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讀后感個人收獲
老王是一個不幸者,可是也是人哪!可憐他就等于是侮辱他,歧視他呀!文中就有一句話:“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老王的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老王的讀后感個人收獲(篇1)
老王,乍一聽這稱呼,只讓人感覺又是一個沒有文化之人,帶著略微的鄙夷,甚至不屑于去翻看。若不是因為它是課文,想必它就不會讓我這般難忘了。
《老王》的文字甚為含蓄,有時竟讓人有些捉摸不透,似在非在的含義,似有非有的情感,讓人迷茫。老王,你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很難想象,一個眼瞎、貧困、有親人卻沒有親情又是單干戶的人,如何在這世間生存?諸多的不幸,取其之一,便會讓我崩潰,可是他呢?當我們面對不幸在怨天尤人之時,他又在干什么?
沒有崩潰,沒有自我放逐,甚至沒有一句抱怨。我們用語言來宣泄自己的不滿,而他卻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努力生存。兩相對比,我們的心靈竟是如此脆弱,如此的不堪重負。
老王是不幸者中的不幸者,可是,他都尚且沒有抱怨上天的不公,我們這些幸運者又有什么資格去指責?連老王都尚能意識到要去感謝生命,要自己開拓自己的命運,而我們呢?當面對“感恩”這個字眼之時,我們只是很狹義的認為父母養育我們,老師教導我們,朋友幫助我們,他們才是我們應該感謝的人。又有多少人,會想到要感謝生命,感謝它給予這個獨屬于你的靈魂,若沒有生命,就不會出現現在你所擁有的一切。
每次,總會不由自主幻想,如果在歷史上沒有發生或發生了一件事,那么就會有很多人不存在于這個世界。如此去想,每個人都是幸運的。不幸者所謂的不幸與無法來到這個時間相比實在是微乎其微。正是因為有生命,才會有不幸與幸運之分。
生命給予了我們諸多,那么在感恩時,我們又怎能漏下如此重要的它。在生命面前,感恩一切的一切都顯得虛偽,那么,何時時間之人才能真實的去審視自己的人生以及命運?
老王的讀后感個人收獲(篇2)
從課文寫老王的生活片斷可以看出,老王窮苦卑微卻純樸善良。他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革命‘’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著打發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爛爛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涼艱難,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做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愿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是一個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極其純樸的好人。
作者對老王這樣的不幸者不是冷漠、蔑視而是本著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去關心、愛護他。知道老王有夜盲癥,就送給他大瓶魚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愿意給我們帶送“冰決,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老王的善良更表現在,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樣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于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所有這些,都是人道主義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設所提倡的`。
老王的讀后感個人收獲(篇3)
我讀著老王這篇課文,我覺得老王是一個十分可憐卻有十分善良的人,有一次作者讓他幫忙送東西,他幫作者及時送到,而且送到的東西很好,還不求很多的匯報,這說明他是一個很本分的老實人,還有一次作者讓他送一些冰,他卻送了很多,作者想給他很多的錢,他卻拒絕了。
有一次老王很不幸,得個一種怪病,雖然他兩眼發直,身體僵硬,但是他還是很堅強,還是幫作者送東西,而且給他錢的時候他堅持不要,只要一些白色的布,之后幾天遇到了她的一個朋友,我問他老王好些嗎?他的朋友卻告訴了我一個讓我震驚的消息,老王已經離開了人世。我當時心情十分低落,后悔拿錢侮辱了他。我繼續問老王的墓地在哪里?可是他的朋友卻告訴他老王是用幾塊白布包著,然后就沒再說。從中我感受到老王的苦憋在心里。我覺得這樣的人應該受到別人的尊敬。
老王的讀后感個人收獲(篇4)
有一個人,他謀生艱難卻樸實體貼;有一個人,他身體殘疾卻內心善良。
