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化傳承與創新議論文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高中文化傳承與創新議論文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高中文化傳承與創新議論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文化傳承與創新議論文(篇1)
《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等國漫在近期爆紅,推究其成功的原因便在于其主創團隊借助新興科技手段,以互聯網為媒介,賦予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以新的活力,實現守正創新。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唯有高舉創新的火炬,方能照亮傳統繼承的康莊大道。
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千年,博大精深,它之所以歷久彌新,在互聯網等科學技術大行其道的今天,仍能保持活力,正是創新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對傳統進行創新,讓傳統不再束之高閣,不再是陽春白雪,不再是博物館隔著玻璃蒙層的展品,而是以全新的'面貌與姿態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如李子欣以視頻的形式介紹傳統美食而大受歡迎,配上現代曲調改編成流行歌曲的古詩《琵琶行》在網上上走紅。在互聯網時代以新方法創新傳承優秀傳統,傳統才會煥發新的生機,走向未來。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互聯網時代,有太多的新生事物出現,其中難免裹挾著一些不良思想與文化,對優秀傳統進行創新式發展繼承能夠增強人們的文化意識與自信,從而進一步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年春節晚會舞臺上《山水霓裳》借助分鏡拍攝與定向克隆技術,讓人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服飾之美,故宮文創取材明清時期匾額,創新式開發出“正大光明”充電寶,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失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阿木爺爺以新奇的視頻形式展現了傳統手工藝的精妙絕倫……
正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式發展為互聯網時代泥沙俱下的網絡空間與現實生活注入了清正之風,讓優秀的傳統照進現實的鋼鐵叢林,給予心靈以慰藉與熏陶,讓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然而,對傳統進行創新并不意味著徹底的“改頭換面”,更不是對傳統的是惡搞和褻瀆。借助互聯網走紅的馬寶國之流,網店讓孔子穿上西裝作為代言人等行為,都是對中國傳統缺少敬畏之心,而喪失了對傳統最基本的尊重與敬畏的所謂創新,已經喪失了創新的原則,突破了道德與文明的底線。
梁任公有言,“今日只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身為當代青年的我們,更應堅持創新的重任,在互聯網時代為傳統的繼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中文化傳承與創新議論文(篇2)
作為華夏兒女,中國的文化想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知曉一些。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現存的歷史最久的國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就能體現出來,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中國的飲食文化。
中國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其飲食文化可大有講究。首先是人們對食材的講究。對于北方人來說,他們以面食為主,肉食為輔。由于地理環境的因素,北方的氣候條件更適合豬、牛等牲畜的生長,所以他們做菜以牛羊肉居多。而南方的居民們則偏向于水產品、家禽等。南方人以米飯為主食,因為南方氣候條件溫和,適合水稻種植和魚類養殖。除了南北地域的劃分,沿海地區的人們世代居住在海邊,以海產品為主,所以當地人們大多都吃海鮮。這些便是對于食材的考究。
更為重要的還是餐桌禮儀。餐桌禮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相當完善是在周代,中國向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人對于這些禮儀是十分注重的。在古代,為了更好地體現長幼、尊卑之分,餐桌禮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首先便是入座,請別人吃飯時應先請客人入座上席,這是對客人的尊重。再請家中的長輩入座客人旁邊的座位,這是對長輩的尊重。最后才是自己。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入座時不能發出太大的聲響,并且入座之后不要隨便動碗筷。吃飯時,先請客人動筷子然后請老人動筷子,夾菜的時候要少夾一些。這才能體現出作為主人的文化素養。還有一些必須要注意的行為舉止,如不要隨意打嗝,吃魚或骨頭的時候應將魚刺和骨頭輕放在自己碟子或一張紙巾上。作為主人,可適當調節一下氣氛,多和客人談笑。作為客人,在離席是要向主人表示感謝,并且表示下次請他吃飯。這些餐桌禮儀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僅體現了自己的禮貌禮儀,還展現了自己的文化之風,使別人對你印象良好。
對于餐具的考究,我國的文化也是很久遠的。簡單說一下筷子,作為東方的大國,與西方國家有著明顯的差異,西方國家的人吃東西慣用刀叉,而國人更偏向于使用筷子。筷子的歷史十分久遠的,在古代,筷子叫做“箸”,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前,而刀叉的廣泛使用卻是在11世紀的意大利塔斯卡地區,刀叉的歷史僅僅只有1000多年,而筷子比它久遠得多。在古代,筷子作為方便夾菜的餐具開始廣泛使用。到了后來,筷子還成為了一種象征性的物件。裝飾豪華精美的筷子,常常象征了高貴的權利和豐厚的財力。到近后代,筷子已然成為了百姓們的餐具,一直流傳到現在。
高中文化傳承與創新議論文(篇3)
