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歲月神偷》觀后感1000字
《歲月神偷》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小人物生活的一個縮影,但其中的平常人家的生活氣息和底層民眾的拼搏精神卻是具有普遍好處的。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歲月神偷》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電影《歲月神偷》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若不是天津的夜太深,風太大,來往的路人太匆忙誰也看不清旁人的臉,我也不會選擇這樣的任由淚水從眼角滑落;若不是音樂太美,故事太傷感,我也不會強壓著近乎哽咽的聲音給遠在南國的母親忽然打去電話。我只是說“媽媽,很久沒和你說話了,問候下”,我沒能說我是看了一部叫《歲月神偷》的電影被觸動了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經而想念她和父親。
如刀的歲月,注定要在每個人的臉上刻上印痕的,有時甚至會在心頭留下無法治愈的創傷,悲歡離合本來就是人生的內容,誰也躲不了。櫛風沐雨之后,一片狼藉之中掩藏的有時是淡定和從容,這樣的人生不夠精彩但卻是大多數人能夠擁有的真實。《歲月神偷》把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如清洌的泉水淌過我們的心頭,悲傷、快樂、無奈和希望都在其中。
我已經不想再用“有情懷”來形容這樣一部制作認真充滿對往昔時光眷戀的電影了,反正郁悶是情懷,孤獨是情懷,懷戀也是情懷。那么泛黃的鏡頭、悠揚動情的音樂,20世紀60年代香港平民生活的街區奔跑追逐打鬧孩童的笑聲亦是一種情懷,只是“情懷”這個詞說多了,真的顯得太過俗套也無意中顯露出自己語言的貧瘠。
舊香港的風情,配以同樣懷舊的音樂,竟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如癡如夢般迷失在光影交錯之間。影片給人最大的安慰便是它不矯情,沒有嘩眾取寵的露骨的商業氣味,只是講述那個特定時代的普通人的故事,姿態很低,立意卻很高,平凡之中擁有著動人的力量。電影講述的是香港,盡管當時的社會特征和內地不盡相同,但是普通人的生活本質卻是一樣的,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能觸動很多人的情懷。雖然這部精雕細琢的電影在劇情依然還稍微有些俗套,窮二代男與富二代女的愛情,患上絕癥結尾勢必死亡的男主角,生活艱苦卻又樂觀面對現實的小老百姓,無時不在烘托凄美氣氛的悅耳音樂,哪個也不能免俗,但這并不妨礙看電影的俗人們被打動。愛情與親情,平凡又殘酷的現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樣的元素只要組合得當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看看那些充斥著熒屏和銀幕的電影電視哪一個又逃得開這些俗套,哪怕連唐僧、孫悟空也要與人與妖轟轟烈烈的談起情愛來。而作為導演羅啟銳與編劇張婉婷這對金牌組合最讓人稱贊的就是他們將香港六十年代人們的拼搏精神帶入到故事中,生活苦不堪言,但是像羅太所說“做人,總要信,總要信”,像葉倩文與杜德偉所唱“信世間始終全美”。
《歲月神偷》的巧妙之處是于平凡之間見真情,于歡樂之中掩憂傷。影片的前半段集中展示了外埠到港的小人物家庭鄰里之間平常但不無快樂的生活,在家常里短之中處處透著生活的睿智和幽默,給觀者平添了不少樂趣。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臺風成了影片快樂和憂傷兩種基調的分水嶺,也預示著生活的風雨逐漸襲來,果不其然,愛人遠走他國,長子身患絕癥,丈夫積勞而終,而幼子也在這歲月的砥礪中漸漸長大。所謂“一半是‘難’一半是‘佳’”的生活對每個人都一樣,誰都必須經歷,從來沒有人能一生快樂,也沒有人苦難一世,總有些東西失去,總有些東西回來。
對于經歷了的磨礪的人,生活之中從來就是“難佳”相伴悲欣交集的。特別是對于下層小人物而言,要求從來不會高,只求一室安身,贏得妻賢子孝家庭和睦便是最大的欣慰。但是這樣的最平常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被滿足的,只因歲月無情,人生難料,悲歡離合和酸甜苦辣本來就是人人需要面對的。活著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往小了說得讓自己不忍饑挨餓,往大了說得養家活口,在物質豐富但生活壓力卻增加的今天,每個人都需要打拼,只為了一個溫暖的家和一個有希望的未來,以逝去的歲月換取一種經歷和感受成了人生的全部。有些東西我們還不曾體會到,但是有些東西已經近在眼前,還有些東西卻已經深深地刻在心里,被偷走的是歲月,但偷不走的卻是這些記憶,當然還有希望。