老王就是這個人,給我的印象很深。他是一個不幸的人,他是一個不幸的人,他的眼睛失明,沒有人愿意坐他的三輪。他生活不易,不得不住在幾間塌敗的小屋中。而且他貧病交加,最后直如行尸走肉。但就在他身上,卻閃耀著許多人性的光輝。老王為作者送冰時的體貼老實,即使三輪車被取締,雪上加霜,他卻仍坦然面對。直到死亡的前一天,他仍不忘報恩于作者一家。他就像一株雜草,在時代的夾縫中求生,但他仍以自己的胸懷接納著這個世界。
作者一家人對老王的關心其實也為文章增添了色彩。它使文章更加真摯動人。但最后一句話里,作者為何因老王而愧疚呢?是因為作者誤會了老王的心意?是因為作者沒有回報老王?其實這些都不全面。這句話作者不但自責自己關心不夠,能力不足,也委婉地指責著社會對不幸者的態度。不幸之人沒有得到社會足夠的關心,也沒有被幸運之人放予跟他同等的位置來尊重。這正是底層人民的痛苦,令人嘆息。
老王的讀后感個人收獲(篇5)
《老王》,楊絳所寫。講述了作者與一生孤苦、生活艱難的人力拉車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文中老王是一個悲慘的人,上天似乎嫉妒他的善良,而造成他的種種不幸。他為作者一家人送冰塊,車費減半而且冰塊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價格相等。但他人老落伍,身體不好,還瞎了一只眼;他送錢先生看病,堅決不要錢。但他自己只能靠一輛破車生活;他為了報恩,送給作者雞蛋和香油。但他自己卻失去了一個個親人。
從老王身上,我看到新中國成立期間,生活在社會低層的普通老百姓的影子。老王心地善亮,但面對殘忍的社會生活,讓他無法生存;作者以善良對善良,但面對殘忍的社會生活,讓作者也無能為力。
該作品,并不是刻意描寫老王的生活悲慘,而是借老王的生活狀況,批判當時的殘忍的恐懼的普通人都無法生活的社會!
老王的讀后感個人收獲(篇6)
老王,一個貧窮的人。他僅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為生。住在邋遢的小屋里,沒有什么親人,有一只眼睛是“田螺眼”,另一只還有夜盲癥,生病了,花錢不知吃了什么藥,總不見好。老王,真是一個不幸者。
老王,一個善良的人。老王送的冰比他前任大一倍,冰價相等,“他沒有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大概壓根沒有想到這點。”他送沒存去醫院卻不肯收錢,它欣然在三輪平板的周圍裝上半寸高的邊緣,好像有了這邊緣乘客就圍住了,不會掉落,彌留之際,把好香油和大雞蛋慷慨送給了楊降……
生活非常拮據且病重的老王,卻能慷慨的送給別人香油和大雞蛋,即使他現在生病了。老王真是一個好人。
讀了《老王》,讀了他的不幸,更讀到了他的善良與樸實,同時,也表達作者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的關心,同情和尊重。發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呼聲:社會應該以人道主義精神來關心不幸者。再貧困也阻礙不了她的熱心腸。像老王這樣的人,真的很少了。
老王的讀后感個人收獲(篇7)
這篇寫人記事的散文,材料瑣碎,但是經過作者的組織,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作者是怎樣組織的呢?
研究這個問題,可以先列提綱,再探究為什么這樣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是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的。開頭四段先寫老王的三點基本情況。這三點是按邏輯順序安排的。一是職業,這是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這是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當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時間順序,回憶老王的工作與為人,兩個片斷寫他為人好,一個片斷寫革命時期,他的生計越來越艱難。最后一個片斷,是老王離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見出老王心地善良。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還應該探究貫穿全文的線索。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的。坐老王的三輪,一路說說閑話,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寫老王眼疾,說到女兒給他大瓶魚肝油,可見一家人對老王很照顧。老王對錢家也好,在服務費上雙方總是非常客氣。三輪改平板三輪,沒法坐了,作者還是很關心老王,對老王有好處,所以老王總覺得欠了一筆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謝。以彼此交往為線索,全文一脈相承,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