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高中學生的觀后感
其實,今日,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頭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能夠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供大家參考。
最美孝心少年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1)
“孝”字,老在上,子在下,這個字表示做兒女的都要孝敬自我的父母,自我的親人,孝敬自我的長輩。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的祖先一代一代的傳下來的品德。“孝”這個字雖然很容易寫,可是做起來就很難了。
在《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中,組委會選出了十位最美孝心少年,二十位異常關注孝心少年。在孝心少年中,趙文龍就是其中一個,趙文龍還不大,卻承受了父母離異的悲痛。
可是他為了照顧患有尿毒癥的媽媽,放棄了父親那邊寬裕的生活,做起了家里的頂梁柱。尤其是那段視頻,趙文龍炸了幾個肉丸子,他自我只吃了一兩個,其它的他都給了他的父母,母子兩人在互相給對方肉丸的“爭奪”中,讓人不禁潸然淚下!還有奔跑女孩路玉婷,他的母親得了重病,需要用錢,她僅有每一天送票賣錢,別人都是與時間賽跑,她卻在與母親的生命賽跑!還有邵帥為了不讓媽媽死去,捐出自我的骨髓。
尤其是那句“媽媽你看我一眼”那句話讓人感到感動!林章羽,吳林香,徐沁燁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是以實際行動來給我們展示“孝”這個字該怎樣寫,該怎樣做。
的確,“孝”不是那么容易做出來的,因為那時要用很長的時間來維護,可是“孝”已經被我們的祖先延續了五千多年才把這個傳統美德傳到那里,我們有義務去把這個傳統傳下去。“烏鴉反哺,羊跪乳”連動物都明白的品行,為何連我們都不明白,連動物都做的事情,為什么我們人類卻做不出來呢?在科技發達的今日,一切物質都在上升,科技發達了,可是我們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美德,非但沒有發揚,還有人根本就不當回事。此刻的人把孝行看成是一個笑話,別說去做連說都不想說,難道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一代就沒有了嗎?
不,我們不能再要這樣的思想萌生,應當好好的教育下一代,讓我們中華民族的有五千年歷史的傳統“孝”繼續發揚光大。
最美孝心少年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2)
由中央電視臺打造的又一傳遞正能量的大型公益節目——《眾里尋你——尋找最美鄉村少年》于20__年11月8日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我看了之后一是被那些孩子的孝行所感動,一是為那些命運多舛的孩子感到慶幸,他們的生活雖然困頓,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卻是非常的富有,這些曾經的經歷將銘記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生發出道德的種子,開出鮮艷的道德之花,在陽光下煜煜生輝。
由央視策劃并啟動的大型公益節目《眾里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經過前幾個月的發動和申報,最后從上報上來的600多個孝心感人事跡中選出100位候選人,再由閆肅等10人組成的特邀委員會好中選優,最終確定10人為20__年度最美小心少年,另外20位為特別關注孝心少年。
說實在的,我一個大老爺們不喜歡流淚,但是我最終也沒有能控制住自己,眼淚在一次次的視頻回憶中總不自覺的留下來,對于那些孩子來說,他們所經歷的對他們來說都不算什么,唯一讓他們牽掛的是親人,如何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既照顧好親人,安頓好生活又不耽誤自己的學習,成了他們一直思考的內容,匆匆的腳步努力在延長幸福的時光,走出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孝心事跡。
“百善孝為先”。什么是孝行?這600多個感人的事跡是最好的說明,或許,不止這些,還有更多,我們應該期待更多。
今天我們提倡孝道,大力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卻一直囿結在說教的怪圈。老師一味的空洞說教,讓孩子學會了選擇性遺忘,家長的說教卻在自己的言行中土崩瓦解。其實不需要的過多的說明,孝道很簡單,就是那種從內心深處迸發的最為樸素最為純真的親情,并由之主導的行為就是孝道,從有孝心到有孝行,自然的流露,不加任何的雕飾,這就是孝道。大到救人,小到一句問候都是孝道的內容。不僅對自己的家人,還能推及他人,這也是孝道。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為德之本。我們的社會已是千瘡百孔,病入膏肓了。什么官二代、富二代充斥的人們的眼球,什么拜金主義,什么享樂主義__,讓每一個人都變得浮躁。過去的那種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一家包餃子,前后左右鄰居吃的民俗已是離我們遠去了。我們倡導孝道,就應該從自身做起。
學校是開展德育的最佳場所,作為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有能力有責任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
德育的途徑有很多,我覺得活動是最好的載體之一。上好一節品德課,說是一種方法,能讓學生明理,但僅僅明理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導行。每個村子都會有一些空巢老人或者孤寡來人,我們可不可以把課堂搬到他們的家里,幫助他們打掃到掃衛生,拾掇拾掇院子,走出教室,德育才會有更好的實踐天地。
育人不僅是智育,更多的應該是德育,在每一個孩子心中種下德的種子,小心呵護精心培育,不久的將來,當我們老去時,我們能享受到的也是我們今天所努力實現的。
最美孝心少年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3)
今日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齊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公益活動,評選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一共評選出了十二位最美孝心少年:李依桐、李易軒、王薺悅、王帥康、劉倩······那些少年堅難而曲折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動,異常是王帥康的故事更是讓我淚流滿面。
今年11歲的王帥康過早的經歷了生活的不幸和磨難,他的爸爸英年早逝,隨后媽媽改嫁他鄉,奶奶患上了“心肺綜合癥”,家里僅有爺爺在幾十里外的工廠打工。王帥康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被醫生診斷患有“馬凡氏綜合癥”,不僅僅有先天性心臟病,視力也慢慢下降,身高也控制不住地長到了1.75米。即使是這樣,王帥康也沒有害怕退縮,反而選擇了堅強地應對生活。為了減輕爺爺的負擔,王帥康每一天放學后都在外面撿廢品。雖然賣廢品的錢不多,但他還是很開心地用這些錢給爺爺和剛出院的奶奶買好吃的東西。還經常幫爺爺下地給麥苗拔草。
看完王帥康的事跡,我想到了自我,平時在家有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耐心指導著我;犯了錯誤,是爸爸媽媽嚴肅地批評我,督促我改正錯誤。這些都是失去爸爸媽媽的孩子所向往的,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每一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經常和父母拌嘴,惹他們生氣。此刻想想真是太慚愧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貌古國,在遠古時候就有“禮儀之邦”之稱。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但世界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又有多少呢?“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愿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而我的感恩是:努力學習,實現夢想。當然,我們要孝順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他們我們也要盡孝心,講孝道。
同學們,讓我們一齊用實際行動去傳承“孝”這一偉大的民族傳統文化,讓她發揚光大吧!
