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中學生觀后感600字
《微觀世界》給我們自然界的質樸和奮斗,以及感情,所有存在的一切即合理。電影沒有選擇那些奇特的動物,而是一些平常我們能看見的,螞蟻、蜜蜂、毛毛蟲、蝸牛……這些質樸的動植物,帶著它們質樸的品性,為我們展示著平凡而又有點神秘的自然。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微觀世界》中學生觀后感6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微觀世界》中學生觀后感600字【篇1】
《微觀世界》出自法國導演雅克貝漢之手。與其導演的另一部紀錄片《遷徙的鳥》相比,《微觀世界》主要采用的是放大自然生活中的場景來述說主題,在節奏上,是以多個場面組接的,而《遷徙的鳥》則是以各種鳥的遷徙為序,給人的感覺而言,《遷徙的鳥》更有邏輯。兩部影片表現的主題有不一樣的側重,《遷徙的鳥》主要是從宏觀的角度來展現鳥兒們一個遷徙過程,《微觀世界》則是從最微小的方面來體現動物昆蟲的境遇。
這部影片僅有在開頭部分的采用了簡短的解說詞,這些解說詞的運用將全片主題和基調給觀眾簡單進行了介紹,這些介紹為后面自然聲音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觀眾的欣賞也更有目的性。全片多采用自然的聲音,聲音的快慢、輕重節奏和畫面緊密結合,不一樣節奏的變化更加凸顯自然界的生存狀態和斗爭場景,把微觀世界中各種生物生存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覺得最趣味的一段畫面是一只笨笨的屎殼郎推著糞球卻不慎扎進樹杈里怎樣也推不走了。此處的節奏把握得十分流暢。屎殼郎天真地推著糞球,推著上坡結果連蟲帶球一齊滾回坡下。體現出它推球十分認真。而它在推到樹杈旁時,一個大特寫,我們眼睜睜看著有糞球直徑寬的樹杈整個沒入糞球里。屎殼郎一開始一門心思往后推,往后推,不明情景。
然后發現推可是去,它轉身用頭部的器官在糞球前挖了一道溝壑好讓自我著力。之后又轉過身向后推。糞球被推高,眼看著就要從樹杈里出來。看到那里我都為屎殼郎捏一把汗,我相信觀眾應當都屏著氣在心理上幫它加油呢。
突然之間,糞球又落下了,還是插在樹杈上。突然心里有點失落。可是導演此時就經過剪輯,立即給我們看屎殼郎最終努力從背面把糞球推出樹杈的那一瞬間。觀眾的期待得到了滿足。屎殼郎和糞球的小斗爭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微觀世界以微距帶領我們領略了那些被忽視的空間和時間中存在的生命力。
《微觀世界》中學生觀后感600字【篇2】
我和同學及老師一齊去笑天影城看《微觀世界》這部電影。我們走進電影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就等著電影開始。
十五分鐘過去了,電影最后開始了。我看見電影里面有蝴蝶出世、七星瓢蟲大戰螞蟻、蜘蛛捕獵等。蝴蝶出世講的是:一只小蝴蝶從卵里鉆出來,慢慢的展開了美麗的翅膀,長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七星瓢蟲大戰螞蟻講的是:一只七星瓢蟲走到螞蟻的地盤,想占領螞蟻的地盤,可螞蟻不一樣意,因此引發了一場昆蟲大戰,最后螞蟻贏了,七星瓢蟲輸了,螞蟻成功保衛了自己的家園。
蜘蛛捕獵就更搞笑了,一只蜘蛛在織網,忽然看到有一只蟲子落在了它織的網上,它就把那只蟲子用絲以最快的速度纏起來,用白色的蜘蛛網把蟲子包裹的嚴嚴實實,真是神奇的蜘蛛。看完這些來校長還給我們講這些都是整整十年才拍下來的那么多昆蟲,多么不容易啊!
這次看電影讓我們知道了那么多關于昆蟲的知識,我期盼以后有機會走進昆蟲的世界、了解更多的昆蟲。
《微觀世界》中學生觀后感600字【篇3】
今日我看了《微觀世界》這部片子,片子里面主要講了許多昆蟲的故事,有毛毛蟲、蜻蜓、屎殼郎、螳螂、蜂、蚊子……講的蜂是怎樣采蜜的,是怎樣孵化的,還講了蜻蜓是怎樣產卵的,等等。最引我注意的是一個水蜘蛛,她是用尾巴吸一個空氣泡,然后多吸幾個把它做成一個卵袋,在把幼蟲放進去,讓它在里面成長。我能看的出這是一只母的蜘蛛,母愛是偉大的。
每一個動物和昆蟲都有它們生存權力,就像獅子要想生存,就要吃肉,就得吃食草動物,可是食草動物要是沒有草,就不能生存,可草要是沒有土就沒法生長,也就沒有食草動物了。這就是食物鏈。一但缺少了一樣,就會破壞了生態平衡,我們要好好保護環境,珍惜每一個生命。
我覺得,動物、植物、昆蟲……組成了一個大自然,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昆蟲、小動物還有植物,給我們創造了完美的生活環境。我們要保護這些動植物,珍惜資源,保護環境,讓完美的自然繼續下去。
微觀世界帶給了我很大的感受,也學到了一些知識。比如蝴蝶是怎樣來的,蜂是怎樣由卵長成小蜂的,蚊子怎樣蛻變的。你們呢?必須也有很多收獲,快告訴我吧!
