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800字
10集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再次引領我們堅定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信念,鼓舞深化改革和扶貧攻堅的斗志。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800字【篇1】
看了《將改革經到底》內心澎湃無比自豪萬分,看到了國家軍隊的英雄風姿,看到了黨的英明指揮指引我們走上繁榮、富強、自主、平等、開放、的道路。看到了黨的辛勤付出,所做出來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更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那種不辭辛苦,親力親為,身先士卒的英雄精神風范。
看了《將改革進行到底》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祖國那一系列雄偉的建筑,祖國人民那優良傳統文化,讓我們想想這些東西?如果不是黨的加強保護、如果不是黨的堅持改革,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嗎?
黨中央堅持教育來提高我們中小學生的科學技術文化水平,提高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黨中央在企業、科技、軍事、教育、醫學、養老、環境保護等領域一直在創新,一直在堅持,一直在重視,一直在支持,一直在加強,一直在努力。
黨中央在反腐敗這件事情上讓我等中小學生佩服之至,銘記在心,引以為戒。為社會樹正氣,立新風。黨在反腐敗上面嚴格視察調研,絕不濫殺無辜,也絕不放過一個漏網之魚,黨在反腐敗上,大公無私,嚴格要求,有清晰的界定,嚴格的約束,讓那些腐敗分子,難逃法律的制裁,讓公平得到伸張,讓正義得到傳承。
黨,與時俱進,尊崇黨制,黨堅持改革思想以進入改革的"二次創新”有一句話說的好"知易行難,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這一句話說出來了黨中央,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不懼艱辛、不辭辛苦、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宗旨和高尚品質。
黨中央所做的一切我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中,我們做為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800字【篇2】
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正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該片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全景報道,直觀地展示了我國各領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當我觀看了預告片和前兩集后,情緒異常激動,既為國家的發展感到,又深感作為基層組織部門的干部,在改革浪潮中,也應具備創新精神,努力使工作得到更大的提升。
以思想為先,樹立改革創新理念。“創新是發展之源、成事之本”,組工干部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創新理念,摒棄束縛手腳的“老框框”、“老套套”、“老調調”,大膽探索,敢于突破,開辟新途徑,尋找新路子,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好組織工作,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以實干為主,打牢改革創新基礎。“空談誤國,實干新邦”,“實干是發展之基、成事之道”,組工干部作為管干部、管黨員、管人才的特殊群體,更應樹立與時俱進、時不待我、揚鞭奮蹄的進取精神,發揚釘子精神,克服畏難情緒,做到莫尚空談重實干。只有堅持實干,工作中狠抓落實,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所做的工作才能經得起實踐、群眾、歷史的檢驗,才能為下一步改革創新實現飛躍發展帶給可靠的依據和堅實的基礎《將改革進行到底》有感心得體會。
以群眾為本,檢驗改革創新成果。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各項事業的改革創新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為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擺正心態、擺正位置,深入群眾,體察民情,體味民生,以敬畏之心對待人民群眾,用感恩之心服務人民群眾,懷著高度的歷史職責感,用激情、智慧和才干發展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業,用改革創新取得的成果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800字【篇3】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深入反映黨的_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就,中央電視臺制作十集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7月6日播出該專題片的1分鐘宣傳片,宣傳片簡要的展現了我國改革取得的重要成就。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20_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曾指出:“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將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于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把改革進行到底。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拓更好發展前景。”
以前的中國,采取閉關鎖國政策,封閉自己,不對外開放,不主動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造成國家落后、人民充滿苦難,所以,事實證明,中國需要改革,改革才能使國家更加富強、民族更加自信、人民更加富裕。
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開放偉大壯舉,使我們國家逐漸強大起來,人民更加富裕,社會發展更加現代化,如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改革,把改革進行到底,為的是國家更加富強、人民更加幸福、社會更加和諧發展。改革以來,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我們不滿足于這些成績,而是要大步向前,朝著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把改革進行到底,共同努力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800字【篇4】
看慣了各種暑期大片、電視劇,最近幾天,估計大部分的視線,在每晚8點鐘,被一部大片深深滴吸引了,那就是《將改革進行到底》。
該片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指導,中央電視臺承擔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論專題片。據稱,該片是迄今為止,首次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權威、全景報道。全片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潛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集中反映近年來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的過程,并分別關注經濟、政治、司法、文化、生態禮貌、國防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民生等領域的改革實踐,既體現了較強的思想性,又講述了生動的改革故事。
從目前的片源來看,片中的文字講述、圖片展示都極具吸引力,文字方面,不僅僅生動,而且易懂,圖片上,則展示了超多的珍貴畫面和壯闊場景,上山下海,有C919,殲20,衛星的騰空而起,還有蛟龍號入海,更有中國高鐵的“高速”匯合,其實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共同期盼吧,相信這樣一部“大片”,不僅僅能夠教會我們學東西、寫東西,更重要的是指導我們怎樣做!
《將改革進行到底》觀后感3
近期,中宣部將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連續播出10集電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迎接黨的十九大。在新的時代語境中,我們就應如何“將改革進行到底”,筆者認為能夠從“五個勇于”入手,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用信念和行動去不斷解決問題,突破阻礙,開拓進取,讓新時期的革命勝利果實普惠大眾民生,讓黨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勇于學習,深入推進思想鑄魂。“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深入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關鍵在于推動學習的深度拓展,目的就是要用黨的先進的理論武裝黨員干部隊伍,讓大家更加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終與黨中央持續高度一致,始終牢記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堅實黨的群眾路線,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我們要牢牢把握機會,加大學習力度,認真學習黨的政治理論知識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重要精神,在新的時代使命面前,用好思想理論武器,開拓向前,繼續前行,永不止步。
勇于擔當,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職責。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歷史使命和職責擔當。1949年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的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時,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歷史使命是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當前的時代使命是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質的飛躍的革命,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我們要切實擔當起自己在新時代的使命和職責,用真情真心實意去實干,堅持學做結合,在做好做實上狠下功夫,砥礪前行,奮發圖強。
勇于革命,鑄牢黨的先鋒堡壘。“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作為一個具有96年歷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潛力。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全所未有的提升,一些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開始淡化,為民服務意識變得淡薄,艱苦奮斗的作風也丟到一邊。我們要繼承發揚好黨的自我革命這個優良傳統,敢于承認并改正錯誤的勇氣,一次次拿起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的病癥、解決自身的問題。我們要持之以恒用好學習教育這一有力武器,努力做到懸崖勒馬。對于執迷不悟者,堅決依法依規嚴懲,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戰斗力。
勇于戰斗,努力攻克艱難險阻。新形勢下的中國,機遇與挑戰并存。新時期有新的任務,伴隨著新任務必然出現新的問題和困難。在全面貫徹中共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困難和挑戰在所難免,我們務必勇敢去應對。我們要繼承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不畏困難,勇于戰斗,在戰斗中將信念扎根于現實的土壤,在戰斗中兌現自己對時代、對黨、對人民應有的職責和擔當,堅持做到知行合一,苦干實干,奮發有為。
勇于勝利,讓勝利果實普惠人民大眾。所有的一切努力,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勝利。舊中國我們拿出“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氣勢努力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為的是勝利,此刻我們“持續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為的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也是為了勝利。我們要勇于開拓進取,不畏艱險,堅定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勝信心,堅定全面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勝信心,大力弘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精神,咬定目標不放松,“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我們要把勇于革命,勇于戰斗,勇于勝利的革命情懷發揚光大,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爭取“革命”事業更大的勝利,讓全國人民和我們一同抵達“光輝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