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觀后感1000字
看完《首席執行官》這部影片后,我心潮澎湃,斗志昂揚,感動和振奮在心中激蕩,長久潛伏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也再次被喚醒和點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首席執行官》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可以說是中國企業家的楷模!海爾的成功案例被寫入哈佛大學mba教程,張瑞敏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最早了解的就是海爾在創業初期,曾經因為銷毀一批只有一些小毛病的冰箱而被廣大消費者認可。一直認為這是一種營銷手段,昨晚當我觀看了《首席執行官》這部影片之后,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凌敏以張瑞敏為原形,演繹了海爾從起步到海爾走向國際市場的艱苦歷程。當海爾人通過自己的真誠打動了德國通用公司,引進了設備之后,生產出了第一批自己的冰箱,在監測的時候卻發現有76臺冰箱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小毛病。凌敏召集了全廠職工大會把76臺冰箱擺在會場,在會上他痛心疾首的說:“我們引進了德國的設備,人家派來了專家指導我們,但是你們看看這些冰箱不是有坑的,就是螺絲沒擰緊的,這些都是小毛病,但是為什么我們就是做不到位?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質量意識!中國貨分等級,質量好的出口,質量不好的轉內銷。為什么中國人就要用最次的產品?是我們比外國人低賤嗎?中國產品要想讓國際認可,我們首先就得有質量意識!這些冰箱誰是負責人誰負責砸!”在場的員工都流下了心疼的淚水,這些冰箱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但是如果凌敏不這樣做就喚不醒員工們的質量意識。
看到這里我被感動了,眼中充滿了淚水!想要做到出類拔萃就要從改變觀念著手,給自己設定各個方面的執行標準。1985年海爾公司著手內部管理,編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定了121項管理標準,49項工作標準,1008個技術標準。張瑞敏著手整理企業內部,而且愿意花大力氣、花大價錢、小事當作大事,這樣一來,海爾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細想我們在工作中是否做到精益求精?是不是總給自己的不足找諸多的借口?自己在敬業精神、責任心等方面與別人存在多大的差距?我記得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張瑞敏有這樣一個經典的說法:“如果讓一個日本員工每天擦6遍桌子,他們一定會一絲不茍地每天擦6遍,而我們中國的員工第一天會擦6遍,第二天也會擦6遍,可是第三天就會擦5遍,第四天可能之擦4遍……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企業引進了許多一流的設備,而產品質量卻達不到原裝水平的原因;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很多工業品產量能達到世界第一,而我們的出口價格卻只有人家的十幾分之一、甚至是幾十分之一的原因;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產品在歐美市場價格上不去的原因。”這個例子非常形象的指出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一件事情重復做就會失去激情和耐性,導致工作不出色,漸漸麻木。回想一下,剛剛加入公司的激情和沖勁,現在還保存多少?
影片中引用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句話: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清醒過,我唯一感到害怕的,那就是我們自己!看過影片之后,我開始清醒的正視自己,首先從改變觀念入手,拿出自己百分百的熱情、激情和恒心去面對工作,我相信一定回突破自己!
海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張瑞敏是中國人的驕傲,為中國人打造了自己的全球品牌。本片的主人公敢于接受一個集體制的爛攤子,不懼怕困難,永于面對用心的信念和堅持,讓已失去信心的工人重新燃起對公司的信心。努力達到第一不容易,那么要保持一直的第一就更難了,主人公就是用這種恒久的信念讓大家找到了熱情。主人公面臨爛攤子和失去信心的工人的雙重壓力,依然走出困境,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主人公的雙重壓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主人公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清醒的充滿信心的完成了每一個目標,這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標榜嗎?我想主人公的精神不緊是我們的標榜,更是全社會的榜樣。而恰恰就是因為這樣一種精神,讓世界超級大公司ae公司垂青于海爾,而ae公司看到了海爾的現狀,但主人公相信,只要我們的信念在,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事。
