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好的人物事例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你收集了哪些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5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篇1)
1.梵高
生前曾有一個心愿:“總有一天我會找到一家咖啡館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連這么一點點卑微的夢想,最終也還是化為泡影。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蘭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國,爭相把梵高認作自己的國民,爭相為他建造精美的美術(shù)館。在巴黎的奧塞博物館、在倫敦的國家美術(shù)館、在荷蘭的梵高美術(shù)館……他的作品永遠被擺放在最顯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遠是人頭攢動,人們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誠的眼神,嘖嘖贊嘆,表現(xiàn)出對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素材運用角度:價值、時間會沉淀出真正偉大的東西
2.海明威
每天早晨6點半,便聚精會神地站著寫作,一直寫到中午12點半,通常一次寫作不超過6小時,偶爾延長兩小時。他喜歡用鉛筆寫作,便于修改。有人說他寫作時一天用了20支鉛筆。他說沒這么多,寫得最順手時一天只用了7支鉛筆。
素材運用角度:堅持、自律
3.海倫·凱勒
在她出生十九個月的時候,因為生病,失去了寶貴的聽力與視力,所以她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重度殘疾兒。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可她憑著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戰(zhàn),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進入大學學習,并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并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
素材運用角度:不屈不撓的意志,對生命的熱愛
4.魯迅
不僅聰明,而且勤奮。在三味書屋學習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早晨要去給生病的父親買藥,上學遲到了。老師批評了他,他很后悔自己的遲到,就在桌子的角上,用小刀刻了一個“早”字,用來警誡自己,從此以后他就再也沒遲到過。一直到晚年,魯迅還清楚地記得這件事,并且在一次閑談中告訴自己的親人。這生動地表現(xiàn)了魯迅自幼嚴格要求自己和認真學習的精神。
5.齊白石的“三絕”
一代國畫大師齊白石,不但藝術(shù)成就為世人所嘆服,而且人格也別具魅力,其傲、其癡、其謙,堪稱三絕。
齊白石傲,傲如古松;齊白石癡,癡如頑石;齊白石謙,謙如空谷。
先生的傲,使他卓爾不群;先生的癡,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謙,使他博采眾家。如果先生沒有這人格上的三絕,又怎能成為集詩、書、印、畫四絕于一身的巨擘呢?欲立藝者,先立人——這也許是齊白石留給后來者的一點啟示。
適用話題: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胸懷;美德;謙恭;低姿態(tài);藝術(shù)與人生;淡泊名利……
6.藝術(shù)狂人蔡志忠
如果有人質(zhì)疑世界上是否有天才的話,臺灣漫畫家蔡志忠的人生經(jīng)歷會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天才是可以有的。
蔡志忠用藝術(shù)家的無邊想象力,盡情地捕捉和創(chuàng)造著神秘的未知和已知的美,享受著跋涉物理學帶來的無限樂趣。一晃,十年過去了,20__年4月3日,蔡志忠小心地捧著用東方思想對西方物理進行了新的詮釋的感悟結(jié)集《東方宇宙》四部曲——《東方宇宙》《時間之歌》《物理天問》《宇宙公式》,公開亮相了。
“至于研究結(jié)果是否站得住腳,還需要留待時間去檢驗、認證和仲裁。”這是蔡志忠的潛臺詞。但無論如何,已過花甲之年的他卻是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漫畫創(chuàng)作從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到未來科學領(lǐng)域的驚人跨越,并且從中收獲了無比的愉悅——回首昔日深冬手凍裂出血和酷夏渾身生出痱子而渾然不覺的情形,他不止一次地強調(diào):“之所以要花十年的時間來研究物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求知是人類永遠的渴望!因為,‘未知’對我有一股神秘的強烈吸引力!從小我就喜歡站在過去和未來的剎那當下,踩在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那條線……而跨過未知變成已知的喜悅,是其他人生至樂難以相比的。”
7.李彥宏:中國的“搜索之王”
“我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一旦認定方向就不會改變,直到把它做好。”從大三開始,李彥宏心無旁騖,買來托福、GRE等書狂啃,過著“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目標是留學美國,方向鎖定在計算機專業(yè)。
1991年,李彥宏再一次擠過了獨木橋,收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書。正值圣誕節(jié),23歲的李彥宏背著行囊,穿云破霧,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解讀: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要想成功,必須經(jīng)過一番努力。李彥宏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他上學時的努力。
適用話題:吃苦、興趣、成功、執(zhí)著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篇2)
你不是超人
阿里是人類歷最偉大的拳擊運動員。在他20__年的運動生涯中。一共打了61場比賽,創(chuàng)造了56勝5負的驚人紀錄,其中有37場是擊倒對手。面對阿里匪夷所思的赫赫戰(zhàn)績,人們實在想不出比“超人”更恰當?shù)脑~匯來稱頌他。在一片贊美聲中,阿里也曾經(jīng)有過飄飄然,以為自己真的是不同凡響的超人,幸好,有一位普普通通的空姐,及時地給他注射了一針清醒劑。
有一次,他乘坐一架芝加哥飛往拉斯維加斯的航班,飛機起飛時,空姐要求每位乘客系好自己的安全帶,阿里自恃自己的特殊名望,并沒有按照空姐的要求去做,空姐見狀,便來到阿里的身邊,再次要求他系好安全帶。阿里有些自負地說道:“超人是不需要系安全帶的。”這位空姐平靜地微笑著對阿里說了一句足以讓他清醒的話:“超人用得著坐飛機嗎?”
