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感動中國袁隆平優秀作文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每當聽到這句話時就會想起一個偉人——袁隆平院士。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致敬感動中國袁隆平優秀作文(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致敬感動中國袁隆平優秀作文(精選篇1)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種著中國的農田,心里卻裝著全世界的溫飽。他奮力逐夢的精神,不僅改變了雜交水稻,也永遠激勵著我在追夢路上奮勇前行。他就是我們的國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長相土里土氣,梳著___頭,臉上布滿皺紋,看起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雖其貌不揚,但他對全世界人民的影響卻很大。
袁隆平院士生活的年代,人民忍饑挨餓,他曾親眼看見骨瘦如柴的人們餓死在街邊路旁,他暗暗立誓:一定讓中國人民過上能吃飽飯的生活。從1961年開始,袁隆平院士每天都到三亞農場去做實驗,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于在1970年雜交水稻實驗成功。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實驗田曾多次被人大片毀壞,好不容易才保留了一些種子,得以繼續研究。
袁隆平院士也是中國人中獎項獲得最多的科學家。他身價千億,但卻從不張揚。一件衣服只有三十多,一塊卡西歐手表戴了幾十年。
袁隆平院士一生有兩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實現這兩個夢想,袁隆平院士用盡畢生心血一心研究雜交水稻,最后造福全中國。
一位老者,一顆赤子的心,一個童真的夢。他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實守望者。他的雙手從未停止對稻谷的撫摸,他的生命永遠浸潤在甘甘稻花香中。
致敬感動中國袁隆平優秀作文(精選篇2)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亞試驗基地做過一個夢:夢中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這是多么美妙的夢境!誰能不為一位水稻科學家對事業的如醉如癡,夢魂牽繞,發出由衷的贊嘆呢?
袁隆平投身雜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幾十年。他說,搞這個研究工作,是很苦的,頭上有太陽曬,腳下是泥和水,但是在這里有希望,有目標,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樂。幾十年來,他基本上是默默無聞,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究。衣著簡樸,飲食清淡,閑時拉拉小提琴自娛。
他的快樂,他的充實,來自他所執著的事業。他總結說,自己一是不怕失敗,搞研究難免有失敗,怕失敗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點,不要斤斤計較名利得失,過于計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儉樸,身體要好。這是一位做學問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從本質上講,這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氣概,不趨時,不趨利,不趕時髦,不做“時尚才人”,不要把自己當“商品”。“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孟子》)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哪里錢多,就往哪里鉆。搞文學專業的改行當律師,學遺傳的去當會計,學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擠……所謂“跳槽”,往往給自己出難題,結果像鄭人一樣,成了失敗的典型。帶來的是喜還是憂?假如做學問的人一味適應“市場需要”,想要多出幾個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場”思維模式,選擇自己的專業,還要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這點上,胡適有一段話說得很好,他說: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究竟該學什么,還在東摸摸,西摸摸,“也許我以后還要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發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一無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樂。”他沒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們,接受我經驗得來的這一個教訓,不要問爸爸要你學什么,媽媽要你學什么,愛人要你學什么。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學,這個標準很重要。”(《胡適口述自傳》)