海爾公司面臨資金的壓力,而面對第一批帶有一點點瑕疵的產品,主人公毅然舉起重錘,主人公做事的真誠、嚴謹、一絲不茍,打動的不緊是員工們的心,更是那些合作伙伴和用戶的心。一個公司只有做到這樣才能長久立足于商戰之中。真誠也是一個企業的長久之計。海爾就是用真誠到永遠倡導著企業走向全球化,不斷發展壯大。而張瑞敏本人,從一個帶著翻譯出國談生意,一直到自己用英文在國際化的大舞臺上演講,更懂得如何在充滿激烈競爭的商場上與ae進行談判,斗智斗勇,當張瑞敏的朋友參觀他的書柜時,當看到零點鐘聲敲響時,他才回到家吃飯,這一切我全明白了,沒有不能,只有不去做,不去學!當海爾公司沖破重重困難逐漸發展壯大,走向國際的時候,海爾也是靠著嚴格的制度以及人性化的管理立足于異國他鄉,并成為今人矚目的明星。企業而當他的翻譯為自己沒有選擇海爾感到后悔時,張瑞敏也把公司的大門再一次向他敞開,翻譯這樣說:“我現是為錢而工作,但我找不到那種家的感覺以及自己內心一種創業激情和成就感。張瑞敏說:“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遠。”而在企業不斷的發展壯大時,企業面臨更多挑戰,也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空手來、空手去,想想人離開的時候,什么都帶不走,但為什么拼命的工作,是為了——夢想”。
回想我來公司十一個月零六天的時間,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有了更高的夢想、更大的目標、更多面臨挑戰時的心理準備。為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我想我有更多的潛力和更多的激情來面對我的工作,當公司十年的時候,我踏入泰盈,也希望與泰盈這只大船一起揚帆遠航。
海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4月7日在公司的組織下,我看到了一部讓我心靈為之震撼的電影——《首席執行官》,看完后我非常激動,為海爾能創造民族品牌的壯舉所感動,為海爾成為世界知名企業為國爭光所感動。這種感受很能激勵人,使人深受鼓舞,甚至有種創業的沖動,也想能為中國能擁有更多世界名牌做貢獻。海爾,一個從千家萬戶到整個世界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海爾是一個奇跡,也是一種必然,他更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公司的發展之路與海爾何其相似,海爾的很多精神,很多觀念我們企業也在倡導,盡管離理想要求還有距離,但我們一直在努力,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要認真負責,要有責任感
當凌敏得知產品有問題時,堅持砸掉了76臺不合格產品,他用26萬元來提醒和教育員工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帶頭銷毀了價值二十萬元的產品,當時的海爾已經負債累累,可是他毅然堅持到底,他堅持的是什么?是品牌,是責任,是民族氣節。就像他說的“為什么優秀的產品出口給外國人用!而質量差的卻給中國人自己用?”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生存,對產品必須做到,“細中求細,精中求精”。他的這種理論給我深深啟示:這就是企業對產品即人品最好的詮釋。海爾的成功告訴我這樣一條道理,就是觀念的轉變,生產力的提高,現代化的管理,不斷提高的人的綜合素質,是企業成功的根本保證。
二、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有干事業的激-情,要有積極的心態
海爾從一個負債147萬元的小廠,到全球營業額超過600億元的跨國企業,只用了20年的時間。期間經歷了很多艱難險阻,支撐他們一路走來的最重要的就是明確的目標--創中國的世界名牌;創業的激-情——就象凌敏所說的“離開海爾,你也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你再也找不到創業的激-情和成就感”。當然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創業的機會和魄力,但就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而言一定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世上順心如意的事情很少,困難、挫折時刻伴隨著左右,面對困難、挫折、失敗,你的態度非常重要。積極的態度,會使你認真冷靜的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想方設法去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和失敗;消極的心態只能使你一味的埋怨,一味地為自己尋找失敗的理由和借口,那永遠也不會成功。
三、要不斷學習
學習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不等不靠,不把希望建立在任何人身上,一個人只要努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學習的方式很多,可以從書本中學習,可以從實踐中學習,也可以跟同事學、跟領導學、跟競爭對手學、跟自己接觸的每一個人學習。但是學習不能盲目,目的性要明確,即學習后要能提高、能使用,才是大家最根本的目的。海爾的精神就是堅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和理論,他們用于探索,實踐,以不怕任何困難與挫折,勇于面對巨大挑戰,對自己追求的事業充滿信心,正是這種精神傳給所有員工,形成海爾精神,海爾理念,使困難在海爾人面前變的渺小!人們崇尚創新,實干。人的品行,業務技術,思想觀念,使其全面發展,做到優秀的產品是優秀的人、優秀的團隊、優秀的企業制造出來的!這就是民族品牌的靈魂,這就是民族品牌的根本。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我們不深思嗎?