最美孝心少年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4)
“‘孝’字,老在上,子在下”,這是白巖松先生在《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上說的一句話,這簡單的一句話,卻詮釋出了中華幾千年來最精美的細致。孝,既是道德的標尺,也是親情的溫棚。在這物欲縱橫的時代,對于有些人來說金錢是生活必需品,親情卻成了奢侈品。“孤寡”老人隨處可見,遺產糾紛哪兒哪兒都有,啃老族,那是一抓一大把。可是,在城市或是鄉村的某個角落,一些小小的人兒,正用他們的行動感動著整個社會。
黃鳳,6歲時父親因工傷殘疾,母親離家出走,僅留下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和難以割舍的親情,以及沉重的生活負擔。而就是一個6歲的小女孩,擔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照顧殘疾的父親和年邁的祖母。“這是怎樣一個幸福者和衷痛者!我不明白一個六歲的孩子憑借一股什么樣的力量能夠對抗生活的壓力,我也不明白,一個十二歲的女孩要送父親到千里之外的上海去治病,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我只明白,有一種愛讓人瞬間強大,有一種情,讓我們牽腸掛肚。
趙文龍,他總是面帶微笑,不論生活給予他多么殘忍的打擊,他仍舊是那樣,不變的微笑。趙文龍的媽媽患了尿素癥,每周要做兩次透析,懂事的趙文龍每次都給做完透析、渾身脹痛的媽媽做按摩,直到深夜,媽媽沉沉地睡去,他才休息。小小的他,13歲就學會了做飯,時時刻刻關注著媽媽的飲食,媽媽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他都記得一清二楚。這血濃于水的親情,遠方的爸爸,你是否也能感受得到呢?
同樣媽媽患有尿素癥的還有“奔跑女孩”——路玉婷。這個“在馬路上亭亭玉立的女孩子”總是在奔跑,奔跑。這個堅強的女孩總是那么冷靜而成熟,她拒絕了來自學校的幫忙,因為她覺得她能夠經過自我的努力來維持這個家庭的生活,還有比她更需要幫忙的人,比她更需要這筆救助金的人。自從媽媽患上了尿素癥,她就接替了媽媽的工作,利用中午吃飯的時間來幫人送票,一路飛奔,稍有閑暇就立馬從書包里拿出作業學習。我為她的堅韌所驚嘆,她不茍言笑,沉著而認真。我甚至有些埋怨記者占了她的時間來做采訪,因為時間對于她來說是如此的珍貴。
親情是人世間一股溫暖的春風,我們的脈搏由此跳動;親情是一場綿綿的春雨,滋潤了干涸的心靈;親情是一首柔美的安眠曲,安撫著無助的靈魂。
《最美孝心少年》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力量,也使我感動于這力量。如果我們都能像他們那樣,我相信,中國夢很快就會成為現實!
最美孝心少年高中學生的觀后感(篇5)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今日,我觀看了中央一套《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榮獲度“最美孝心少年”稱號的有:黃鳳、吳林香、邵帥、龍花、徐沁燁、趙文龍、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王芹秀11位少年他們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著血濃于水的親情,對于在蜜汁里生活的我們有何言對他們品頭論足只可是是“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的一種全新的擔當,無論我們如何的體會,不變的讓然是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孝道。
他們的孝心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們應對生活的艱辛乃至生活的不幸,他們并沒有退縮,小小的年紀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高雨欣,一個年僅11歲的嬌小女孩,和我們年齡相仿,卻要承擔起維持家庭生計的重擔。她3年如一日,孝養外婆和母親,還要照顧妹妹,同時不忘努力學習功課。她的的孝悌之舉、自立自強、進取樂觀的精神感動了深深地打動了我。
觀后了這次《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我深受啟發,再想想我們自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健康地成長,生活在無比的幸福生活中,卻不明白珍惜,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僅僅不能為父母分擔些家務活,甚至有時對他們還大呼小叫,想想真是慚愧。最美孝心少年朋友們,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我們今后也必須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最美孝心少年,帶來的不是幾個精彩的片段,而是靈魂的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