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繼承,創新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便難以成功。正如鄒韜奮先生所言:“事業上最需要的是創造性人才。”
創新是指人們為了發展的需要,運用已知的信息,不斷突破常規,發現或產生某種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或人文價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動。但創新并不是閉門造車,憑自己主觀臆想去隨意地瞎編亂造,它是在延續經典的同時,讓物煥然一新,讓人眼前一亮。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不同于60歲以前。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風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齊白石先生經常告誡弟子的一句話是:“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說,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發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鮮活的生命力。
繼承與創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繼承中創新才是可取的,盲目的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讓人傳為笑談。
“可口可樂”是當今最受歡迎的汽水飲料之一,風靡全球。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可口可樂”因為自己的一次創新差點使這一切毀于一旦。可口可樂公司為了更大程度地超越競爭對手“百事可樂”,對“可口可樂”進行了一次改動。但是新配方的可樂上市之后,可口可樂公司受到了老顧客們的抗議郵件和抗議電話,他們控訴可口可樂公司的新配方改變了原有的文化,強烈要求改回原配方。可口可樂公司迫于市場和公眾壓力,不得不撤回全部新可口可樂,這次創新以失敗告終。
所以,沒有繼承的創新是空中樓閣;沒有創新的繼承是一潭死水。繼承需要創新,便會標新立異、別出心裁;創新需要繼承,便會延續經典、走的更遠。
創新是重要的,但繼承同樣重要。經典不可棄,創新不可少,只有創新和繼承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才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煙火。
高中文化傳承與創新議論文(篇4)
中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文化歷史的古老的國家,一代一代的人相繼繼承并擴展上一代人的才藝與知識,將中國的文化永遠的傳承下去。可看看現在的中國人,一切都要追求潮流、時尚,將中國人以前的習俗、習慣通通拋之于腦后。在他們追求那些所謂的時尚的過程中,逐漸就迷失了中國人的本性。
西游記,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以前,西游記幾乎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不論是三歲孩童到70歲的老人,提起西游記,沒有一個搖頭說不知道的。可現在呢?曾經老少皆愛、膾炙人口的西游記退位了,一個個他過制的影視出現在中國人電視的熒屏上。問問現在的小孩子,孫悟空是誰,十個里面至少有七個是不知道的。
京劇是我國三大國粹之一。現在只有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偶爾會聽聽京劇,而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年輕人都不會“浪費時間”去聽那些對于他們來說是無聊的京劇。他們覺得,只有那些節奏感很強的流行音樂才是現代人該聽的音樂,可現代人不是中國人嗎?中國人該做的事情不是將中國文化傳承下去嗎?可是,越來越少的人去學習京劇,京劇的許多戲種也被慢慢的遺棄、丟失,等中國人覺悟、后悔,再回過頭再去找那些戲種時才發現,那些文化的瑰寶早已在他們追求時尚之時,遺失在他們自己的手中。等到那個時候再后悔,就遲了啊。
有的人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自己應該愛國,但卻從來去做中國人該做的事,從來不去保護祖先留給后代的珍貴的文化財產,那他知道自己是中國人有什么用?只不過是掛著愛國的名號欺騙自己罷了。
和他國相互溝通,相互取進固然重要,可千萬不要在這取進中丟失了中國人的本性!
高中文化傳承與創新議論文(篇5)
中華的文化含蘊深厚而久遠,傳承足有上千年,到現在依然留下了很多歷史和文化。在傳神的歷史長河中,我們體會到了古人的生活,感悟他們的是非功過。學習他們的文化知識,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見識和素養。
從史前的部落文化到傳說中的炎黃二帝再到上古三代夏、商、周,它們敘述著人類的起始和文明的開始。
在戰國時期,這個諸侯紛爭的亂世,人們的思想空前繁榮,文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形成了諸子百家掙鳴的盛世局面。它們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傳承于后世。
上千年的文化傳承,在這片神奇的九州大地上誕生,成就了一代代的名人大家,著出了一本本影響后世的名作。
古人留下的典籍名著多不勝數,它們的文化價值根本無法估量,所創造出的精神財富更是難能可貴。就用《論語》一書來講,它記錄了偉大圣人孔子的言行談論,告訴了后人為人處事的態度和方法,教導人們的道德行為,這對文人學士以至于所有人來說都是受益一生的圣典。即使是現在,老師依然會用它來教導我們。
文化做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征,決不可缺失。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但也在影響著人,對我們一生的成長很重要,它無時無刻都在我們的世界中。它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增強著我們的精神力量,豐富著我們的精神世界。
著名的文學家南懷瑾先生曾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會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因此文化的作用很重要,這也使得文化傳承變得尤為重要。我們要了解文化、學習文化、探究文化,不斷完善自己的文化儲備和素養,將祖先們一代代創造的精神文化財富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