們在年級主任的帶領下來到了五樓報告廳,準備開展一場以“孝親是一種美德”為主題的大隊會。
在我的指揮下,同學們齊唱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然后我們觀看了《最美孝親少年》……王澤盼,背起殘疾的姐姐,讓姐姐體會到了上學的歡樂;六歲的王安娜,提早背起了家里的重任,獨自照顧92歲高齡的曾奶奶和奶奶;李升財、李升玫,一對兄妹,妹妹每一天放學后靠賣陀螺掙錢,哥哥則回家照顧生病的父親;李家邦,被養父領養來的孩子,可是卻義無反顧地扛起了家里的重任,還用一個小本子記錄下了幫忙過他的叔叔阿姨們。
看看他們的事跡,再想想自我,我真是感到自愧無比,無地自容:在家里,我又為姐姐和兄弟姐妹們做了些什么我又為父母做了些什么12歲的我到此刻甚至還不會真正地自我做好一頓飯,更不要說是為家里掙錢了。
今后,我必須要向著最美孝心少年看齊,爭取提高自我!
最美孝心少年小學的觀后感篇2
自古以來,中華人民即百善孝為先,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我見證了什么是“孝”,知道了“孝”的含義.接下來,我就選取兩個事例來詮釋“孝”的含義,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片明亮的天空
十六歲的黃鳳吃了不知多少苦,受了不知多少累,才艱難地走到了今天.她用她對父母的愛和對生活的不屈服,感動了社會.黃鳳在六歲時父親因摔傷,癱瘓在床,而母親也離家出走,棄他們而去.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擊,讓她變得堅強,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撐起了那因父親癱瘓而垮塌的天,為了給爸爸治病,她從貧窮的山村推著爸爸來到大城市――上海.這是長征般的行程,可她走過來了,在求醫的過程中,屢次受挫,但她從不灰心.她的事跡被人們知道,她的孝心感動了社會.最后,北京一所醫院免費為她父親治病,皇天不負苦心人,她父親的病逐漸有了轉機.
她雖是孩子,但她比成年人更有孝心.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她的父親早日康復.花季有“雨”
十四歲是人生花季,大多數人在這個季節里享受著燦爛的春光,而十四歲的吳林香,卻在這美好的季節經歷著人生的狂風驟雨.禍不單行.父親不在,吳林香的唯一依靠――母親也不幸去世了.她必須靠自己照顧好年幼的弟弟和年邁的奶奶.以她稚嫩的承擔起超負荷的責任.她的夢想是當一句醫生,為了不讓更多的人不再受病痛的折磨.當弟弟對她說出“姐姐,我愛你”的時候,我落淚了.林香你是好樣的,別灰心,在你的身后有很多人在做你的后盾,加油!
人間有愛就有孝,“孝”字是沉重的,但若是心懷愛心責任心就能舉重若輕.讓我們向最美孝心少年看齊.學做“孝”人,學做“孝”事,做一個有愛心有孝心之人.
最美孝心少年小學的觀后感篇3
每一次當我觀看中央電視臺一年一度《最美孝心少年》的時候,我總是不能自已,時而心潮涌動,時而淚流滿面。頒獎中的每一位少年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無不令我由衷地感到敬佩,百感交集,身心如同充電般能量百倍。
今年最美孝心少年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湖北恩施馬家寨土家族少女劉倩。
12歲的她本是豆蔻好年華,可是命運卻早早的無情的奪走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母愛,父親因操勞過度患上了嚴重罕見的慢性鼻竇炎。病一發作就四肢無力,頭暈腦脹,痛苦地臥床哀嚎。這么多年,小小年紀的劉倩不但要勤奮學習功課,并且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幫忙做,甚至連自家田地里的農活也要幫父親操勞。
當看到小倩在玉米地收割玉米時,不細心割傷自我手的那幕,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記者問她:“疼嗎?”小倩的回答讓相仿年紀的我驚訝萬分。她說:“沒事!就是刮傷了一點兒。”記者再問:“你會告訴爸爸嗎?”她眼里噙著淚花,沉默片刻回答說:“人家都說,兒女受傷父母的心也會疼啊!告訴他,他肯定又要擔心啦!”