海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首席執行官》 這部影片講述在改革開放初期,海爾集團 在其總裁張瑞敏的帶領下由青島的一個小冰箱生產廠,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國際知名家電企業。張瑞敏先生在國內冰箱生產水平嚴重落后的情況下,果斷地選擇了走出去,到德國去引進其先進的生產線,而其間他們又克服了資金不足以及德國人對其工人素質地檢驗,最終成功引進了先進技術,為之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百廢待興,而作為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家用電器,自然是供不應求。在我看來,這對于當時的民族工業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原理中的供求關系來講無疑是一個發展的良機。而張瑞敏的海爾在這時,更是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搶占了中國家電行業的先機。電影中,張瑞敏說 “ 搞 企業哪有不冒風險的,等政策都明晰了,其他人也就一窩蜂上來了,機會就沒了 ” 。也正是早在海爾的初期,他便展示出了他這種洞悉時代趨勢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動力。帶著對當初德國企業質量要求的承諾, 張瑞明在海爾冰箱供不應求的利好局面下,由于對工人在生產細節上的不嚴謹的不滿,他一怒之下帶領工人將 60 多臺略帶瑕疵的不合格冰箱當眾砸毀并焚燒。他說,從今以后,海爾生產的產品沒有合格品和一二三等平之分,而只有合格品和廢品之分。對于質量的要求,從此深入了每個海爾員工的意識當中。在打造出質量第一的這一企業文化后,張瑞敏繼而開始尋求企業更長遠的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海爾始終抵制著外資的巨大誘惑,堅持著資產的本土化。而這其中也和我國改革開放后的資本市場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在海爾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中國有了證券市場,從而在政府的幫助下,海爾成功上市, 并融得資金 5000 萬,有效的解決了其資金問題,幫助海爾建立了科技園,為海爾的多元化 打下了基礎。
隨著海爾科技園的建立,科技、人才、 產業三者間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系,海爾強調的高效也逐漸成為了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現代的企業想要立足于世界,引進來和走出去同樣重要,張瑞敏在意識到中國如果加入 wto ,他們所 面臨的國際競爭的殘酷性之后,果斷將海爾挺進了歐洲市場,并且采用的先難后易的營銷策略,先對法國這個最難進入的市場進行了公關,并且我們看到,張在企業用人上,敢用新人,重用新人,這一點使海爾顯得年輕有活力, 也是其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海爾快速穩健的發展中,而張始終能作出正確和順應時勢的應對,并在一次次磨礪中是海爾不斷壯大,最終使海爾從一個小冰箱廠成為了世界家電界的知名品牌,并獲得了歐美發達國家的認同,這無疑是我國民族工業的一個驕傲。
作為 ceo 張瑞敏能洞悉時勢,把握機遇,在改革開放的初期, 利用國內良好的政策氛圍迅速崛起,以國家民族復興為己任,注重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不貪圖一時的私利,努力發展壯大自己。影片中所表現出的, 張瑞敏果斷的決策力,敏銳的洞察力,優秀的管理才能,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而我們同時也看到,張的這些才能有很多也是來源于他不斷的學習。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既要以國家民族復興為己任, 又要努力學好知識,只有這樣,將來進入社會才能大有可為。
海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每當金色的旭日初升時,我們總會心中揣著一大摞夢想上路,懷著激情狂熱地吶喊,但每當夕陽懸空映霞時,又有多少人能堅持自己的夢想不放棄。而《首席執行官》的主角就以創業的激情,嚴謹的精神以及不屈的勇氣鍛造了一段成功企業的輝煌史。
一股創業的激情是創造一所成功企業和經營好它的動力,一所企業或某一項事業就是航駛在自己人生之路上的一艘船,而這一種創業或創造的激情和熱情就是吹動它前進的一股源源不斷的風。在劇中,如果主角失去了這中創業的激情,企業就會失去生機;如果主角失去了這種創業的激情,機會之門就不會為他們開啟;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創業的激情,他的事業就會黯然無光。
同樣,在我們大學生活,這種創業的激情也不可缺失。并不是要我們運籌帷幄的去干一番大事業,去要讓生命多與總不同,而是當我們每干一份工作時,都要懷揣一份熱情,去發掘去創造去堅持它。學習或許是枯燥的,但創造的激情可以為其注入活力;工作或許是麻煩的,但是創業的激情可以為其增添色彩。
所以正如《首席執行官》中所說:失去了這所企業并沒有什么痛苦,但你失去了這種創業的激情與成就感,你就一無所有。
而但憑一腔熱情去闖世界還不夠,有嚴謹的精神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劇中“砸冰箱”的片段對很多人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利益與原則發生沖突時,你該選擇哪一方?劇中主角的舉動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如果劣質冰箱流傳,或許企業的利益絲毫不損,但百姓的利益與企業的信譽就被劣質的冰箱給“砸”了。
記得曾經看過一段新聞:日本本田公司的某款汽車就因底座某部件比預計中的短了0.5毫米,即在全球召回重造。所以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是一所成功企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大學,嚴謹并不是要求你一板一眼地去干某件事,而是需要一種塌實,不浮躁不散漫的精神。學習需要塌實,生活需要條理,交友需要謹慎,一切都無法失去嚴謹的精神,否則碌碌無為隨意散漫就會成為我們大學生活的代名詞。
最后,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員工們眼神流露出的不屈勇氣。那種為自己的正當利益據理力爭,不倔于強勢的氣場令他們的“敵人”都為之折服。擁有這種不倔的勇氣,才能為自己的事業開辟道路,擁有這種不倔的勇氣,才能鍛造一種非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