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黨員的觀后感800字
信念跟信仰是不一樣的,信念是你堅信的東西或者事情,信仰則是人們靈魂的標注。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某人或某物極其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不過,信仰很少是對人身上的,宗教并非信仰物件,而是信仰的表現形式,表現形式不可作為信仰物件。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信仰》黨員的觀后感8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信仰》黨員的觀后感800字(精選篇1)
一位西方的哲人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反復的思索就越會發現它永遠新穎,并不斷增長對它的贊嘆和敬仰:一個是頭上的星空,一個是心中的道德。”而共產黨人頭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為人們服務。
“沒有信仰人會活得很飄”這是時代楷模郭明義的一句話。是的,我也深深的認同他的話,沒有信仰我們總會容易迷失,甚至會對善惡的評判失去平衡。人具有社會性,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我覺得人活著并不總是為自我活著,應當為社會有所作為。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應當得到統一。一輩子很短,如果用他來謀取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利益,生命如隨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絲痕跡。一輩子也很長,如果把個人的奮斗融入人民的利益與黨的事業中那就成為了信仰的堅守,在信仰的堅守和傳承中一輩子就成為了永恒。
信仰是對萬事萬物存在唯一性真理的堅定不移的認定。所以,我覺得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擁有信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信仰,有向善的信仰,否則會使人踏入絕境。在當代我覺得對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就是正確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在近代飽受欺凌的苦難的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救國不惜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是什么支撐著他們的這種精神?我認為是一種信仰,那就是為國家人民幸福生活奮斗的信仰。在1921年,一件開天劈地的大事變發生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它為國家和人民帶來了黎明的曙光,也燃起了無數人的期望。無數的共產黨人讓我明白了信仰的偉大力量是多么的無窮。也真是這種信仰實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筑造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信仰使得生于大地主家庭本可享受榮華富貴的澎湃放棄對農民的剝削,主動消除剝削制度,成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成為一個為人民謀利益的領袖,并最終獻出自我的生命。信仰能夠使十五歲的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信仰使一位平凡的戰士--雷鋒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夢想。他是平凡中的偉大,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華成雷鋒式的一滴水,是需要用信用去凈化,用
奉獻去呵護,用執著去努力。當代雷鋒郭明義也是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作出不平凡的貢獻。
如果說在革命運動高于天的時代誕生的英雄為共產黨人的信仰繪就了基本底色,在活力燃燒的歲月涌現的典型為共產黨的信仰構筑看精神高地,那么新時期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總是站在時代前列的先鋒則展現出共產黨人為黨的永葆先進純潔和優秀的歷史畫卷。
有人會覺得共產主義信仰太過于虛無與飄渺,我想他們看了《信仰》紀錄片之后便不會再有這種感覺。對于共產黨的信仰雖然在不一樣的時代背景有不一樣的具體資料,可是本質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的崛起而艱苦奮斗。在和平年代我們不需要像過去戰爭年代無數的令人敬仰的革命先烈那樣,拋頭顱灑熱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是當代共產黨人的信仰。人民,就是共產黨員的上帝,所以的上帝都比不上他那樣神奇。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錢學森,鄧稼先……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員為中國建設新中國付出了他們價值。
我們不必追求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我們只要用我們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和帶動他人來作出自我的貢獻并證明在中國大地上還有這樣前撲后續的共產黨員為人民和黨的事業努力著,讓人們相信這是真實的。我覺得這要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信仰,那么建設一個和諧的、健康的、繁榮的、民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便會實現。
看了這個記錄片之后,更加堅定了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堅定了為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信仰。在我的心中深深植入了人民這個核心,我將會在日常實踐中貫穿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并為之奮斗。
《信仰》黨員的觀后感800字(精選篇2)
上周日晚,我們在計算機學院黨總支的組織下觀看了大型黨史紀錄片《信仰》,雖然僅有兩個小時,可是卻讓我感觸頗深。
該紀錄片總共有三集,分別是“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當時沒有觀看完,可是因為想要對中國共產黨員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便觀看了剩下的部分。
在共產黨員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精神,比如說,于藍的躬身實踐、張秉貴的勞動是一種美德、雷鋒的奉獻精神、王進喜的鐵人精神、錢學森的兩彈一星精神,等等。在他們的世界里沒有自我,僅有國家和人民,為了國家和人民他們能夠付出一切,即使是生命,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能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郭明義說“我的信仰是共產主義,我是共產黨員,我沒有別的信仰。”他們的信仰,就像是寒冷時圍在脖子上的圍巾,乏累時伸過來的一雙手,讓人們感受到了無限溫暖。
觀看之前,我反復問自我什么是信仰、而我的信仰又是什么?在觀看之后我得到了答案。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一個人最高的操守,是一個人在應對艱難險阻時永不言棄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信仰,再難的事也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有了信仰,即使再苦也有坦然應對的勇氣;有了信仰,才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扛得起職責,才能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今日,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遠離了戰火硝煙,也很少有面臨生死抉擇的考驗,可是在共產黨人信仰的號角聲中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音符依然嘹亮。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有這么一個人,用自我的血肉之軀護住了幾名學生,這個人便是我們偉大的譚千秋教師,在危難關頭將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這就是共產黨人,因為有信仰,所以毫無畏懼,可見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大。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我們都要有自我的信仰,我信仰共產主義,更愿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信仰》黨員的觀后感800字(精選篇3)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7月1日至3日,為慶祝建黨__周年,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黨員教育電視片《信仰》在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鐘,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90多年來,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鐵、百折不撓的優秀兒女忠誠踐行黨的宗旨,勇立時代潮頭,植根中國大地,與人民心連心,為旗幟添風采,我們黨和她所領導的民族偉業才能于艱苦卓絕中砥礪奮進,于風云變幻中風光無限。
《信仰》謳歌了幾代共產黨人肩負使命,將中國從積貧積弱帶向富強民主的偉大歷程,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堅定的旗幟。