阿里愣了一下。乖乖地系好了自己的安全帶。阿里從此不再以超人自居。他知道,一個人,無論怎樣杰出和卓越,他都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篇3)
默克爾的早餐
20__年8月29日,德國安格拉·默克爾結(jié)束了對南京的訪問。作為國家領(lǐng)導人的默克爾沒有入住酒店頂層400多平方米的總統(tǒng)套房,而是與商務(wù)客人一樣,住進了面積70多平方米的普通套房。早在一個多月前,德國方面就來酒店考察過,但認為,帶有雙臥室、客廳、書房、會議室和干蒸設(shè)施衛(wèi)生間的總統(tǒng)套房太過奢華,普通套房設(shè)施已經(jīng)很完善了,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早餐時,默克爾婉言謝絕去專門為其準備的私密性強的索菲特會所的邀請,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樣到7樓西餐廳用餐。她沒進VIP包間,而是和隨行的德國工作人員一道在大廳吃自助早餐,像個普通人一樣自己取食物。在取一種燕麥面包時,默克爾不小心將一片面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慣例,酒店的工作人員會幫客人撿起來換一個,而默克爾卻拒絕了服務(wù)人員,自己欠身撿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仔細地拭了一下灰塵就直接放進了自己的餐盤里。默克爾的早餐很簡單,煎雞蛋卷、奶酪餅、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片面包。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篇4)
一、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饑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御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jié)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于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分析:有人面對貧窮時會一蹶不振,有人卻能以貧窮為動力,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左拉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話題:"貧窮是一筆財富""堅持不懈""苦難出人才"
二、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于農(nóng)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shù)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后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shù)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xiāng)下。在農(nóng)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nóng)民和農(nóng)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斗,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
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三、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lián)"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shù)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墳?zāi)?quot;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yōu)秀詩篇。
分析:也許沒有聲音的世界更能靜心思考,但"被褥的墳?zāi)?quot;絕難予人靈感,一顆堅強的心才是根本!
話題:"磨難是財富"、"生命的力量"
四、面對失敗和貧困
杰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shè)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并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于在1890年發(fā)表了作《給獵人》,后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艱難困難,玉汝于成!杰克·倫敦的經(jīng)歷只不過把人類幾千年來的經(jīng)驗和真理再實踐了一遍而已。
話題:"挫折""決心""成才的途徑"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篇5)
糊涂英雄
1920__年8月21日凌晨,意大利木匠佩魯賈從盧浮宮的一個儲藏間里躡手躡腳地溜出來,他在那里已經(jīng)躲藏了整整一夜。佩魯賈借助一件工作服的掩護,走到《蒙娜麗莎》前面,在確定無人后,他把這幅曠世杰作從墻上摘下,大搖大擺地走出了博物館。
這只是事情的開始。
真正策劃了《蒙娜麗莎》盜竊案的幕后黑手,是一個自稱為巴爾菲埃諾的阿根廷騙子,他和法國的造假能手尚德隆導演了這一切。
尚德隆惟妙惟肖地偽造了幾幅《蒙娜麗莎》,巴爾菲埃諾則全力尋找它們的客戶。尋找到6個判斷力較差、錢包較鼓的對象之后,巴爾菲埃諾就開始了第一步行動。
他先拋出問題:想不想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畫作?想不想讓別人都看不到這幅畫,但只有你能看?想不想獨自占有這幅畫?
就這樣,巴爾菲埃諾把這些問題分別問了6遍,并且在6個人那里得到了相同的答復。
隨后,巴爾菲埃諾雇用了那個意大利木匠。盜竊本身很容易,1920__年的盧浮宮,如臨大敵要應(yīng)付的是蓄意破壞藝術(shù)品的人,而不是防范小偷,所以,盧浮宮博物館在白天開放的時候戒備森嚴,但在閉館以后,就毫無防范了。
《蒙娜麗莎》失竊的消息震驚了整個巴黎,也震驚了全世界。巴黎《晨報》的頭版只有一個斗大的詞:“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