她無時無刻不在為爸爸著想,卻忘記了自我的傷,自我的痛,多么懂事、堅強!而靜下想一想同齡的我們呢?也許這時候還依偎在父母的懷中撒嬌淘氣了,更有些人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公子、公主般的安逸生活。什么時候像小倩那般獨立自強過?什么時候體會過父母撫育我們辛苦?什么時候真正的為父母研究過呢?我想,這正是我們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們值得好好體會和學習的寶貴地方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看完這次的視頻,我真正的感受了到皋魚說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對待父母的孝心其實也許就是父母下班后的一杯熱茶,飯桌上手藝拙劣的一道菜,父母睡覺前的一盆熱水……讓我們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平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點滴做起,從心中純樸自然的愛做起!做一名名副其實的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小學的觀后感篇4
我們沐浴著愛的陽光長大,我們滋潤著人間的真情成長,多少次帶著幸福的感覺進入夢鄉,多少回含著感動的淚花暢想未來。
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一顆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駐心間。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懷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學會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學會感激——感激我周圍的一切,因為他們給了我和諧健康的成長空間,不要忘記說聲——“謝謝”。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有一聲呼喚最動聽,有一個人最要感謝,有一個人最應感恩,它就是——“媽媽”。
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我們沒有憂慮地成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如果說母愛是船,載著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如果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那么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拿什么來感謝你,我的父母!父母的愛說不完、道不盡,所有的恩情我們銘記于心。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吧。
最美孝心少年小學的觀后感篇5
中國人都說:“百善孝為先。”感恩慈孝,一向是中華傳統美德,更是做人之基本準則。父母,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溫暖著我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今日,我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儀式,我被深深地打動了,那一雙雙稚嫩的小手、肩膀,都承受著家庭里多少重擔啊,這些孩子在原本應當無憂無慮的歡樂童年里,經受了那么多苦難,卻依舊堅強,依舊燦爛地笑。看完視頻,不禁讓我熱淚盈眶。
影片中,這些孝心少年,他們與我的年齡相仿,可是我的本事遠遠不及他們。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與我年齡差不多,一個僅有十歲的小女孩——王薺悅。她的媽媽雙目失明,而她的爸爸也僅有0.1的視力,有許多好心的群眾都幫忙他們,幫他們買一些可幫忙薺悅父母的物品,可他們斷然拒絕了,因為他們覺得小薺悅就是他們的眼睛,父母給小薺悅樹立了榜樣,從小培養孩子自立自強。
是啊,薺悅不會因為媽媽的眼睛失明而感到自卑,反而還帶媽媽去參加各種親子活動。年幼懂事的她,幫爸爸整理店里的物品,小薺悅從五歲起,便搭著小板凳做飯,這一站便是五年。小薺悅從不覺得辛苦,因為她能看見爸爸媽媽欣慰的笑容。一雙小手,拉著兩雙大手,肩并肩走在一齊,歲月中,留下小薺悅和爸爸媽媽永恒的幸福,一雙眼睛給三個人帶來光明。
還有許多孝心少年的事跡讓我感動,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足以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命運的坎坷,使他們體會到了別人所不能體會到的艱辛。我常常享受在父母的愛中,卻從未想過如何去回報自我的父母。這些孝心少年這么偉大,這么懂事!他們令我的臉上火辣辣的。這些孩子用孝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我必須要像那些孝心少年學習,學習他們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學習他們孝敬父母和敢于擔當的美德。
盡孝,不要等待,就是此刻,孝心來自我們的點點滴滴,讓我們一齊用愛,填滿世界;用行動,孝順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