影片的主題是關于生活和人生。正如片中吳君如所說,“一邊難,一邊佳”,“人活著要有信”。歲月雖然能夠無情地偷去我們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些東西,但是卻帶不走我們最重要的,那就是信念,活下去的,對未來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念。影片開頭也借弟弟之手象征性地描寫了時間對我們生活的偷竊一般的行為,毫無察覺地,我們也許就失去了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東西。然而青春可以逝去,容顏可以老去,親人終會離去,朋友也會散去,可在溫暖的情感下依托著的我們對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卻是永不改變的。正如片中提及的兩道彩虹,也如本片的英文名所示,彩虹正像是我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向往,不論你有沒有曾經見過它,你知道它的存在,它就是美麗的,這就夠了。而電影結尾處兩道彩虹的出現,也給了我們觀眾一個淡淡的微笑。
吳君如和任達華的表現自然不在話下,歲月的磨礪在二人略顯蒼老的面容上刻下的是魅力的痕跡,渾然天成的表演也成為了打動人心的關鍵因素。而甚為搶戲的小男孩扮演者鐘紹圖的出色發揮,更是令人大為驚嘆。當然一干老將甘當綠葉的演出也是很精彩,這些都為本片的成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整部片是以清新舒緩為主調的,時而泛黃的色彩,給人懷舊的情懷;時而明亮的顏色,給人視覺的輕松,無論是從攝影還是道具來說,都是非常地精致用心,充滿了文藝味。不能不說的是,本片的成功音樂更是功不可沒。電影剛開始充滿懷舊感的音樂,數次出現的《I Wanna BeFree》清脆的節奏,葬禮上錄音機里羅進一寫的歌《歲月輕狂》悠揚的旋律等等,讓整部片變得有笑有淚,有聲有色。
《歲月神偷》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小人物生活的一個縮影,但其中的平常人家的生活氣息和底層民眾的拼搏精神卻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每個城市和鄉村都有過或者正在上演著這樣的悲喜劇,影片中的那十年風霜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無堅不摧的是時光,但經歷了生活磨難的人同樣也能變得堅強和從容,能把生命偷走的是歲月,但能把生活守住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正是:悲歡離合,原是個中滋味;歷經風雨,方知人生真義。
經典電影《歲月神偷》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今天閑來無事,在網上逛悠。打開新浪網,看到“大片”欄目一部新片《歲月神偷》,覺得題目有點意思(其實我也是標題黨,世人大抵如此),便打開鏈接看起來。
這是一部香港文藝片,沒有香港傳統武俠片的精彩打斗場面,沒有周星馳無喱頭搞笑對白,沒有古惑仔哥們義氣與快意恩仇,沒有槍戰片千均一發、高潮迭起的緊張氣氛。嚴格來說,這部片子平淡得像一碗白開水,毫無精彩之處。但這部片子還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不為別的,只因還原真實的生活。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香港的60-70年代(具體不可考,未深究,累!),主要描寫鞋匠羅一家四口的悲歡離合。鞋匠羅一家在街尾以做鞋為生,艱難度日。電影以鞋匠羅4-5歲的二兒子羅進二為主人公,以第一人稱的手法描寫。羅進二透過金魚缸球面玻璃打量著這個滿目瘡痍的香港,以羅進二大量的心理活動及內心獨白描述鞋匠羅一家的生活狀況。鞋匠羅飽償生活之艱辛,對生活充滿失望,脾氣比較暴躁,鞋匠羅的妻子認為生活雖苦,但對生活充滿信心,一邊鼓勵丈夫,一邊安撫兩個兒子,夫妻倆都把希望寄托在品學兼優的大兒子羅進一身上。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一場掃蕩整個香港的颶風暴雨、更有一場潛伏已久的噩夢,讓這個普通家庭的平安幸福在一夜之間陡生變故、支離破碎.......大兒子羅進一被查出患有腦癌,雖經四處求醫但終究無力回天........