看完影片,我感觸頗多。是什么造就了我們的黨?是什么支撐著我們的黨走過了這風風雨雨的91年?為什么在各個時期會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共產黨員?答案就是信仰。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的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就是扭曲的,人也會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瘋狂地舉動,從而危害自身、危害社會。我們的黨從初期以馬列主義為信仰,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通過共產黨人的努力,建立了我們的國家。也是這種信仰支撐著我們的革命、建設、改革,走過這90多年,直至今天。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會里,共產黨員們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著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黨的發展的事;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事;有益于人民的事。這是因為共產黨員的信仰沒有變,有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們黨的事業就會永遠持續下去。
今后,我會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教育科學,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動和實干,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人活著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奮斗的激情。德才兼備,注意為人師表,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知識淵博、懂得教育規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誠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對學生全面負責,對全體學生負責,愛生育人。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也是學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按照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努力完成教學任務。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質保量地充分發揮課堂40分鐘的作用,扎扎實實地完成每課時、每單元的教學要求。勇于改革,銳意進取,積極進行各種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開拓前進,不斷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服從分配,團結同事,互教互學,堅持正義,少說空話廢話,多干實事正事。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系和諧融洽,處處以一名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創先爭優,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信仰》黨員的觀后感800字(精選篇4)
《信仰——我們的故事》以一個個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向我們傳遞著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人甘于奉獻、敢于犧牲、不怕苦難、用于拼搏的精神力量。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自省。職工干部作為離黨最近的團體,更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對如何將信仰化成實際行動,我們有著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心懷大局,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城,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每一個歷史關口,是共產黨人審審時度勢,當機立斷,帶領人民邁上了一個個成功的臺階。可是干部在平時的工作中要主動增強跟著中心走,貼著中心做的意識和本事,應對新的發展局勢,要高度關注黨委的決策和部署,學習各種利于提高工作質量,提高個人素質的知識,打開房門走出去,努力讓自我眼界、思路、胸襟更加寬闊。
二是要開拓創新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在變,歷史傳承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指導我們繼續前行。可是,新的形勢,新的情景,給我們提出了新的任務,黨員干部要敢于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維,敢于改變束縛發展的陳規陋習,學會用不斷發展的眼光謀劃組織工作。培養優良的作風,把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不折不扣落到實處。拓寬思路投入精力,讓創新成果跟上新形勢的發展。
三是服務群眾,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新時期的共產黨人在點點小事上,在平凡崗位上閃耀著灼眼的光輝。當今時代已經不需要用斷頭流血來彰顯我們家國天下的情懷。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堅守自我的崗位,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學會真心體察民情,主動深入群眾,切身體驗基層工作的甘與苦、得于失。主動走進基層,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與群眾交朋友、拉真事、訴真情,做群眾歡迎的事、關心的事、滿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信仰》黨員的觀后感800字(精選篇5)
生活于物質豐沛的年代,在每一天的奔波忙碌中不明白為什么而活著,于是,信仰對于許多人來說成為了一種觸及不到的東西。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用不爭的事實,用一幕幕珍貴的歷史畫面告訴我們,是什么造就了我們的黨?是什么支撐著我們的黨走過了這風風雨雨的91年?為什么在各個時期會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共產黨員?答案就是信仰。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日,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的未來,是共產主義!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大的歷史時期,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以往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經變得平淡?以往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將怎樣成為我們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始終是共產黨人如磐的根,不變的魂。中國共產黨被跟隨的最大理由是為普通百姓,為人民,為大多數人謀福利的宗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獲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為她信仰“為人民服務”的真理,且前仆后繼,舍生忘死地去捍衛真理。
然而在堅守信仰的路上,有人在鮮血和死亡面前膽怯,在金錢或功名面前迷失,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信仰。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以往有13位代表參加黨的一大,然而其中的三個人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最終沒有經受住考驗,都先后背叛了自我的信仰。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難。在和平年代,我們不需要像戰爭年代的先烈們一樣所應對生死抉擇的考驗,只需時時拷問自我,是否曾為一己私利放棄原則?是否已在聲色犬馬中渾渾噩噩?
網絡上被曝出的一條條官員__的新聞一再刺痛著人們脆弱的神經。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共產黨人還有信仰嗎?還值得人民群眾托付和信任嗎?今日讓我們重拾信仰的話題,正是因為我們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變成紙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樓閣。別把信仰踩在腳下。在最危險的情形下,信仰支撐著我們活下來;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信仰幫忙我們艱難渡過。共產黨人僅有時刻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公仆
本色,堅定夢想和信仰,才能不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共產主義才能成為一桿不倒的旗幟。
《信仰》的播出使我們重溫紅色經典,從不一樣歷史時期共產黨人為信仰奮斗的光輝事跡中體會先烈們視死如歸、前赴后繼的英雄情懷,從而堅定了我們共產主義信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我們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目標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