生態環境對種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為任地、辨土、審時,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就葉大實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學問也是如此:“強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時”、“地利”,不能光盯著幾個錢。從心理準備上講,心猿意馬難以到達彼岸,束腰禁欲,也不會爆出靈感的火花。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假如去掉“靈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學。靈感產生于快樂,產生于“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專心致志——這是成功的關鍵。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這一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無旁騖,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說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頭牛。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愛付諸自己的事業,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的夢也是快樂的,溫馨的。
致敬感動中國袁隆平優秀作文(精選篇3)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采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里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個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于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并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后,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后,帶領我們在學校里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么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于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致敬感動中國袁隆平優秀作文(精選篇4)
一個人將一生獻給一片土地,只為堅守一個夢想。——題記
您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泥濘的田埂上的背景,您那一件件廉價的花襯衣,您那臺“世界名車”奇瑞…這年夏天,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背灼炎天光
烈日當頭,稻浪滾滾。您肩杠農具,兜揣放大鏡,在沒腿的泥中滿跚。低頭端詳,您臉上的老年斑正是歲月的勛章,花白的銀發讓您更加精神。手捧稻穗,您深陷的眼窩漸漸有了光彩,閃爍的瞳仁與微笑流光溢彩,您用汗水澆灌出這沉甸旬的黃金稻。
從實驗田這頭一路俯首仔細觀察到那頭,身影遂漸被拉長,一趟來回,一背汗水。每日都如此艱辛,您面朝稻葉背頂炎陽,偶爾才坐到樹陰下,在夾子本上記錄所得。火熱的烈日從東方升起爬到山頂,又順著西邊的樹梢徐徐滑下。
但惜夏長
時光如川,又是一年稻豐時。夏日轉瞬即逝,稻兒們奉出顆顆金黃,搖曳在微風中,您立于田埂之上,雙手插腰站定,極目四望,滿眼金黃,不禁咧開嘴,憨憨地笑了,滿臉的自豪與興奮。
但您總嘆息夏天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是啊!“貪心”的你又怎么可能知足呢?您將水稻每公頃15噸的產量提升到每公頃18噸,將高產水稻變成海水稻。水稻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成長,都凝聚著您的無盡心血啊!若不是當年歷經饑荒,若不是當年的深痛怦擊,又怎么能“貪得無厭”,怎么能開創水稻的新紀元,救濟蒼生呢?
15元的襯衫,50元的衣服,100元的鞋子,260元的手表,是您!懷揣著永恒的赤誠之心,是您將一生都獻給深沉的土地,一生都專注于陪伴在水稻左右,解決了全國、全洲乃至全世界的溫飽問題,向您致敬!還是您!
手執水稻,癡迷一生。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這個夏天,稻子熟了,金浪翻滾,而您卻永遠地去了,去追求那個永恒的夢,您也許化作了天的一顆明星,閃閃爍爍間看著我們吃飯呢……
致敬感動中國袁隆平優秀作文(精選篇5)
炎炎夏日,藍藍的天空中點綴著白云,一望無際的稻浪在夏風中翻滾,悠悠傳來淡淡稻香,您就在這稻香里,辛勤地工作,您頭頂著破破的草帽,遮住了艷陽,歲月在您的臉上勾勒出一道道痕跡,您的眼睛深深陷下去。古銅色的皮膚顯得各外年邁,你在稻田里來回走著,觀察著一株株稻子,記錄著數據,您滿目歡欣,只是看著自己的稻田,滿意地笑了,汗水打濕了您的衣衫,衣衫上留下漬水,褲腿上沾滿了泥土,可您絲毫不在意。每天這樣工作著,任憑太陽有多辣,依舊動搖不了您的心,任憑風吹得多悶熱,但卻堅定了您的腳步,遠處望去稻花香里的您多么刻苦啊!
您說過:“我不是在實驗田,就是在去實驗田的路上”你把田里當作自己的畢生心血,解決了無數人的溫飽問題,讓全世界有飯可吃不再饑餓,你想讓雜交水稻覆蓋全世界,在世界培養無數雜交水稻,培養人才,讓他為自己國家解決“吃不飽的問題”對,你就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你不斷朝著一個目標奮進,只要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胡同,只要堅持,就能達到光明的彼岸,不錯,從上世紀開始,您就不斷完成自己夢想,拋開“書本和電腦”種出雜交水稻,那是多大的榮譽。20__年9月17日,您獲得共和國勛章,可您無論自己一顆種子,創出多大森林,一片花瓣造出多少花海,一條小溪繪成多大的海,你也像路燈一樣無聞,如燭一樣無私,把汗水都奉獻給稻浪,“高處不勝寒”您即使是一顆明星,也依舊樸素而不奢華。
您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您用一粒種子改變了無數人的溫飽,您用一粒種子讓世人銘記,您用一粒種子成為夜空中最明亮但不張揚的星,您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