故事很平淡且老套,但其實生活本質就是這樣平淡無奇,妄想每天都有精彩生活是不可能的。如果每個人的生活如一部起伏迭宕的大片,那得一顆多大的心臟才能承受這些大起大落的變故啊!這部電影讓我覺得可取之處在于用一個小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通過他的成長來慢慢看清生活的本原:其實生活就是一個大大的嘆號,包含了太多的無可奈何!就像電影里所說的一樣,我們得拿生命中最喜歡的東西去填苦海,才能與親人相見。我們總唏噓于命運的捉弄、感嘆于人生道路的曲折,但也不必自怨自艾,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凡事需自信面對。正也如電影里所說的一樣:“鞋”字一半是難,另一半是佳。
日志剛寫完,外面開始下起雨來了。最近天氣太熱了。每天都是汗流夾背,晚上都睡不著,著實不舒服。很久沒有下雨了,這場雨真是久旱逢甘霖!痛快啊!今晚可以睡個好覺了。
經典電影《歲月神偷》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看完《歲月神偷》后給我一種很希奇的心里感受,假如這部影片抽去時代背景的話,和美國的那部《姐姐的守護者》非常一樣,無論是人物組成,還是故事節,尤甚煽情手法,所幸的是,《歲月神偷》有著更高的追求,它的特色就體現時時代特征和民族性中。
《歲月神偷》以20世紀60年代末的香港為背景,富有時代特征的店鋪、服裝和音樂都告誡我們這是一部旨在緬懷的影片,堅信香港人看到務必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即便大陸人看來,也能了解其中好多有共鳴的地方,這也是它的“國內特色”,影片中經典的嚴父慈母形象設計幾乎是每個國內人都能感同身受的家庭氛圍,而那種底層小人物用心奮斗希望下一代成才的故事也能讓大家心有戚戚,尤甚小朋友雙筆寫作業偷懶的情景現時仍然通用……這些讓我們心動的情節使得《歲月神偷》擺脫了《姐姐的守護者》那種強制性煽情的俗套,因而當后半部電影情節急轉直下,呈現諸多煽情場景的時間,觀眾才呈現發自內心地流出自我的眼淚。
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影片的前半部分對平常家庭日常的描寫才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那一場街坊們大街上吃串飯的情景不僅交代了影片涉及到的某些人物,也生動反映了那個時代人與人之中的關系。按照那樣平平淡淡中帶有一絲溫馨和感動的套路去下去,影片很可能像《天水圍的日與夜》一樣成為經典,但對商業元素的追求和過度戲劇化的轉折,使得影片離經典一步之遙,最后沒能跨越過去,只能算是佳作,而無法稱之為杰作。
魚的記憶力僅有三秒,這句話在電影里反復提及,記憶是影片所要show給我們的核心資料。編導對60年代的緬懷,包含著對自我家庭的記憶和對香港的深情,以至是香港電影的挽歌。那個馮寶寶、蕭芳芳照片成為商品的年代是香港電影輝煌的時代,而如今的香港電影卻還在逐漸流失特色,在香港電影百年的今天,諸多導演都表現了對曾經的黃金時代的緬懷,尤甚在《旺角監獄》中都有緬懷香港電影的臺詞。
群眾常說回憶過去預示著1個人已經老了,但記憶是最希奇的東西,有本書中曾說每一個人生下來就背負著自我民族的記憶。記憶有時間在時光的摧殘下會變得不真的和虛偽,但記憶中對往事、故人的感情卻隨著時間逐漸增深。《歲月神偷》的名字告訴了我們影片的主題,但影片中對于這一主題的表現卻相當含蓄,影片首要的故事節都產生在不長的時間內,我們只能映照現實才能體味出40年前與今日之對比,才能體味出“神偷”的特異。從這個角度講,影片把成功的失敗寄托于它所能引發的共鳴,假如群眾只把它當做一部煽情的影片來看,《歲月神偷》就流失了它所被寄托的主旨。
任達華和吳君如在影片中都發揮很好,國內式媽媽的經典形象在兩個人的演繹下會讓每一個人勾起某些往事。飾演主角的小朋友發揮一樣出色,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搶盡了兩位大牌媽媽的風頭。影片的配樂非常舒緩,到了感情的爆發之時也運用得很出色,看完影片后,好多人都想把影片中那一首首英文插曲找來聽聽。
在電影院里,四周有好多女小孩在影片后半段開始啜泣,盡管它的煽情性情節還在俗套卻足夠感動觀眾,假如你的淚腺較淺,那么進影院的時間請自備紙巾。