《微觀世界》中學生觀后感600字【篇4】
《微觀世界這部紀錄片從開頭到結尾沒有一句臺詞,表現臺詞的就是平常在我們眼里很渺小的昆蟲,這些很渺小的昆蟲,成為了這部紀錄片的主角。
這是一部無聲的電影,除了自然界的風聲、雨聲、蟲鳴聲,聽起來是那么動聽,每個昆蟲在嘶叫著,它們是那么的平常,太平常可是了。每個鏡頭都能看出它們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
影片拍出了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把小動物們拉近、放大,拍出了動物界的生活美、勞動美、行為美。有幾個場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午后,一場大暴雨剛剛過去,太陽重新露出了笑臉,到處還是濕漉漉的,讓人感覺那么清新。
螞蟻們的家被暴雨沖得一塌糊涂,天剛放晴,身上還沾著泥漿的螞蟻們又忙開了,有的重建家園,有的又外出覓食,更讓人憂心的是那條大獵物還在半路上,它們又得商量著怎樣把它運回去……小溪邊,兩只蝸牛拖著重重的殼在艱難地行進。它們在一塊石頭上相遇了,相互用觸角友好地問候。
我猜想,它們也懂禮貌,它們也有感情呢!果然,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齊,就像一對失散多年的戀人……大路上,一只黑乎乎的屎殼郎正在用一種奇特的方法運一團糞球。它用頭部和兩只前爪抵住地面,四條后腿靈巧地撥著糞球滾動。
在路上,它心愛的糞球被一根柴棍戳住了,任它怎樣努力都搬不動了,屎殼郎急得團團轉。那種可笑可愛又可憐的的模樣真讓人難忘,我多想幫它一把呀!還有一幅奇妙的場景讓我對平時又厭惡又害怕的毛毛蟲肅然起敬:一隊毛毛蟲行進在沙地上,后一條的頭部緊緊地跟在前一條的尾部,上百條毛毛蟲頭接尾,尾接頭,連成了一條筆直的“火車”,它們步調一致,紀律嚴明,遇到前面有障礙物時,后面的
毛毛蟲誰也不亂陣腳,總是耐心等候,然后再一齊前進……我不由得驚嘆不已,真太有意思了,太讓人感動了。大自然多奇妙啊!
這部紀錄片給我印象很深,那么渺小的生命活著都那么的開心,何況是人?可能有時候被社會同化了,但看清楚這個大自然就會有所感想。
《微觀世界》中學生觀后感600字【篇5】
和讀書比起來,看電影更輕松也更有趣。這可能是紙媒和電子媒體這兩種不同媒體本身的特質決定的吧。很久以前就有寫點影評的想法,那就現在開始吧。
剛看了紀錄片《微觀世界》,我感覺很喜歡這樣簡單的誠意之作。在我的印象中,這是導演“天地人三部曲” (《微觀世界》《鳥的遷徙》《海洋》)中的一部。
在這部片子中,導演雅克貝漢讓自然界的各種昆蟲和小動物成為主角,用自己的生活向我們訴說著生命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導演用平等的視角耐心地觀察、展示這些微觀世界的生命。其中,看到屎殼郎倔強地推著糞蛋爬坡的時候我在微笑之余也十分佩服它的精神。片子里的一個個小生命就像一個個小孩子,一舉一動中透露著對生命的熱愛和享受。它們出自生命本能的勞動行為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態度。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麻木、愚昧。
今天跟室友一起去學校打羽毛球回來路上的聊天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室友表示自己跟水平比較低的同學一起玩游戲會讓自己變笨。這一點我很贊同,不進則退嘛!就像下象棋,我很早就被告知不要和比自己弱的對手下棋。因為,你不能學到東西。我應該算是喜歡挑戰的人吧,雖然我象棋下得很爛。
這才發現,我在游戲方面是個弱者。我不太會打牌,對大部分體育運動也沒有興趣。原因是我從小到大一直不怎么擅長體育運動。久而久之不擅長不喜歡不喜歡不擅長這樣惡性循環的怪圈就把我綁架了。看來以后需要突破自我,盡可能變得多才多藝一點。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也許在未來充滿誘惑的世界真的只有偏執狂才能夠生存。因為他們的人生能量是集中的。如此看來,平衡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藝術,沒必要糾結。
不好意思,還是回到紀錄片《微觀世界》上來吧。也許看書和看電影都不是為了看完,更重要的是看懂。但理解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了。在這部片子中螞蟻、蜜蜂、青蛙、蝴蝶、蝸牛這些在平時的生活中被我們忽視的生命卻變得鮮活起來。
看著它們為生存所做的一切都讓我感動。螞蟻們把食物運進運出洞穴的認真勁兒讓我想到了法布爾的《昆蟲記》和《細胞生命的禮贊》。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有些人會關注我們凡夫俗子所忽略的東西。我愿意擺脫自己的困乏做個有心人。
片子中的風吹草動和花朵的卷舒開合都讓我感佩生命的質感。而恰到好處的音樂更是讓我對導演所代表的法國人的優雅和浪漫深有感觸。此前還看過兩部很不錯的片子《最后的獅子》和《山地自行車》(我覺得這部片子的名字譯為《生生不息》似乎更好。因為雖然片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講山地自行車,但片名卻是Life Cycles)我突然覺得真正的藝術家都應該是節奏大師,他們對人性洞若觀火,在拿捏觀眾情緒的時候可謂爐火純青。我愿意按照自己的節奏走自己的路,世界你安靜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