經典電影《歲月神偷》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歲月神偷》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電影中一個雖貧窮但都過的十分幸福,簡樸的家庭,這個家中有兩個兄弟,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哥哥比弟弟整整大了八歲,哥哥十分優秀,憑著自己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在學院里面哥哥認識了一個女孩,并且十分喜愛她。但直到有一天,哥哥知道了女孩的家庭十分的富有,或許是深知自己配不上她,于是從那以后便和女孩少了聯系。而弟弟則與哥哥相反,他十分調皮搗蛋,而且很喜愛偷東西,他所偷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他自己所喜愛的,他的學習也很差。他們的爸媽呢對他們兄弟倆也很是疼愛。
但是好景不長,他們一家所待得小街鎮來了臺風,臺風過后,家里已所剩無幾,但壞事卻接二連三,他們發現了哥哥有病,因白血癌過多的——血癌。父母賣了許多貴重的東西,才好不容易有了為哥哥治療的費用,他們期望給他最好的治療,最終卻還是無力挽回哥哥的生命。在那之后,弟弟把自己以前偷來的所有東西統統都扔進了苦海,正因奶奶說過: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都扔進苦海,就能與自己想見的人見面。過了幾年后,爸爸也去世了,只剩弟弟和媽媽兩人在世上相依為命,弟弟經過發奮也考試了以前哥哥考上的那所學校。之后他和媽媽一齊去看了爸爸和哥哥,那天天空出現了彩虹,而彩虹下方是那對母子的身影。
這部電影看得騸人淚下,世間所有情都可貴,有感情、友情,而親情卻無價。沒有哪一個父母愿意放下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有一絲期望也不愿放下。失去孩子的痛是無法測量的,更無法想象的,既然這樣,我們更加就應在他們有生之年,好好學習孝敬父母,自己所有的優秀和好都是父母所驕傲的,只有愿意,不會有做不到的!
經典電影《歲月神偷》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這部電影太真實,真實地讓人有一種要窒息的感覺,她真實地展現了當代社會大部份為生計而苦苦掙扎的人。
她在訴說著人生,人生就是一步難,一步佳,一步難,一步佳這樣走過的。在遇上困難的時候,堅強地面對,坎總會跨過去,難過去了,那就是佳了!
她在訴說著親情,這個世界上,最濃的情莫過于血濃于水的親情,任何人都有可能放棄你,但你的家人,你的父母永遠都不會放棄你。劇情里的那對父母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世上多活一天,可以傾其所有,當父親粗糙的雙手顫顫巍巍地從口袋里掏出那可以讓他兒子哪怕多活一天的兩百塊錢,“要新鮮的血,當然要新鮮的!”不曾想這兩百塊錢可能已經是他們最后的家當......這份父母之愛讓人動容。
她在訴說著一些人的無情,有錢就替你辦事,沒錢,即使是他們的義務,事情也別指望給你辦好,說不定還偷偷給你一刀。劇情里醫院的那些護士,她們不是白衣天使,而是披著天使外衣的魔鬼!那副嘴臉看了讓人想上前給一巴掌。或許她們都沒有家人,又或許她們的家人都已去了天堂,永遠都不會再生病,她們才會那么無情地對待病人。何必要在人的傷口上撒鹽呢?你們的心不是肉長的嗎?
她在剖析現在中國計劃生育一胎制的弊處,誰能保證孩子一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呢?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楚也許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體會,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如果像劇情中一樣有兩個孩子,當一個孩子發生意外,做父母的至少不會一無所有,心無所依。
生活就是這么現實,有些人出生就有父母給他無數的身家;有些父母省吃儉用,就為能給小孩上一所好一點的學校,買好一點的必須品,不至于讓自己的小孩太落后于別人。
人除了追求上進之外,要懂得知足,劇中的小進二,覺得能在房間里站著穿衣服,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因為他和哥哥住的是不足1米高的隔樓。
要知道親人比一切重要,小進二為了要和他哥哥奶奶團聚,把所有最愛的東西都扔進了海里,就因為奶奶跟他說過,要和離開的親人團聚,必須把所有最喜歡的東西扔進苦海,把苦海填滿了,就可以和親人團聚了。
要有女主人公的堅強,再難也要有個信,要信困難總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